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意思是:南朝遗留下的一座座寺庙,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江南春》。诗文如下: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
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南朝遗留下的一座座寺庙,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注释
(1)莺啼:即莺啼燕语。(2)郭(guō):外城。此处指城镇。(3)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4)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5)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6)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7)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作品简介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绝。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全诗以轻快的文字,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呈现出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
作品赏析
《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第一句“千里莺啼绿映红”诗人放开视野,由眼前春景而想象到整个江南大地。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同时,诗人也从声音的角度,通过听觉,表现出江南春天莺歌燕舞的热闹场面。诗句中的“千里”下得很妙,也很分量,不但空间上扩大诗歌的审美境界,而且为后面的描写奠定了基础。
第二句“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这里,诗人运用了列锦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进入眼帘的物象,水村、山郭、酒旗。
第三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南朝”指东晋以后隋代以前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建都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史称南朝。这句意思是说,南朝遗留下了四百八十多座古寺。
第四句“多少楼台烟雨中”“烟雨”即如烟般的蒙蒙细雨。这句的意思就是说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这里,诗人以审美的眼光,欣赏着江南春的自然美景;诗人以深邃的思维,穿过时空,感悟历史文化的审美意义。
《江南春》反映了中国诗歌与绘画中的审美是超越时空的、淡泊洒脱的、有着儒释道与禅宗“顿悟”的思想,而它们所表现的多为思旧、怀远、归隐、写意的诗情。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佑之孙,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著有《樊川文集》,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咏史抒怀。
杜牧性刚直,不拘小节,不屑逢迎。自负经略之才,诗、文均有盛名。文以《阿房宫赋》为最著,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世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代表作《泊秦淮》《江南春》《赤壁》《题乌江亭》等,脍炙人口。年轻时即好读兵书,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又著《罪言》《战论》《守论》《原十六卫》等文论当代兵事。会昌三年(843年),昭义军乱,上书李德裕论用兵之法,为德裕采纳。著有《樊川文集》。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樊川诗集注》《樊川文集》。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句诗出至杜牧的《江南春》。大家上小学时都学过这首诗,也被老师要求全片背诵,这足可见它的经典程度了。这两句含义其实非常通俗直白,意思是南朝曾经留下来那么多古刹佛寺,如今有多少亭台楼阁笼罩在朦胧烟雨之中呢?这是一句简单的抒情之语,既表达诗人对江南盛景的神往,有体现出了对历史变迁,世事无常的感叹。不过要对其进行具体赏析,先要了解全文。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沃土千里,美不胜收。莺莺燕燕,啁啾不止。花红草绿,生机勃勃,到处展现出盎然春色。近看有村庄临水,有城郭依山,眼前到处是迎风招展的酒旗。试想曾经的南朝留下了那么多古刹佛寺 ,现在这些亭台楼阁有多少笼罩在朦胧烟雨中呢?
这首诗千百年来之所以被人广为传颂,主要还是诗人给大家描绘出了一幅绚烂生动的画卷。他用各种不同意象不断调动读者脑海里的画面感,这里的景物有远有近,有虚有实,有动有静,每个人都被深深吸引了进去,仿佛置身于那春意盎然,烟雨朦胧的江南沃土。就在大家沉醉其中时,诗人及时将人拉回来,用一句抒情之语引发大家思考,最终做到了情与景交融。
江南曾经那么繁华美丽,各种佛刹古寺数不胜数,可现在又有多少笼罩在朦胧烟雨中。这里不深究诗人是否有借古讽今的意图,但他确实有把那绚烂盛景描摹出来,南朝的繁华也通过古寺数量体现得淋漓尽致。不过这一切都已经随风而逝,因为这些亭台楼阁都被烟雨笼罩,这里显然是在感概岁月变迁,历史流转。任何繁华都难以长久,时间车轮只会不断向前,诗人表现出了“顿悟”,“超脱”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