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楚国的屈原?
故事指路最后1个小标题~
屈原,我老喜欢他了。
虽然他写了很多让人背的死去活来的东西,尤其是《离骚》。哇,当年背了好几个早上才能很通顺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我打赌现在没几个人能很顺利地读下来这句话)。
当时背课文真的恨得咬牙切齿,但是谁让他是美人呢?美人的特质之一不就是把人折腾的死去活来还让人生不起气来吗?
说说屈原这个人,现在网络上吵得最凶的是屈原到底是不是gay,跟楚怀王那点儿八卦绯闻是不是真的(我觉得是真的),但是最重要的的其实是这位美人生前的成就。
文学成就:
屈原是个诗人,从他开始,中华才有了以文学著名于世的作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称“骚体”),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一篇,《天问》一篇,《九歌》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九章》九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远游》《卜居》《渔父》各一篇。据《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语,还有《招魂》一篇。有些学者认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但也有人怀疑《远游》以下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笔。据郭沫若考证,屈原作品,共流传下来23篇。其中《九歌》11篇,《九章》9篇,《离骚》《天问》《招魂》各一篇。
政治成就:
屈原为实现振兴楚国的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的局面。
关于屈原此次变法的内容,《史记》和《战国策》记载非常简略,后人无法窥其全貌。而从《离骚》和《九章》中可以得到一些信息:
一是他的改革变法是受楚怀王之命的;
二是“奉先功”,即继承前辈革新家的遗业的;
三是以“明法之嫌疑”,即建立新的法制为中心内容的;四是以国家富强为唯目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变法运动。楚史专家汤炳正经过繁琐严谨的考证,把屈原的变法总拿归结为六条:
第一,奖励耕战。
奖励农耕,是为了增加赋税,富国富民,奖励征战是为了加强军事战略装备;商鞅和吴起的变法都是这一套路子,使百姓无论是务农还是出征,都有盼头、奔头和念头,只有建立奖罚制度,臣工和百姓才会心甘情愿的为爵位的驱使去竭尽全力。
第二,举贤能。
战国时代魏文侯首开礼贤下士之风,使魏国在战国初期首霸百余年;其次田齐的齐桓公辟稷下为学宫,招贤纳士,到了齐威王时期,稷下学宫依然是超越大梁稳坐天下风华,成为天下士子趋之若鹜之地。屈原此时,这样的改革也算是正当其时。不过与当时赵武灵王的军事改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十来年后,赵国强势的崛起为战国强国的时候,楚国以文弱之势却日渐消沉了下去。
第三,反壅蔽。
也就是要破除君臣、于老百姓之间的沟通障碍,要让楚王下达的命令准确即时的传达到臣工的府衙,臣工的府衙也在第一时间把王宫下达的命令传达给广大百姓;让楚王与百姓互通有无,打破君王被奸佞所包围的态势;君主能清晰明快的了解民生疾苦,不偏听偏信。而臣民的意见也可以高速地直达楚廷。
第四,禁朋党。
鉴于楚国的贵胄和老世族往往结党营私,狼狈为奸,对不同政见的臣工大肆攻讦,以律法的形式加以约束杜绝。
第五,明赏罚。
无论是名法家的商鞅抑或是兵家的吴起,都注重严格的律条来约束将士的功过。在变法这样的问题上,屈原集合法家、兵家之精华而独成一体。
第六,移风易俗。
屈原对楚国不正之风深恶痛绝,一个个能言善辩巧言令色的臣工老世族,不惜损害国家的主题利益来投机取巧。此次的变法也把楚国的不良之风用法律形式来约束。
相关小故事:
《屈原投江》
战国时候,其他六个诸侯国常受秦国的攻击,于是楚国左徒屈原去另外五国游说,希望六国可以联合起来,共同对抗秦国。公元前317年,屈原的游说起到了作用,齐、燕、赵、韩、魏五国的国君来到楚国国都郢都,以楚怀王为中心结成了六国联盟。有了联盟的力量做后盾,楚国的国力更加强盛,秦国再也不敢肆无忌惮地前来冒犯了。为此,楚王对屈原十分倚重,内政外交上的许多问题都放手给他。
楚王对屈原的重用引起了楚公子子兰等贵族的嫉恨,他们于是常到楚王身边献谗言,污蔑屈原。楚王听信了他们的话,渐渐削弱了屈原的权利,不再对他这么信任了。
楚国拉拢其他五国结盟,这件事成了秦国的心腹大患,秦国一直希望找一个突破口,毁掉六国联盟。屈原和楚王失和,给了秦国机会,秦王忙找相国张仪商议。张仪认为,六国里面,齐国和楚国最强大,只要把这两个国家的阵营拆开,那么其他几国就起不了什么作用了。张仪想借楚国内讧的时机,亲自完成这场离间计。
秦王很高兴,给了他一批钱财和珠宝用来疏通门路。张仪假装辞去秦国相位,交出相印,来到楚国。他先去游说屈原,劝他放弃和另外五国的联盟,同秦国结盟,屈原不为所动。张仪接着去拜访一直对屈原心存妒意的公子子兰,说:“楚王之所以宠信屈原,就是因为有六国联盟,只要六国联盟不存在了,那么,区区一个屈原又能怎么样呢?”这些话正中子兰的下怀,两个人一拍即合。有了子兰的首肯,张仪很快就得到了楚国其他贵族的信任和支持。
通过子兰的引荐,张仪见到了楚怀王的宠妃郑袖。张仪投其所好,献上一对价值连城的白璧,郑袖心花怒放,爽快地答应了张仪的要求,促成楚国和秦国结盟。他们认为,只要楚怀王不再相信六国联盟的牵线人屈原,那么联盟就不攻自破了,只要六国联盟破裂,那么楚国就有了和秦国结盟的可能
。但是怎样才能让楚王不再信任屈原呢?他们想出一个办法:子兰带张仪去见楚怀王,张仪劝怀王说,和齐国等弱小国家结盟,不如和强大的秦国结盟,只要楚国愿意联盟,秦国可以把六百里土地送给楚国。楚王信以为真,大喜,郑袖借机说:“听说张仪前段时间找过屈原,屈原想要他的一对白璧,张仪没给,不知道屈原会不会反对呢?”
第二天,楚王设宴,商讨秦楚结盟的事,屈原不知有计,果然大力阻止。楚怀王想起郑袖的话,愤怒地斥责他:“难道在你眼里,六百里土地比不上一对白璧吗?”从此再也没有召见过他。屈原眼看着自己心血散尽:失去了联盟做依靠,楚国无异于羊入虎口,离亡国也就不远了。屈原满腔的忧愤无处发泄,于是写了一首长诗《离骚》,想不到这首诗成了子兰他们污蔑他的口实,说他称楚王是个昏君。楚怀王大怒,撤了他的官。屈原从此离开郢都,到了汉北。
楚怀王听信谗言,断了和齐国的联盟,让人跟着张仪到秦国,接收他允诺的六百里土地。张仪使计,快到秦都咸阳的时候,假装喝醉酒跌了跤,以腿伤的名义先进了城,对楚国使节避而不见。直到三个月后,张仪得到消息,六国联盟确实解散了,才肯出来和楚使见面,推卸说:“我当时说的,是要把自己的六里封地送给楚国,国家的土地怎么能说送就送出去呢?”使节无奈,只好两手空空地回去了。
楚怀王一听,气坏了,立刻派兵攻打秦国。秦国联合齐国,对楚国前后夹击。楚国难以抵挡,汉中地区很快成了秦国的国土。楚怀王这时想起了汉北的屈原,立刻召他回来,出使齐国,修复两国的关系。
齐王对楚国的背信弃义格外恼怒,但出于对屈原的敬重,还是答应了撤兵。屈原和齐王的谈判刚结束,秦楚议和的消息就传来,屈原怕其中又有诈,忙赶回国。屈原要回国的消息惊动了公子子兰,他忙让郑袖向楚王进言,说:“屈原对百姓说,士兵阵亡全怪我向大王进言。他们死得太冤,他回来是要替他们报仇的。”怀王第二天就下了指令,让屈原不必进宫,马上赴任三闾大夫。
屈原一走,楚国朝廷立刻成了公子子兰的天下。六国联盟不复存在,秦国开始接连不断地进攻楚国,楚国一连被秦国占领了八座城池。公元前299年,楚王收到秦王来信,约他到武关会面,商讨秦楚永世友好的方法。怀王不顾屈原劝阻,执意前往,一到武关,立刻被秦军扣押,送往秦国。
消息传到郢都,郑袖立太子熊横为顷襄王,子兰为令尹,把持国政。屈原进言,劝顷襄王修复与其他五国的联盟,壮大实力,救回怀王,但子兰等人坐视不理。怀王当时执意去武关是受他们的蛊惑,他们害怕怀王回来向他们兴师问罪,更何况他们也不敢和强大的秦国对抗。
他们把屈原驱逐出郢都,不准他再回来。三年以后,顷襄王忽然接到秦国的通知,称怀王已死。原来怀王到咸阳后,秦王要他割让黔中给秦国,怀王拒绝了,于是被软禁起来。一年以后,趁看守松懈的时候,怀王借机逃走,来到赵国边界。但他屡次破坏六国联盟,引起赵国人的忿恨,不准他进城。怀王只好转而向南,投奔魏国,还没走到,就被追赶的秦兵追上,押回咸阳。怀王一怒之下吐了血,病了一年多,抑郁而死。现在秦国是要把他的尸骨送回楚国。
在怀王的灵柩前,屈原嚎啕大哭。他又一次进言顷襄王,联络各国,共同出兵秦国。顷襄王不理睬,他就跪在宫门前,日夜痛哭。郑袖不耐烦了,命令子兰去呵斥他。屈原疾言厉色地责骂他:“是你让大王去秦国的!你还是个楚国人吗?你根本就是个秦国奸细!楚国百姓恨不得吃了你的肉!”
子兰回去以后,添油加醋地把这些话讲给郑袖听。郑袖一怒之下,让顷襄王革了屈原的职,流放到江南,永远不许过江。屈原在流放地陵阳住了九年,终日抑郁。公元前278年,秦国将领白起占领郢都的消息传来,屈原明白,楚国要亡了。他来到汨罗江,注视着江水中自己的倒影,感叹道:“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万念俱灰之下,他抱起一块石头,沉入水里,投江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