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主要人物形象是什么?
人物形象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六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长妈妈)、恩师(藤野先生)、朋友(范爱农)、父亲的邻居(衍太太)、作者儿时的私塾老师(寿镜吾)。
1、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质朴善良、勤劳)
2、藤野先生——一位日本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所以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没有民族歧视,如果我们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不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治学严谨、平等待人、和蔼可亲)
3、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正直、倔强)
4、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在父亲去世之际,听从衍太太的指示,一直在床边大喊大叫)。
由此,我们可以感到鲁迅先生对父亲强烈的爱。在现实生活中,有的爸爸是无情的,他没有关注到孩子在一步一步地努力,却一味地敷衍孩子,令孩子自尊心受损,便会度日如年。(严厉、慈爱)
5、衍太太——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顽皮弄脏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却是要打骂的。鲁迅表面上赞扬她,实际心中却是鄙视衍太太的,因为这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自私、阴险)
6、寿镜吾——方正、质朴、博学、严而不厉,是鲁迅先生颇为敬畏之人。
其他人物
《父亲的病》中两个庸医"他“和陈莲河(何廉臣):自高身价,毫无真才实学,医蛊不分,草菅人命。
母亲:朴实,慈爱,爱护孩子,端庄,知书达理。
无常:爽直,公正,善良,颇具人情味。
《阿长与〈山海经〉》中的远房叔祖:爱花的读书人,藏书,字画,花草众多;喜欢舞文弄墨,寂寞,悠闲而疏懒,喜爱并尊重小孩子;胖而和蔼。
《藤野先生》中的“正人君子”之流:虚伪,追名逐利,迂腐。
扩展资料:
简介
《朝花夕拾》,鲁迅的短篇回忆录集,收录了鲁迅在1928年间所写的回忆录十篇。包括《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
创作背景
《朝花夕拾》创作从1926年2月开始,到11月结束。后又在1927年7月11日写了《后记》。《朝花夕拾》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1927年7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1928年9月结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
于1928年9月由北京未名社出版,列为作者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1929年2月再版。1932年9月第三版改由上海北新书局重排出版。书的封面为陶元庆所绘。 《朝花夕拾》一共收入了十篇作品。
其中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的刻板虚伪的《二十四孝图》。
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童年之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娱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
《朝花夕拾》将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情。
创作历程
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两篇写于南京,中三篇是流离中所作,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
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于一九二八年九月由北京未名社出版,列为作者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
一九二九年二月再版。一九三二年九月第三版改由上海北新书局重排出版。书的封面为陶元庆所绘。
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关于翻译本书,鲁迅在一九三四年四月十一日致增田涉信中说:“《朝花夕拾》如有出版处所,译出来也好,但其中有关中国风俗和琐事太多,不多加注释恐不易看懂,注释一多,读起来又乏味了。”
鲁迅在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二日致增田涉的信中,提到增田涉和佐藤春夫合译《鲁迅选集》时说:“只有《藤野先生》一文,请译出补进去,《范爱农》写法较差,还是割爱为好。”
我了解“长妈妈”这个人物,是上小学时读鲁迅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这篇文章中,长妈妈给鲁迅讲了一个“美女蛇”故事,让鲁迅记忆犹新。长妈妈用这个故事告诫鲁迅,倘若有陌生的声音叫你,千万不要答应,否则就会受到伤害。当然这是一个迷信的故事。那么为何如此迷信的长妈妈,反而会受到读者的喜爱呢?
长妈妈,是鲁迅生活中确实存在的一个真实人物。她是浙江绍兴东浦大门溇人,别人都叫她“阿长”。鲁迅儿童时期,长妈妈在他家做保姆,所以鲁迅尊称她为“长妈妈”。长妈妈是一个苦命人,其实她不姓长,具体姓什么不得而知。而她的丈夫姓余,两口子没有生育孩子,在一个寒冷的冬季,收养了一个男婴,当时正值“五九”,老两口就顺口给他取了一个名字叫“五九”。
长妈妈是旧社会众多农村妇女中的一个,当了一辈子“老妈子”,后来病死了。因为在鲁迅家当过保姆,鲁迅小时候经常受到她的照顾,所以鲁迅先生跟她的感情很深。后来读《朝花夕拾》这部小说集,才知道有好几篇文章,都有鲁迅回忆长妈妈的情景。其中有一篇《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先生专门写长妈妈的文章,也算是作者对长妈妈的一种怀念吧。
长妈妈因为没有文化,所以很迷信。但是她也有很多优点,比如非常爱惜粮食。看到别人吃饭时,把米粒掉在地上,就会捡起来放到嘴里。长妈妈也是一个乐观向上的农家妇女,她总是相信只要自己对别人好,别人就会对自己好。每年正月初一的早晨,只要遇到人就会给人拜年,祝福别人一年诸事顺利。她相信这样做,也会给自己带来好运。
长妈妈虽然自己没生过孩子,但是喜欢别人家的孩子。尤其是对鲁迅非常好。有一次鲁迅在她跟前顺口说了想找一本《山海经》读读,她就逢人打听谁家有这本书,最后费了很大劲,才找来了这本书送给鲁迅。看到少年鲁迅高兴的样子,自己也非常高兴。也正是因为这件小事,对鲁迅的影响很大,以至于多年以后,鲁迅先生还用文章纪念这位朴实的“长妈妈”。
这也是长妈妈虽然不识字,有些迷信和愚昧,但是仍然能够受到读者喜爱的原因。大家谁有不同的意见,欢迎更正和补充。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六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长妈妈)、恩师(藤野先生)、朋友(范爱农)、父亲的邻居(衍太太)、作者儿时的私塾老师(寿镜吾)。
1、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质朴善良、勤劳)
2、藤野先生——一位日本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所以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没有民族歧视,如果我们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不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治学严谨、平等待人、和蔼可亲)
3、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正直、倔强)
4、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在父亲去世之际,听从衍太太的指示,一直在床边大喊大叫)。
由此,我们可以感到鲁迅先生对父亲强烈的爱。在现实生活中,有的爸爸是无情的,他没有关注到孩子在一步一步地努力,却一味地敷衍孩子,令孩子自尊心受损,便会度日如年。(严厉、慈爱)
5、衍太太——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顽皮弄脏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却是要打骂的。鲁迅表面上赞扬她,实际心中却是鄙视衍太太的,因为这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自私、阴险)
6、寿镜吾——方正、质朴、博学、严而不厉,是鲁迅先生颇为敬畏之人。
其他人物
《父亲的病》中两个庸医"他“和陈莲河(何廉臣):自高身价,毫无真才实学,医蛊不分,草菅人命。
母亲:朴实,慈爱,爱护孩子,端庄,知书达理。
无常:爽直,公正,善良,颇具人情味。
《阿长与〈山海经〉》中的远房叔祖:爱花的读书人,藏书,字画,花草众多;喜欢舞文弄墨,寂寞,悠闲而疏懒,喜爱并尊重小孩子;胖而和蔼。
《藤野先生》中的“正人君子”之流:虚伪,追名逐利,迂腐。
扩展资料:
简介
《朝花夕拾》,鲁迅的短篇回忆录集,收录了鲁迅在1928年间所写的回忆录十篇。包括《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
创作背景
《朝花夕拾》创作从1926年2月开始,到11月结束。后又在1927年7月11日写了《后记》。《朝花夕拾》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1927年7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1928年9月结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
于1928年9月由北京未名社出版,列为作者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1929年2月再版。1932年9月第三版改由上海北新书局重排出版。书的封面为陶元庆所绘。 《朝花夕拾》一共收入了十篇作品。
其中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的刻板虚伪的《二十四孝图》。
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童年之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娱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
《朝花夕拾》将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情。
创作历程
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两篇写于南京,中三篇是流离中所作,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
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于一九二八年九月由北京未名社出版,列为作者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
一九二九年二月再版。一九三二年九月第三版改由上海北新书局重排出版。书的封面为陶元庆所绘。
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关于翻译本书,鲁迅在一九三四年四月十一日致增田涉信中说:“《朝花夕拾》如有出版处所,译出来也好,但其中有关中国风俗和琐事太多,不多加注释恐不易看懂,注释一多,读起来又乏味了。”
鲁迅在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二日致增田涉的信中,提到增田涉和佐藤春夫合译《鲁迅选集》时说:“只有《藤野先生》一文,请译出补进去,《范爱农》写法较差,还是割爱为好。
《朝花夕拾》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有六个,是作者质朴善良又愚昧的保姆长妈妈,邻居多嘴多舌的衍太太,严谨认真的恩师藤野先生,儿时质朴、博学的私塾老师寿镜吾,妥协、懦弱的朋友范爱农和严厉慈爱父亲。
长妈妈是一个既愚昧又善良的人,这点让作者印象深刻。从这个人物上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对劳动人民身上的质朴特点还是很欣赏的,并且乐于去歌颂。衍太太是一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顽皮弄脏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却是要打骂的。鲁迅表面上赞扬她,实际心中却是鄙视衍太太的。
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学医时的老师,在那个中日关系敏感的时代他没有歧视中国人,反而在学业上帮助鲁迅,并且自身也是一位严谨的老师,一直被鲁迅尊敬。寿镜吾是一位方正、质朴、博学的老先生,他对幼时的鲁迅很严格,但是他教书育人的认真态度让鲁迅敬佩,是鲁迅先生颇为敬畏之人。
范爱农是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他没办法改变这个社会,所以内心很痛苦,可以说他是一个妥协、懦弱的人。父亲是一个严厉慈爱的人,鲁迅有时候不太理解父亲,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由此我们可以感到鲁迅先生对父亲强烈的爱。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六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长妈妈)、恩师(藤野先生)、朋友(范爱农)、父亲的邻居(衍太太)、作者儿时的私塾老师(寿镜吾)。
1、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质朴善良、勤劳)
2、藤野先生——一位日本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所以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没有民族歧视,如果我们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不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治学严谨、平等待人、和蔼可亲)
3、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z,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正直、倔强)
4、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在父亲去世之际,听从衍太太的指示,一直在床边大喊大叫)。
由此,我们可以感到鲁迅先生对父亲强烈的爱。在现实生活中,有的爸爸是无情的,他没有关注到孩子在一步一步地努力,却一味地敷衍孩子,令孩子自尊心受损,便会度日如年。(严厉、慈爱)
5、衍太太——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顽皮弄脏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却是要打骂的。鲁迅表面上赞扬她,实际心中却是鄙视衍太太的,因为这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自私、阴险)
6、寿镜吾——方正、质朴、博学、严而不厉,是鲁迅先生颇为敬畏之人。
其他人物
《父亲的病》中两个庸医"他“和陈莲河(何廉臣):自高身价,毫无真才实学,医蛊不分,草菅人命。
母亲:朴实,慈爱,爱护孩子,端庄,知书达理。
无常:爽直,公正,善良,颇具人情味。
《阿长与〈山海经〉》中的远房叔祖:爱花的读书人,藏书,字画,花草众多;喜欢舞文弄墨,寂寞,悠闲而疏懒,喜爱并尊重小孩子;胖而和蔼。
《藤野先生》中的“正人君子”之流:虚伪,追名逐利,迂腐。
扩展资料:
简介
《朝花夕拾》,鲁迅的短篇回忆录集,收录了鲁迅在1928年间所写的回忆录十篇。包括《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
创作背景
《朝花夕拾》创作从1926年2月开始,到11月结束。后又在1927年7月11日写了《后记》。《朝花夕拾》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1927年7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1928年9月结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
于1928年9月由北京未名社出版,列为作者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1929年2月再版。1932年9月第三版改由上海北新书局重排出版。书的封面为陶元庆所绘。 《朝花夕拾》一共收入了十篇作品。
其中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的刻板虚伪的《二十四孝图》。
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童年之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娱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
《朝花夕拾》将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情。
创作历程
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两篇写于南京,中三篇是流离中所作,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
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于一九二八年九月由北京未名社出版,列为作者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
一九二九年二月再版。一九三二年九月第三版改由上海北新书局重排出版。书的封面为陶元庆所绘。
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关于翻译本书,鲁迅在一九三四年四月十一日致增田涉信中说:“《朝花夕拾》如有出版处所,译出来也好,但其中有关中国风俗和琐事太多,不多加注释恐不易看懂,注释一多,读起来又乏味了。”
鲁迅在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二日致增田涉的信中,提到增田涉和佐藤春夫合译《鲁迅选集》时说:“只有《藤野先生》一文,请译出补进去,《范爱农》写法较差,还是割爱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