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的图书是按什么排架?
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进行分类编目。各书库及阅览室的馆藏资料都严格按照 分类索书号 进行排架。《中图法》把一切知识分成五个基本部类,然后在五大部类基础上展开为二十二个基本大类,再层层划分、逐级展开。二十二个基本大类分别为:
A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B 哲学、宗教
C 社会科学总论
D 政治、法律
E 军事
F 经济
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 语言、文字
I 文学
J 艺术
K 历史、地理
N 自然科学总论
O 数理科学和化学
P 天文学、地理科学
Q 生物科学
R 医学、卫生
S 农业科学
T 工业技术
U 交通运输
V 航空、航天
X 环境科学、劳动保护科学(安全科学)
Z 综合性图书索书号是每种图书的唯一标识符号,它指明了图书和期刊在书架上的位置。
索书号一般由“中图分类号/图书的入藏顺序号或种次号”构成。
扩展资料
图书馆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以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出现了图书馆,图书馆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等职能。据《在辞典中出现的“图书馆”》说,“图书馆”一词最初在日本的文献中出现是1877年的事;而最早在我国文献中出现,当推《教育世界》第62期中所刊出的一篇《拟设简便图书馆说》,时为1894年。中国最早的省级图书馆为1904年创办的湖北省图书馆。
早在公元前3000年时,巴比伦的神庙中就收藏有刻在胶泥板上的各类记载。最早的藏书地点是希腊神庙的藏书之所和附属于希腊哲学书院(公元前4世纪)的藏书之所。
最早的图书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尼尼微图书馆(亚述帝国的国王亚述巴尼拔建立,所以又称亚述巴尼拔图书馆)。
根据考古学家的发掘成果,我们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而闻名于世的是尼尼微图书馆。这是现今已发掘的古文明遗址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书籍最齐全的图书馆。在时间上要比埃及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古代最大图书馆)早400多年,而且由于泥版图书的特殊性,没有像亚历山大图书馆一样毁于战火,大部分都保存了下来。
我国的图书馆历史悠久。只是起初并不称做“图书馆”,而是称为“府”、“阁”、“观”、“台”、“殿”、“院”、“堂”、“斋”、“楼”罢了。如西周的盟府,两汉的石渠阁、东观和兰台,隋朝的观文殿,宋朝的崇文院,明代的澹生堂,清朝的四库全书七阁等等。“图书馆”是一个外来语,于19世纪末从日本传到我国。
文献收集是整个图书馆工作的基础。图书馆员首先要明确本馆的收藏原则、收藏范围、收藏重点和采选标准,了解本馆馆藏情况、文献的种类与复本数、各类藏书的利用率和使用寿命、哪些书刊可剔除(见藏书剔除)、哪些书刊要补缺等,此外还需掌握出版发行动态。然后以采购、交换和复制等各种方式补充馆藏。
文献整理包括文献的分类、主题标引、著录和目录组织等内容。文献分类不仅为编制分类目录和文献排架提供依据,也便于图书馆统计、新书宣传、参考咨询和文献检索等。文献主题标引是根据文献内容所讨论的主题范围,以主题词来揭示和组织文献的。
文献分类和主题标引是揭示文献内容的重要手段,文献著录则是全面地、详尽地揭示文献形式特征和内容特征的主要手段,它便于读者依据该文献的各种特征确认某种文献,获得所需文献的线索。图书馆员把各种款目有序地组织成图书馆目录(见目录组织法)以揭示图书馆馆藏。图书馆目录是检索文献的工具,也是打开图书馆这个知识宝库的钥匙。
文献典藏主要包括书库划分 (见馆藏组织)、图书排列 (见同类图书排列法)、馆藏清点和文献保护等。其中,文献保护是一项专门技术,包括图书装订、修补、防火、防潮、防光、防霉和防虫以及防止机械性损伤等。
图书馆服务工作是一项开发利用图书馆资源的工作。它包括发展读者 (如发放借书证)、读者研究、文献流通和推广服务(包括文献外借、阅览服务、文献复制服务、馆际互借、流动图书馆服务等)、馆藏报道、阅读辅导、参考咨询和文献检索、读者教育等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图书馆
2024-10-17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