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元杂剧具有完整、严密的结构体制。
“四折一楔子”是元杂剧最常见的剧本结构形式。
每个剧本一般由四折戏组成,有时再加一个楔子。所谓的“折”相当于现在的“幕”,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全剧矛盾冲突 的自然段落,四折即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四个阶段。
元杂剧在四折戏外,为了交代情节或贯穿线索,往往在全剧之首或折与折之间,加上一小段独立的戏,称为“楔子”。安排在第一折之前的,称为开场楔子,置于在各折之间的,称为过场楔子。楔子本义是木器榫合处为弥缝填裂而楔入的小木片,在元杂剧中它所起的是绵密针线或承前启后的作用。
一本四折的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赵氏孤儿》五折,《秋千记》六折,《西厢记》五本二十一折,吴昌龄的《西游记》六本二十四折。此外在剧本的开头或结尾,还有“题目正名”就是用两句话或者四句话,标明剧情提要,确定 剧本名称 。如《窦娥冤》的题目正名为两句:“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