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道德经》道篇之1—5章

 我来答
海猎o
2022-06-13 · TA获得超过988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4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7.7万
展开全部
与经典同行

点亮智慧人生

2022年1月15日-1月16日,为期2天的第四期《财富影响力》在北京成功举办,我有幸和我的欧倩老师参与了本次课程的线上学习。本期财富影响力课程以讲《道德经》为核心。张萌萌姐从道、为人、处事和领导力等四个维度拆解了《道德经》整个81章。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解析】

“道”无法用清晰的言语表达出来,如果可以就不是我们所说的“大道”;“道”的形态和概念如果可以为其定名,就不可能是“道”永恒的形态与概念。

天地间任何事物产生时都是不确定的,也不能誉蔽用言语来述说其状态,这就是整个混沌的宇宙的源头;然而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根源,这部分能用言语表明的概念,称之为孕育的母体。

因此,保持虚无的状态,是为了观察事物玄妙的本质;保持实有的状态,是为了观察事物所体现出来的表面现象。

其实,“虚无”和“实有”出于同一个“道”,只不过是“道”的层面不同,“虚无”和“实有茄虚念”两者组合在一起,会有无数种玄妙的可能,(不确定的组合,如上有无,内由外无等)。这些无法确定的组合甚至更玄妙的东西正是“道”,换句话说“有”和“无”就像是支撑起“道”的众妙之门。

【思考】

此章节说“道”是不能说出来的,说出来了并不是所谓的“道”,如果能说出来,并有明确的命名则为“术”,“道”包含了“术”。如学习了和理解了“道”能让我们更能看清事物的本质,看清事物本身;’学习“术”,能让我们抓住事物的现象,从而更好的去实行“道”背后的智慧。

最近我有在看(王牌部队),电视剧里的人物顾一野是一位很有想法和抱负的青年军官,也是一个独立靠自己能力的军二代,他生来注定就与人不同。一个军干子弟轻松体面平坦的道路何其多,可没人像他一样放弃高考从底层兵做起,他有敏锐的洞察力,还未当兵已开始学习关于军事的理论知识,有超前的意识对未来军事领域的发展;别人为了自己的事而装了看不见需要的帮助,而他却负起了别人看不懂的责任;还记得有一集,他爸爸给他说:“你是要学项羽江边自刎还是当勾践卧薪尝胆”,一个赢家注定要比当英雄难!

顾一野这一路离不开“道”对他的指引,从而让他在“术”上形成了对军队事业忠诚的信仰和付出以及对家庭的责任,让他有强大的理论支撑和百炼成钢的气魄!

我想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属颤困于自己的道,而对于术的层面来讲就是我们个人所在这个世界上的行为模式。

                  【第二章】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解析】

因此,实有和虚无相伴而生,困难和容易相辅相成,长与短通过互相比较而得以显现,高于低相互依靠而存在,单音与复音和鸣而成就曲调,前与后相互追随,自古便是这样。

正因为这样,圣人才在处事方面采取了无为而治的方法,实施无言教化的方针,任凭万物自然生长,给万物生命而不因为这一点将其据为己有,养育万物也不会居功自傲。只有身兼功德而不自恃功德,功德才能不散去,才能帮助自己成就不朽之功。

【思考】

此章节说是“虚”与“实”、“长”与“短”、“困难”和“容易”等事物的两面性。正如好与坏构成了事物本身,那么是用何种方法去让事物本身能够往好的方面发展,让事物得以长久?圣人采取了无为而治的方法,无言的教化让事物顺其自然地长久。

这让我想到了家庭教育。很多普遍的现象,包括我受原生家庭的影响,父母身上很多的小细节和脾气以及处理事情的方式,都被我潜移默化地吸收了;比如:很多父母焦虑抱怨孩子不喜欢看书学习,爱玩手机,不喜欢上课,表面看似和父母无关,实则反之。首先看看自己给孩子营造了怎样的成长环境,是否用身体力行的行为去影响孩子,是否有与孩子进行深度地沟通,是否有去引导孩子正向地思考问题,而不是单纯的说教,数落孩子的不是,给孩子建立思维模型和养成好习惯,这些会让他在成长路上能作出正确的决策。

当我们用行动去影响孩子获得成功后,那么他所获得的成就,作为父母不应该居功自傲,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全部,认为都是因为父母的养育和培养才成就了他今天,这不符合“道”的法则,不能让“道”长治久安。为什么从古至今父母很了不起,让父母这个身份得以长久,正是因为父母付出了很多心血,却不要求回报,只要孩子好久行,做在孩子身后默默付出、无私的爱他,正是符合了“道”法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所以才让父母这个身份得以伟大!

言传大于身教,用我们自己无言的行为去影响孩子,从而让孩子去顺着“道”的方向发展,我想这是符合圣人的无为而治的。

                           

                          【第三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母,(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若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解析】

“道”看似虚无,但它的作用又似乎没有极限。它的深远无法探及,就如同万物宗源。(它将自己的锐气完美收敛,却又能解开重重纷杂;将自己的光芒隐藏,又能与俗尘混同。)它深沉得难以了解,而又似乎时时刻刻存在于万物周围。我并不知道是谁孕育了这样的“道”,似乎天帝出现之前它就已经存在于世间了。

【思考】

此章节衍生出了一个成语—和光同尘,我想这个成语就能完全解释这章的“道”意了。和光,是一种知觉,就如同我们的思考能力,你能悟出那个“道”;同尘就是理解自己也能理解周围的事物,和自己以及周围环境和解的能力,达到一个知行合一的状态,也就是说我们活在这个世上,要容纳好的更要容纳不好的,并从容待之。

                        【第四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tuoyue)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解析】

  天地并没有人的思维,所以没有仁慈之心,将世间万物都看作祭祀台上用喂牲畜的草所扎的狗,让它们自荣自枯;圣人也应当效仿天地,没有偏爱,把百姓当作祭祀坛上的用喂牲畜的草所扎的狗,让其自生自灭。

天地之间,是否就像为火炉鼓风的风箱?它内部看似空虚,其实并不匮乏,越是鼓动起来,内部的风反而越是向外散去。

反思一个人的言行,往往是因为他说话太多而把自己逼上了绝路,与其如此,倒不如保持自己内心的平静,把话放在心里,反而能得到更多。

【思考】

此章讲的是为人,主要是说对待事物要公平公正,不能有私心。此篇的重点我认为在“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如从政者说话极其谨慎,不议论政治,不随意谈论是非。这让我想到了《鬼谷子》里的阮籍,他是一个外表放荡不羁,内心却跟明镜一样的人,看透了官场的险恶,整日用醉酒来掩饰他的内心,怕说错话引来灾难,坚持做自己又守住的底线;历史上很多人因说话太多而丢性命,如杨修、年羹饶。

海明威说:我们花了两年时间学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所以说话是一门艺术,但不说话却是一门智慧。

                                   

                  【第五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解析】

最高的品德和修养就如同水一样。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又处于众人都不愿意居住的地方,所以水的这种境界已经接近于“道”了。

居住时选择地势低的地方,内心如深谷一般沉静、广阔,与人相交时保持一颗仁爱的心,说话诚实,从政则能够将国家管理得井井有条,处事的时候善于发挥自己的长处来解决难题,行动时则善于把握有利的时机。

这种不与万物相争,水(道)一般的心态,自然不会引来他人的埋怨和责怪。

【思考】

这一章主要讲领导力,作为领导者需要向“水”进行学习。我第一次看到“上善若水”这句话还是小时候在某个单位的办公室看见的,当时并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后来随着知识的增加,对这句话似懂非懂;也就是说倡导人们学习水的精神,滋养了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

水不怕脏、不怕累、勤付出、不抱怨,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今年各地疫情持续迸发,远在他方和近在身边的胖大白,卫士蓝,志愿红、环卫橙,在最危险也在他们最擅长的地方践行水的精神,此为居善地。全国上下那么多的抗疫英雄,也没有谁站出来争功,不争而争,所以在全国人民的心里,他们是最大的功労者,在出于“道”的层面自然而然的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