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经验一:
1、不妨给自己定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自己产生厌烦情绪,这时可以把功课分成若干个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时间,例如一小时内完成这份练习、八点以前做完那份测试等等,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还不会产生疲劳感。如果可能的话,逐步缩短所用的时间,不久你就会发现,以前一小时都完不成的作业,现在四十分钟就完成了。
2、不要在学习的同时干其他事或想其他事。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谁都明白,可还是有许多同学在边学习边听音乐。或许你会说听音乐是放松神经的好办法,那么你尽可以专心的学习一小时后全身放松地听一刻钟音乐,这样比带着耳机做功课的效果好多了。
3、不要整个晚上都复习同一门功课。我以前也曾经常用一个晚上来看数学或物理,实践证明,这样做非但容易疲劳,而且效果也很差。后来我在每晚安排复习两三门功课,情况要好多了。
除了十分重要的内容以外,课堂上不必记很详细的笔记。如果课堂上忙于记笔记,听课的效率一定不高,况且你也不能保证课后一定会去看笔记。课堂上所做的主要工作应当是把老师的讲课消化吸收,适当做一些简要的笔记即可。
经验二:
学习效率这东西,我也曾和很多人谈起过。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某同学学习极其用功,在学校学,回家也学,不时还熬熬夜,题做得数不胜数,但成绩却总上不去其实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也是十分着急的,本来,有付出就应该有回报,而且,付出的多就应该回报很多,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实际的情况却并非如此,这里边就存在一个效率的问题。效率指什么呢?好比学一样东西,有人练十次就会了,而有人则需练一百次,这其中就存在一个效率的问题。
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呢?我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劳逸结合。学习效率的提高最需要的是清醒敏捷的头脑,所以适当的休息,娱乐不仅仅是有好处的,更是必要的,是提高各项学习效率的基础。那么上课时的听课效率如何提高呢?以我的经历来看,课前要有一定的预习,这是必要的,不过我的预习比较粗略,无非是走马观花地看一下课本,这样课本上讲的内容、重点大致在心里有个谱了,听起课来就比较有针对性。预习时,我们不必搞得太细,如果过细一是浪费时间,二是上课时未免会有些松懈,有时反而忽略了最有用的东西。上课时认真听课当然是必须的,但就象我以前一个老师讲的,任何人也无法集中精力一节课,就是说,连续四十多分钟集中精神不走神,是不太可能的,所以上课期间也有一个时间分配的问题,老师讲有些很熟悉的东西时,可以适当地放松一下。另外,记笔记有时也会妨碍课堂听课效率,有时一节课就忙着抄笔记了,这样做,有时会忽略一些很重要的东西,但这并不等于说可以不抄笔记,不抄笔记是不行的,人人都会遗忘,有了笔记,复习时才有基础,有时老师讲得很多,在黑板上记得也很多,但并不需要全记,书上有的东西当然不要记,要记一些书上没有的定理定律,典型例题与典型解法,这些才是真正有价值去记的东西。否则见啥记啥,势必影响课上听课的效率,得不偿失。
作题的效率如何提高呢?最重要的是选"好题",千万不能见题就作,不分青红皂白,那样的话往往会事倍功半。题都是围绕着知识点进行的,而且很多题是相当类似的,首先选择想要得到强化的知识点,然后围绕这个知识点来选择题目,题并不需要多,类似的题只要一个就足够,选好题后就可以认真地去做了。作题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作题之后的过程,对于做错的题,应当认真思考错误的原因,是知识点掌握不清还是因为马虎大意,分析过之后再做一遍以加深印象,这样作题效率就会高得多。
评:夏宇同学对于听课和做题的建议,实际上反应了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方法--"把劲儿使在刀刃上",即合理分配时间,听课、记笔记应抓住重点,做习题应抓住典型,这就是学习中的"事半功倍"。
经验三:
学习效率是决定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那么,我们如何提高自己学习效率呢?
第一点,要自信。很多的科学研究都证明,人的潜力是很大的,但大多数人并没有有效地开发这种潜力,这其中,人的自信力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无论何时何地,你做任何事情,有了这种自信力,你就有了一种必胜的信念,而且能使你很快就摆脱失败的阴影。相反,一个人如果失掉了自信,那他就会一事无成,而且很容易陷入永远的自卑之中。
提高学习效率的另一个重要的手段是学会用心。学习的过程,应当是用脑思考的过程,无论是用眼睛看,用口读,或者用手抄写,都是作为辅助用脑的手段,真正的关键还在于用脑子去想。举一个很浅显的例子,比如说记单词,如果你只是随意的浏览或漫无目的地抄写,也许要很多遍才能记住,而且不容易记牢,而如果你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联想的方法去记忆,往往可以记得很快,而且不容易遗忘。现在很多书上介绍的英语单词快速记忆的方法,也都是强调用脑筋联想的作用。可见,如果能做7到集中精力,发挥脑的潜力,一定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果。
另一个影响到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是人的情绪。我想,每个人都曾经有过这样的体会,如果某一天,自己的精神饱满而且情绪高涨,那样在学习一样东西时就会感到很轻松,学的也很快,其实这正是我们的学习效率高的时候。因此,保持自我情绪的良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有较为开朗的心境,不要过多地去想那些不顺心的事,而且我们要以一种热情向上的乐观生活态度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因为这样无论对别人还是对自己都是很有好处的。这样,我们就能在自己的周围营造一个十分轻松的氛围,学习起来也就感到格外的有精神。
经验四:
很多学生看上去很用功,可成绩总是不理想。原因之一是,学习效率太低。同样的时间内,只能掌握别人学到知识的一半,这样怎么能学好?学习要讲究效率,提高效率,途径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
晚上不要熬夜,定时就寝。中午坚持午睡。充足的睡眠、饱满的精神是提高效率的基本要求。
二、学习时要全神贯注。
玩的时候痛快玩,学的时候认真学。一天到晚伏案苦读,不是良策。学习到一定程度就得休息、补充能量。学习之余,一定要注意休息。但学习时,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脑并用。我学习的时侯常有陶渊明的"虽处闹市,而无车马喧嚣"的境界,只有我的手和脑与课本交流。
三、坚持体育锻炼。
身体是"学习"的本钱。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再大的能耐也无法发挥。因而,再繁忙的学习,也不可忽视放松锻炼。有的同学为了学习而忽视锻炼,身体越来越弱,学习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这样怎么能提高学习效率呢?
四、学习要主动。
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对学习越发有兴趣。有了兴趣,效率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有的同学基础不好,学习过程中老是有不懂的问题,又羞于向人请教,结果是郁郁寡欢,心不在焉,从何谈起提高学习效率。这时,唯一的方法是,向人请教,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懂,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进步。如此,才能逐步地提高效率。
五、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同学融洽相处。
每天有个好心情,做事干净利落,学习积极投入,效率自然高。另一方面,把个人和集体结合起来,和同学保持互助关系,团结进取,也能提高学习效率。
六、注意整理。
学习过程中,把各科课本、作业和资料有规律地放在一起。待用时,一看便知在哪。而有的学生查阅某本书时,东找西翻,不见踪影。时间就在忙碌而焦急的寻找中逝去。我认为,没有条理的学生不会学得很好。
评:学习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习之外的其他因素,这是因为人的体质、心境、状态等诸多因素与学习效率密切相关。
【总结】
学习必须讲究方法,而改进学习方法的本质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效率的高低,是一个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体现。在学生时代,学习效率的高低主要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当一个人进入社会之后,还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这时候,一个人学习效率的高低则会影响他(或她)的工作成绩,继而影响他的事业和前途。可见,在中学阶段就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拥有较高的学习效率,对人一生的发展都大有益处。
可以这样认为,学习效率很高的人,必定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言外之意,学习成绩好未必学习效率高)。因此,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提高学习效率就是提高学习成绩的直接途径。
提高学习效率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探索和积累。前人的经验是可以借鉴的,但必须充分结合自己的特点。影响学习效率的因素,有学习之内的,但更多的因素在学习之外。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利用时间,另外还要注意"专心、用心、恒心"等基本素质的培养,对于自身的优势、缺陷等更要有深刻的认识。总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希望你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能一帆风顺!
中学生学习方法系列谈
三种学习境界
一、第一层为苦学
提起学习就讲"头悬梁、锥刺股","刻苦、刻苦、再刻苦"。处于这种层次的同学,觉得学习枯燥无味,对他们来说学习是一种被迫行为,体会不到学习中的乐趣。长期下去,对学习必然产生了一种恐惧感,从而滋生了厌学的情绪,结果,在他们那里,学习变成了一种苦差事。
二、第二层为好学
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达到这种境界的同学,学习兴趣对学习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对学习的如饥似渴,常常注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们的学习不需要别人的逼迫,自觉的态度常使他们能取得好的成绩,而好的成绩又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更浓的兴趣,形成学习中的良性循环。
三、第三层为会学
学习本身也是一门学问,有科学的方法,有需要遵循的规律。按照正确的方法学习,学习效率就高,学的轻松,思维也变的灵活流畅,能够很好地驾御知识。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
目前,中学生的学习中,第一层居多,第二层为少数,第三层次更少。我们应当明确,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学会学习,这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21世纪中的文盲将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所以,同学们在学习中应追求更高的学习境界,使学习成为一件愉快的事,在轻轻松松中学好各门功课。
三种学习习惯
学习成绩的好坏,往往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思考习惯。
一、总是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
很多同学在学习中习惯于跟着老师一节一节的走,一章一章的学,不太对意章节与学科整体系统之间的关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随着时间推移,所学知识不断增加,就会感到内容繁杂、头绪不清,记忆负担加重。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系统,学习一门学科前首先应了解这一系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学习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弄清其在整体系统中的位置,这样做往往使所学知识更容易把握。
二、追根溯源,寻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习最忌死记硬背,特别是理科学习,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所以不论学习什么内容,都要问为什么,这样学到的知识似有源上水,有木之本。即使你所提的问题超出了中学知识范围,甚至老师也回答不出来,但这并不要紧,要紧的是对什么事都要有求知欲,好奇心,这往往是培养我们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养成这种思考习惯,有利于思维品质的训练。
三、发散思维,养成联想的思维习惯
在学习中我们应经常注意新旧知识之间、学科之间、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等方面的联系,不要孤立的对待知识,养成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的习惯,有意识地去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及独创性,长期下去,必然会促进智力素质的发展。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思维活动来实现的,学习的核心就是思维的核心,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提高智力素质,智力素质提高了,知识的学习会变得容易。所以上面讲的学习的三个学习习惯实质上是三种思维习惯。学习的重点就是学会如何思考。
三个学习要点
关于学习的方法可以谈很多,但重要的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多读书,注意基础
要想学习好,基础知识的掌握尤为重要,而基础知识就是指课本知识,这一点同学们一定清楚。但在学习中,很多同学却不重视课本的阅读理解,只愿意去多做一些题,因为考试就是做题。实际上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应当说,课本与习题这两方面都很重要,互相不能替代,但课本知识是本,做题的目的之一是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所以我们主张多读书少做题,不主张多做题少读书。
二、多思考、注重理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考是学习的灵魂。在学习中,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驾御知识的头脑。如果一个人不会思考,他只能做知识的奴隶,知识再多也无用,而且也不可能真正学到好知识。知识的学习重在理解,而理解只能通过思考才能实现,思考的源泉是问题,在学习中应注意不要轻易放过任何问题,有了问题不要急于问人,应力求独力思考,自己动手动脑去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这样做才有利于思考能力的提高。
三、多重复,温故而知新
《论语》开篇第一句;"学而时习之"道尽学宗,不断的重复显然是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当然,这种重复不能是机械的重复,也不只是简单的重复记忆。我们主张每次重复应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重点,不同的目的,这样每次重复才会有不同的感觉和体会,一次比一次获得更深的认识。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提高就是在这种不断的重复中得到升华,所谓温故而知新也。
三种学习精神
一、不唯书
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在我们的学习中,教科书是我们学习的重要材料,学好课本基础知识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这里应当明确两个问题;一、科学总是发展着的知识体系,我们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不可能都是毫无缺陷的。这就需要我们多动脑筋,在思考的基础上敢于怀疑,大胆探索,提出我们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总是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的。也许我们的怀疑是错误的,我们提出的观点和见解是不正确的,但正是从这种错误与正确的交锋中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一味死记硬背,即便把课本背熟了,也难以灵活运用。所以,我们提倡不唯书,并不是为了否定书,而是为了培养一种创新精神。
二、不唯师
在中学生的学习中,很多同学上课时只会认真听讲;把老师的板书一字不差地抄录下来,课后进行消化吸收,但却很少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讲什么是什么,教什么把什么,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知识容器"。瑞士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能创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已做过的事的人。"所以,我们主张同学要多与老师交流,当对老师讲的有疑问或有不同看法时,要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敢于向老师质疑,甚至与老师争论,在争论中我们失去的只是错误,而得到的除了正确的认识外,更重要的是智力的发展,还有勇气和信心的提高,最终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必然。
三、不唯一
对于一个知识的理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对于一道题的求解,可以有不同方法;对于一个实际问题,可以从不同学科去分析解决。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多样化的世界,我们学习的目的决不是为了追求唯一的答案。所以,我们在学习中必须具备这种"不唯一"的意识和精神,尽可能寻求更多解决问题的途径,养成多方面、多角度认识问题的习惯,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三条学习原则
学习的具体方法,往往因人而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但也需要我们严格遵守一些共同的原则,它们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保证。
一、自觉性原则
自觉性要求中学生能够自觉地安排自己每天的学习活动,自觉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我们应当明确,当学习是一种自觉的行为时才更有效,特别是中学生的学习,主要依靠自觉来完成。如果把学习变成一种被别人压迫的行为,学习的动力就会减弱,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倦感,失去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对于那些学业不佳的同学应首先检查自己的学习自觉性如何,一切属于自己的事,必须自觉地去做,这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
二、主动性原则
主动性要求中学生的学习有热情,主动获取知识,不等待,不依靠,不耻下问。做任何事情,积极主动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学习也不例外。很多同学在学习中恰恰缺乏这一点,不懂的问题宁肯烂在肚子里,也不愿开口问一下别人。老师讲什么,就学什么,不越"雷池"半步,很少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有的同学甚至一年也不会问老师一个问题。这些同学决不是一个问题也没有,而是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是十分有害的,必须改变。
三、独立性原则
独立性要求中学生做事有主见,不轻信,不盲从,不人云亦云,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轻易受群体因素的影响。很多优秀的学生往往具备这样的特征。当别的同学总愿让老师反复讲解时,他们却更愿意独立思考,依靠自己独立的智慧去努力获取知识。正是他们这种学习的独立性,造就了他们的出类拔萃。我们认为,如果在学习中没有独立性,就没有创造性,就不可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种学习技能
一、学会快速阅读
直接从书中获取知识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即使是教科书中的知识,也不能纯粹依靠老师的讲解来学习。一个掌握阅读技能的学生,能够更迅速、更顺利地掌握知识,学的更主动,更轻松。在实际学习中,许多同学习惯于上课听讲,下课做作业,即使是教科书也不甚阅读,更不用说大量阅读课外书籍。长期下去造成的结果是不会读书,没有形成熟练的阅读技能,对学习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这可能是很多同学在学业上落伍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讲的阅读技能并不是指能简单的读,而是指在阅读的同时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阅读的能力,是指能够根据不同书籍的模式迅速分清主次、把握书中内容的一种技能。这就要求同学必须多读书,注意了解不同书籍的特点和阅读技巧,加强读思结合,并且有意识地加快阅读速度,逐渐形成快速阅读技能。
二、学会快速书写
中学阶段课业负担比较重,如果没有掌握快速书写的技能,这种负担会更加沉重。比如课堂上跟不上老师的速度记录笔记,课后完成作业用时过多,考试因书写太慢而答不完试卷等,这些现象都与书写技能有关。可以说书写技能是我们借以掌握知识的工具,这种工具所处的状态将决定我们能否有效而合理地使用时间。那些书写速度慢的同学对此应引起足够的注意,自觉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尽快掌握这一技能。当然,快速书写的同时还要保证字迹的清楚与规范。
三、学会做笔记
做笔记是一种与动手相结合的学习行为,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一种必须掌握的技能。中学生的学习笔记主要有课堂笔记、读书笔记和复习笔记等,课堂笔记应注意结合教材进行记录,不能全抄全录老师的板书。读书笔记应注意做好圈点勾批,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复习笔记应注意做好知识的归纳整理,理清知识结构和联系。还需要指出的是,不论哪种笔记都要做好疑难问题的记录,便于集中处理。
三种学习能力
一、独立探求知识的能力
这种能力也可以叫自学能力,在外界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学生所取得的学习成绩是不同的,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自学能力不同是一个重要原因。那些优秀的同学往往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他们不仅仅满足在老师指导下的学习,更注重独立探求知识。他们注重对书本的自学理解,遇到问题,并不急于求教,而是首先通过独立思考来解决,他们总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学习,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我们认为,在一个人所学到的知识中,独立探求的比例越大,那么知识掌握的就越好,而且能更好地促进他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同学们在学习中应加强自学精神和独立意识。
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完成的,所以我们在主张独立探求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加强与他人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老师讲,学生听,只是一种单向传递,知识的掌握需要双向、多向交流,所以,我们不仅要主动与老师多交流,而且要与同学进行积极的讨论。学会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互相协作解决问题,也是善于同别人打交道的一种社交能力。一位哲学家曾说过:"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交换以后,我们还是拥有一个苹果。但是,我有一种思想,你有一种思想,交换以后,我们就会拥有两种思想。"
三、流畅的表达能力
一些同学认为,好象只有文科要求有较好的写作表达能力,实际上理科所要求的解答过程也是一种表达能力。我们这里所说的表达能力不仅包括文字表达,还包括口头表达。在很多学习活动中,善于演讲,能够准确、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语言是与人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能力的表现,不注意表达能力的训练,不仅影响与他人的交往,而且会影响思维的发展,进而影响学习。所以,同学们应有意识地加强表达能力的自我训练。
四种思维品质
通俗地讲,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每逢遇到问题,总要"想一想",这种"想",就是思维。它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的。我们常说的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培育高品质的思维是我们最重要的学习任务之一。
一、敏捷性
是指思维活动的反应速度和熟练程度,表现为思考问题时的快速灵活,善于迅速和准确地做出决定、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应注意:l、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能生巧。2、课堂听讲超前思维,抢在老师讲解之前进行思考,把课堂接受知识的过程变成思维训练的活动。3、定时作业,有意识地限定时间完成学习任务。
二、深刻性
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和逻辑推理水平,表现为能深刻理解概念,分析问题周密,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应注意;l、追根究底,凡事都要去问为什么,坚决摈弃死记硬背。2、积极开展问题研究,按写小论文,养成深钻细研的习惯。
三、整体性
指善于抓住问题的各个方面,又不忽视其重要细节的思维品质。考虑问题,总是从整体出发,能够很好地处理整体与局部关系。培养思维的整体性应注意:l、站在系统的高度学习知识,注重知识的整体结构,经常进行知识总结。2.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挖掘共性,分离个性,在比较中学习新知识。3、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在融会贯道中提炼知识,领悟其关键、核心和本质。
四、创造性
指思维活动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不墨守成规,奇异、求变,表现为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应注意:l、加强学习的独立性,保持应有的好奇心。2.增强问题意识,在课堂听讲和读书学习中,注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3、注重思维的发散,在解题练习中进行多解、多变。
四位良师益友
在我们的学习中,除了代课教师,个少还有三位特殊的"老师",它们的作用和老师一样重要,也是我们学习中的良师益友。
一、自信
在实际学习中,不少同学总认为自己比别人笨,小相信自己的能力。他们不敢碰难题,即便做出答案也总怀疑不正确,更不敢向学习好的同学挑战。这种自信缺乏,严重地阻碍了学习的进步。如果说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那么,自信就是开发巨大潜能的金钥匙。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要认识到,人与人之间虽然存在着差异,但每个人可供开发的潜力所能达到的高度是不可限量的。只要自己敢想、敢做,永不服输,就一定能不可阻挡地走向成功。自信是学习中的第一位老师。
二、课本
课本是我们学习中的第二位老师。课本知识是最基本的知识,它随时伴随在我们身边,每有问题,我们首先想到的应当是查阅课本。不仅如此,课本还起着训练同学自学能力的作用,那些平时不重视阅读课本,只把课本当做课后练习的习题本的同学是很难学好知识的。
三、同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同学是我们学习中的第三位老师。学习不仅需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双向传递,更需要同学之间的多向交流,同学之间的协作更方便。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争辩,有助于开拓思路,激发思维,互相促进。
四、教师
我们的任课教师是我们学习中的第四位老师。这并不是轻视教师的作用,只是指教师没有课本和同学更易接近、更方便。教师的重要作用在于对知识的关键进行点拨,是学生学习的外围推动力,因此,上课时认真听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学生学习方法杂谈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根本指针,也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信息量激增,知识迅速发展,是当今知识世界的显著特色。看未来,看发展,方法比单纯的知识更重要。许多教育专家认为,将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学会如何获取知识,不会自己钻研问题,没有预见力的人。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必须学会如何学习。科学的方法是点金术,是通向成功的桥梁。尤其是在知识更新日益加速的今天,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显得特别重要。一个只能被动学习,不会主动探求知识的
1、不妨给自己定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自己产生厌烦情绪,这时可以把功课分成若干个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时间,例如一小时内完成这份练习、八点以前做完那份测试等等,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还不会产生疲劳感。如果可能的话,逐步缩短所用的时间,不久你就会发现,以前一小时都完不成的作业,现在四十分钟就完成了。
2、不要在学习的同时干其他事或想其他事。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谁都明白,可还是有许多同学在边学习边听音乐。或许你会说听音乐是放松神经的好办法,那么你尽可以专心的学习一小时后全身放松地听一刻钟音乐,这样比带着耳机做功课的效果好多了。
3、不要整个晚上都复习同一门功课。我以前也曾经常用一个晚上来看数学或物理,实践证明,这样做非但容易疲劳,而且效果也很差。后来我在每晚安排复习两三门功课,情况要好多了。
除了十分重要的内容以外,课堂上不必记很详细的笔记。如果课堂上忙于记笔记,听课的效率一定不高,况且你也不能保证课后一定会去看笔记。课堂上所做的主要工作应当是把老师的讲课消化吸收,适当做一些简要的笔记即可。
经验二:
学习效率这东西,我也曾和很多人谈起过。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某同学学习极其用功,在学校学,回家也学,不时还熬熬夜,题做得数不胜数,但成绩却总上不去其实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也是十分着急的,本来,有付出就应该有回报,而且,付出的多就应该回报很多,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实际的情况却并非如此,这里边就存在一个效率的问题。效率指什么呢?好比学一样东西,有人练十次就会了,而有人则需练一百次,这其中就存在一个效率的问题。
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呢?我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劳逸结合。学习效率的提高最需要的是清醒敏捷的头脑,所以适当的休息,娱乐不仅仅是有好处的,更是必要的,是提高各项学习效率的基础。那么上课时的听课效率如何提高呢?以我的经历来看,课前要有一定的预习,这是必要的,不过我的预习比较粗略,无非是走马观花地看一下课本,这样课本上讲的内容、重点大致在心里有个谱了,听起课来就比较有针对性。预习时,我们不必搞得太细,如果过细一是浪费时间,二是上课时未免会有些松懈,有时反而忽略了最有用的东西。上课时认真听课当然是必须的,但就象我以前一个老师讲的,任何人也无法集中精力一节课,就是说,连续四十多分钟集中精神不走神,是不太可能的,所以上课期间也有一个时间分配的问题,老师讲有些很熟悉的东西时,可以适当地放松一下。另外,记笔记有时也会妨碍课堂听课效率,有时一节课就忙着抄笔记了,这样做,有时会忽略一些很重要的东西,但这并不等于说可以不抄笔记,不抄笔记是不行的,人人都会遗忘,有了笔记,复习时才有基础,有时老师讲得很多,在黑板上记得也很多,但并不需要全记,书上有的东西当然不要记,要记一些书上没有的定理定律,典型例题与典型解法,这些才是真正有价值去记的东西。否则见啥记啥,势必影响课上听课的效率,得不偿失。
作题的效率如何提高呢?最重要的是选"好题",千万不能见题就作,不分青红皂白,那样的话往往会事倍功半。题都是围绕着知识点进行的,而且很多题是相当类似的,首先选择想要得到强化的知识点,然后围绕这个知识点来选择题目,题并不需要多,类似的题只要一个就足够,选好题后就可以认真地去做了。作题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作题之后的过程,对于做错的题,应当认真思考错误的原因,是知识点掌握不清还是因为马虎大意,分析过之后再做一遍以加深印象,这样作题效率就会高得多。
评:夏宇同学对于听课和做题的建议,实际上反应了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方法--"把劲儿使在刀刃上",即合理分配时间,听课、记笔记应抓住重点,做习题应抓住典型,这就是学习中的"事半功倍"。
经验三:
学习效率是决定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那么,我们如何提高自己学习效率呢?
第一点,要自信。很多的科学研究都证明,人的潜力是很大的,但大多数人并没有有效地开发这种潜力,这其中,人的自信力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无论何时何地,你做任何事情,有了这种自信力,你就有了一种必胜的信念,而且能使你很快就摆脱失败的阴影。相反,一个人如果失掉了自信,那他就会一事无成,而且很容易陷入永远的自卑之中。
提高学习效率的另一个重要的手段是学会用心。学习的过程,应当是用脑思考的过程,无论是用眼睛看,用口读,或者用手抄写,都是作为辅助用脑的手段,真正的关键还在于用脑子去想。举一个很浅显的例子,比如说记单词,如果你只是随意的浏览或漫无目的地抄写,也许要很多遍才能记住,而且不容易记牢,而如果你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联想的方法去记忆,往往可以记得很快,而且不容易遗忘。现在很多书上介绍的英语单词快速记忆的方法,也都是强调用脑筋联想的作用。可见,如果能做7到集中精力,发挥脑的潜力,一定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果。
另一个影响到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是人的情绪。我想,每个人都曾经有过这样的体会,如果某一天,自己的精神饱满而且情绪高涨,那样在学习一样东西时就会感到很轻松,学的也很快,其实这正是我们的学习效率高的时候。因此,保持自我情绪的良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有较为开朗的心境,不要过多地去想那些不顺心的事,而且我们要以一种热情向上的乐观生活态度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因为这样无论对别人还是对自己都是很有好处的。这样,我们就能在自己的周围营造一个十分轻松的氛围,学习起来也就感到格外的有精神。
经验四:
很多学生看上去很用功,可成绩总是不理想。原因之一是,学习效率太低。同样的时间内,只能掌握别人学到知识的一半,这样怎么能学好?学习要讲究效率,提高效率,途径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
晚上不要熬夜,定时就寝。中午坚持午睡。充足的睡眠、饱满的精神是提高效率的基本要求。
二、学习时要全神贯注。
玩的时候痛快玩,学的时候认真学。一天到晚伏案苦读,不是良策。学习到一定程度就得休息、补充能量。学习之余,一定要注意休息。但学习时,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脑并用。我学习的时侯常有陶渊明的"虽处闹市,而无车马喧嚣"的境界,只有我的手和脑与课本交流。
三、坚持体育锻炼。
身体是"学习"的本钱。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再大的能耐也无法发挥。因而,再繁忙的学习,也不可忽视放松锻炼。有的同学为了学习而忽视锻炼,身体越来越弱,学习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这样怎么能提高学习效率呢?
四、学习要主动。
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对学习越发有兴趣。有了兴趣,效率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有的同学基础不好,学习过程中老是有不懂的问题,又羞于向人请教,结果是郁郁寡欢,心不在焉,从何谈起提高学习效率。这时,唯一的方法是,向人请教,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懂,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进步。如此,才能逐步地提高效率。
五、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同学融洽相处。
每天有个好心情,做事干净利落,学习积极投入,效率自然高。另一方面,把个人和集体结合起来,和同学保持互助关系,团结进取,也能提高学习效率。
六、注意整理。
学习过程中,把各科课本、作业和资料有规律地放在一起。待用时,一看便知在哪。而有的学生查阅某本书时,东找西翻,不见踪影。时间就在忙碌而焦急的寻找中逝去。我认为,没有条理的学生不会学得很好。
评:学习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习之外的其他因素,这是因为人的体质、心境、状态等诸多因素与学习效率密切相关。
【总结】
学习必须讲究方法,而改进学习方法的本质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效率的高低,是一个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体现。在学生时代,学习效率的高低主要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当一个人进入社会之后,还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这时候,一个人学习效率的高低则会影响他(或她)的工作成绩,继而影响他的事业和前途。可见,在中学阶段就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拥有较高的学习效率,对人一生的发展都大有益处。
可以这样认为,学习效率很高的人,必定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言外之意,学习成绩好未必学习效率高)。因此,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提高学习效率就是提高学习成绩的直接途径。
提高学习效率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探索和积累。前人的经验是可以借鉴的,但必须充分结合自己的特点。影响学习效率的因素,有学习之内的,但更多的因素在学习之外。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利用时间,另外还要注意"专心、用心、恒心"等基本素质的培养,对于自身的优势、缺陷等更要有深刻的认识。总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希望你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能一帆风顺!
中学生学习方法系列谈
三种学习境界
一、第一层为苦学
提起学习就讲"头悬梁、锥刺股","刻苦、刻苦、再刻苦"。处于这种层次的同学,觉得学习枯燥无味,对他们来说学习是一种被迫行为,体会不到学习中的乐趣。长期下去,对学习必然产生了一种恐惧感,从而滋生了厌学的情绪,结果,在他们那里,学习变成了一种苦差事。
二、第二层为好学
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达到这种境界的同学,学习兴趣对学习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对学习的如饥似渴,常常注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们的学习不需要别人的逼迫,自觉的态度常使他们能取得好的成绩,而好的成绩又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更浓的兴趣,形成学习中的良性循环。
三、第三层为会学
学习本身也是一门学问,有科学的方法,有需要遵循的规律。按照正确的方法学习,学习效率就高,学的轻松,思维也变的灵活流畅,能够很好地驾御知识。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
目前,中学生的学习中,第一层居多,第二层为少数,第三层次更少。我们应当明确,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学会学习,这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21世纪中的文盲将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所以,同学们在学习中应追求更高的学习境界,使学习成为一件愉快的事,在轻轻松松中学好各门功课。
三种学习习惯
学习成绩的好坏,往往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思考习惯。
一、总是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
很多同学在学习中习惯于跟着老师一节一节的走,一章一章的学,不太对意章节与学科整体系统之间的关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随着时间推移,所学知识不断增加,就会感到内容繁杂、头绪不清,记忆负担加重。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系统,学习一门学科前首先应了解这一系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学习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弄清其在整体系统中的位置,这样做往往使所学知识更容易把握。
二、追根溯源,寻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习最忌死记硬背,特别是理科学习,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所以不论学习什么内容,都要问为什么,这样学到的知识似有源上水,有木之本。即使你所提的问题超出了中学知识范围,甚至老师也回答不出来,但这并不要紧,要紧的是对什么事都要有求知欲,好奇心,这往往是培养我们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养成这种思考习惯,有利于思维品质的训练。
三、发散思维,养成联想的思维习惯
在学习中我们应经常注意新旧知识之间、学科之间、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等方面的联系,不要孤立的对待知识,养成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的习惯,有意识地去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及独创性,长期下去,必然会促进智力素质的发展。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思维活动来实现的,学习的核心就是思维的核心,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提高智力素质,智力素质提高了,知识的学习会变得容易。所以上面讲的学习的三个学习习惯实质上是三种思维习惯。学习的重点就是学会如何思考。
三个学习要点
关于学习的方法可以谈很多,但重要的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多读书,注意基础
要想学习好,基础知识的掌握尤为重要,而基础知识就是指课本知识,这一点同学们一定清楚。但在学习中,很多同学却不重视课本的阅读理解,只愿意去多做一些题,因为考试就是做题。实际上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应当说,课本与习题这两方面都很重要,互相不能替代,但课本知识是本,做题的目的之一是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所以我们主张多读书少做题,不主张多做题少读书。
二、多思考、注重理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考是学习的灵魂。在学习中,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驾御知识的头脑。如果一个人不会思考,他只能做知识的奴隶,知识再多也无用,而且也不可能真正学到好知识。知识的学习重在理解,而理解只能通过思考才能实现,思考的源泉是问题,在学习中应注意不要轻易放过任何问题,有了问题不要急于问人,应力求独力思考,自己动手动脑去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这样做才有利于思考能力的提高。
三、多重复,温故而知新
《论语》开篇第一句;"学而时习之"道尽学宗,不断的重复显然是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当然,这种重复不能是机械的重复,也不只是简单的重复记忆。我们主张每次重复应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重点,不同的目的,这样每次重复才会有不同的感觉和体会,一次比一次获得更深的认识。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提高就是在这种不断的重复中得到升华,所谓温故而知新也。
三种学习精神
一、不唯书
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在我们的学习中,教科书是我们学习的重要材料,学好课本基础知识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这里应当明确两个问题;一、科学总是发展着的知识体系,我们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不可能都是毫无缺陷的。这就需要我们多动脑筋,在思考的基础上敢于怀疑,大胆探索,提出我们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总是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的。也许我们的怀疑是错误的,我们提出的观点和见解是不正确的,但正是从这种错误与正确的交锋中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一味死记硬背,即便把课本背熟了,也难以灵活运用。所以,我们提倡不唯书,并不是为了否定书,而是为了培养一种创新精神。
二、不唯师
在中学生的学习中,很多同学上课时只会认真听讲;把老师的板书一字不差地抄录下来,课后进行消化吸收,但却很少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讲什么是什么,教什么把什么,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知识容器"。瑞士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能创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已做过的事的人。"所以,我们主张同学要多与老师交流,当对老师讲的有疑问或有不同看法时,要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敢于向老师质疑,甚至与老师争论,在争论中我们失去的只是错误,而得到的除了正确的认识外,更重要的是智力的发展,还有勇气和信心的提高,最终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必然。
三、不唯一
对于一个知识的理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对于一道题的求解,可以有不同方法;对于一个实际问题,可以从不同学科去分析解决。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多样化的世界,我们学习的目的决不是为了追求唯一的答案。所以,我们在学习中必须具备这种"不唯一"的意识和精神,尽可能寻求更多解决问题的途径,养成多方面、多角度认识问题的习惯,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三条学习原则
学习的具体方法,往往因人而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但也需要我们严格遵守一些共同的原则,它们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保证。
一、自觉性原则
自觉性要求中学生能够自觉地安排自己每天的学习活动,自觉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我们应当明确,当学习是一种自觉的行为时才更有效,特别是中学生的学习,主要依靠自觉来完成。如果把学习变成一种被别人压迫的行为,学习的动力就会减弱,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倦感,失去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对于那些学业不佳的同学应首先检查自己的学习自觉性如何,一切属于自己的事,必须自觉地去做,这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
二、主动性原则
主动性要求中学生的学习有热情,主动获取知识,不等待,不依靠,不耻下问。做任何事情,积极主动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学习也不例外。很多同学在学习中恰恰缺乏这一点,不懂的问题宁肯烂在肚子里,也不愿开口问一下别人。老师讲什么,就学什么,不越"雷池"半步,很少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有的同学甚至一年也不会问老师一个问题。这些同学决不是一个问题也没有,而是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是十分有害的,必须改变。
三、独立性原则
独立性要求中学生做事有主见,不轻信,不盲从,不人云亦云,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轻易受群体因素的影响。很多优秀的学生往往具备这样的特征。当别的同学总愿让老师反复讲解时,他们却更愿意独立思考,依靠自己独立的智慧去努力获取知识。正是他们这种学习的独立性,造就了他们的出类拔萃。我们认为,如果在学习中没有独立性,就没有创造性,就不可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种学习技能
一、学会快速阅读
直接从书中获取知识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即使是教科书中的知识,也不能纯粹依靠老师的讲解来学习。一个掌握阅读技能的学生,能够更迅速、更顺利地掌握知识,学的更主动,更轻松。在实际学习中,许多同学习惯于上课听讲,下课做作业,即使是教科书也不甚阅读,更不用说大量阅读课外书籍。长期下去造成的结果是不会读书,没有形成熟练的阅读技能,对学习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这可能是很多同学在学业上落伍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讲的阅读技能并不是指能简单的读,而是指在阅读的同时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阅读的能力,是指能够根据不同书籍的模式迅速分清主次、把握书中内容的一种技能。这就要求同学必须多读书,注意了解不同书籍的特点和阅读技巧,加强读思结合,并且有意识地加快阅读速度,逐渐形成快速阅读技能。
二、学会快速书写
中学阶段课业负担比较重,如果没有掌握快速书写的技能,这种负担会更加沉重。比如课堂上跟不上老师的速度记录笔记,课后完成作业用时过多,考试因书写太慢而答不完试卷等,这些现象都与书写技能有关。可以说书写技能是我们借以掌握知识的工具,这种工具所处的状态将决定我们能否有效而合理地使用时间。那些书写速度慢的同学对此应引起足够的注意,自觉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尽快掌握这一技能。当然,快速书写的同时还要保证字迹的清楚与规范。
三、学会做笔记
做笔记是一种与动手相结合的学习行为,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一种必须掌握的技能。中学生的学习笔记主要有课堂笔记、读书笔记和复习笔记等,课堂笔记应注意结合教材进行记录,不能全抄全录老师的板书。读书笔记应注意做好圈点勾批,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复习笔记应注意做好知识的归纳整理,理清知识结构和联系。还需要指出的是,不论哪种笔记都要做好疑难问题的记录,便于集中处理。
三种学习能力
一、独立探求知识的能力
这种能力也可以叫自学能力,在外界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学生所取得的学习成绩是不同的,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自学能力不同是一个重要原因。那些优秀的同学往往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他们不仅仅满足在老师指导下的学习,更注重独立探求知识。他们注重对书本的自学理解,遇到问题,并不急于求教,而是首先通过独立思考来解决,他们总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学习,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我们认为,在一个人所学到的知识中,独立探求的比例越大,那么知识掌握的就越好,而且能更好地促进他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同学们在学习中应加强自学精神和独立意识。
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完成的,所以我们在主张独立探求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加强与他人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老师讲,学生听,只是一种单向传递,知识的掌握需要双向、多向交流,所以,我们不仅要主动与老师多交流,而且要与同学进行积极的讨论。学会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互相协作解决问题,也是善于同别人打交道的一种社交能力。一位哲学家曾说过:"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交换以后,我们还是拥有一个苹果。但是,我有一种思想,你有一种思想,交换以后,我们就会拥有两种思想。"
三、流畅的表达能力
一些同学认为,好象只有文科要求有较好的写作表达能力,实际上理科所要求的解答过程也是一种表达能力。我们这里所说的表达能力不仅包括文字表达,还包括口头表达。在很多学习活动中,善于演讲,能够准确、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语言是与人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能力的表现,不注意表达能力的训练,不仅影响与他人的交往,而且会影响思维的发展,进而影响学习。所以,同学们应有意识地加强表达能力的自我训练。
四种思维品质
通俗地讲,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每逢遇到问题,总要"想一想",这种"想",就是思维。它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的。我们常说的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培育高品质的思维是我们最重要的学习任务之一。
一、敏捷性
是指思维活动的反应速度和熟练程度,表现为思考问题时的快速灵活,善于迅速和准确地做出决定、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应注意:l、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能生巧。2、课堂听讲超前思维,抢在老师讲解之前进行思考,把课堂接受知识的过程变成思维训练的活动。3、定时作业,有意识地限定时间完成学习任务。
二、深刻性
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和逻辑推理水平,表现为能深刻理解概念,分析问题周密,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应注意;l、追根究底,凡事都要去问为什么,坚决摈弃死记硬背。2、积极开展问题研究,按写小论文,养成深钻细研的习惯。
三、整体性
指善于抓住问题的各个方面,又不忽视其重要细节的思维品质。考虑问题,总是从整体出发,能够很好地处理整体与局部关系。培养思维的整体性应注意:l、站在系统的高度学习知识,注重知识的整体结构,经常进行知识总结。2.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挖掘共性,分离个性,在比较中学习新知识。3、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在融会贯道中提炼知识,领悟其关键、核心和本质。
四、创造性
指思维活动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不墨守成规,奇异、求变,表现为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应注意:l、加强学习的独立性,保持应有的好奇心。2.增强问题意识,在课堂听讲和读书学习中,注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3、注重思维的发散,在解题练习中进行多解、多变。
四位良师益友
在我们的学习中,除了代课教师,个少还有三位特殊的"老师",它们的作用和老师一样重要,也是我们学习中的良师益友。
一、自信
在实际学习中,不少同学总认为自己比别人笨,小相信自己的能力。他们不敢碰难题,即便做出答案也总怀疑不正确,更不敢向学习好的同学挑战。这种自信缺乏,严重地阻碍了学习的进步。如果说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那么,自信就是开发巨大潜能的金钥匙。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要认识到,人与人之间虽然存在着差异,但每个人可供开发的潜力所能达到的高度是不可限量的。只要自己敢想、敢做,永不服输,就一定能不可阻挡地走向成功。自信是学习中的第一位老师。
二、课本
课本是我们学习中的第二位老师。课本知识是最基本的知识,它随时伴随在我们身边,每有问题,我们首先想到的应当是查阅课本。不仅如此,课本还起着训练同学自学能力的作用,那些平时不重视阅读课本,只把课本当做课后练习的习题本的同学是很难学好知识的。
三、同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同学是我们学习中的第三位老师。学习不仅需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双向传递,更需要同学之间的多向交流,同学之间的协作更方便。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争辩,有助于开拓思路,激发思维,互相促进。
四、教师
我们的任课教师是我们学习中的第四位老师。这并不是轻视教师的作用,只是指教师没有课本和同学更易接近、更方便。教师的重要作用在于对知识的关键进行点拨,是学生学习的外围推动力,因此,上课时认真听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学生学习方法杂谈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根本指针,也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信息量激增,知识迅速发展,是当今知识世界的显著特色。看未来,看发展,方法比单纯的知识更重要。许多教育专家认为,将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学会如何获取知识,不会自己钻研问题,没有预见力的人。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必须学会如何学习。科学的方法是点金术,是通向成功的桥梁。尤其是在知识更新日益加速的今天,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显得特别重要。一个只能被动学习,不会主动探求知识的
展开全部
(首项+末项)*项数/2
以等差数列为例
1.概念性质,系统掌握。
{an}是等差数列 an-an-1=d(n≥2,n∈N+d为同一常数)。从逻辑的角度看上述命题是一个“且”命题,即:a2-a1 = a3-a2=…=an-an-1=d(n个等号同时成立),如:1,3,a,b,c是等差数列,则a=5且b=7且c=9;1,3,a,7,c不是等差数列则a≠5或c≠9。 此外{an }是等差数列 an=pn+q(p、q为常数,n∈N+ 以下脚马同) 2an+1=an+an+2 Sn=An2+Bn(A、B为常数);{an},{bn}为等差数列 {pan+q bn}为等差数列(p、q为常数)
通项公式:an=a1+(n-1)d以及求和公式:Sn=(a1+an)n/2 、Sn=n a1+n(n-1)d/2=dn2/2+(a1-d/2)n=A n2+Bn,不仅要理解公式的内涵、能熟练运用,而且要从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获取规律性的思维方法。
2.通法通则,烂熟于胸
通项、求和公式中涉及五个量(a1 、d、an、n 、Sn)通过解方程“知三可以求二” ,事实上很多问题通过转化为a1 、d便迎刃而解。a1 、d是等差数列的两个基本量。
例1:在等差数列{an}中, ap=q , aq=p , 求 a(p+q)?
解:依题意得:a1+(p-1)d=q d=-1
a1+(q-1)d=p ∴ a1=p+q-1 ∴a(p+q)=0
3.交汇函数,认清本质
(1)an=f(n)=pn+q图象是直线上的离散点集,两条件(如 a5,a10)等差数列即可确定。(2)Sn=dn2/2+(a1-d/2)n的图象(d≠0时)是过原点的抛物线上的离散点集,由于过(0,0),只要给出两个条件(如 S5、, S10)就可确定等差数列。
例2:等差数列{an}中,3 a5=7 a10 且a1<0,则前n项和Sn最小的是( )? (A)S7或S8(B)S13 (C)S12 (D)S15
解:3(a1+4d)=7(an+9d) ∴d=(-4 a1)/51>0
Sn=(-2 a1)n2/51+(53 a1n)/51
对称轴=53/4=13.25∵|13-13.25| <|14-13.25| ∴ S13 最小
4.技巧方法,广泛迁移
优良的思维品质表现为能用最明确最简单的方式,了解和解决问题。首先,减少运算量,掌握下列公式十分有益:
(1)an=am+(n-m)d (2)若m+n=p+q 则 an+am=ap+aq
(3)2 am =a1+a2m-1 (4)Sm ,S2m -Sm ,S3m -S2m 成等差数列
例3:{an}是等差数列,S11=33,则a6=?若a6=3,则S11=?
解:S11=33 11(a11+a1)/2 =33 a11+a1=6 2 a6=6 a6=3
此外,还有思想方法的迁移,在公式的推导过程中隐含着下列思维方法:
累差法 倒序相加法 迭代法
a2-a1=d a3-a2=d ……+ )an-an-1=d an-a1=(n-1)d Sn= a1+a2+…+an-1+anSn= an+an-1+…+a2+a12 Sn=n〔(a1+an)+…+ (an+a1)〕Sn= n(a1+an)/2 an =an-1+d =an-2+2d =an-3+3d …… =a1+(n-1)d
例4:已知数列{an}的首项a1=0,an+1=an+(2n+1)求{an}的通项公式。
解: ∵a2-a1 =2×1+1=3,a3-a2 =2×2+1=5, a4-a3 =2×3+1=7,… , an-an-1 =2×(n-1)+1=2n-1 ∴ an-a1 =n2-1 又∵a1 =0 ∴an =n2-1
此数列虽不是等差数列,但相邻两项的差却是等差数列(奇数列),类比等差数列求和时使用的累差法便可求出通项公式。
以等差数列为例
1.概念性质,系统掌握。
{an}是等差数列 an-an-1=d(n≥2,n∈N+d为同一常数)。从逻辑的角度看上述命题是一个“且”命题,即:a2-a1 = a3-a2=…=an-an-1=d(n个等号同时成立),如:1,3,a,b,c是等差数列,则a=5且b=7且c=9;1,3,a,7,c不是等差数列则a≠5或c≠9。 此外{an }是等差数列 an=pn+q(p、q为常数,n∈N+ 以下脚马同) 2an+1=an+an+2 Sn=An2+Bn(A、B为常数);{an},{bn}为等差数列 {pan+q bn}为等差数列(p、q为常数)
通项公式:an=a1+(n-1)d以及求和公式:Sn=(a1+an)n/2 、Sn=n a1+n(n-1)d/2=dn2/2+(a1-d/2)n=A n2+Bn,不仅要理解公式的内涵、能熟练运用,而且要从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获取规律性的思维方法。
2.通法通则,烂熟于胸
通项、求和公式中涉及五个量(a1 、d、an、n 、Sn)通过解方程“知三可以求二” ,事实上很多问题通过转化为a1 、d便迎刃而解。a1 、d是等差数列的两个基本量。
例1:在等差数列{an}中, ap=q , aq=p , 求 a(p+q)?
解:依题意得:a1+(p-1)d=q d=-1
a1+(q-1)d=p ∴ a1=p+q-1 ∴a(p+q)=0
3.交汇函数,认清本质
(1)an=f(n)=pn+q图象是直线上的离散点集,两条件(如 a5,a10)等差数列即可确定。(2)Sn=dn2/2+(a1-d/2)n的图象(d≠0时)是过原点的抛物线上的离散点集,由于过(0,0),只要给出两个条件(如 S5、, S10)就可确定等差数列。
例2:等差数列{an}中,3 a5=7 a10 且a1<0,则前n项和Sn最小的是( )? (A)S7或S8(B)S13 (C)S12 (D)S15
解:3(a1+4d)=7(an+9d) ∴d=(-4 a1)/51>0
Sn=(-2 a1)n2/51+(53 a1n)/51
对称轴=53/4=13.25∵|13-13.25| <|14-13.25| ∴ S13 最小
4.技巧方法,广泛迁移
优良的思维品质表现为能用最明确最简单的方式,了解和解决问题。首先,减少运算量,掌握下列公式十分有益:
(1)an=am+(n-m)d (2)若m+n=p+q 则 an+am=ap+aq
(3)2 am =a1+a2m-1 (4)Sm ,S2m -Sm ,S3m -S2m 成等差数列
例3:{an}是等差数列,S11=33,则a6=?若a6=3,则S11=?
解:S11=33 11(a11+a1)/2 =33 a11+a1=6 2 a6=6 a6=3
此外,还有思想方法的迁移,在公式的推导过程中隐含着下列思维方法:
累差法 倒序相加法 迭代法
a2-a1=d a3-a2=d ……+ )an-an-1=d an-a1=(n-1)d Sn= a1+a2+…+an-1+anSn= an+an-1+…+a2+a12 Sn=n〔(a1+an)+…+ (an+a1)〕Sn= n(a1+an)/2 an =an-1+d =an-2+2d =an-3+3d …… =a1+(n-1)d
例4:已知数列{an}的首项a1=0,an+1=an+(2n+1)求{an}的通项公式。
解: ∵a2-a1 =2×1+1=3,a3-a2 =2×2+1=5, a4-a3 =2×3+1=7,… , an-an-1 =2×(n-1)+1=2n-1 ∴ an-a1 =n2-1 又∵a1 =0 ∴an =n2-1
此数列虽不是等差数列,但相邻两项的差却是等差数列(奇数列),类比等差数列求和时使用的累差法便可求出通项公式。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公差:d=a(n+1)-an
通项:an=a1+(n-1)d; an=am+(n-m)d (在已知am=?的情况下用)
前n项和: sn=(a1+an)n/2 ;sn=n*a1+n(n-1)d/2
如果m+n=p+q ,那么am+an=ap+aq(mnpq均自然数)
判断an为等差数列的条件:
(1)an=Pn+Q(P、Q均为常数)
(2)2an=a(n-1)+a(n+1) (n≥2,n∈N*)
(3)Sn=An^2+Bn (A、B为常数)
通项:an=a1+(n-1)d; an=am+(n-m)d (在已知am=?的情况下用)
前n项和: sn=(a1+an)n/2 ;sn=n*a1+n(n-1)d/2
如果m+n=p+q ,那么am+an=ap+aq(mnpq均自然数)
判断an为等差数列的条件:
(1)an=Pn+Q(P、Q均为常数)
(2)2an=a(n-1)+a(n+1) (n≥2,n∈N*)
(3)Sn=An^2+Bn (A、B为常数)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这里有http://www.21cbe.com.cn/gzsx/newsdetail.cfm?iCntno=2885&iPage=2
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是一个古老的数学课题。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 ,后项减去前项所得的差是一个相等的常数,则称此数列为 等差数列。
在数学发展的早期已有许多人研究过数列这一课题,特 别是等差数列。例如早在公元前2700年以前埃及数学的《莱 因特纸草书》中,就记载著相关的问题。在巴比伦晚期的《泥板文书》中,也有按级递减分物的等差数列问题。其中有 一个问题大意是:
10个兄弟分100两银子,长兄最多,依次减少相同数目 。现知第八兄弟分得6两,问相邻两兄弟相差多少?
在我国公元五世纪写成的《张丘建算经》中,透过五个 具体例子,分别给出了求公差、总和、项数的一般步骤。比 如卷上第23题(用现代语叙述):
有一女子不善织布,逐日所织布按数递减,已知第一日 织5尺,最后一日织1尺,共织了30日,问共织布多少?
这是一个已知首项(a1)、末项(an ),以及项数(n)求总数(Sn)的问题,对此, 原书提出的解法是:总数等于首项加末项除2,乘以项数。 它相当于现今代数里的求和公式:Sn=(a1+an) n/2。 印度数学家婆罗摩笈多在公元七世纪也得出了这个公式,并 给出了求末项公式:an=a1+(n-1)d。
卷上第23题:有一女子善于织布,逐日所织布按同数递 增,已知第一日织5尺,经一月共织39丈,问每日比前一日 增织多少?
这是一个已知首项(a1),总数(Sn )以及项数(n),求公差(d)的问题,对此原书给出的解 法是
d=(2Sn/n-2a1)/(n-1)。
等值于现在的求和公式:
Sn=n[2a+(n-1)d]/2
卷中第1题:今有某人拿钱赠人,第一人给3元,第二人 给4元,第三人给5元,其余依次递增分给。给完后把这些人 所得的钱全部收回,再平均分派,结果每人得100元,问人 数多少?
这是一个已知首项(a1),公差(d)以及 n项的平均数(m),求项数(n)的问题,对此原书给出的 解法是n=[2(m-a1)+d]/d。
我国自张邱建之后,对等差数列的计算日趋重视,特别 是在天文学和堆叠求积等问题的推动下,从对一般的等差数 列的研究发展成为对高阶等差数列的研究。在北宋沈括( 1031-1095)的《梦溪笔谈》中,「隙积术」就是第一个关 于高级等差数列的求积法。
--------------------------------------------------------------------------------
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是一个古老的数学课题。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 ,后项减去前项所得的差是一个相等的常数,则称此数列为 等差数列。
在数学发展的早期已有许多人研究过数列这一课题,特 别是等差数列。例如早在公元前2700年以前埃及数学的《莱 因特纸草书》中,就记载著相关的问题。在巴比伦晚期的《泥板文书》中,也有按级递减分物的等差数列问题。其中有 一个问题大意是:
10个兄弟分100两银子,长兄最多,依次减少相同数目 。现知第八兄弟分得6两,问相邻两兄弟相差多少?
在我国公元五世纪写成的《张丘建算经》中,透过五个 具体例子,分别给出了求公差、总和、项数的一般步骤。比 如卷上第23题(用现代语叙述):
有一女子不善织布,逐日所织布按数递减,已知第一日 织5尺,最后一日织1尺,共织了30日,问共织布多少?
这是一个已知首项(a1)、末项(an ),以及项数(n)求总数(Sn)的问题,对此, 原书提出的解法是:总数等于首项加末项除2,乘以项数。 它相当于现今代数里的求和公式:Sn=(a1+an) n/2。 印度数学家婆罗摩笈多在公元七世纪也得出了这个公式,并 给出了求末项公式:an=a1+(n-1)d。
卷上第23题:有一女子善于织布,逐日所织布按同数递 增,已知第一日织5尺,经一月共织39丈,问每日比前一日 增织多少?
这是一个已知首项(a1),总数(Sn )以及项数(n),求公差(d)的问题,对此原书给出的解 法是
d=(2Sn/n-2a1)/(n-1)。
等值于现在的求和公式:
Sn=n[2a+(n-1)d]/2
卷中第1题:今有某人拿钱赠人,第一人给3元,第二人 给4元,第三人给5元,其余依次递增分给。给完后把这些人 所得的钱全部收回,再平均分派,结果每人得100元,问人 数多少?
这是一个已知首项(a1),公差(d)以及 n项的平均数(m),求项数(n)的问题,对此原书给出的 解法是n=[2(m-a1)+d]/d。
我国自张邱建之后,对等差数列的计算日趋重视,特别 是在天文学和堆叠求积等问题的推动下,从对一般的等差数 列的研究发展成为对高阶等差数列的研究。在北宋沈括( 1031-1095)的《梦溪笔谈》中,「隙积术」就是第一个关 于高级等差数列的求积法。
--------------------------------------------------------------------------------
参考资料: http://www.sz1z.com/file/JYPT/JYPT4/shengchun/KWYD/sl_web/%CA%FD%D1%A7%B8%C5%C4%EE/5_3_24.htm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等差数列是前一项与后一项的差是常数
通项公式an=a1+(n-1)d=dn+a1-d
等差数列是指前一个数和后一个数的差相同,
如:1,4,7,10,13,,16,……
等差数列是前一项与后一项的差是固定常数
通项公式an=a1+(n-1)d=dn+a1-d
通项公式an=a1+(n-1)d=dn+a1-d
等差数列是指前一个数和后一个数的差相同,
如:1,4,7,10,13,,16,……
等差数列是前一项与后一项的差是固定常数
通项公式an=a1+(n-1)d=dn+a1-d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