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是什么?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表现在
1、其领导者资产阶级,产生于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与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阶级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决定了在政治和经济上要受到双重的压迫与剥削,所以具有不可避免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无法进行坚决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2、由于不敢触动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辛亥革命难以获得占中国绝大多数的农民的支持,使得革命丧失了最根本最雄厚的革命力量。
3、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根基深厚,西方帝国主义不希望中国实现独立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从而失去中国这个占世界四分之一的原料和劳动力市场,于是采取各种手段进行破坏,并积极扶持袁世凯作为新的代理人。
4、辛亥革命之后虽然建立起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但是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所窃取,进入了军阀割据与
混战的时代,共和意义不大。后来袁世凯复辟帝制,使得人们误认为辛亥革命仅仅成为了一场排满的斗争而非取消帝制的革命,民国也成为了因为缺乏汉族皇帝来名正言顺继承大统而出现的暂时的结果。
5、在辛亥革命的成果取得过程中,谈判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实际就是一种妥协。
扩展资料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辛亥革命胜利的标志就是推翻了清王朝,终结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使得帝国主义失去了在中国继续统治的稳定的基础,使得延续数千年的“君臣观念”变成了“国民观念”,这是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
辛亥革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君主制的推翻不仅是一种制度的终结,更是一种权威的终结。君主由原来的“天之子”,不可动摇和不
可侵犯的神圣地位变为如今陈腐,阻碍社会发展的绊脚石,这就告诉人们只有经得起历史检验,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东西才具有权威性。
辛亥革命还引起了社会经济和社会风俗等方面的变革,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辛亥革命之后,人们纷纷开始大力兴办实业,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也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和制度,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历史进入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
从而为中国进入现代化,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
在社会风俗革新方面,辛亥革命去除了社会中封建保守的方面,出现了近代化
的新风尚、新气象,促进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有助于人们精神的解放。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