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献公为何没有传位长公子赢虔,而是传位于仲公子赢渠梁?
只有一种解释是最合理的,长公子嬴虔是庶出,而仲公子嬴渠梁是嫡出。
虽然在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很多诸侯都不怎么在意周仪礼法,甚至在王位继承上都不是很遵循嫡子继承的法统,但总体而言,发生王位继承非嫡子变更的还是少数,而且很多非嫡子继承都是阴谋所得。
秦献公后期,关于继位问题上,史料上没有更多的记载,只是从史记中得知,献公仲子嬴渠梁继承王位,史称秦孝公,而献公长子嬴虔后为大将军。
在献公时期,嬴虔和嬴渠梁都是非常有作为的秦军将领,甚至嬴虔更为能征善战,在军队中的威望超过嬴渠梁,他们两人都没有重大的过失,对国家和家族都尽心尽力,作为王位继承者来说,选谁都无可厚非。
最终嬴渠梁继位,而且嬴虔没有表达不满,甚至全力辅佐嬴渠梁,那么只能有一种结果,那就是嬴渠梁是嫡子,而嬴虔是庶子。嫡子继位是历代封建王朝非常看重的一点法统,只有嫡子继位才能稳定朝局,让百官臣服,作为嬴虔来说,法度如此,嫡庶有别,他在身份上无法与弟弟嬴渠梁去争的。
在史料中,嬴虔没有丝毫对王位的觊觎,而且非常支持弟弟秦孝公的变革,甚至与变革主导者商鞅发生正面冲突,被罚劓刑(割掉鼻子)后,依然支持秦孝公的变法,只是在秦惠文王期间联合秦国贵族阶层,利用秦王之手处死了商鞅,但他依然没有做任何对不起秦王和秦国的事情,从此处看,嬴虔是一个知轻重,重大局的人。
其实秦献公传位给仲公子赢渠梁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赢渠梁的能力要强于嬴虔。赢渠梁更适合做帅,嬴虔更适合做将。为大秦考虑,秦献公肯定要将王位传给一个更具大局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