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的你为什么还是那么不成熟
最近读了莫言的《晚熟的人》。看到书的名字,我有一种很特别的共鸣感。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晚熟的人。
人,总要成熟,或早或晚,而晚熟的人一般要比同龄人经历更多的痛苦,能够承受这种苦就是成熟的开始。
记得进入 社会 的头几年,我没少经历打击,最痛苦的就是周围的一切与自己想要的完全不一样。大部分冲突是来自对事物的认知观念。比如我会觉得无论公司还是 社会 ,都是一个集体,就应该像学校教育的那样,牺牲自己为集体考虑。 但现实不是。
我觉得职场不应该搞攀关系,吃喝酒场那一套,沟通事就是沟通事,开会应该讲效率,有目的,不能总是打哈哈,不讲重点。 但现实不是。
有人劝我,我也不听,我认为他们应该跟我一样,积极进取,遇到问题就要勇敢提出来,明明都看到错了,为什么都不提。 但现实不是。
职场中的社交,我认为要靠个人努力,而不是靠着关系获取资源赚钱。大家是一个集体,就应该团结一致,在利益面前情谊更重要。 但现实不是 。
以上种种学生思维让我吃尽苦头。
我发现几十年的教育中没人教过我怎么与人社交,怎么与客户吃饭寒暄,为人处事的准则应该是怎样的。
在不断的冲突中我意识到自己对 社会 规则的认知不仅后知后觉,还会很抗拒。
最严重时,我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三观有问题。
现在回头看,大学毕业的头几年,自己就是在补课
补自己童年,家庭,学校里缺失的课。
首先自己的父母不是从商和从政的,对于 社会 的认知方面没什么经验可以借鉴。
遇到特别棘手的问题,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办,更别提能给到我什么好的建议。
成长环境太干净,一直生活在象牙塔里。
从小到大对于 社会 阴暗面的了解仅仅停留在影视剧中,自身经历的事情太少,无法引起自己对于许多事物的思考。
在学校教育方面同样糟糕。
自己读书并不能算多优秀,读书的种类不够全面,完完全全的应试教育。
这造成,自己在成长阶段的价值观形成出现了巨大的bug。
自己对于 社会 规则和人情世故一般准则的理解不全面,没有形成自己为人处事的框架。
在认知上,自己只爱接近自己喜欢的人或者是喜欢自己的人。
凡是感觉跟自己合不来的,先打上偏见,能回避就回避。
狭隘地封闭自我,钻牛角尖,而不是敞开心胸主动和人交往,学习他人的闪光点。
这些成长过程中被落下的课程,在非常被动的情况下完成了。每一步都异常艰辛和痛苦。
现在回想起来,如果,这些学业都是主动完成的该有多好。
什么才是真正的成熟,真的很难下定义
人世间真是难处的地方,说一个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话,但说他“深于世故”也不是好话。成熟而不世故,又不能不世故。成熟和世故就好像一对孪生兄弟,有时确实难以分辨清楚。
那到底何谓真正的成熟?对于成熟,周国平在他的著作《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里说:许多人所谓的成熟,不过是被世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夭亡。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 由此可见,世故与成熟是截然不同的:一个是冰冷的,一个是温暖的;一个是个性精神的消解,一个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在茫茫人海中,我们每个人就好像一滴水,最终都要汇入大海。世故的人把自己真正融入大海,成为大海的一个分子,两者混为一体。成熟的人把自己藏身大海又有所隔离,在阳光的照射下,折射出属于自己灿烂的光辉。
宋人方岳有句诗:“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有时候一个人经历的人和事越多,难免对生活越失望。或变得圆滑世故,或变得愤世嫉俗,或在痛苦中沉沦,但也有人于苦难里奋起。只有在人和事的勘磨中没有迷失自我的人,才算是真正成熟的人。
一个真正成熟的人,首先是一个懂得接纳和取舍的人。
接纳的意思是,不管我是否喜欢或认同一些事情或想法,都承认和允许它的存在。
化用伏尔泰的名言: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尊重你说话的权力。
“不如意事常八九”,这本来就是生活的真实面目。一个人只有接纳了自己的不完美,才能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学会笑着和自己和解并善待自己;一个人只有接纳他人的的不完美,才能真正原谅别人,理解他人的难处并善待他人;一个人只有接纳世界的不完美,才能学会笑着和世界和解,温柔地对待世界。你学会了接纳,就可以从容自信地面对真实的生活。
最后 愿你历经山河,仍觉得人间值得
一个人成熟与否,并非决定于年龄的大小和 社会 阅历的程度,而是经过无数次人生历练后内在气质的流露。
真正的成熟 ,是你越来越能接受现实, 而不是越来越现实。
真正的成熟,是你能自信地面对这个世界最真实的样子。
真正的成熟, 是看你的肩膀能挑起多重的责任。
真正的成熟,是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你静默以对,尘事纷繁风云变幻你泰然处之,无论何时都能在自己的心里拥有一个丰富而广阔的天地。
真正的成熟,是你能够赞叹、感谢事物的光明; 同样,也能接纳和理解世界的阴暗 。看清了生活的全貌,却依旧爱着这个世界。
最后,愿你在历经山河之后,仍然觉得人间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