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较内向的人如何改变自己
1 不拒绝朋友
性格内向的人,一般朋友很少,不是他们身边没有过朋友,而是朋友们慢慢都会消失,因为性格内向的人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不愿意去表达自己对他们的喜爱,或者感激之情,这样一来,内向的人就会慢慢失去朋友的喜欢或者信赖,而如此一来,性格内向的人则会心生委屈,慢慢更加排斥朋友,更加的远离朋友,就算有朋友靠近,也是一副拒人千里的姿态。这样一来,岂不更加内向?所以说,想改变内向的性格,就要学会接受朋友,并学着自动寻找朋友。
2 怎么改变内向的性格?改变自己的处世态度和行为方式。戒除自己的傲慢和偏见,尽量不要给别人孤芳自赏、自命清高的印象。学会尊重别人,要认识到人和人只是选择的不同,你不一定就比别人高尚。如果你总是以自己比别人强的态度与人交往,只会处处碰壁、遭人冷遇、被人无情拒绝。
改变内向方法一
1 别拿孤僻当高贵不俗
很多性格内向的人,自我安慰般把自己无法正常的融入一个集体,称之为高贵或者说是高傲,觉得自己与众不同,和别人不一样,别人都是俗人,而自己才是鹤立鸡群,于是用这样的方式对自己进行欺骗。如果你这样想,那么这一辈子你都无法走出性格内向的范围。这一类人群其实并不是真的不愿意和别人交往,只不过他们没有融入集体的能力,因为自卑,或者胆怯,但想要的自尊又让自己不好意思,于是才这样给自己冠上高贵不俗的头衔。
2 改变过去太过于刻板、单调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广泛结交朋友,尤其是要多接触那些心胸开阔、性格开朗的人,注意选择阳光的人做朋友。这样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自己渐渐也会产生变化,逐渐变得开朗起来。
改变内向方法二
1 不要要求别人完美
很多人对所有人带着一种极度挑剔的眼神,别人一点一滴也不能出错,就算做得很好也会挑出毛病来,总之别人就是不行,怎么都不行。这样的人群,没有人愿意靠近他们,所以他们就不会拥有朋友,不管在哪儿,人群都会冷落他,他也永远自己一个人。时间久了,这样的人就算不内向,也会走上孤僻的路,而孤僻,则是内向性格最大的养成原因。
2 学会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方式。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不要郁郁寡欢,把自己的心封闭起来。在交往中,如果你气色不好,沉默寡言地,对人爱答不理的,别人就不愿意接近你。你这样子,别人很难了解你,也常常会误解你,更不愿冒打扰的危险,惹人厌恶。
隐喻:
曾经听到这样一句话,人类因为学会了第一个技能分门别类,所以区别于其他的动物。亚当和夏娃因为偷吃了禁果才分出了男女美丑善恶。佛教说,分别心产生执着心,执着心生烦恼。
可见,往往一个概念的产生,会让人注意力聚焦其中,并给自己贴上标签。这既是注意什么就得到什么。
举例:给自己贴上了“内向”的标签,你会发现自己真的所有的行为都符合内向的行为,于是你就真的内向了。是因为:先有了“内向这个概念”,所以你才内向,而不是因为你先内向而后才有了这个概念。好好想一下这句话。
举例:古人并没有内向外向之分,也没有自卑的概念。但是他们每一个人只讲究仁义礼智信。那么在他们那个年代就不会出现说某某人自卑,某某人内向这种说法,也不存在这种概念。也不会有人觉得自己内向,也不会有人觉得自己自卑。只会觉得别人或自己不仁不义不孝等等。这些标准会成为衡量他们那个年代人的概念。
而我们这个年代的人往往用你所描述的这一类的标签来衡量别人或自己。而这些很多概念大多数来源于现代科学,很多也是源于西方的理念。
西方的概念更倾向于微观。东方的概念,更倾向于宏观
因此,西方的概念就越探究越探究不完,而且永远都探究不完。此时不妨想一想,东方的智慧:包容。可以让当下急躁的心慢慢回归到大地的根上。没有根的滋养,人就飘忽不定。
你也许会问,为什么西方人没有根的滋养也没有飘忽不定呢?反而很潇酒。
这里或许有两个原因:
一、西方有的人的遭遇只是我们没看到,而东方有的人的潇洒,我们也没有看到。
二、关于“理”,这个我就不多说了,因为是古人王阳明的哲学理念:“心即理“。说起来会比较多得文字。并且文字是很难描述清楚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简单来说就是,你心中的衡量某件事情的标准,并且造就了今天的你,以至产生对周遭事物的认知价值观。取决于你自己。“理在心中而不在外。
改变自己内向的性格并逐渐适应社会需要一些努力和时间,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你逐步融入社会和放松自己:
设定小目标: 设定小的社交目标,逐步挑战自己。例如,每天与一个陌生人打个招呼,或者参加一个小型社交活动。
积极参与: 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和聚会。虽然可能会让你感到不适,但逐渐增加社交的机会有助于你适应和放松。
学习社交技能: 学习如何进行良好的对话、倾听和表达,这将帮助你更自信地与人交往。
观察他人: 观察别人如何与人交往,学习他们的社交技巧和行为方式。
自我接纳: 接受自己的内向性格,不要强迫自己变成一个完全不同的人。内向并不是坏事,只是一种不同的特质。
积极的心态: 培养积极的自我对话,鼓励自己去参与社交活动,并相信自己能够逐渐适应。
寻找共同兴趣: 参加与你兴趣相符的社交活动,这样你可以更轻松地与人建立联系。
逐渐拓展舒适区: 挑战自己做一些你以前从未尝试过的事情,逐步拓展你的社交舒适区。
自我关爱: 培养自我关爱和自我照顾的习惯,保持身心健康,这将帮助你更自信地面对社交挑战。
寻求支持: 和朋友、家人分享你的想法和努力,寻求他们的支持和理解。
专业帮助: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内向影响了生活质量,可以考虑咨询专业的心理健康专家,他们可以为你提供更具体的指导和支持。
改变性格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要急于求成,给自己时间逐步适应和进步。重要的是,保持积极的态度,勇敢地迎接新的挑战,但也要同时尊重和保护自己的舒适感。
2009-03-11
首先我想说,很多人总是说什么内向不好,说什么外向的机会多什么的,其实不完全是这样的。我想说的还是那句老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因为性格是一个天生的东西,是一个时时刻刻都跟着你的东西,你想强行改掉它,首先这样你自己会很累,你想想,时时刻刻都要伪装自己,时时刻刻都不能做真实的自己,你会舒服吗?第二,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其实刻意改变性格的人,很容易让人觉得做作,外向的想收敛一点还不是很明显,内向的想刻意变得外向,这真得会让人觉得很做作。以前我们班就有这样一个女生,从来都是说话都声不大,可是后来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突然把自己弄得跟小燕子似的,本来我们不讨厌她的,可就是这样做作的改变,我们真得烦了他了。
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内向外向就不是很明显了,成熟稳重才是重要的,不管男女都是。但是我想说,内向可以,但不要影响前途。打个比方:不要内向到什么话也不敢说什么事也不敢做,看到自己喜欢的异性也不敢有半点举动,这样的话,内向的确会害了你。但是同样的,外向到一定程度也会害人的。有些女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特别流行起了自来熟,见到谁都好像很熟然后说很多话,其实却不知道自己并不受欢迎的。说实话,我的性格比较中性,我很讨厌那种咋咋呼呼的女生。其实内向本身并不影响人的生活和工作的,只是你自己对自己的暗示起了不好的作用。该说的该做的你就上,不要做之前老想着什么我内向、我不敢,不要老想着改什么性格,这东西是老天给的,随着你生活阅历的增加,它会不知不觉起着微妙的变化,明白吗?只要别因为自己内向而蹑手蹑脚错失机会,那么,别人说什么不重要的。
我小时候也经常听老师说什么哪个女生太内向哪个男生太内向说这样不好之类的话,其实这都是老师的一种错误的引导和暗示,老师应该做的是鼓励这样的学生去坐他们不敢做的事情,而不是要他们改性格,如果性格和脾气这东西一朝一夕就能改,那古人怎么会留下“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句哈。
关于交朋友,是我最想跟lz说的。我告诉你,有没有朋友,和你的性格基本上没有必然的联系。我告诉你:我身边有很多内向的女生,可是她们有非常真心的死党。相反的,我身边也有外向的不得了的女生,可能平时拉帮结伙一大堆的朋友,可真出了什么事,一个说说话的也没有。说实话,我的性格也是也是大学以及毕业这段时间渐渐变得比较中性了,小时候都说我内向,可是我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身边总有那么三五个可以一起玩,也有两三个是特别真心什么话也可以说的,积累下来有六七个可以说知心话的好姐妹,十多年的校园生活有了六七个可以说真心话的好姐妹难道还少吗?我告诉你,真正可以为你付出真心的好朋友,一辈子一个就足够,越多了越不真心。而且,一个人炫耀什么就是缺什么,你看那些人整天炫耀自己有多少好朋友,其实这很傻的,我们已经渐渐成熟,却还觉得她们很幼稚。而且我现在越大越觉得,内向的人很有魅力。打个比方:当老师的人,他们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可是下了讲台有些老师很内向,话很少;还有武林外传里的郭芙蓉,应该知道吧,郭芙蓉是个很活泼很外向大大咧咧的角色吧 ,可是扮演着姚晨,其实是个很内向的人阿!当知道这个时,我突然更加喜欢姚晨了。所以说,像姚晨还有很多大学老师一样,他们有的也很内向,但他们不会因为内向而耽误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所以lz你也可以做到的。
该说的说,该做的做,不要老去想着你的性格,即使做的时候心里有些胆怯那也没关系,只要不因为内向而错过人生重要的机会,那么,私底下内向,该出得厅堂的时候又向变了一个人一样,这不是很有魅力吗?很多名人,魔术师刘谦呀什么的都是这样阿,可是他们事业很出色,很有人格魅力呀!随着年龄增长,不管男女,如果一定要把外向显露于外、咋咋呼呼、嘴巴碎的话,其实是很肤浅,而且踏入社会你就明白了,没有领导不喜欢少说话多做事的员工,祸从口出,咋咋呼呼的人很容易出事。随着年龄增长,显露于外的外向就越来越跟肤浅沾边了。
不要以为内向就是话少,外向就是话多;更不要以为内向就是站在众人前说话紧张,外向就是站在众人前说话不紧张,站到众人前没有完全不紧张的,有些人明明紧张得不行却怕别人说自己内向而极力掩饰,其实这很做作,很不招人喜欢,不管内向和外向,人们喜欢的都是真实!
你要做的只是稍加改变,不要太极端就好了,不要老想着彻头彻尾让自己变成怎样怎样,只要不影响工作生活,自然地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