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要相亲,相亲有什么好处?

 我来答
饭盒狂神
高能答主

2022-12-11 · 致力于成为全知道最会答题的人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9906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198万
展开全部
古代男女双方结婚,一般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男女确定亲事前,父母通常要向媒婆打听对方家里的基本情况,比如这家人的经济状况如何,人口构成是否复杂,男方的性格如何,有没有考学等等问题。

在现代,这些问题通常成了男女双方自己解决的事情。男女恋爱的过程,正是互相了解的过程。如果男女看对了眼,父母那里只是大致把关,若是双方都满意,这段婚事差不多就可以达成了。

想要缔结一段幸福的婚姻,最重要的便是婚前恋爱时的了解过程,那些闪恋闪婚的人,婚后后悔的不在少数,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婚前未能看清对方的真面目,仅仅只因为另一半的某些优点,或者一时的激情,仓促之下定下了终身大事。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也是对婚姻关系的不尊重。

譬如湖南发生的一起闹剧,引人深思。25岁的小敏与33岁的罗先生经人介绍相亲,两人见了第一面就看上了彼此,于是开始了一段恋情。八天以后,当时正好元旦节,于是小敏就将罗先生领回家庆祝,同时也有见家长的意思。

小敏的父母之前就听女儿说起过罗先生,他们虽然对罗先生的年龄不太满意,但是他的家庭、经济方面都很不错,有着稳定的工作,而且目前手里有一套房。在罗先生到达小敏家里后,她的父母见到真人,感觉更满意了。罗先生年龄大也有好处,举止十分得体,对小敏十分照顾,比一些年轻人更适合成家。

为了试探罗先生,小敏父亲特地与他喝了几杯,都说“酒品即人品”,罗先生喝醉以后也很老实,这下小敏父母总算是放心了。由于罗先生喝醉了不太方便回家,小敏父母干脆邀请他留在家里暂住一晚上。

等到第二天的时候,罗先生的母亲听说儿子住在女友家里,赶紧登门拜访。两家人见面以后,都在彼此眼中看到了满意的神情。罗先生的母亲提出让小敏住在他们家里,就当做是“试婚”。其实这一要求看似合理,实则有些突兀,因为他们此时才刚认识一周左右,还没有到能同居的地步。不过不知为何,小敏及其父母也没有反对,当天小敏就住进了罗先生家里。

就在他们两人同居期间,双方越来越感觉彼此的性格不适合。罗先生常常盯着手机看,对她缺乏关心和照顾,小敏感到十分不满,她心想:现在大家还处于恋爱期,他竟然就已经开始冷落自己。由于这份心思,她经常和罗先生争吵,而罗先生起初不想和她吵架,于是就不搭理她,后来也忍不住了,开始冲着她大声吼叫,脾气很是暴躁。

就在他们吵闹间,小敏为了让罗先生感到后悔,于是就吓唬他,若是再这样闹脾气,她就搬着行李离开了,还要到护城河去自尽。罗先生不仅没有挽留她,反倒更不耐烦,两人的关系就此陷入了冰点。

小敏受了委屈,又不能和准公婆哭诉,于是就和父母聊起了这件事。父母害怕她嫁过去之后受委屈,于是便赶到了罗先生家附近,向一些邻居打听他们家的情况,打听罗先生这样人有没有什么原则性的问题。
白金天少

2022-12-21 · TA获得超过2210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2万
采纳率:78%
帮助的人:408万
展开全部
古代没有相亲,只有男性找媒婆去女性家里提亲。一般来说只要男性条件不太差女人家里都会同意。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易水丞
2023-03-11 · 时间会沉淀最真情感,风雨会考验最暖的陪伴
易水丞
采纳数:793 获赞数:98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相亲是我们国家自古以来的传统。古代人相亲相对没有现在相亲那么难堪,我们今天不妨学习一下古人相亲的智慧。

古代人是怎么相亲的?
很多人在古装电视剧里面看到,古代人的婚姻观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可是归根结底,古代人也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获得幸福,如果两家门当户对,有时候也会给子女“开开后门”。 在先秦的时候,为了促进生产力发展,解决国家人口的问题,国家都会在每一年的二月举办相亲大会。
30岁左右未娶的男子和20岁左右未嫁的女子,都可以参加,如果在相亲过程中,遇到对眼的,就互送芍药花来表达情意。
古人结婚的年龄都比较早,这个年龄已经属于大龄青年了,所以家里的父母也着急。
在相亲的过程中,没有得到花的人,也没有什么尴尬的,继续寻找下一位有缘人便可,含蓄的表达的确是一种智慧。
唐代和宋代时期比较流行民间相亲。每一年有三个固定节日专门用来相亲。除了大家熟悉的元宵节、还有“三月三”上巳节、以及“同年大会”。
每一年的农历三月初三,传说是王母娘娘召开蟠桃大会的日子。这一天,年轻的帅小伙和不轻易出门的女子纷纷外出踏青。
他们常常在河畔畔嬉戏、插柳赏花,杜甫曾经写诗说“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就是描述这种场景,男的也可以坐在河渠两旁,在河水上游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以曲水流觞的方式吸引意中人。如果互相看对眼了,可以一起漫步在路上,折柳枝相赠。 这是西周仲春相亲习俗的隔代延续,只不过从原来的送芍药,改成了折柳枝。同年大会”指的是每年的新科进士发榜的日子,到了这一天,京城里贵族小姐们,纷纷出来,到曲江边上偷看进士们饮酒聚会,瞅到顺眼的,就回家向家里的父母汇报,再由家里的父母安排提亲。由于结婚在任何朝代都是大事,唐宋之际又把“三媒六聘”写进了法律,从事职业媒人的人也越来越多。
宋代的时候即使两个人的婚事不成,男女双方也不会相互挖苦吐槽,还要赠送礼物表示尊重和感谢。
哪像现在,婚事不成,闹的两家不得安宁,更是老死不相往来

明代清代的时候。还出现了一种“相亲的习俗”,职业媒人带男方去女方家里,女方不出面,而是在闺房里观察男方的一举一动。如果看上了男方,也觉得合适,就会出来给男方倒茶,感觉不合适,便不出闺房,男方也会了解这门婚事是不成了。
相亲成功其实也是概率事件,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也有着被拒绝的机会。
历朝历代的古人,秉着真诚认真的态度,用含蓄又巧妙的理解,既表达了自己的心意,也避免了不必要的尴尬和伤害。
即使这段感情不成,也会为对方保住了体面和自尊,不至于太尴尬,有时能否为别人多考虑一点,恰恰能看出这个人的修养与为人处世的智慧。
虽然现代人相亲已经不需要沿用各种繁琐的礼仪,但能汲取到古人在相亲过程中的内涵与智慧,也可以帮你在相亲过程中化解尴尬,成为一个高情商、有智慧的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