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小学时数学很好,升入初中后为何却不行了呢?
我一直认为很多小学数学都很好,但是初中突然对数学失去兴趣,基本上是因为对数学缺乏正确的认识。众所周知,在小学阶段,数学考试是以基本概念为基础的,大量的应用题可以让他们把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很多数学成绩优异的小学生,都是通过应用问题中生动的实际情境,建立了对数学的兴趣。
初中阶段,除了方程和函数章节中的一些应用问题,其他部分基本属于“纯数学游戏”。即便如此,在正式考试(包括中考)中,应用题是1~2道选择题,1~2道填空题,1道答题。从初中开始,很多问题在课本上根本找不到。即使在正式考试中,一些问题也可能在日常实践中不会遇到。这与小学数学形成鲜明对比,小学数学几乎等同于基本概念、基本运算、基本应用。
严格来说,小学数学有很多很难的“技能题”。然而,这些话题几乎都属于小学奥林匹克领域,几乎不涉及学校教育。这就使得很多小学生误以为数学是一门按照基本定义和规律“机械运算”的学科,但数学的基本思维能力基本没有得到培养。
个人认为,教师要想真正入门数学,就要用通俗的语言去普及什么是数学,数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主要特点,数学是否是一门科学,数学与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数学家只推导不做实验,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如何对应的。更重要的是,通过以上科普,学生可以深刻认识到,抽象和演绎才是数学的灵魂,而不是“机械操作,猫画虎”!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即使是最难的问题和最灵活的技巧,也不能违背最基本的数学定义、公理和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