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日本人用的掷弹筒是迫击炮的一种吗?
投弹筒理论上属于一种轻型的迫击炮,发射原理是通过炮筒中的炸药,推动炮弹前进,起到攻击远处敌人的作用。虽然投弹筒也能够发射炮弹,但是威力和射程同真正的迫击炮有一定的差距。二战时期的迫击炮重量大多数在150公斤以上,像日本的150mm中型迫击炮,重量达到了722KG,需要用汽车才能够拉得动。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迫击炮,实际上都是投弹筒。因为迫击炮的机动性能差,不能随着士兵一起冲锋。士兵冲锋的时候如果遇到掩体内的敌人,手榴弹距离不足的情况下,就可以用投弹筒解决。投弹筒在二战前期主要是日本和德国装备,投弹筒的射程在200米左右,射击精准度非常差,特别是攻击远距离目标的时候,只有老兵才能够打得准。投弹筒虽然简单,却对于提升部队作战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真正的迫击炮只有联队建制的部队才具备,而投弹筒则是可以装备到基层部队,这样在化整为零的小范围作战中,小股部队也能够拥有一定的炮火支援。
投弹筒部队能够跟随冲锋部队一起移动,投弹筒的重量只有2.7KG,一个士兵就可以抱起来,炮弹的重量也比较轻,一名士兵可以携带八枚炮弹,一个投弹组一般有两名士兵,能够同时携带16枚炮弹作战。投弹筒并不挑剔炮弹的种类,在使用完炮弹之后,也可以用香瓜手雷替代,只是射程会下降一些。因为这个武器在抗战前期十分好用,我国军队在缴获投弹筒后,也仿制了这种简单实用的武器。
投弹筒属于一种特殊的武器,抗日战争前期的时候,投弹筒的确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随着战争的不断进行,投弹筒的缺点也逐渐暴露出来。投弹筒的射程不如步枪,只能跟随前线部队一同冲锋,容易成为对方狙击手的目标,《亮剑》中赵刚就一枪击毙了一个日本投弹筒兵。投弹筒的杀伤范围只有5米,杀伤力也比较有限,达不到正常迫击炮的威力。到了二战后期的时候,在太平洋战场上,面对着武装到牙齿的美军,日本人的投弹筒丝毫没有用武之地,投弹筒逐渐的被真正的迫击炮所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