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有哪些优势?必须面对的挑战有哪些?

 我来答
股城网客服
2022-12-07 · 专注科普财经基础知识
股城网客服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跨国公司的优势是明显且巨大的。
1、资金雄厚
以我们熟悉的家乐福和宝洁公司来说,前者的总资产为203亿美元,国外资产为103亿美元,在国外的销售额为170亿美元,总销售额为300亿美元;后者总资产为310亿美元,国外总资产为100亿美元,国外销售额180亿美元,总销售额更高达370亿美元。显然,这两家公司在零售业和日用化工行业具有强大的竞争实力。
2、除了经济实力上的优势,更重要的是跨国公司一般具有全球化的企业战略,其日益追求的“深层一体化”的生产结构,使其在竞争过程中更具有灵活性和成本优势
跨国公司为什么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传统的跨国公司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和企业理论对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来源已经作了很多理论阐释。随着竞争的加剧和环境的变化,当前跨国公司的国际竞争力主要源于五个方面的强大优势。
1)核心知识和能力形成新垄断优势
垄断优势指跨国公司相对于其竞争对手所独具的资源或能力所产生的竞争优势。一般认为,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2)产品差异性
新古典经济学奉行完全竞争的理论假设,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众多生产者生产同一类产品,但均无力控制市场,只能接受由供求关系形成的均衡价格,垄断优势也就无从谈起。但是现实世界中,市场呈现不完全竞争是常态的。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众多生产者即使生产和销售同一类产品,也具有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表现在产品的质量、性能、档次、规格、品牌、商标等多个方面,谁掌握了差异性,谁就拥有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跨国公司正是由于其生产产品的千差万别,满足了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从而获得了竞争优势。
3)技术研发投入与技术垄断
跨国公司由于其庞大的资产和抗风险能力,能够进行大量的研究开发投资,通过率先技术创新,从而形成技术领先与技术垄断,如拥有优于竞争对手的专利权、专利技术、生产诀窍、新产品开发能力等。
4)市场垄断优势
跨国公司拥有多国营销网络,长期积累了丰富的营销技巧,往往在细分市场上某一个或某些跨国公司的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很高,容易形成单边垄断或寡头垄断,操纵市场价格等。
进一步深入到跨国公司内部可以发现,当代跨国公司垄断优势除了以上几个传统的表象外,还发展了一种新的表现形式——核心知识和能力优势,可称之为新垄断优势。这种优势已经逐渐取代传统意义上的垄断优势而成为跨国公司建立垄断优势的主要源泉。
新垄断优势产生的大背景是知识经济将成为主导经济形态。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培育和占有以及由此带来的能力差异越来越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之一。当代跨国公司所具有的这种新垄断优势是明显的,很多跨国公司建立了自己独特的知识培训和知识共享体系,拥有核心能力,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从而形成技术知识垄断等。
单从当代跨国公司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以及非常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中就可以看到其绝对垄断地位。以全球500强为例,如今,全球每年产生的新技术和新工艺中有大约71%以上为它们所拥有,它们占有世界上国际技术转让总额中约62%的份额。据统计,全球最大的500家企业的科研支出占所在国科研总支出的比重,在美国为85%,在英国为76%,在法国为82%,在意大利和荷兰则达到了93%,大部分新的技术创新成果都由跨国公司拥有。
5)新型的内部化优势
内部化优势指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性,企业将中间产品市场内部化,用内部协作代替外部市场,从而节约利用外部市场时产生的过高的交易费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所带来的竞争优势。
企业内部化的思想早在科斯1937年发表的《论企业的性质》一文中就已提出,科斯认为,“市场的运行是有成本的,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允许某个权威(一个‘企业家’)来支配资源,就能节约某些市场运行成本。”后来,巴克利和卡森提出中间产品概念,将企业追求内部化的原因做出一种新的解释。所谓中间产品指企业用于制造其他产品的半成品以及研究开发、营销技巧、技术、管理技能、人员培训等。
现实世界中,不仅仅最终产品市场具有不完全性,更重要的是中间产品市场也具有不完全性的特征,这种不完全性使得企业通过外部市场进行交易具有巨大的交易费用,为了谋求利润最大化,企业必然力图使这些中间产品在其组织体系内实行内部化转移。可以看到,跨国公司通过将外部市场内部化所带来的竞争优势(这里称为传统内部化优势)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降低交易费用,企业在市场上进行交易会产生多种成本,如获得必要信息的费用、寻找合适贸易伙伴并与之进行讨价还价的成本、在合同上规定双方权利与义务的谈判成本、接受合同的风险成本和机会成本、因市场联系时滞或中间产品供应不及时产生的成本等,把对中间产品的交易活动由依赖于外部市场转变为通过企业内部组织进行,就可以降低交易费用。二是运用转移定价获取财务利益,转移定价指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或子公司之间调拨中间产品时的定价。公司可以通过转移定价避税或逃税,使得公司整体利润最大化。

过去跨国公司内部化的主要方式是产权一体化,即通过兼并收购、新建企业等方式实现对该公司上游或下游产品(特别是中间产品)的参股、控股。这种内部化方式的很大弊端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费用也大量上升,部分甚至全部抵消了内部化所带来的成本节约,大企业所固有的反应迟钝也阻碍了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建立。
一些跨国公司发展了可以称为“虚拟内部化”的新形式,即不以股权参与为主要形式,而是以战略协议来构筑内部市场,从而既能享有传统内部化的好处——节约市场交易费用,又能获得节约组织管理成本的新优势。这种新形式已经越来越成为当代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之一。

6)价值链分解与整合的全球战略优势
全球战略优势指跨国公司为降低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在全球范围内统筹安排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组织效率。对外直接投资和日益发展的战略联盟是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主要表现形式。一般来说,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获得东道国的低成本优势。跨国公司通常选择具有丰裕的自然资源、低廉的劳动力、优越的地理位置等条件的东道国进行投资,这样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谋求产品的低成本优势。
第二,获得市场进入优势。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可以绕过东道国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降低进入市场的成本;同时,又会利用当地生产经营的便利,最大限度地占领东道国的市场,获得满意的市场占有率。
三是优势互补优势,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建立战略联盟,能够最充分地利用全球各地企业、甚至是竞争对手的优势资源和能力,从而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当前,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又有了新特点,即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企业价值链的分解与整合,从而获得战略优势。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是一个价值链,按照波特的价值链理论,这种价值链是由企业基础结构、人事资源管理、科学技术开发、采购管理、来料储运、生产加工、成品储运、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多个环节组成的,跨国公司根据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原则对价值链进行分解,将各个环节安排在世界上最适宜的国家或地区,然后加以整合,相对来说,所形成的最终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将会是较低的,相对低廉的成本就会使跨国公司赢得竞争优势。
7)更加突出的规模经济效益优势
规模经济反映着企业经济规模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大量的研究表明,企业规模的扩大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大企业的规模经济优势表现在许多方面,如生产经营集中的成本节约,集中化的生产、集中化的研究开发、建立大规模的销售网络、进行集中的市场购销等,都可以提高企业资源使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大企业还拥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丰富的国际经营经验以及各种专业化管理人才等,有利于企业内部资源的分工与整合,形成整体优势;融资优势,大企业实力雄厚,资信好,通常能以较低成本获得资金,并且具有广泛的融资渠道等等。
与一般企业相比,跨国公司的规模无疑是非常巨大的。跨国公司巨大的规模所产生的规模经济效益成为其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来源。
8)日益重要的速度经济效益优势
速度经济(SpeedEconomy)指企业以比竞争对手更快的速度满足顾客的某种需求所带来的超额经济利润。
速度经济效益产生原因是:第一、率先进入效应。哪个企业能率先抢占商机,以最快速度满足顾客需要,将会最先获得顾客认同,赢得顾客忠诚,就可以获得“率先进入者优势”,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从而在以后的竞争中赢得主动。第二、技术创新效应。企业坚持速度经济战略就意味着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力求以最快的速度进行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相对于旧产品来说,新产品将会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第三、效用溢出效应。现代经济社会中,顾客需求呈加速变化趋势,顾客偏好生命周期短、更新快的产品。越为新颖的商品,在顾客看来,效用就越大。因此,如果哪一个企业重视时间效应,能以最快速度、最少时间,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需求,那么顾客就会愿意付出高价,从而这个企业就能获得超额利润。
当前,跨国公司大力实行“速度经济战略”,这突出表现在技术创新的周期和技术创新成果的应用策略上。
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周期呈现出越来越缩短的趋势,例如微软公司推出新版视窗操作系统的频率越来越快,从而长期占据率先创新者优势。
技术创新成果应用速度大大加快。过去,技术成果的应用总体上呈现出梯度推进特征,当跨国公司在母国最初开发新技术、生产新产品后,先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再通过出口获得国际市场销售利益,最后才是技术的对外转让。一项新技术所获得的竞争优势具有较长的时段性。但是二战后,以日本为典型的模仿创新蓬勃兴起,竞争对手会在出口期内仿效该技术,抢先占领了当地市场,使新技术维持较长时间的竞争优势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跨国公司越来越多地采取了国外扩张的“喷灌模式”,一旦研制出新技术和新产品,就几乎同时在世界所有市场上加以采用。
易仓科技
2024-11-22 广告
1 未完全摆脱计划经济体制,对世界市场的反应程度较为迟缓。 2 国有资产,财富的持续增值及安全有困难。 3 冗官冗员,导致成本较大,工作效率低下,竞争力低。 4 政治氛围太浓厚,投资违背市场经济规律,有“量中华之物力,结各国之欢心”之嫌。 ...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易仓科技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