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句诗的意思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句诗的意思...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句诗的意思 展开
 我来答
baochuankui888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9-09-03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答主
回答量:6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9067
展开全部

这句话的意思是:只知道他就在这座山里,然而山高云深,真不知道他在哪里。

出自唐代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原诗: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扩展资料:

赏析:

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此诗就是一个例证。

全诗只有二十字,作为抒情诗,却有环境,有人物,有情节,内容极丰富,其奥秘在于独出心裁地运用了问答体。不是一问一答,而是几问几答,并且寓问于答。 第一句省略了主语“我”。

“我”来到“松下”问“童子”, 见得“松下”是“隐者”的住处,而“隐者”外出。“寻隐者不遇”的题目已经交待清楚。“隐者” 外出而问其“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了,而写出“童子”的答语:“师采药去。”

从这四个字而可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我” 专程来“寻隐者”,“隐者”“采药去”了,自然很想把他找回来。因而又问童子:“采药在何处?”这一问诗人也没有明写,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辞,把问句隐括在内。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

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赅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寻隐者不遇

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8-03-09
展开全部

   意思是:他就在这座山中,但是云雾绕山,不知他具体在何处 。这句话出自《寻隐者不遇》。

      1.《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3.注释:
           ⑴寻:寻访。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
          ⑵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⑶言:回答,说。
         ⑷云深:指山上的云雾。处:行踪,所在。
4.《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的作品。此诗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      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中以白云比隐者     的     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全诗遣词通     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

  1. 整首诗意思

  2.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
      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道他的行踪.
      《寻隐者不遇》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贾岛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遣词通俗清丽,是一篇难得的简练诗作.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汉族.字浪仙.范阳(今北京附近)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元和五年(810)冬,至长安,见张籍.次年春,至洛阳,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文宗时,因诽谤,贬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曾作《病蝉》诗“以刺公卿”(《唐诗纪事》).开成五年(840),迁普州司仓参军.武宗会昌三年(843),在普州去世.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唐代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清代李怀民《中晚唐诗人主客图》则称之为“清奇僻苦主”,并列其“入室”、“及门”弟子多人.晚唐李洞、五代孙晟等人十分尊崇贾岛,甚至对他的画像及诗集焚香礼拜,事之如神(《唐才子传》、《郡斋读书志》).贾岛著有《长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李嘉言《长江集新校》,用《全唐诗》所收贾诗为底本,参校别本及有关总集、选集,附录所撰《贾岛年谱》、《贾岛交友考》以及所辑贾岛诗评等,较为完备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曾益齐
2018-10-18
知道答主
回答量: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987
展开全部


hstrey
来自文化艺术类认证团队 2018-07-30
只知道他就在这座山里,然而山高云深,真不知道他在哪里。
出处: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原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作者:贾岛(799-843),字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唐代诗人。
赏析:诗人专程走访一位隐士,未遇,就记下了在走访过程中的对话场面。
首句“松下问童子”,点明会晤地点在“松下”,接待人是“童子”,这就把“不遇”的情节作了交代。松树是“岁寒三友”之一。古人写松树大多与表现孤傲高洁的品质有关,此句也是为了突出隐士的高洁。以下三句全是童子的回答。首先回答的是“言师采药去”,采药是隐者经常性的活动,用“采药”一词十分切合隐者的身份,介绍师父外出的目的。第三句的回答是承第二句来的,说师傅就在这座山中采药,对师傅的大致去向给予明确的回答,是热情的指引。第四句来个转折,“云深不知处”,说虽在山中,但云雾弥漫,不知他在何处,作了婉转的辞谢,请来访者不要作徒劳的寻觅。
本诗以问答的形式,记叙“寻隐者不遇”这件事,表现了隐者的思想和性格。隐者虽未出现,但通过侧面描写,他的形象已十分清晰地展现出来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爱舒戈娟
2019-09-15 · TA获得超过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1万
采纳率:27%
帮助的人:899万
展开全部


hstrey
来自文化艺术类认证团队
2018-07-30
只知道他就在这座山里,然而山高云深,真不知道他在哪里。
出处: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原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作者:贾岛(799-843),字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唐代诗人。
赏析:诗人专程走访一位隐士,未遇,就记下了在走访过程中的对话场面。
首句“松下问童子”,点明会晤地点在“松下”,接待人是“童子”,这就把“不遇”的情节作了交代。松树是“岁寒三友”之一。古人写松树大多与表现孤傲高洁的品质有关,此句也是为了突出隐士的高洁。以下三句全是童子的回答。首先回答的是“言师采药去”,采药是隐者经常性的活动,用“采药”一词十分切合隐者的身份,介绍师父外出的目的。第三句的回答是承第二句来的,说师傅就在这座山中采药,对师傅的大致去向给予明确的回答,是热情的指引。第四句来个转折,“云深不知处”,说虽在山中,但云雾弥漫,不知他在何处,作了婉转的辞谢,请来访者不要作徒劳的寻觅。
本诗以问答的形式,记叙“寻隐者不遇”这件事,表现了隐者的思想和性格。隐者虽未出现,但通过侧面描写,他的形象已十分清晰地展现出来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hstrey
高粉答主

2018-07-30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82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03万
展开全部

只知道他就在这座山里,然而山高云深,真不知道他在哪里。

  1. 出处: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2. 原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3. 作者:贾岛(799-843),字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唐代诗人。

  4. 赏析:诗人专程走访一位隐士,未遇,就记下了在走访过程中的对话场面。
    首句“松下问童子”,点明会晤地点在“松下”,接待人是“童子”,这就把“不遇”的情节作了交代。松树是“岁寒三友”之一。古人写松树大多与表现孤傲高洁的品质有关,此句也是为了突出隐士的高洁。以下三句全是童子的回答。首先回答的是“言师采药去”,采药是隐者经常性的活动,用“采药”一词十分切合隐者的身份,介绍师父外出的目的。第三句的回答是承第二句来的,说师傅就在这座山中采药,对师傅的大致去向给予明确的回答,是热情的指引。第四句来个转折,“云深不知处”,说虽在山中,但云雾弥漫,不知他在何处,作了婉转的辞谢,请来访者不要作徒劳的寻觅。
    本诗以问答的形式,记叙“寻隐者不遇”这件事,表现了隐者的思想和性格。隐者虽未出现,但通过侧面描写,他的形象已十分清晰地展现出来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