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这首诗说了什么道理?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告诉我们应该节约食物,不浪费。
《悯农》这首诗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这首诗说明古代社会制度的不合理,但是从另外的角度也说明了付出和收获的关系。春种秋收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付出多少才能有多少的收获。
这既是自然规律,也是人生存发展的社会规律。想要让自己的人生与众不同,就要付出千百倍的努力,古今中外,凡是做出巨大成就的人都是懂得付出的人,成功的花朵都是汗水浇灌出来的。
扩展资料
这首诗的意思很浅显易懂,但是道理很深刻。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诗中从“一粒粟”到“万颗子”,形象生动的的描绘了丰收的景象,这些都是农民劳动的成果,农民是最辛劳的,是最应该值得尊敬的,是推动社会前进和进步的力量。
在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土地,但是勤劳的百姓仍然要饿死。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呢,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这一切的结果都是封建社会的剥削造成的,是分配的不合理造成的。
《悯农》让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这首诗形象概括了农民在广大田野里春种秋收等繁重劳动的辛苦,辛苦换来了丰收的粮食,但最后一句却凌空一转,出现了“农夫犹饿死”的事实。
前后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读者从对比中去思考问题,得出结论,比作者直接把观点告诉读者要深刻有力得多。诗的语言通俗、质朴清新,音节和谐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诵,也是这首小诗长期在人民中流传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