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的教育的意义有哪些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那么弟子规的教育的意义有哪些?下面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弟子规的教育意义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弟子规的教育意义
《 弟子规》在中国清代教育史上有一定的影响,清代后期成为广为流传的儿童读本和童蒙读物。此书以
浅近通俗的文字、三字韵的形式阐述了学习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等,几乎与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响。《弟子规》总叙中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
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里面有七个科目,即孝,悌,谨,信,爱众,亲
仁,学文,前六项属于德育修养,后一项,即学文,属于智育修养。《弟子规》明确强调了做人的各项
准则,首先教育我们孝顺父母、恭敬兄长,继而教育我们把对父兄的孝敬扩大到社会,“事诸父,如事
父;事诸兄,如事兄”,进而教育我们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通篇讲的是爱心。父母对子女倾
注了无私的爱,子女应该以无私的爱回报父母。这是天经地义的。总之,学好《弟子规》,对于“知廉
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培养健全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弟子规教学目标
1、读中习法,引导学生字正腔圆地诵读文本,对八句韵文做到熟读成诵,诵读成韵。
2、读中感悟,结合释文与故事读中理解“信”的行为要求,从传统文明的行为准则中感悟传统道德行为对人积极影响。
3、学中反思,紧扣拓展,借助情境,学会以课文的处事准则,反思自己的行为得失,并能自觉地运用传统文明准则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
4、学中陶冶,诵读中感受古代韵文的音韵之美,内涵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弟子规设计理念
1、块组合,分层推进。紧扣“信”这一主题,根据诵读入韵、读文明意、悟理导行三层教学目标,相机设立创设情境,话题揭义;字正腔圆,诵读成韵;故事诠释,读文明义;生活介入,明理导行教学四环节。分层推进,层层落实,促进知行合一。
2、四化并用,优化组合。确立以“读—思—悟—行”为主线的教学策略,实现理解、感悟、思辨、导行的有机统一;引导学生读准韵文的字音、节奏、音高,掌握停顿,落实诵读化。借助故事,在故事中诠释文本要义,在故事中引发再度思考,在故事中激发学习情趣,体现教学故事化。结合拓展,设情境,在课堂生成“借物”情境,为知行合一的实践训练创造条件,再现教学情境化。引导学生反思生活,明理察失,增强行为规范意识,张扬教学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