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月革命中为什么有白军和红军之分?

 我来答
南笙浅梦忆华年
2019-11-15 · TA获得超过80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217
展开全部

红军是革命军队,白军是反革命。

苏联红军是由列宁和托洛茨基一手缔造的,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却没有一支成建制的革命武装,参加武装起义的多是武装起来的工人、农民和沙俄旧军队中觉醒的革命士兵,他们训练水平不一,使用的武器五花八门,为了共同的革命目标而走到了一起,国内战争结束后,工农红军于1924~1925年期间进行了一场全面的军事改革,逐步建立起一支正规化的无产阶级军队。

白军,苏联建国初期1918年-1920年间的内战中反对苏联共产党的军队,主要由支持沙皇的保皇党、军国主义者、自由民主分子和温和社会主义者组成,与苏联红军对立。“白”是相对于以捍卫共产主义和共持苏维埃主义的革命军,它们以红色作为代表。白军以保皇党派为基础,而在沙俄时代沙皇常被冠以“白色沙皇”之称。白色则成为皇室的代表颜色。

由于白军缺乏强有力的领导人,内部保皇党人和自由民主分子、温和社会主义者又产生了许多分歧,最后在交战中败给了里昂·托洛茨基领导的红军,白军将领许多被逮捕处决,有的逃亡国外,包括巴黎、柏林、中国的哈尔滨和上海。1921年,白军势力被瓦解,红军统一苏联。

俄国十月革命,又称红十月、十月起义、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或布尔什维克革命,获胜的苏联红军一方称之为“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是1917年俄国革命中第二个、也是最后的重要阶段。因发生在俄历(儒略历)1917年10月25日(公历11月7日),故称“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7日,列宁和托洛茨基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及组织普遍认为十月革命是经伟大革命导师列宁同志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武装起义,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无产阶级政权(第一个是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政权)和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苏俄。

革命推翻以克伦斯基为领导的资产阶级俄国临时政府(俄罗斯共和国),为1918年—1920年的苏俄内战和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成立奠定开端。

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开辟胜利前进的道路。

风已平
推荐于2016-05-19 · TA获得超过153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0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5.5万
展开全部
  红军是革命军队,红军是反革命.
  苏联红军是由列宁和托洛茨基一手缔造的,1917年11月7日,涅瓦河上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一声炮响揭开了现代历史上新的一页,但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却没有一支成建制的革命武装,参加武装起义的多是武装起来的工人、农民和沙俄旧军队中觉醒的革命士兵,他们训练水平不一,使用的武器五花八门,为了共同的革命目标而走到了一起,国内战争结束后,工农红军于1924~1925年期间进行了一场全面的军事改革,逐步建立起一支正规化的无产阶级军队,到30年代后期,苏联红军已成为世界上敢与任何帝国主义强国匹敌的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为世界反法西斯主要参战国,苏军顽强的与装备精良的德军进行战斗,战斗之惨烈远非盟军战区所能比及,在付出惨重代价后击败德国法西斯并解放了欧洲的半壁河山,把革命推进到东欧和世界许多地区,战后与美国成为世界两大超级强国,冷战时期,苏军得到了迅速的发展: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率先打破美国的核垄断,50年代末开始大规模地装备导弹核武器,并在航天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60年代,苏军已具备和美国打一场核大战的能力,到70年代,苏军不仅在核武力上逐步赶上了美国,而且在常规武力上已大大超过了美国和北约,70年代后期,苏联常备红军多达500多万人,此外还有1000多万人的后备力量,在战争爆发后可随时动员。
  白军,苏联建国初期1918年-1920年间的内战中反对苏联共产党的军队,主要由支持沙皇的保皇党、军国主义者、自由民主分子和温和社会主义者组成,与苏联红军对立。
  白军和白俄
  白军(White Army)的“白”(White),意义上分两个层次:
  “白”是相对于以捍卫共产主义和共持苏维埃主义的革命军,它们以红色作为代表。
  白军以保皇党派为基础,而在沙俄时代沙皇常被冠以“白色沙皇”之称。白色则成为皇室的代表颜色。
  而白俄(White Russian)一词,亦由白军引伸开去。意思是指苏联建国初期支持白军、支持沙皇复辟和反对共产主义的俄罗斯人。
  组织
  严格来说,白军没有一个统一的统领,历史学家形容白军为一系列反红色革命的联盟而已。白军主要将领有邓尼金、高尔察克等。而白军的成员亦很杂乱,除了一部份是布尔什维克的反对者之外,很多都是当地的无业农民和乌合之众,军力轻散而薄弱。
  不过,白军得到了当时英国、美国、法国、日本的大力支持,因为这些国家担心共产主义者在俄罗斯建立政权,他们企图推翻苏联共产党的统治,继续推动白军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些国家特别在西伯利亚、乌克兰及克里米亚地区和远东地区支持白军,甚至协助白军建立傀儡政权,作为反红军的根据地,使红军要陷入长达几年的内战之中。
  白军的失败
  由于白军缺乏强有力的领导人,内部保皇党人和自由民主分子、温和社会主义者又产生了许多分歧,最后在交战中败给了里昂·托洛茨基领导的红军,白军将领许多被逮捕处决,有的逃亡国外,包括巴黎、柏林、中国的哈尔滨和上海。1921年,白军势力被瓦解,红军统一苏联。
  “白军”一词在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指以国民党军队为主的资产阶级的反革命军队或武装。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滕州好男人
2009-01-30 · TA获得超过1.7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04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398万
展开全部
红军是列宁领导的人民军队。因为共产党信仰红颜色,所以,列宁领导的军队就称苏联红军。成立与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日)。
白军是保沙皇及反对革命的所有反动军队。因为沙皇时代的国旗、军旗都是白颜色,所以十月革命后,俄国国内的各种反动力量组成的军队,人们称为白军。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毁魇罹夙
2009-01-21 · TA获得超过37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8.8万
展开全部
白军 白军,苏联建国初期1918年-1920年间的内战中反对苏联共产党的军队,主要由支持沙皇的保皇党、军国主义者、自由民主分子和温和社会主义者组成,与苏联红军对立。
白军和白俄
白军(White Army)的“白”(White),意义上分两个层次:
“白”是相对于以捍卫共产主义和共持苏维埃主义的革命军,它们以红色作为代表。
白军以保皇党派为基础,而在沙俄时代沙皇常被冠以“白色沙皇”之称。白色则成为皇室的代表颜色。
而白俄(White Russian)一词,亦由白军引伸开去。意思是指苏联建国初期支持白军、支持沙皇复辟和反对共产主义的俄罗斯人。
组织
严格来说,白军没有一个统一的统领,历史学家形容白军为一系列反红色革命的联盟而已。白军主要将领有邓尼金、高尔察克等。而白军的成员亦很杂乱,除了一部份是布尔什维克的反对者之外,很多都是当地的无业农民和乌合之众,军力轻散而薄弱。
不过,白军得到了当时英国、美国、法国、日本的大力支持,因为这些国家担心共产主义者在俄罗斯建立政权,他们企图推翻苏联共产党的统治,继续推动白军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些国家特别在西伯利亚、乌克兰及克里米亚地区和远东地区支持白军,甚至协助白军建立傀儡政权,作为反红军的根据地,使红军要陷入长达几年的内战之中。
白军的失败
由于白军缺乏强有力的领导人,内部保皇党人和自由民主分子、温和社会主义者又产生了许多分歧,最后在交战中败给了里昂·托洛茨基领导的红军,白军将领许多被逮捕处决,有的逃亡国外,包括巴黎、柏林、中国的哈尔滨和上海。1921年,白军势力被瓦解,红军统一苏联。
“白军”一词在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指以国民党军队为主的资产阶级的反革命军队或武装。

【“白色恐怖”概念的来源 】
1870年,由于普法战争的爆发,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年-1870年)的拿破仑三世被俘,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年-1940年)宣布成立。然而,新政府不但对抵御普鲁士军队的入侵采取消极态度,而且还相继镇压了巴黎人民1870年10月31日和1871年1月22日的两次起义
1871年3月28日,身为“工人阶级实质上政府”的“巴黎公社”正式成立,政府军竟然在普鲁士军队的帮助下,对公社成员发动攻击。公社成员也群起反抗。因为一时找不到代表公社的旗帜,公社里的一名女工于是从自己身上的红裙,撕下一块红布,作为公社的标志。从此以后,红色便引用为一切进步热情、反抗不义的阶级解放之符号。与此相对,代表反动、保守的势力,便是“白色”,而由其发动的一切恐怖镇压行动,就是所谓“白色恐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