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汉时期,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刘邦、项羽、韩信、张良等等,在刘邦称帝之后,自然也是跟其他皇帝一样对待功臣,虽然有些没有杀像朱元璋那样多,但忠臣良将也是落了个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韩信就是其中一个。
在韩信攻打齐国的时候,齐国齐王派说客说服韩信反叛,韩信没有听从,后来吕后和萧何谋划,骗韩信来长乐宫,在长乐宫的宫室了处死了韩信,倘若当年韩信果断拥兵自立,刘邦能打得过么?
虽然韩信有着极高的统兵才能,但也只是一个将帅之才,而刘邦手下能人异士奇多,有萧何、张良、陈平等给刘邦出谋划策,也有樊哙、彭越、英布、周勃等为刘邦出生入死,但看兵力将士,韩信未必会打得过刘邦。
其次天下刚刚平定,百废待兴,民心思安,刘邦入咸阳时便和百姓约法三章,深得百姓民心,从此处看,刘邦也未必会输,虽然韩信有着极高的军事才能和统兵能力,但是韩信治国不如萧何,出谋划策不如张良,收拢民心也不如刘邦,在我个人看来,就算韩信当年果断拥兵自立,也顶多能在一个地方而已,不久之后也是被刘邦灭掉,要是真打起来,百姓和士兵估计也没有什么斗志,经过灭秦战争,百姓已经厌恶了战争,也厌恶了战争的发起者,自然会站在刘邦这边,持久战的话,韩信就没有什么胜算了
我觉得假如当年韩信果断拥兵自立,还是能打过刘邦的,不过要在韩信找到对的时机才能打得过刘邦。
比如 第一:从韩信帮助刘邦拿下齐国之后,他的谋士 蒯通告诉他,最好和刘邦、项羽,三分天下,自己做齐王,项羽做楚王,刘邦当关中王,这样平分天下才是最好。
当时的情况是,项羽带领的十万大军和刘邦的二十万大军,对峙在荥阳。战争进行到了相持阶段,而那个时候的韩信手里面有30万大军,他想帮助项羽打败刘邦也行,他想帮助刘邦打败项羽也行,当时项羽也派人去和韩信说这样的情况,让他最好就是保持中立的态度,但是韩信最后还是选择了帮助刘邦打败项羽,让项羽自刎乌江,刘邦这个人知道韩信的本事,只要手里面有兵权就没有多少人是他韩信的对手,撇开项羽,刘邦与韩信的军队将领,士兵比起来也是韩信赢得几率大呀,要是想拥兵自立,刘邦也没有后面的结果,肯定打得过刘邦,但是没有想到自己最后被贬为淮阴侯,没有兵权,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最后被赐死。
第二:睢水一战,刘邦遭到了起兵以来的最大的惨败,楚国军队依靠项羽坚毅果敢的指挥,在半日之内以3万之师击溃汉军56万的士兵,歼灭刘邦主力。在那个时候刘邦的手下可以说已经没有多少的将领士兵可以调遣,大多数都已经死伤殆尽,如果这个时候韩信突然倒戈,拥兵自立,刘邦必败。
第三:刘邦让韩信单独领精兵开辟北方战场,这个时候刘邦与项羽在正面战场打得火热,如果这个时候韩信联合赵国、代国和楚国这三个国家,在背后给刘邦一个突然的袭击,那么刘邦将陷入“四面楚歌”的局面,刘邦正面受到霸王项羽的攻击,背后又受到韩信的攻击,刘邦怎么能不败。
所以韩信这一生有很多次可以拥兵自立的机会,只要找对时机,刘邦还是可以打过的。
我个人觉得即使韩信当年果断拥兵自立,也不可能战胜刘邦。我觉得除了单挑,韩信能打败刘邦以外,这种打仗和策略问题,韩信还是不如刘邦的。因为刘邦这个人太精明了,项羽都不是他的对手。最重要的是,皇帝过去常常都是会在自己位子坐稳了之后,就会除掉那些曾经帮助他们征服天下的人,因为他害怕这些人将来会背叛他。
起初,韩信就是一个无名小卒。他最初是在项羽军中当一名小士兵的,但是他极力地想贡献自己的才能,却一直被人当疯子看,一直没能得到重用。然而,他确实有天赋和更大的野心,所以他才会选择转向刘邦。但是在他到了刘邦军中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也是没有得到任何重要的职位。后来,他得到了萧何的高度举荐,这才被刘邦授予将军的荣誉称号。然而,刘邦之所以这么放心的把兵权交给这个人,完全是出于对萧何的信任,在他的内心,对这个人还是有一些警惕的。
刘邦认为他可以背叛项羽,那也许有一天他可能也会背叛他。所以综合考虑之下,虽然刘邦封了他为大将军,但是他并没有把军中所有的士兵都交付于他,而是在他手下安置了大量自己的亲信。事实上,刘邦只是用他的带兵策略让他成为将军,但实际上他也只不过是一个听从号令的兵而已。
虽然韩信的士兵不到10万人,但是经过数年的积累,韩信已经在军队中树立了绝对的威望,所以刘邦此时不能随意夺取他的军事力量!事实上,韩信自立是没有问题的。至于到底谁输谁赢,我觉得肯定是刘邦赢。因为刘邦身边的能人将士多,而且还有萧何和陈平这样的谋士在,萧何肯定打不过。
韩信当年如果真的拥兵自立了,他也打不过刘邦。
首先韩信手里没有属于自己的兵权,当初韩信逼得项羽乌江自刎后,刘邦就立马把韩信的兵权夺走了。
如果他想要跟刘邦打,需要有自己的军队,没有军队想要和刘邦打,并且打得赢有些痴人说梦。
即使韩信想要在自己的蜀地征兵,也要看百姓肯不肯,毕竟好不容易天下统一了,现在刘邦坐皇帝也没有多苛责百姓。
身为百姓还会冒险跟着韩信造反,肯定不会,毕竟谁不想过好日子。没有兵想要跟刘邦争天下,简直是不可能的事。
其次刘邦也防着韩信,从来不把兵权放在韩信手中,甚至在韩信当了齐王没多久,就被吕后用计谋害死。
韩信如果想要拥兵自立,那么也只能长期的蛰伏下来,慢慢地培养自己的军队,才可以拥有自己的势力。
但是这些都需要时间,没有充足的时间是无法招募足够的人与刘邦抗衡的。
然后刘邦并没有给韩信时间,在韩信成为齐王不久,吕后就已经找到萧何,让萧何想办法骗来韩信,然后将韩信害死。
最后韩信能当好将军,但不意味着他能当好君主。
韩信有多傲气,估计刘邦是深有体会。当初韩信是先投奔项羽的,但是项羽没有重视他,他一气之下投奔了刘邦。
到了刘邦那里,刘邦依旧没有重视,于是韩信一气之下打算走,如果不是萧何追回,估计历史上都没有韩信这个人。
而韩信被追回,小兵不做,非要做将军,刘邦苦于这个人是萧何推荐的,所以让他做将军。后来证明韩信有这样的实力,所以有这样的傲气。
但是像韩信这样傲气的人,能容忍那些谋士对他指手画脚吗?肯定不能,因此只靠韩信一人就想要推翻刘邦集团,那是不可能的。
我们来看看韩信两次被剥夺兵权的过程。第一次韩信在井陉口大败赵军,并遣使迫使燕国归降,声名大振,反观刘邦在荥阳被项羽打的大败,和卢绾只身逃亡,前往韩信大营声称是汉王使者,非常顺利的进入韩信大营,并且在曹参的帮助下收缴了韩信的兵符,分了一小部分军队给韩信。自己帅韩信军主力再战荥阳。
第二次是垓下之战之后,刘邦故技重施利用曹参再次收缴韩信兵符,由齐王改封楚王。按理说吃过一次亏怎么也得防着点,结果韩信一块石头绊倒两次,如果公开反叛,估计反旗还没立起来就被杀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