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少人

男的多少?女的多少?... 男的多少?
女的多少?
展开
 我来答
百度网友735a7b1
2006-06-01 · TA获得超过21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这个问题一直是我们所关注的,也是我们一直以来有很多人没有搞清楚的问题,在这里我查了一些有关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人口问题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问题,是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始终是中国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坚持不懈地在全国范围推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鼓励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孩子,依照法律法规合理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经过30年的艰苦努力,中国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把生育水平降到了更替水平以下,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历史性转变,成功地探索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道路,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对稳定世界人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国政府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将人口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努力使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适应。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召开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专题座谈会,统筹考虑,协调部署,动员全社会力量,采取法律、倡导、经济、行政等多种措施综合治理和解决人口问题,把发展经济、开展计划生育、普及教育、提高健康水平、消除贫困、完善社会保障、提高妇女地位、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等紧密结合起来。2003年,将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和综合协调,更加科学地制定和实施人口发展规划。2004年初,中国政府组织多学科的专家学者,正式启动了“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对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的变化趋势及其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相互影响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已经提出了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将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本强国的人口发展战略思路,为科学制定国家中长期人口发展规划和国民经济总体规划,实现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2006年2月9日,中国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未来十五年的人口目标是将人口数量控制在十五亿以内。其在人口与健康领域确定的发展思路之一,即是控制人口出生数量,提高出生人口质量。重点发展生育监测、生殖健康等关键技术,开发系列生殖医药、器械和保健产品,为人口数量控制在十五亿以内、出生缺陷率低于百分之三提供有效科技保障。

  另三个发展思路包括: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结合。研究预防和早期诊断关键技术,显著提高重大疾病诊断和防治能力;加强中医药继承和创新,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以中医药理论传承和发展为基础,通过技术创新与多学科融合,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理论,构建适合中医药特点的技术方法和标准规范体系,提高临床疗效,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研制重大新药和先进医疗设备。攻克新药、大型医疗器械、医用材料和释药系统创制关键技术,加快建立并完善国家医药创制技术平台,推进重大新药和医疗器械的自主创新。

  纲要称,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有效防治重大疾病,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和全民健康水平,迫切需要科技提供强有力支撑。为此,该纲要还将“安全避孕节育与出生缺陷防治”、“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非传染疾病防治”、“城乡社区常见多发病防治”、“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先进医疗设备与生物医用材料”等,确定为人口与健康领域科技发展的优先主题。

  从数量、素质、结构、分布来看,中国人口的现状如下:

  一、人口数量

  2005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075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6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17万人,出生率为12.40‰;死亡人口849万人,死亡率为6.51‰;自然增长率为5.89‰。

  2005年人口主要构成情况

  单位:万人

  庞大的人口数量一直是中国国情最显著的特点之一。虽然中国已经进入了低生育率国家行列,但由于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当前和今后十几年,中国人口仍将以年均800-1000万的速度增长。按照目前总和生育率1.8预测,2010年和2020年,中国人口总量将分别达到13.7亿和14.6亿;人口总量高峰将出现在2033年前后,达15亿左右。
  受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第三次出生人口高峰的影响,在2005年-2020年期间,20岁-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将形成一个高峰。同时,由于独生子女陆续进入生育年龄,按照现行生育政策,政策内生育水平将有所提高。上述两个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中国将迎来第四次出生人口高峰。

  庞大的人口数量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多方面影响,在给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的同时,也给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带来沉重的压力。

  我国于2005年底开展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这次调查以全国为总体,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次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这次调查的样本量为170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1%。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调查的各项任务已基本完成。

  二、人口素质

  中国政府加大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力度,不断提高人口健康素质。平均预期寿命已从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上升到2004年的71.8岁,孕产妇死亡率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1500/10万下降到2004年的51/10万,婴儿死亡率从新中国成立前的200‰下降到2004年的29.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建国初期的250-300‰下降到2004年的28.4‰。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大幅度减少。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得到有效的监测和控制,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从总体上讲,中国人口健康素质仍然不高。每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4-6%,约100万例。数以千万计的地方病患者和残疾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防治艾滋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据估计,截至2003年12月,中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约84万,2004年疫情处于从全国低流行和局部地区及特定人群高流行并存的态势。

  中国政府加快发展教育事业,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2004年,中国普及九年义务制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达到93.6%,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01年(其中男性8.5年,女性7.51年),比1990年提高了1.75年;人口粗文盲率(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降少到8.33%,比1990年时下降了7.55个百分点。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大学以上占5.42%、高中占12.59%、初中占36.93%、小学占30.44%,受高层次教育的人数大幅度增加,受小学教育人口比重逐步下降。

  中国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总体水平还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口粗文盲率大大高于发达国家2%以下的水平;二是大学粗入学率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三是平均受教育年限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人均受教育水平,而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1年)。并且,城乡人口受教育程度存在明显差异。2004年,城镇人均受教育年限为9.43年,乡村为7年;城镇文盲率为4.91%,乡村为10.71%。

  三、人口结构

  从人口年龄结构看,在2004年末全国总人口129988万人中,0-14岁人口为27947万人,占总人口的21.50%,15-64岁人口为92184万人,占70.92%;65岁及以上人口为9857万人,占7.58%。上述数据表明:

  第一,当前中国人口社会抚养比较低,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未来一、二十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红利期。但庞大的劳动年龄人口也给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目前,中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近千万,农村剩余劳动力2亿多。并且,劳动年龄人口将保持增长态势。据预测,2016年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峰值10.1亿,2020年仍高达10亿左右。这对就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事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二,200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7%以上,根据国际标准,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据预测,到2020年,65岁老年人口将达1.64亿,占总人口比重16.1%,80岁以上老人达2200万。中国老龄化呈现速度快、规模大、“未富先老”等特点,对未来社会抚养比、储蓄率、消费结构及社会保障等产生重大影响。

  第三,从人口性别结构看,2004年末男性人口66976万人,占51.5%,女性人口63012万人,占48.5%,总人口性别比为106左右。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为117,2003年为119,少数省份高达130。为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势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颁布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等法律法规,启动了“关爱女孩行动”,倡导男女平等,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

  四、人口分布

  从城乡分布来看,2004年末全国城镇人口达到54283万人,占总人口的41.76%,乡村人口为75705万人,占58.24%。近年来,由于积极推进人口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实施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战略,人口城镇化率以每年超过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采取多种措施和合理规划,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努力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2004年,中国流动人口已经超过1.4亿。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劳动力,同时也改善了农村的经济状况。按人口城镇化率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测算,到2020年还将从农村转移出3亿左右的人口。

  与此同时,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体系却严重滞后,亟待完善。庞大的流动迁移人口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构成巨大压力。流动人口就业、子女受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严重制约着人口的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面临困难。

  面对复杂的人口问题,中国政府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不断完善人口政策与方案,用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同时,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那究竟中国要多少人口才合适呢?
  中国究竟应该有多少人?这是个持续了一个多世纪的热门话题。尽管很多人都认为中国人满为患,但是第一次明确提出并论证"中国究竟应该有多少人"这个人口数量发展目标的是孙本文先生。他在1957年发表的《8亿人口是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成为中国适度人口研究的开山之作。1981年,当中国人口已经逼近10亿时,宋健等必个自然科学家从食品、水资源等资源的束条件出发,得出中国适度人口应不超过7亿的结论,并把7亿作为中国人口发展的最终目标和最佳方案。在不久前召开的第八届中国人口科学讨论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所李小平提出,中国人口发展的长远目标应是:100年后人口力争降到8亿,200年后降到3亿,无论如何不高于5亿。6月18日"中国究竟应该有多少人"不仅仅是一个能吸引成千上万中国百姓的热门话题,而且是一个事关中国发展前途命运的战略目标选择问题,一个重大而严肃的人口理论问题。《人口研究》杂志2002年第4期邀请了李小平、李建新和刘爽3位专家就《中国人口数量:究竟多少亿才合适?》的主题发表意见。
  如何解决呢?
  首先我要声明,我并不认为“中国人口太多”,关于这一点,我已在《“中国人口太多”是一个流传很广的谬论》一文里说明了理由。本文是针对那些认为“中国人口太多”的人而写的。

  那些认为“中国人口太多”的人,总喜欢说“中国人口基数大”。众所周知,中国现在有13亿人口,人口基数确实很大。英国、法国和意大利都各只有近6千万人口,德国人口约8千万,他们的人口基数都不大。那么,为什么英、法、意、德等欧洲国家的人口基数都不大呢?原来,在古代,这些欧洲国家都曾经是一个统一的罗马帝国的一部分,但后来罗马帝国分裂成很多个国家,所以现在欧洲各个国家的人口基数当然就变小了。而中国并没有像罗马帝国那样分裂成很多个国家,所以人口基数当然就大了。找到了中国人口基数大的根源,那么要减少中国的人口基数,就有了一个最简单的解决办法:把中国分成几十个国家,这样每个国家的人口基数就变小了,从此以后,再也不会有人抱怨“中国人口太多”了!

  有人会说,假如中国分成几十个国家,虽然各自的人口基数变小了,但人口密度并没有变小。对此,我的回答是:从人口密度来说,很多国家的人口密度都比中国大:中国为135人/平方公里,韩国为470人/平方公里,日本为335人/平方公里,德国为235人/平方公里,英国为245人/平方公里,意大利为190人/平方公里……即使去掉中国西部不适宜人居住的地方,中国的人口密度也不过与英国和德国相当,仍远不及日本和韩国。但这些国家的人民并没有像某些中国人那样抱怨“人口太多”,他们也没有像中国那样实行计划生育来减少人口,相反,很多国家还在鼓励生育。

  我并不认为“中国人口太多”,当然也反对分裂。我相信,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反对分裂,那么,一个统一的中国,人口基数当然就大了。所以说,人口基数大是好事。前苏联人口比美国还多,然而现在俄罗斯人口仅相当于美国人口的一半,就是因为前苏联分裂成十几个国家。假如某一天中国的人口基数变得像欧洲国家这样小了,很可能中国就会陷入四分五裂的状态了。现在欧洲国家并不害怕人口基数大,他们正在朝着联合、统一的方向迈进。假如将来欧洲联盟演变成一个统一的国家,那么人口基数当然比现在各个欧洲国家都大得多。推而广之,假如将来全世界都合并成一个国家,那么人口基数肯定比中国人口基数大几倍,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世界国”的人口就是太多了。

  有些人常常喜欢把中国人口与美国人口相比较,说什么“中国的国土面积与美国差不多,中国有13亿人口,美国只有3亿人口,所以美国才这么发达。”他们忘记了这个基本事实:中国已有几千年的文明史,而美国只有几百年的开发历史。200多年前,中国人口超过3亿时,美国人口只有300多万。中国的人口学家李小平主张:“200年内把中国人口降到3亿左右,这是中国人口最佳的数量模式。”他忘记了这个基本事实:美国现在有3亿人口,不是从13亿人口减下来的,而是从独立之初的300万增加到现在的3亿。美国发达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人口少,相反,美国的人口一直在增加;而且,在所有的发达国家中,美国的人口是最多的。“中国只有把人口减到3亿,才能与美国一样发达”,这种观点与“东施效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有些人从“北京人口太多”推导出“中国人口太多”。但不知他们想过没有:为什么有这么多外地人要涌进北京?为什么没有大批美国人涌进华盛顿?一个国家的首都,如果仅仅作为一个廉洁高效的政治中心,那么就不会存在“人口太多”这个问题;如果一个国家的首都不但是政治中心,还要作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并且首都人还享有优惠政策,那么全国很多人都会削尖脑袋往首都钻,哪怕全国人口减少一半,首都还是“人口太多”。要解决“北京人口太多”的问题,需要从改革体制上着手,缩小全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而不是靠实行计划生育来减少人口。事实上,现在北京的生育率已经是超低水平了
  希望以上对你有所用处。
226688999
高粉答主

2006-05-29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8万
采纳率:74%
帮助的人:1.2亿
展开全部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2号)

2001-05-15 11:02:00

现将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快速汇总的人口地区分布数据公布如下:

地区别 人口数(万人)

北京市 1382
天津市 1001
河北省 6744
山西省 3297
内蒙古自治区 2376
辽宁省 4238
吉林省 2728
黑龙江省 3689
上海市 1674
江苏省 7438
浙江省 4677
安徽省 5986
福建省(不含金门、马祖等岛屿) 3471
江西省 4140
山东省 9079
河南省 9256
湖北省 6028
湖南省 6440
广东省 8642
广西壮族自治区 4489
海南省 787
重庆市 3090
四川省 8329
贵州省 3525
云南省 4288
西藏自治区 262
陕西省 3605
甘肃省 2562
青海省 518
宁夏回族自治区 56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25
香港特别行政区 678
澳门特别行政区 44
台湾省和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 2228
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 250

注:
1、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是普查登记的2000年11月1日0时的数据(包括外来人口,不包括外出人口)。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的人口合计与祖国大陆总人口之差,为常住地待定的人口。
3、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人口数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提供的2000年6月30日的数据。
4、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人口数为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提供的2000年9月30日的数据。
5、台湾省和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的人口数是由台湾当局公布的2000年12月的数据。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国家统计局 2006-03-16 10:00:32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06年3月16日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于2005年底开展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这次调查以全国为总体,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次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这次调查的样本量为170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1%。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调查的各项任务已基本完成。现将快速汇总的全国总人口及其结构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总人口为130628万人,与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126583万人相比,增加了4045万人,增长3.2%;年平均增加809万人,年平均增长0.63%。根据调查数据推算,2005年年末总人口为130756万人。

二、流动人口

全国人口中,流动人口为14735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4779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流动人口增加296万人,跨省流动人口增加537万人。

三、城乡构成

全国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56157万人,占总人口的42.9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74471万人,占总人口的57.01%。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6.77个百分点。

四、性别构成

全国人口中,男性为67309万人,占总人口的51.53%;女性为63319万人,占总人口的48.47%。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30,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下降0.44。

五、年龄构成

全国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6478万人,占总人口的20.27%;15-59岁的人口为89742万人,占总人口的68.70%;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2.62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76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0.73个百分点)。

六、民族构成

全国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18295万人,占总人口的90.56%;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333万人,占总人口的9.44%。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2355万人,增长了2.03%;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690万人,增长了15.88%。

七、受教育程度

全国人口中,具有大学程度(指大专及以上)的人口为6764万人,高中程度(含中专)的人口为15083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为46735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为40706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具有大学程度的人口增加2193万人,高中程度的人口增加974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增加3746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减少4485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八、家庭户人口

全国共有家庭户39519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23694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3人;集体户人口为6934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减少了0.31人。城镇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7人,农村为3.27人。

注:

1、本公报为根据调查结果的初步推算数。

2、调查登记标准时间为2005年11月1日零时,调查登记对象为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的常住人口。
3、全国总人口数未包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省人口数。

4、经事后质量抽查,总人口的净漏登率为1.72%。全国人口中已包括据此计算的漏登人口数。

3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要到2010年啊。

参考资料: www.baidu.com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gm151617
2006-05-29 · TA获得超过8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83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919万
展开全部
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总人口为130628万人,与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126583万人相比,增加了4045万人,增长3.2%;年平均增加809万人,年平均增长0.63%。根据调查数据推算,2005年年末总人口为130756万人。
全国人口中,男性为67309万人,占总人口的51.53%;女性为63319万人,占总人口的48.47%。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30,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下降0.44。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3672b40
2006-06-01 · 贡献了超过105个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男性为67309万人,占总人口的51.53%;女性为63319万人,占总人口的48.47%。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fe6c7421b
2006-05-29 · TA获得超过4015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41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700万
展开全部
13亿,男占50.2%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7)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