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里的小视频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微信群里的小视频
如何提高人性化服务品质,如何用儿童教育的思想来观照我们的教育行为?
早上接车,年级主任给我看了一段视频。视频里录的是一年级女生在寝室活动的场景。——女生站成两排,最前面,几个学生干部模样的孩子,一边激动地来回走动,一边在队伍前大声训斥同学们。我听了一下,这几个恶声恶气的学生干部,反复嚷着的内容是:“L老师的嗓子都累得说不出话了,你们还在吵,你们到底有没有良心……”
那些被训的小同学一个个耸拉着小脑袋,不做声。当然,视频里并没有看到小干部嘴里说的L老师。 这个视频被这位L老师放到班级的家长微信群,家长们看到这段视频,一时炸了锅。大家议论纷纷,颇有微词。被训斥同学的家长说:“哦!原来我家孩子,每天在学校就是接受这样的高待遇啊。” 那几个训斥同学的寝室干部的家长说:“哦!原来,我家孩子就是被老师教出这样凶巴巴的面孔。” 也有家长质疑班主任的,生活老师拍这个视频,传这样的视频是什么意思?这就是孩子们在寝室日常表现吗?
——班主任是个新入职的年轻人,对家长的责难有些招架不住。于是,就把这个事情报告给了年级主任,紧接着年级主任把情况反映给了校长。同时,年级主任也与生活主管作了沟通。刚开始的时候,生活主管接到年级主任的电话,对这件事情并不是非常重视。但是,生活主管还是找这位生活老师谈了话,请她向家长们作一些解释,挽回不良影响。哪知这位生活老师一言不发,直接从班级的家长群里退出了。
本人捅了大篓子,却以消极的躲让的方式消失,这让大家很无语!第二天,有一位好事的家长,将这个视频弄成抖音发到群里,进一步扩大了不良影响。搞得学校的工作很被动。但是,没有办法,生活老师犯的错,只能靠班主任、年级主任、生活主管埋单。大家行动起来,费尽口舌,去疏通家长的不满情绪,去说服那位不理智的家长撤销抖音。
事后,大家都在思考、追问,这位生活老师发这一段视频究竟出于什么动机,又想达成什么目的——有人推测,可能是她想告诉家长或老师,自己的工作很卖力。也有人推测,可能是她想告诉家长或者这个班的学科老师们:调皮学生很多,不好管理。让家长或老师体恤自己工作很辛苦、很累。也有老师说:可能是她根本就没有想那么多,只是想发泄下一下自己管理学生很困难,内心非常焦虑的情绪,于是,“啪"的一下,就发上去了。 不管她出于什么动机,这样很随便地拍视频,将视频发到圈里,确实是非常欠妥的。
首先,让学生干部以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管教学生,本身就是教育方法的误导。其次,把有悖教育规律的场景拍下来,发到公众网上,这就是错上加错。可见,这位生活老师缺失基本的教育理念,她的所作所为,严重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伤害了家长感情,损害了学校形象。
事发的第二天,有干部提议:为了不节外生枝,不再有类似事情出现,干脆把所有的生活老师从班级群中踢出。因为,生活老师基本上都是四五十岁的阿姨,她们的文化程度不高,素质、素养真的不敢恭维。
生活老师不在群中,当然能规避一些不必要的教育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消除人际关系冲突,避免家校间因沟通不当而紧张的现状。但是,生活老师不入群了,是否就能规避所有的问题,或者说,不让生活老师进微信群,就是解决问题的惟一捷径——在这一点,还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提升自身素养,提炼教育智慧。在教育知识与专业技能方面多一些修炼,尽可能多掌握一些常识性的知识。以业务培训来提升生活老师的专业素养,使生活老师知道哪些行为是符合教育规律的,哪些行为是违背儿童身心发展的,违背人性的。明白哪些行为能做,哪些行为不能做,这恐怕是当务之急,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因为,在你解决不了生活老师队伍结构的前提下,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帮助她们内功修炼,提升自身素养。 另外,如何加强微信群的规范管理,这也是学校在制度层面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众所周知,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确实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让沟通更直接、更便捷、更具时效性。但是,正所谓“人言可畏”,一旦混淆视听,网络也非常容易误导受众,蒙蔽大众。因为不明就理,然后,群起攻之,演变为网络暴力的事情也时有发生。所以,在某些发达地区,有些学校将家长微信群、QQ群给撤销了。因为,网络平台很难驾驭。而消息发布,作业布置等公务,班主任们尽量使用“晓黑板”这款软件。 如果使用习惯的通信平台一时半会改不过来,学校也要尽快推出一套管理制度。本着谁建群谁负责的原则,群主是平台的第一责任人。群主要加强群内的相关管理——如前期发表群管理公告,后期对依据管理公告的内容坚决执行。要对群中某些违反规定的行为实施相关干预,如禁言、踢出群,等等。学校动用行政力量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责令其挽回影响,等等。这些都是制度层面必不可少的预设与建设。
20181029
如何提高人性化服务品质,如何用儿童教育的思想来观照我们的教育行为?
早上接车,年级主任给我看了一段视频。视频里录的是一年级女生在寝室活动的场景。——女生站成两排,最前面,几个学生干部模样的孩子,一边激动地来回走动,一边在队伍前大声训斥同学们。我听了一下,这几个恶声恶气的学生干部,反复嚷着的内容是:“L老师的嗓子都累得说不出话了,你们还在吵,你们到底有没有良心……”
那些被训的小同学一个个耸拉着小脑袋,不做声。当然,视频里并没有看到小干部嘴里说的L老师。 这个视频被这位L老师放到班级的家长微信群,家长们看到这段视频,一时炸了锅。大家议论纷纷,颇有微词。被训斥同学的家长说:“哦!原来我家孩子,每天在学校就是接受这样的高待遇啊。” 那几个训斥同学的寝室干部的家长说:“哦!原来,我家孩子就是被老师教出这样凶巴巴的面孔。” 也有家长质疑班主任的,生活老师拍这个视频,传这样的视频是什么意思?这就是孩子们在寝室日常表现吗?
——班主任是个新入职的年轻人,对家长的责难有些招架不住。于是,就把这个事情报告给了年级主任,紧接着年级主任把情况反映给了校长。同时,年级主任也与生活主管作了沟通。刚开始的时候,生活主管接到年级主任的电话,对这件事情并不是非常重视。但是,生活主管还是找这位生活老师谈了话,请她向家长们作一些解释,挽回不良影响。哪知这位生活老师一言不发,直接从班级的家长群里退出了。
本人捅了大篓子,却以消极的躲让的方式消失,这让大家很无语!第二天,有一位好事的家长,将这个视频弄成抖音发到群里,进一步扩大了不良影响。搞得学校的工作很被动。但是,没有办法,生活老师犯的错,只能靠班主任、年级主任、生活主管埋单。大家行动起来,费尽口舌,去疏通家长的不满情绪,去说服那位不理智的家长撤销抖音。
事后,大家都在思考、追问,这位生活老师发这一段视频究竟出于什么动机,又想达成什么目的——有人推测,可能是她想告诉家长或老师,自己的工作很卖力。也有人推测,可能是她想告诉家长或者这个班的学科老师们:调皮学生很多,不好管理。让家长或老师体恤自己工作很辛苦、很累。也有老师说:可能是她根本就没有想那么多,只是想发泄下一下自己管理学生很困难,内心非常焦虑的情绪,于是,“啪"的一下,就发上去了。 不管她出于什么动机,这样很随便地拍视频,将视频发到圈里,确实是非常欠妥的。
首先,让学生干部以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管教学生,本身就是教育方法的误导。其次,把有悖教育规律的场景拍下来,发到公众网上,这就是错上加错。可见,这位生活老师缺失基本的教育理念,她的所作所为,严重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伤害了家长感情,损害了学校形象。
事发的第二天,有干部提议:为了不节外生枝,不再有类似事情出现,干脆把所有的生活老师从班级群中踢出。因为,生活老师基本上都是四五十岁的阿姨,她们的文化程度不高,素质、素养真的不敢恭维。
生活老师不在群中,当然能规避一些不必要的教育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消除人际关系冲突,避免家校间因沟通不当而紧张的现状。但是,生活老师不入群了,是否就能规避所有的问题,或者说,不让生活老师进微信群,就是解决问题的惟一捷径——在这一点,还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提升自身素养,提炼教育智慧。在教育知识与专业技能方面多一些修炼,尽可能多掌握一些常识性的知识。以业务培训来提升生活老师的专业素养,使生活老师知道哪些行为是符合教育规律的,哪些行为是违背儿童身心发展的,违背人性的。明白哪些行为能做,哪些行为不能做,这恐怕是当务之急,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因为,在你解决不了生活老师队伍结构的前提下,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帮助她们内功修炼,提升自身素养。 另外,如何加强微信群的规范管理,这也是学校在制度层面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众所周知,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确实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让沟通更直接、更便捷、更具时效性。但是,正所谓“人言可畏”,一旦混淆视听,网络也非常容易误导受众,蒙蔽大众。因为不明就理,然后,群起攻之,演变为网络暴力的事情也时有发生。所以,在某些发达地区,有些学校将家长微信群、QQ群给撤销了。因为,网络平台很难驾驭。而消息发布,作业布置等公务,班主任们尽量使用“晓黑板”这款软件。 如果使用习惯的通信平台一时半会改不过来,学校也要尽快推出一套管理制度。本着谁建群谁负责的原则,群主是平台的第一责任人。群主要加强群内的相关管理——如前期发表群管理公告,后期对依据管理公告的内容坚决执行。要对群中某些违反规定的行为实施相关干预,如禁言、踢出群,等等。学校动用行政力量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责令其挽回影响,等等。这些都是制度层面必不可少的预设与建设。
20181029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