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展开全部
绍兴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位于北纬29度14分至30度16分,东经119度53分至121度14分,东接宁波,西临杭州,距上海232公里。东北部为水网平原,西南部为丘陵山地,丘陵山地约占全市面积的2/3。境内四季分明,气候湿润,光照充足,年平均温度16.4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1300毫米。全市面积8256平方公里,人口433.84万,其中市区面积344平方公里,人口63.86万。绍兴市下辖越城区和绍兴县、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县。
绍兴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投资硬环境四十优城市和长江三角洲南翼重点开发开放城市,最近又被评为最佳中国魅力城市。
绍兴是我国经济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200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88.4亿元,人均超过3000美元。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29位,人均生产总值位居第24位;财政总收入107.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0.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5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143元。绍兴经济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所有制以民营为主。民营经济占经济总量的95%左右。二是第二产业尤为发达。第二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在60%左右。2003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工业企业有31家,超30亿元的有5家,远东化纤集团销售收入达到52亿元。轻纺产业占工业总量的一半以上,2003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06亿元、利润44.5亿元,分别占全国纺织行业的7%和12%。绍兴也是建筑大市,2003年全市建筑业实现产值599亿元,居全国地级市领先地位。三是专业市场遍布全市。全市共有商品交易市场357家,2003年成交额798亿元,其中年销售超亿元的有42家,超10亿元的有13家。中国轻纺城年成交额达246亿元,是我国最大的轻纺产品专业市场、亚洲最大的布匹集散中心。四是块状经济特色明显。以千家万户的"百姓经济"为基础,产业布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全市形成了较具规模的块状特色经济35块,如绍兴县的纺织、印染,诸暨市的袜业、衬衫、珍珠、五金,上虞市的伞业、化工、机电,嵊州市的领带,新昌县的医药、轴承,越城区的家私等。五是城乡统筹发展。农村工业化起步较早,各县(市、区)发展比较平衡,城镇化水平较高。绍兴县、诸暨市、上虞市、新昌县是全国百强县(市),其中绍兴县位居第8位。
绍兴历史悠久,地灵人链亮胡杰,文化底蕴深厚。7000多年前,绍兴就有人类活动,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4000多年前,大禹治水东巡到苗山,会集诸侯,计功行赏,将苗山棚拦更名为会稽山。春秋战国时,越王勾践在此建立都城,卧薪尝胆,复国兴邦。秦汉时置会稽郡,隋朝称越州,直至晚唐。南宋时越州两次成为临时都城。公元1130年,宋高宗赵构取“绍祚中兴”之意,升越州为绍兴府,并于次年改元为绍兴元年,绍兴由此得名。绍兴以其秀丽山川哺育了众多的志士仁人。如春秋战国"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东汉哲学家王充,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政治家谢安,唐代诗人贺知章,南宋诗人陆游,元朝画家王冕、诗人杨维桢,明代哲学家王阳明、书画家徐渭,清朝画家陈洪绶、任伯年、史学家章学诚等,以及近现代的辛亥革命"三烈"徐锡麟、秋瑾、陶成章,学界泰斗蔡元培,文化巨匠鲁迅,开国总理周恩来和范文澜、马寅初、竺可桢等。毛泽东盛赞绍兴为"鉴湖越台名士乡"。绍兴素以"文化之邦"著称于世,拥有越剧、绍剧、调腔、莲花落等丰富多彩的地方戏曲剧种,其中越剧是全国第二大剧种,建有绍兴大剧院、绍剧艺术中心等一批高档次文化设施,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绍兴具有键档典型的江南水乡风光,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江南风情看绍兴,江南古城看绍兴,江南文化看绍兴"。历史上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等400多位著名诗人都留下了赞美稽山鉴水的绚丽诗篇。全市共有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8个,鲁迅故里、兰亭、沈园、大禹陵、东湖、鉴湖、五泄、西施殿、曹娥庙、百丈飞瀑、柯岩云骨、吼山残石、新昌大佛、纤道古桥、枕河民居、安昌古镇等景点闻名遐迩。悠久的历史文化,浓郁的越乡风情,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的美誉,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游客。全市主要节会有中国水城风情节、兰亭国际书法节、国际纺织博览会等。
图片有http://www.sxtour.gov.cn/tour_pic.asp?type=1
网站可参考http://www.sxtour.gov.cn
非常全
参考资料:http://www.sxtour.gov.cn
绍兴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投资硬环境四十优城市和长江三角洲南翼重点开发开放城市,最近又被评为最佳中国魅力城市。
绍兴是我国经济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200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88.4亿元,人均超过3000美元。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29位,人均生产总值位居第24位;财政总收入107.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0.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5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143元。绍兴经济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所有制以民营为主。民营经济占经济总量的95%左右。二是第二产业尤为发达。第二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在60%左右。2003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工业企业有31家,超30亿元的有5家,远东化纤集团销售收入达到52亿元。轻纺产业占工业总量的一半以上,2003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06亿元、利润44.5亿元,分别占全国纺织行业的7%和12%。绍兴也是建筑大市,2003年全市建筑业实现产值599亿元,居全国地级市领先地位。三是专业市场遍布全市。全市共有商品交易市场357家,2003年成交额798亿元,其中年销售超亿元的有42家,超10亿元的有13家。中国轻纺城年成交额达246亿元,是我国最大的轻纺产品专业市场、亚洲最大的布匹集散中心。四是块状经济特色明显。以千家万户的"百姓经济"为基础,产业布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全市形成了较具规模的块状特色经济35块,如绍兴县的纺织、印染,诸暨市的袜业、衬衫、珍珠、五金,上虞市的伞业、化工、机电,嵊州市的领带,新昌县的医药、轴承,越城区的家私等。五是城乡统筹发展。农村工业化起步较早,各县(市、区)发展比较平衡,城镇化水平较高。绍兴县、诸暨市、上虞市、新昌县是全国百强县(市),其中绍兴县位居第8位。
绍兴历史悠久,地灵人链亮胡杰,文化底蕴深厚。7000多年前,绍兴就有人类活动,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4000多年前,大禹治水东巡到苗山,会集诸侯,计功行赏,将苗山棚拦更名为会稽山。春秋战国时,越王勾践在此建立都城,卧薪尝胆,复国兴邦。秦汉时置会稽郡,隋朝称越州,直至晚唐。南宋时越州两次成为临时都城。公元1130年,宋高宗赵构取“绍祚中兴”之意,升越州为绍兴府,并于次年改元为绍兴元年,绍兴由此得名。绍兴以其秀丽山川哺育了众多的志士仁人。如春秋战国"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东汉哲学家王充,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政治家谢安,唐代诗人贺知章,南宋诗人陆游,元朝画家王冕、诗人杨维桢,明代哲学家王阳明、书画家徐渭,清朝画家陈洪绶、任伯年、史学家章学诚等,以及近现代的辛亥革命"三烈"徐锡麟、秋瑾、陶成章,学界泰斗蔡元培,文化巨匠鲁迅,开国总理周恩来和范文澜、马寅初、竺可桢等。毛泽东盛赞绍兴为"鉴湖越台名士乡"。绍兴素以"文化之邦"著称于世,拥有越剧、绍剧、调腔、莲花落等丰富多彩的地方戏曲剧种,其中越剧是全国第二大剧种,建有绍兴大剧院、绍剧艺术中心等一批高档次文化设施,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绍兴具有键档典型的江南水乡风光,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江南风情看绍兴,江南古城看绍兴,江南文化看绍兴"。历史上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等400多位著名诗人都留下了赞美稽山鉴水的绚丽诗篇。全市共有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8个,鲁迅故里、兰亭、沈园、大禹陵、东湖、鉴湖、五泄、西施殿、曹娥庙、百丈飞瀑、柯岩云骨、吼山残石、新昌大佛、纤道古桥、枕河民居、安昌古镇等景点闻名遐迩。悠久的历史文化,浓郁的越乡风情,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的美誉,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游客。全市主要节会有中国水城风情节、兰亭国际书法节、国际纺织博览会等。
图片有http://www.sxtour.gov.cn/tour_pic.asp?type=1
网站可参考http://www.sxtour.gov.cn
非常全
参考资料:http://www.sxtour.gov.cn
展开全部
历史沿革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以故吴越地置会稽郡,郡治吴(今苏州)。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东巡至会稽,更名大越曰山阴,山阴县名始此。吴黄龙元年(22*****山阴隶属会判岩氏稽郡。此后郡时有分置,山阴县为会稽郡治未变。陈后主时(583~589)析山阴县,置会稽县,山、会两县并设,同城而治始此(一说在永定年间)。隋开皇九年(58*****废山阴、上虞、永兴、始宁4县,入会稽县。唐武德七年(62*****析会稽县,复置山阴县。翌年又废山阴,入枣吵会稽县,垂拱二年(68*****复置山阴县。大历二年(76*****因刺史薛兼训之奏,撤山阴县并入会稽县。七年,因刺史陈少游之奏,复置山阴县。元和六年(81*****撤山阴县并入会稽县。十年复置山阴县。自南朝后期250余年间,山阴县七度置废。元和十年再置,山、会两县并设,始长期稳定,隶属越州。南宋建炎三至四年(1129~113*****高宗避金兵暂驻越州,州治山阴为临时首都。次年,改元“绍兴”升越州为绍兴府,“绍兴”名始此。山阴、会稽两县属之。元至元十三年(12*****建两浙都督府,后废绍兴府为绍兴路,山、会仍其属县。朱元璋丙午年(13*****改绍兴路为绍兴府,隶属依旧。清因明制。清咸丰十一年(18*****太平军攻占绍兴府,山阴、会稽两县属太平天国。同治二年(18*****清军收复绍兴,山、会两县隶属复旧。宣统三年(19*****月,裁山、会两县,嗣以展缓至八月裁并,两县将印信档案缴府。民国元年(19*****月,废绍兴府,原山阴、会稽两县,改为绍兴县,隶属浙江军政府。三年,设会稽道于省县间,绍兴县隶属之。十六年,废道,绍兴县区属省。二十四年,设绍兴行政督察区于省县间,绍兴县隶属之。翌年,以数名区,绍兴县隶属第三行政督察区。三十年四月,日军陷绍兴,县政府先后迁至王坛,蒋村、裘村,政令仅及龙会、稽东两乡。6月,绍兴城区设伪乡镇联合会,次年6月,设汪伪绍兴县政府,属伪第五专署。三十四年8月,伪政权垮台。三十七年,第三行政督察区改编为第二行政督察区,绍兴县隶属之。
1949年5月掘散7日,绍兴解放,6月6日,绍兴县人民政府成立。属浙江省第十专署。10月,析绍兴县,置会稽县。城区设绍兴市(县级),11月,改第十专置为绍兴专员公署,两县一市俱隶属之。1950年5月,撤绍兴市、会稽县,合并为绍兴县。9月,析城区,复置绍兴市(县级),隶属依旧。1952年1月,绍兴县直属省府。1953年2月,改属宁波地区专员公署。1958年2月,绍兴县、市合并,称绍兴县。1962年1月,析城区,复置绍兴市。1964年9月,复绍兴地区专员公署,绍兴县为其辖区。1981年3月,绍兴县改建绍兴市(县级)。1*****年7月,撤绍兴地区,建立省辖绍兴市(地级),恢复绍兴县。(《绍兴县志》第一编建置)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以故吴越地置会稽郡,郡治吴(今苏州)。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东巡至会稽,更名大越曰山阴,山阴县名始此。吴黄龙元年(22*****山阴隶属会判岩氏稽郡。此后郡时有分置,山阴县为会稽郡治未变。陈后主时(583~589)析山阴县,置会稽县,山、会两县并设,同城而治始此(一说在永定年间)。隋开皇九年(58*****废山阴、上虞、永兴、始宁4县,入会稽县。唐武德七年(62*****析会稽县,复置山阴县。翌年又废山阴,入枣吵会稽县,垂拱二年(68*****复置山阴县。大历二年(76*****因刺史薛兼训之奏,撤山阴县并入会稽县。七年,因刺史陈少游之奏,复置山阴县。元和六年(81*****撤山阴县并入会稽县。十年复置山阴县。自南朝后期250余年间,山阴县七度置废。元和十年再置,山、会两县并设,始长期稳定,隶属越州。南宋建炎三至四年(1129~113*****高宗避金兵暂驻越州,州治山阴为临时首都。次年,改元“绍兴”升越州为绍兴府,“绍兴”名始此。山阴、会稽两县属之。元至元十三年(12*****建两浙都督府,后废绍兴府为绍兴路,山、会仍其属县。朱元璋丙午年(13*****改绍兴路为绍兴府,隶属依旧。清因明制。清咸丰十一年(18*****太平军攻占绍兴府,山阴、会稽两县属太平天国。同治二年(18*****清军收复绍兴,山、会两县隶属复旧。宣统三年(19*****月,裁山、会两县,嗣以展缓至八月裁并,两县将印信档案缴府。民国元年(19*****月,废绍兴府,原山阴、会稽两县,改为绍兴县,隶属浙江军政府。三年,设会稽道于省县间,绍兴县隶属之。十六年,废道,绍兴县区属省。二十四年,设绍兴行政督察区于省县间,绍兴县隶属之。翌年,以数名区,绍兴县隶属第三行政督察区。三十年四月,日军陷绍兴,县政府先后迁至王坛,蒋村、裘村,政令仅及龙会、稽东两乡。6月,绍兴城区设伪乡镇联合会,次年6月,设汪伪绍兴县政府,属伪第五专署。三十四年8月,伪政权垮台。三十七年,第三行政督察区改编为第二行政督察区,绍兴县隶属之。
1949年5月掘散7日,绍兴解放,6月6日,绍兴县人民政府成立。属浙江省第十专署。10月,析绍兴县,置会稽县。城区设绍兴市(县级),11月,改第十专置为绍兴专员公署,两县一市俱隶属之。1950年5月,撤绍兴市、会稽县,合并为绍兴县。9月,析城区,复置绍兴市(县级),隶属依旧。1952年1月,绍兴县直属省府。1953年2月,改属宁波地区专员公署。1958年2月,绍兴县、市合并,称绍兴县。1962年1月,析城区,复置绍兴市。1964年9月,复绍兴地区专员公署,绍兴县为其辖区。1981年3月,绍兴县改建绍兴市(县级)。1*****年7月,撤绍兴地区,建立省辖绍兴市(地级),恢复绍兴县。(《绍兴县志》第一编建置)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