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锅炉网的工业锅炉概况
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燃煤工业锅炉仍将是我国[1]的主导产品,且以中大容量(单台蒸发量≥10t/h)居多。但燃煤锅炉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随着能源供应结构的变化和节能环保要求日益严格,天然气开发应用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小型燃煤工业锅炉将退出中心城区。因此采用清洁燃料和洁净燃烧技术的高效、节能、低污染工业锅炉将是产品发展的趋势。
1 我国工业锅炉概况 1.1 国内有锅炉制造许可证企业,截止2002年底,未包括持有YJ级证企业37家,单独取得部件制造许可证的企业674家。全国工业锅炉装机容量2002年为57.6万台,总热功率199.46万MW。
2002年度A、B级锅炉生产厂家,共完成工业锅炉2.36万台,约9.06万蒸吨。统计表明,产量名列前50家的工业锅炉厂生产总和已超过了总需要量的 50 % 。
1.2 工业锅炉行业特征
15 年来,全国工业锅炉年产量一直在7~10万蒸吨间徘徊。1987年全国工业锅炉产量就达 85 483蒸吨,而2001年还是85 400蒸吨。然而行业规模却由当初的551家企业增加到969家,将近扩大1倍,并且所增加的企业绝大多数是规模很小的C、D两级企业,这些企业在工业锅炉行业中居然占到企业总数的3/4以上,不能不说是一种畸形发展。
我国锅炉现有制造企业1 000多家,厂点太多,产品雷同度大,大多没有形成规模生产。2001年产量超过1 000蒸吨的只有18家,它们当年共计生产锅炉37 613 蒸吨,却占当年全国工业锅炉总产量的44% 。而C、D级企业的锅炉年产量平均不过50蒸吨,厂点总数则多达732家,可见工业锅炉生产集中度不高。由于厂点太多,中小型炉供大于求。在千余家锅炉企业中具有自行设计能力的仅百家左右,其余大多没有基本的技术开发能力。许多中小企业步履维艰,有些企业存在诸多问题,从而转产或倒闭。
10年来工业锅炉产品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工业锅炉容量 ≤ 4 t/h 所占的比例由1991年的60 % 降至2001年的30 % ,几乎减少1/2,而容量 ≥ 10 t/h 锅炉所占的比例由25 % 增至54 % ,使得大容量锅炉的企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且燃煤锅炉所占比例开始降低,由1991年的90 % 降至2001 年的 81 % ,而油气锅炉所占比例由1991年的不足6 % 增至2001 年的15 % 以上,电热锅炉开始得到应用。在燃烧方式方面,循环流化床锅炉在锅炉总容量中所占的比例由1991年的3 % 增至 2001年的 10 % 以上,链条炉排锅炉略有增加。工业锅炉的炉型方面,水火管锅炉在容量上所占的比例由 1991 年的45 % 降至2001年的21 % ,而内燃式锅炉所占比例则由不足 4 % 增至 10 % 以上。
2 行业和企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2.1 加入WTO后,我国锅炉行业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入关后随着制造许可保护的减弱,在我国申请制造许可的国外企业正以每年15 %的惊人速度递增,到 2002 年上半年止,获得国内制造许可的国外锅炉压力容器制造企业数量已达626家。近几年,外国公司在中国也已建立了 14 家合资或独资企业,大多生产油气锅炉。入关后低税率关税使国外锅炉大批涌入我国市场,2000 年为 1 646 台, 2001年为2 491 台,2002年为 3 246 台。因此,我国工业锅炉行业和企业正面临关税大幅度下调和国外取得中国制造许可企业逐年增加的压力。
2.2 节能环保要求日益严格。我国工业锅炉每年耗用原煤约占年总产量的1/3 ,排放 CO2 达 6 亿多吨,排放 SO2 500 ~ 600 万吨,占全国排放总量的 21 % 。我国已于 2002 年批准了《京都议定书》,一旦议定书生效我国必须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目标,工业锅炉节能降耗减少排放必然是首当其冲。为了减少 SO2 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各大中城市对燃煤锅炉在市区采用了限制使用的措施。近期,福州市出台了《 福州市酸雨控制区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物防治“ 十五 ”计划 》,根据计划,2005 年福州市建成区内将停止使用小型燃煤锅炉,市区将积极改建燃气、地热和电锅炉。
2.3 制造锅炉的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间竞争激烈。2002 年 2 月后全国钢材市场制造锅炉原材料价格上扬,与锅炉配套的辅机也相继提价,所有这些给锅炉厂增加了成本压力。另一方面由于工业锅炉行业厂点过多,产品雷同度大,企业间的竞争特别是价格战愈演愈烈,招投标过程中的互相拆台、明争暗斗,一些企业甚至不惜成本拼市场,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现象,这无疑耗掉了工业锅炉企业的利润,削弱了一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有少数企业甚至因此而断送了前程。2.4 能源消费结构将发生变化,天然气开发应用高速发展将给工业锅炉发展带来机遇。我国常规天然气可采资源量为 10 ~ 14.7 万亿m3左右,西气东输工程将于 2004 年全线投入使用,届时工程沿线 8 省市将受益。川渝盆地天然气将进湘鄂,东海天然气将落户宁波,长庆油田天然气将供应华北。与此同时,我国积极利用国际天然气资源,将逐步建立中亚 — 俄罗斯 — 中国 — 韩国长线管道,开辟中东 —亚澳 — 中国东南沿海的海上石油天然气输送管道。福建省液化天然气(LNG)建设项目,其气源由印度尼西亚汤固气田引进,天然气开采后,经过低温液化由海上船运至福建莆田秀屿LNG接收站。分别向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五个城市燃气用户和莆田、厦门、晋江新建的燃气电厂供气,计划 2007 年可供气。所有这些预示着我国天然气开发应用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工业锅炉行业应抓住这一机遇,开发相应的天然气利用设备并提供相应的系统服务。
3 工业锅炉行业产品发展趋势
未来工业锅炉产品市场发展除了受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投资规模等因素影响外,越来越受到能源政策和节能、环保要求的制约。随着高性能产品的普及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在2000~2010年每年将有约5万蒸吨的工业锅炉需要更新,2010年后,每年将有约7万蒸吨的工业锅炉需要更新,再加上新增装机,从需求上讲,到 2010年每年工业锅炉需求量约为10~12万蒸吨。
今后大中城市的小容量燃煤锅炉的比重将会显著下降,循环流化床锅炉等采用清洁燃烧技术的锅炉将得到较快的发展,燃气锅炉将会有长足的进步,燃用生活垃圾和生物质的锅炉市场潜力较大,蓄热式电热锅炉系统随着电力工业改革和发展其市场将进一步拓宽。因此采用清洁燃料和洁净燃烧技术的高效、节能、低污染工业锅炉将是工业锅炉产品发展的趋势,并向高端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市场发展。
3.1 层燃锅炉
我国层燃链条炉排锅炉居多,该型锅炉主要在节能、环保性能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在对原煤进行洗选筛分并同时改进燃烧设备的基础上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对于目前仍采用的手烧加煤、间歇燃烧方式的小型固定炉排锅炉,必将淘汰,取而代之以新开发的新型锅炉。
3.2 循环流化床锅炉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具有强化传热、燃烧效率高、燃料适应性广和排放污染物少等特点,在 ≥ 10 t/h 燃煤工业锅炉中应积极发展应用,该型锅炉是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清洁燃烧技术。
3.3 燃油、燃气锅炉
燃油或燃气工业锅炉,不仅可以提高锅炉热效率,而且可以显著减少污染物排放。但其受制于初期投资和日常运行成本。加之国家在推广节油替代政策,预计燃油锅炉的发展会受到抑制,但随着国家环保力度的加大,加之西气东输和利用国际天然气资源等工程的实施,大多数城市开始推广应用清洁能源,大量的燃气锅炉将替代原有的燃煤锅炉,燃气锅炉的市场前景相当广阔。预计今后燃气锅炉将占年产工业锅炉总容量的15 %~20% 。
3.4 电加热锅炉
电加热锅炉具有清洁、可靠等优点,但电能是一种清洁的二次能源,电价较高,其运行成本是燃煤锅炉的 6 倍,燃油燃气的 2 倍,因此长期以来电加热锅炉在我国未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电力建设的加快以及对环保要求的严格,特别是实行峰谷电分开计价后,电加热锅炉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电加热锅炉的市场将会扩大且产品仍以蓄热式电锅炉为主。
3.5 垃圾焚烧锅炉
当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成分有了明显的变化,纸质、塑料、木质、纤维等可燃物和其它有机物大大增加,其质量已基本具备焚烧的条件,城市垃圾焚烧发电已成为可能,为发展垃圾焚烧锅炉创造了条件。采取垃圾焚烧使垃圾体积减小90%,重量减小70% 以上,用回收热量产生蒸汽,效率约达 85% ,转变成电能大约为 30% 。所以垃圾焚烧技术在我国将成为有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借鉴国外先进技术,迅速研制国产垃圾焚烧锅炉,其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3.6 水煤浆锅炉
水煤浆是一种由35%左右的水、65%左右的煤以及1% ~2%的添加剂混合制备而成的新型煤基流体洁净环保燃料。水煤浆既保留了煤的燃烧特性,又具备了类似重油的液态燃烧特性。水煤浆外观象油,流动性好,储存稳定、运输方便,燃烧效率高,污染排放低。国内燃用水煤浆实践证明:约1.8~2.1吨水煤浆可替代 1 吨燃油,可节约成本约600元。因此水煤浆在量大面广的工业锅炉中替代油气燃料有很好的前景。 另外冷凝式锅炉,半煤气流动燃烧锅炉等工业锅炉在我国都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也应予以关注。 4 结束语
我国的锅炉产业,它既不是“朝阳产业”,也不是 “夕阳产业”,而是与人类共存的永恒产业,且在我国还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产业。但目前我国工业锅炉行业和企业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机遇。工业锅炉制造企业做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应该对自身所处的外部环境和自己拥有的内部条件有清醒的认识,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并从战略的高度加以管理,做到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必须坚持市场导向战略,紧紧依靠科技进步,依靠科技创新,在国家能源和环保政策的引导下,调整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抓住机遇,制造出适销对路并具有自己特色的高端产品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并保持强劲的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后劲,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