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公认第一天才爱因斯坦,为何被人怀疑是穿越来的?
那一定是由于对爱因斯坦的无知造成的。
爱因斯坦全名: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生于1879年,于1955年去世,享年76岁。他出生在德国一个犹太人家庭,父母经商,从小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以及自我教育。
3岁时,爱因斯坦母亲正在弹琴,小爱因斯坦听得全神贯注,后来6岁的时候,爱因斯坦开始学习小提琴,在音乐的熏陶下,爱因斯坦理解了数学和自然在音乐中的一种和谐体验。
爱因斯坦后来在路易波尔德高级中学就读,虽然这所学校被爱因斯坦成名后描述为:死板,只会制造机器,但学校整体上注重数学、科学、拉丁文以及希腊文,为爱因斯坦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爱因斯坦私下喜爱数学,数学永远考第一,问的问题连老师都答不上来,后来现学校教学枯燥,干脆自学起了微积分,在12岁到16岁这段时间,掌握了基础数学和微积分。作为后来的理论物理学家,数学一直是爱因斯坦的一个工具。
曾是大学落榜生因为生意的原因,其父母搬到了意大利,爱因斯坦仍留在德国上学,但因为爱因斯坦实在不喜欢这个学校(后来证实爱因斯坦的看法是正确的,因为德国发生的事情,后来大家都知道),于是中断学业前往意大利,但是意大利不收13岁以上的孩子上中学,没办法,爱因斯坦只能想其他办法,因为瑞士联邦工业大学支持同等学力的学生报考(类似于我国的自主招生),爱因斯坦就去瑞士参加了这次考试。
毫无疑问,爱因斯坦落榜了。但是爱因斯坦的数学物理学分数极高,高到什么程度呢?引起了校长的关注,校长推荐爱因斯坦在阿劳州立中学再学一年,这所中学在当时,无论是教学还是师资,都是最顶尖的。
这所中学跟德国的完全不一样,爱因斯坦在这里如鱼得水,十分自得,因为他能畅所欲言了,在这里,权威并不是身份,而是学识。就在这一年,年仅16岁的爱因斯坦,写了第一篇理论物理研究论文《论在磁场里以太状态的研究》,当然,内容是有点幼稚的(《爱因斯坦传》中的评价)。
爱因斯坦的大学之路经过一年的学习,1896年9月份,爱因斯坦在阿劳中学顺利完成中学学业,通过了毕业考试。其中历史、代数、几何学、图形几何学、物理学都是满分。
高中毕业后的爱因斯坦,再次参加了瑞士联邦工业大学(也被音译为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同年10月29日,爱因斯坦被录取了,成为了一名大学生。在这一年,爱因斯坦正式放弃了德国国籍,成为了一名无国籍者。
爱因斯坦的专业是教育系,但其实是数学-物理系,因为这个专业专门培养数学、物理老师。因为爱因斯坦提前自学了很多内容,所以对于某些学过的课程,经常旷课,这就导致后来爱因斯坦成名之后,教过他的大学老师才发现,原来经常旷自己课的那个年轻人,竟然这么牛!
爱因斯坦对于物理,对于世界,一直有自己的一套理解,这也导致了当时很多老师并不看好这个年轻人,虽然爱因斯坦毕业分数很好,但老师都不喜欢他,所以和他一块的朋友都留校任教了,而爱因斯坦只能自己找工作。
后来爱因斯坦经历了几次失业,但业余时间一直没有放弃研究,和常人想象的不一样,爱因斯坦一直都很高兴,很乐观,毕竟他心里的物理世界是多么丰富美好啊。
在1900年12月,爱因斯坦在《物理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科学论文,名为《由毛细血管现象所得到的推论》。后来他决定读博士,但是瑞士联邦大学并没有物理博士学位,所以爱因斯坦就去苏黎世大学读博了。在1905年获得博士学位,同年发表了狭义相对论、光电效应等4篇论文,这一年也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
读博期间,为了生活,爱因斯坦在同学帮助下,得到了瑞士专利局的工作。
尾声后来的故事大家也知道了,爱因斯坦重回大学担任教授,在1913年回到德国,当选普鲁士科学院院士,并在1915年发表了广义相对论,在1921年因为光电效应获得诺贝尔奖,1933年因为政治形势离开德国,前往美国,1939年参与了美国曼哈顿计划。
这里有个插曲,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之所以没有获得诺贝尔奖,获奖要求就是该理论已经被实验证实。而相对论的一个预言,就是引力波的存在,而直到2016年才通过仪器探测到了引力波,所以爱因斯坦并没有因为相对论而获奖。
而光电效应早在1887年就做完了实验,但是没有相应的理论解释,爱因斯坦正是填充了这个空白,所以能因此获得诺奖。
最后,说起世界公认天才,并无公认,也没有第一,因为真的的第一或许还未出生。
爱因斯坦和霍金不算什么,他才是真正的人才,被整个世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