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朝的大臣在下跪之前还要拍两下袖子?
相信看过清宫剧的人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情景:在上早朝时候,或者只要见到了皇帝,臣子就要向皇帝下跪,而在下跪之前总要左右拍两下袖子,然后再扑通一下跪倒在皇帝面前。对于封建王朝时期这种下跪的礼仪到是很常见,但为何在清朝每次下跪的时候却都要拍两下袖子呢?
这个首先要从满清的服侍说起,就满清的特色服装文化来讲,历史上满族男子多穿带马蹄袖的袍褂,马蹄袖是清代满族男女旗装之袖式,亦称箭袖。袖口较宽形状像是马蹄,紧紧包裹住袖口,蹄故而叫做马蹄袖。马蹄袖起源于北方民族的服饰。
是因为满族人民善于骑射,骑马的时候防止手背受伤而制作成的。北方地区寒冷。所以在设计方面来说因为袖口窄小更易于保暖。衣袖翘起的那部分可以放下来盖住手背,防止被冻伤。而下面比较短不会遮盖住手指从而影响骑射时的发挥。
清军入关后,都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起码打猎也成了业余活动。但是这种传统服饰却保留了下来。而且官员的服侍也都是采用马蹄袖款式而制作的。那么为何清官见了皇上在行礼前要拍袖口呢?
首先马蹄,满语名称叫“哇哈”,所以见到皇帝时便要“放哇哈”。这是清朝的硬性规定。大家在清宫剧里看到的拍袖子,其实就是为了把袖口放下来,然后袖子则会自然下坠。也便完成了这一礼节了。那么这个礼节到底有什么深意呢?
原因一,两袖清风的典故
贪污腐败是历朝历代导致国破家亡的主要原因,虽然不是最直接的原因,但是贪官污吏祸害百姓,常年累月下来民间怨声四起。虽然依于强权能够短暂镇压,但是时间久了自然会有叛乱发生,而叛乱一旦成了常态,那么王朝离覆灭就不远了。
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清朝最为中国数千年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已经吸收过很多类似的经验了。国家是否能够得到很好治理,和地方官员有很大的关系。这个礼节也是提醒官员们要清廉为官,两袖清风的意思。
原因二,对皇帝的忠诚
对于封建王朝的皇室来说,对于手下官员的要求,除了能干事和清廉之外,还有一个首要的条件,那就是“忠诚”二字了。没有这两个字再有能力都是免谈。所以这其中还有一层蕴意,清朝的官员袖口特别像“哇哈”即马蹄,放下“哇哈”的蕴意即是向皇上表明自己愿意效犬马之劳的意思。
原因三,表示尊重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礼仪的主要作用就是表示尊重和在意,大臣入朝面圣的途中匆匆忙忙难免会粘有些许土灰,在朝见皇帝时,这样的情况是对皇上的不敬。所以这样的做法也就多了一重仪式感。让人看了很舒服好接受一些。最后这个动作也就慢慢成了当时面圣的基本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