音乐厅的设计思路
音乐厅设计要考虑:
1、混响时间:混响时间设计合理,观众听起来声音厚重雄浑。音质丰富饱满。
2、结构吸音:材料和结构、构造吸音,避免回声,吸收噪声。
3、设计力求圆形,使声音达到个个席位距离基本接近。
4、音乐厅设计,要追求光线明亮,照度合理。使观众能看得亲切。
5、要设计观众席噪声尽可能被就地吸收,或被结构反射,避免向舞台和其他观众方向传播。
6、座位垫加橡胶垫,避免噪声。
7、设置休息室,会朋友或场间休息,有旁厅、耳厅。
8、要设置自然通风,避免集中空调噪声干扰。
9、舞台设计要有现代理念,要能运用现代电子技术,达到多层次、多功能全方位的舞台自动化系统。 一流的具有高雅文化氛围的专业性音乐厅可供自然声演出,并适应多种风格的音乐作品演出。
1.声学指标
作为研究厅堂主观感受的音质评价和客观物理量的音质参量的室内声学。自20世纪50~60年代以来经历了数十年的研究,已经从众说纷纭的数十个参量中取得了共识的有5个,音乐厅为6个(如下所列)。但仍然还不尽人意,主观评价的方法和参量还存在不少问题;某些物理参量尚未能达到定量的程度,物理量与主观感受的关系如何,尚待不断深入研究,因此室内声学的主观音质评价和客观音质参量的研究,仍是一个要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
(1)音质评价(主观):混响感、丰满感、低频感
相应的音质参量(客观):混响时间(T60)和它的中频与低频之比的作用。推荐值:1.8~2.0s,小于1.7s则音质较差,中小型见注(3)
音质设计的措施:大空间。与厅内材料选择有关,选用材料应能控制振动,若选用木板材,厚度宜为8cm
(2)音质评价(主观):响度
相应的音质参量(客观):接收点的声能密度或声场力度感(G),适合听众的声级 77~80dBA,G值:计算复杂,误差较大,实测较复杂
音质设计的措施:与体型有关;应有较多的早期反射声。以80ms为界,声源处两墙之间的宽度值为17~18m
(3)音质评价(主观):清晰度
相应的音质参量(客观):接收点处的有效声能与无效声能之比(G80)
音质设计的措施:与体型有关;具有较多的早期反射声。并在后期声(混响声)有很好的扩散效应
(4)音质评价(主观):亲切感
相应的音质参量(客观):早期反射声的初始延迟时间间隙(t2),最佳设计值为20ms,大于35ms则不利
音质设计的措施:与体型有关;直达声与反射声之间的时间差(约20ms),反射面与接收点之间的距离为7m左右
(5)音质评价(主观):空间感或环绕感
相应的音质参量(客观):较多的早期侧向反射声(LEV)
音质设计的措施:与体型有关;早期侧向反射声的时间-能量-空间分布合理
(6)音质评价(主观):演奏台的演员之间,与指挥之间的彼此感受
相应的音质参量(客观):直达声与反射声之比
音质设计的措施:与演奏台的体型有关;台内空间应有适宜的早期反射声、扩散声能
注:A、噪声允许标准NR≯20;
B、声场分布均匀,无回声干扰等缺点;
C、古典时期的数百座的音乐厅T60在1.0~1.3s地范围;浪漫时期的500~800座的音乐厅T60为1.5~1.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