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回答
展开全部
大乘佛法里重要讲发心、动机、思想、概念;
小乘佛法里重要强调表面和形式的东西;
大乘佛法里重要强调发心和动机,如果你发心善、动机善那就是善,
如果你的发心、动机是恶就是恶,任何时候都一样。
很多人都希望能往生,其实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大乘里讲的,小乘里不讲这个。修往生法、净土法都是修大乘佛法。但是现在很多人把净土法都变成小乘法了,“我要往生!”却根本不考虑众生,也不想为度化众生而成佛,没有发愿菩提心,也没有发行菩提心,或者为了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受持居士五戒,这完全是小乘法、是小乘的别解脱戒,这样不能往生。
在有出离心的基础上受持居士五戒才是小乘的别解脱戒;在有菩提心的基础上受持居士五戒才是大乘的别解脱戒。密宗里讲的受持别解脱戒的特殊的方法是密乘的别解脱戒。
什么是小乘法?什么是大乘法?什么是世间法?什么是出世间法?这些都要弄明白。自私自利,为自己解脱,不管受持什么法都是小乘法;为了众生的解脱,无论修什么法都是大乘法。为了今生的升官发财、健康长寿、为来世的人天福报都属于是世间法,哪怕你修的是大圆满法也是世间法,根本谈不到出世间法;为了解脱、为了超出六道轮回的痛苦,你无论修什么都是出世间法。
小乘是为了解脱的,但他是为了自己的解脱,最终还是有自私心,所以表面上、形式上的要求也高,不完全看心,不仅强调动机,也强调行为。但是大乘里完全看心,心善一切善,心恶一切恶,就像树根是药,树枝树叶也一样是药;树根是毒,树枝树叶也一样是毒一样。你的语言行为也许是善的,但是你的发心动机是恶的,那么你表面上善的语言和行为也是恶;为自己怎么都不行,为众生怎么都行。
别解脱戒主要是小乘里讲,小乘里没有任何时候允许杀生、饮酒、偷盗、妄语,但是大乘里就不一样。发菩提心是一切大乘佛法的前提,在不是自私自利的情况下再看具体的情况。如果你杀害他了,对他的伤害小,但是对众生的利益大,这样就允许。偷盗也是一样,完全是为了他、为了上师三宝,就可以偷他的东西,虽然偷他的东西对他必然有一定的伤害,但是利大于弊,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可以偷东西。
大乘佛法能圆融一切、容纳一切,所以大乘佛法里的解脱是究竟的解脱,大乘佛法里的成就是圆满的成就。
小乘佛法里重要强调表面和形式的东西;
大乘佛法里重要强调发心和动机,如果你发心善、动机善那就是善,
如果你的发心、动机是恶就是恶,任何时候都一样。
很多人都希望能往生,其实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大乘里讲的,小乘里不讲这个。修往生法、净土法都是修大乘佛法。但是现在很多人把净土法都变成小乘法了,“我要往生!”却根本不考虑众生,也不想为度化众生而成佛,没有发愿菩提心,也没有发行菩提心,或者为了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受持居士五戒,这完全是小乘法、是小乘的别解脱戒,这样不能往生。
在有出离心的基础上受持居士五戒才是小乘的别解脱戒;在有菩提心的基础上受持居士五戒才是大乘的别解脱戒。密宗里讲的受持别解脱戒的特殊的方法是密乘的别解脱戒。
什么是小乘法?什么是大乘法?什么是世间法?什么是出世间法?这些都要弄明白。自私自利,为自己解脱,不管受持什么法都是小乘法;为了众生的解脱,无论修什么法都是大乘法。为了今生的升官发财、健康长寿、为来世的人天福报都属于是世间法,哪怕你修的是大圆满法也是世间法,根本谈不到出世间法;为了解脱、为了超出六道轮回的痛苦,你无论修什么都是出世间法。
小乘是为了解脱的,但他是为了自己的解脱,最终还是有自私心,所以表面上、形式上的要求也高,不完全看心,不仅强调动机,也强调行为。但是大乘里完全看心,心善一切善,心恶一切恶,就像树根是药,树枝树叶也一样是药;树根是毒,树枝树叶也一样是毒一样。你的语言行为也许是善的,但是你的发心动机是恶的,那么你表面上善的语言和行为也是恶;为自己怎么都不行,为众生怎么都行。
别解脱戒主要是小乘里讲,小乘里没有任何时候允许杀生、饮酒、偷盗、妄语,但是大乘里就不一样。发菩提心是一切大乘佛法的前提,在不是自私自利的情况下再看具体的情况。如果你杀害他了,对他的伤害小,但是对众生的利益大,这样就允许。偷盗也是一样,完全是为了他、为了上师三宝,就可以偷他的东西,虽然偷他的东西对他必然有一定的伤害,但是利大于弊,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可以偷东西。
大乘佛法能圆融一切、容纳一切,所以大乘佛法里的解脱是究竟的解脱,大乘佛法里的成就是圆满的成就。
展开全部
首先看《法华经》。该经基本上是通过与小乘作比较,来论述大乘。该经谓:
“若有众生,内有智性,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殷精进,欲速出三界,自求涅盘,是名声闻乘。……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殷精进,求自然慧,乐独善寂,深知诸法因缘,是名辟支佛乘。……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勤修精进,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如来知见、力、无所畏,愍念安乐无量众生,得益天人,度脱一切,是名大乘。”此中论小乘的要点是“欲速出三界,自求涅盘”及“乐独善寂”;论大乘的要点则是“愍念安乐无量众生,利益天人,度脱一切”。对比起来,小乘的舍离世间的精神或态度,与大乘的不舍世间的精神或态度,非常明显。
以下看《大智度论》。该论基本上亦是通过与小乘作比较,来论述大乘。该论谓:
“佛法皆是一种一味,所谓苦尽解脱味。此解脱味有二种:一者但自为身,二者兼为一切众生。虽俱求一解脱门,而有自利、利人之异。是故有大小乘差别。”据《大智度论》,大小乘都有同一的目标,这即是解脱。但两者的做法不同。小乘是自利,只为自身;大乘则是利人,兼为一切众生。自利是把自身与世间分割开来,这便是舍离。利人则是把自身与世间结合在一起,视利人即是自利,这便是不舍。
另外,《大智度论》又以大慈悲心的有无,来判分大乘与小乘。小乘无大慈悲心,大乘有大慈悲心。这大慈悲心是表现于利人的行为中的。
《大智度论》更就智慧言,说小乘的智慧浅薄,不能深入诸法,故不说“世间即是涅盘”。大乘的智慧则深厚,能深入诸法,故说“世间即是涅盘”。这“世间即是涅盘”的说法,与《心经》的“色即是空”的说法,是同一思路;都是肯定现实的世界即此即是真理之意。世间即此即是涅盘,故不必舍世间以求涅盘,涅盘的理想即在世间中。不舍世间之意,至为明显。
以下看《大乘庄严经论》论大乘佛教。该论谓大乘佛教有七大义:
“缘、行、智、勤、巧、果、事皆具足,依此七大义,建立于大乘。”所谓大义,即不同于小乘的特别殊胜的义理。这七者是缘、行、智、勤、巧、果、事。无著解释这七大义谓:
“若具足七种大义,说为大乘。一者缘大;由无量修多罗等广大法为缘故。二者行大;由自利利他行皆具足故。三者智大;由人法二无我一时通达故。四者勤大;由三大阿僧祗劫无间修故。五者巧大;由不舍生死而不染故。六者果大;由至得力、无所畏、不共法故。七者事大;由数数示现大菩提大涅盘故。”此中我们要特别注意行大与巧大。行大是具足自利与利他行;巧大是不舍生死而不染,即是不舍生死烦恼,但亦不为其所染著。生死烦恼实是就世间而言,不舍生死烦恼,其实是不舍世间。故行大与巧大,都是不舍世间之意。
“若有众生,内有智性,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殷精进,欲速出三界,自求涅盘,是名声闻乘。……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殷精进,求自然慧,乐独善寂,深知诸法因缘,是名辟支佛乘。……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勤修精进,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如来知见、力、无所畏,愍念安乐无量众生,得益天人,度脱一切,是名大乘。”此中论小乘的要点是“欲速出三界,自求涅盘”及“乐独善寂”;论大乘的要点则是“愍念安乐无量众生,利益天人,度脱一切”。对比起来,小乘的舍离世间的精神或态度,与大乘的不舍世间的精神或态度,非常明显。
以下看《大智度论》。该论基本上亦是通过与小乘作比较,来论述大乘。该论谓:
“佛法皆是一种一味,所谓苦尽解脱味。此解脱味有二种:一者但自为身,二者兼为一切众生。虽俱求一解脱门,而有自利、利人之异。是故有大小乘差别。”据《大智度论》,大小乘都有同一的目标,这即是解脱。但两者的做法不同。小乘是自利,只为自身;大乘则是利人,兼为一切众生。自利是把自身与世间分割开来,这便是舍离。利人则是把自身与世间结合在一起,视利人即是自利,这便是不舍。
另外,《大智度论》又以大慈悲心的有无,来判分大乘与小乘。小乘无大慈悲心,大乘有大慈悲心。这大慈悲心是表现于利人的行为中的。
《大智度论》更就智慧言,说小乘的智慧浅薄,不能深入诸法,故不说“世间即是涅盘”。大乘的智慧则深厚,能深入诸法,故说“世间即是涅盘”。这“世间即是涅盘”的说法,与《心经》的“色即是空”的说法,是同一思路;都是肯定现实的世界即此即是真理之意。世间即此即是涅盘,故不必舍世间以求涅盘,涅盘的理想即在世间中。不舍世间之意,至为明显。
以下看《大乘庄严经论》论大乘佛教。该论谓大乘佛教有七大义:
“缘、行、智、勤、巧、果、事皆具足,依此七大义,建立于大乘。”所谓大义,即不同于小乘的特别殊胜的义理。这七者是缘、行、智、勤、巧、果、事。无著解释这七大义谓:
“若具足七种大义,说为大乘。一者缘大;由无量修多罗等广大法为缘故。二者行大;由自利利他行皆具足故。三者智大;由人法二无我一时通达故。四者勤大;由三大阿僧祗劫无间修故。五者巧大;由不舍生死而不染故。六者果大;由至得力、无所畏、不共法故。七者事大;由数数示现大菩提大涅盘故。”此中我们要特别注意行大与巧大。行大是具足自利与利他行;巧大是不舍生死而不染,即是不舍生死烦恼,但亦不为其所染著。生死烦恼实是就世间而言,不舍生死烦恼,其实是不舍世间。故行大与巧大,都是不舍世间之意。
参考资料: 《印度大乘佛教思想的特色》 中华佛学研究所研究员 吴汝钧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主要区别:
1.是在对佛陀的看法上,小乘佛教认为释迦牟尼虽超人,但他仍是人,是人间的觉者、传教士;而大乘佛教则认为,把佛视为超人的存在。2.是在理论上,小乘佛教只承认人没有独立常恒的主体,至于宇宙万物,则不是空的,这就是`人空法有`;大乘佛教则论证`三界所有,唯是一心`。而且大乘佛教在修行方法上以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为基本修行方法。3.是在追求目标上,小乘佛教以断除一切烦恼,摆脱轮回,为最高目标;而大乘佛教则以成佛为最高目标。
1.是在对佛陀的看法上,小乘佛教认为释迦牟尼虽超人,但他仍是人,是人间的觉者、传教士;而大乘佛教则认为,把佛视为超人的存在。2.是在理论上,小乘佛教只承认人没有独立常恒的主体,至于宇宙万物,则不是空的,这就是`人空法有`;大乘佛教则论证`三界所有,唯是一心`。而且大乘佛教在修行方法上以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为基本修行方法。3.是在追求目标上,小乘佛教以断除一切烦恼,摆脱轮回,为最高目标;而大乘佛教则以成佛为最高目标。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佛法本一体,无大小乘之分。但因针对不同根器的人,随顺方便说法而已。只求自了者,说解脱生死之小乘法。对悲愿深重,欲自觉觉他者,说大乘法。此乃因材施教,也是佛教能延续至今的原因。大小乘之争历千年而未休,大乘轻视小乘,斥为焦芽败种。小乘则谓大乘非佛说。小乘严格持戒,以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微密观照为修行方式,其精神值得敬佩。然而,大乘也绝对是佛说。《圆觉经》、《楞伽经》的内容,与祖师证悟的境界毫无乖异,即可得知。否则《净土圣贤录》记载之往生事迹,与禅宗祖师的成就,又当如何解释?大小乘思想上的分水岭,在于:小乘认同四大为实,但以析空观破此执著;大乘则认为,四大乃是心的影像,是清净自性所影现的假相,无实体可得。小乘的观空,却非易事。欲达到大乘的圆满大寂灭处更难。两者并无对错,只是思想不同,唯有互相尊重。只要契机,便能受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小乘修身养性
也是中土中庸之道
认为修身养性就是个有品德的贤人
可是 能被其感化的人 总是小数 更多的是不认同或者被利益冲突
大乘 是让智慧惠及每一个人
不论那人是富贵还是贫穷 是健康或者病痛
大乘是每一个人都能共同享有各自的平等
如果 做个比喻
小乘就是自己给自己做个发电机 发电自己用 自己造风扇自己用 自己种菜 自己吃
大乘 则是规模化
发电有发电厂
种菜有农菜场
电器有电器厂
然后让一切大众获利
也是中土中庸之道
认为修身养性就是个有品德的贤人
可是 能被其感化的人 总是小数 更多的是不认同或者被利益冲突
大乘 是让智慧惠及每一个人
不论那人是富贵还是贫穷 是健康或者病痛
大乘是每一个人都能共同享有各自的平等
如果 做个比喻
小乘就是自己给自己做个发电机 发电自己用 自己造风扇自己用 自己种菜 自己吃
大乘 则是规模化
发电有发电厂
种菜有农菜场
电器有电器厂
然后让一切大众获利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