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击俱乐部》-----拍给正常人看的精神病人电影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首先声明,这是非专业影评。只是很久没被一部电影触动如此之深了,以下所写,句句发自肺腑。
我看这部电影,有两个原因。一我是心理专业的,这部剧自我从大一开始学专业课以来,就被各科老师推荐;二是据说这部电影岁厌倦生活的人,有治愈作用。所以即使临近考试关头,我还是花了几个小时看了这部电影。
不得不说,这两个小时非常值得。
看完之后,我想用三个字来形容一下自己的感受-------“燃、爽、疯。”燃是剧情画面,爽是直观感受,疯是内心欲望。
不过这部剧也就只能存在于精神病人的世界了,关于自由,关于毁灭。
先来说说里面我记忆深刻的几句话吧。
不过请记得,说这话的人是个精神病患者。
“抛弃一切,才能自由。”于是主人公(我只记得他叫泰勒了)抛弃了自己拥有的物质,自己的道德,过去的自己,来获得他的自由。
“工作不能代表你,银行存款不能代表你,你开的车也不能代表你,皮夹里的东西也不能代表你,衣服也不能代表你,你只是平凡众生中的一个。”所以主人公烧了自己的房子,不再好好工作,平凡的他创造了自己的搏击世界,成为了俱乐部里的最高“长官”。
“我想要毁灭一切美好的东西。”这种心理其实挺变态的,但是看着他极端的行径,我觉得他一点都不可恶。不是我同情他是个精神病,而仅仅因为他的毁灭,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我自己的心理。当然,我不是精神变态,只是那些从没做过的事,那些一生都不可能做的事,借由另外一个人一一实现,的确很刺激。不自由。畏首畏尾的胆小鬼也只能在别人的胆大里面,寻得自我安慰了。
“别再控制一切,抛弃一切。”最近刚看到一本心理学上专著说,具有内控特性的人往往更能获得成功。所谓内控型人格,也就是事件的结果归因于自身。这类人相信通过自我控制,能达到目标,所以很积极。但是仔细想想,人活着,无时无刻都在自我控制。幼儿期,控制排泄,控制爱父母,控制性欲。用精神分析的观点解释,这些控制你没做好,是会影响一生发展的。长大以后,我们又不断自我控制。可是你知道控制的极致结果是什么?强迫症知道吧,那是一种极度的反自控;贪食症知道吧,那是无法抑制的一种摄食欲望。有些事情就是这样,你越控制,控制到自己难受,也就再也不能控制了。当然,抛弃一切不可能。毕竟谁没有个家族责任,世俗念想。前半句我坚决同意,因为早早明白自己根本不能控制一切,才能对人生的意外有个准备。后半句嘛,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吧。
再说说令我映像深刻的几个情节吧。
当有人拿枪指着你的脑袋问你,你心中最想做的事是什么。六个月之内你没有做到的话,他就会一枪打爆你的头。想想吧,你会做什么呢?好吧,我反正不想做现在的事情。可是没有一个人拿枪指着我,我也没魄力拿枪指着我自己。年轻的时候,就是这样,想成为任何一个人,除了我自己。
死前你最想做什么?如果此刻你即将死去,对自己的人生,你有何感想?因为从来没想过死亡这个问题,所以也就没想过死之前自己要做些什么。我的确害怕死亡,我也不知道自己在害怕些什么?死亡那一刻的痛苦肯定不及我在很多时候实际面临的痛苦,可是我一点都不想死去。是的,我还有很多事没完成,比如,没报答父母。不是故意彰显孝顺,这真是死后我唯一担心的问题。至于我自己,也真没有什么非做不可的事情。如果真的可以不考虑实际情况,做一件事的话,我想去一趟雪山或者荒漠。至于人生感想,我只能总结说自己活得很失败。毕竟一事无成的同时,心里还有那么多没有完成的欲望。说真的,乏善可陈,遗憾丛生。
想起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那段著名的话:“当你回忆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我就没能力为人类解放事业奉献了,可比这可悲的是,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我的回忆一定会充满遗憾。按埃里克森的发展观来说,就算是到了老年,我也不能实现自己的智慧。别说这么悲观是为什么?谁叫我欲望太多,努力不够,所以注定遗憾!当然你可以骂我一句,你这个没出息的,那就去努力吧。请容许我再悲观窝囊一次,很多事,与努力无关。其实我也是内控型人格,但不幸地是我不怎么成功,于是我抑郁了。
不过,没我的抑郁也就没有今天的这篇观影体悟了。
最后,说回电影本身。由于专业缘故,有意识地看过这类型电影。诸如《美丽人生》《致命ID》《禁闭岛》《记忆碎片》等。看完后,习惯性地看别人的影片或者所谓解析了。大概是与心理学有关吧,所以难免被各种解析、探究。
在我的认识里,心理电影大致分两类。一类纯粹反应精神病人的世界,让人们有一个了解。或者很多结合犯罪等题材,借由悬疑因素吸引人,目的是卖座。另一类则用精神病人的世界反应人性,用极端的精神世界来揭露人性,毕竟精神病人也是人。《搏击俱乐部》属于后者,两个极端人格,其实只是一个人的欲念。
当然,艺术到底是艺术,有欣赏的需求,所以严格意义上说来,主人公甚至算不上精神病人。的确,他有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他是精神分裂症,而且人格分裂。可是到电影最后,主人公的自知力明显存在,另外就是分裂的人格一般都是有现实基础的,可是影片并没有交代。本来的主人公正直善良,也有点懦弱。那个主持一切的分裂人格泰勒则完全相反,残忍暴躁,心狠手辣。在泰勒的主导下,主人公不顾世俗规范,几乎是犯下了弥天大罪。
创立血腥残忍的帮派,组织各种破坏活动,杀人犯罪,冲撞上司,绑架高官,违反法律,他毁灭着一切,然后洋洋得意地看着自己的破坏成果。这样的泰勒真是可恨,可是我却恨不起来。不是因为他是布拉德·皮特,而是因为在这一切的背后真正主导者,是那个分裂的原本的泰勒。(原谅我忘记他本名了)我同情那个原本的人,所以对于泰勒的罪恶,并没有太多反感。
影片的最后,本来的泰勒用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弥留之际,他牵着自己心爱的女人玛莎,眼前是一座座坍塌的经济大楼,那都是经由他一手设计的。他说,炸毁经济大楼,经济秩序就会被打破,那么经济秩序就可以恢复自由,恢复到原始状态。不知是否有影射美国经济,但经济基础果然是一切的基础,这也是泰勒终极破坏计划的目的吧------毁灭经济、创造经济,然后达成自我的自由。
故事就此结束,分裂的泰勒终究是走向了毁灭之路。这似乎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无论是作为社会健全人的泰勒还是精神病人的泰勒。
电影名为《搏击俱乐部》,但我想主人公或许根本不想用搏击来缓解自己的问题。那些肉体的搏击在青春片里是幼稚可笑的,可是在这部电影里,却代表了成熟。那些血淋淋的肉体,那些伤痕的肉体,那些燃烧的心,那些极端的生命,那才是真正的搏击意义。
看完我不禁想一个问题,泰勒有病吗?我倒是觉得他清醒地很,相反,我觉得我活得比他糊涂。我还停留在控制的阶段,所以自由于我而言,是绝对的奢侈品。
看过很多心理题材影,有过出乎意料的,但《搏击俱乐部》的确在某种程度上治愈了我。这种治愈,很刺激很极端。
不过,他的世界是一个完全个人的世界,没有父母,没有朋友。而作为正常人的我们,有着各种各样的羁绊。
一个精神健全者要依靠一个精神病人来治愈,其实挺讽刺的。可是,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有点“精神病。”
生而为人,便是一种禁锢。
我看这部电影,有两个原因。一我是心理专业的,这部剧自我从大一开始学专业课以来,就被各科老师推荐;二是据说这部电影岁厌倦生活的人,有治愈作用。所以即使临近考试关头,我还是花了几个小时看了这部电影。
不得不说,这两个小时非常值得。
看完之后,我想用三个字来形容一下自己的感受-------“燃、爽、疯。”燃是剧情画面,爽是直观感受,疯是内心欲望。
不过这部剧也就只能存在于精神病人的世界了,关于自由,关于毁灭。
先来说说里面我记忆深刻的几句话吧。
不过请记得,说这话的人是个精神病患者。
“抛弃一切,才能自由。”于是主人公(我只记得他叫泰勒了)抛弃了自己拥有的物质,自己的道德,过去的自己,来获得他的自由。
“工作不能代表你,银行存款不能代表你,你开的车也不能代表你,皮夹里的东西也不能代表你,衣服也不能代表你,你只是平凡众生中的一个。”所以主人公烧了自己的房子,不再好好工作,平凡的他创造了自己的搏击世界,成为了俱乐部里的最高“长官”。
“我想要毁灭一切美好的东西。”这种心理其实挺变态的,但是看着他极端的行径,我觉得他一点都不可恶。不是我同情他是个精神病,而仅仅因为他的毁灭,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我自己的心理。当然,我不是精神变态,只是那些从没做过的事,那些一生都不可能做的事,借由另外一个人一一实现,的确很刺激。不自由。畏首畏尾的胆小鬼也只能在别人的胆大里面,寻得自我安慰了。
“别再控制一切,抛弃一切。”最近刚看到一本心理学上专著说,具有内控特性的人往往更能获得成功。所谓内控型人格,也就是事件的结果归因于自身。这类人相信通过自我控制,能达到目标,所以很积极。但是仔细想想,人活着,无时无刻都在自我控制。幼儿期,控制排泄,控制爱父母,控制性欲。用精神分析的观点解释,这些控制你没做好,是会影响一生发展的。长大以后,我们又不断自我控制。可是你知道控制的极致结果是什么?强迫症知道吧,那是一种极度的反自控;贪食症知道吧,那是无法抑制的一种摄食欲望。有些事情就是这样,你越控制,控制到自己难受,也就再也不能控制了。当然,抛弃一切不可能。毕竟谁没有个家族责任,世俗念想。前半句我坚决同意,因为早早明白自己根本不能控制一切,才能对人生的意外有个准备。后半句嘛,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吧。
再说说令我映像深刻的几个情节吧。
当有人拿枪指着你的脑袋问你,你心中最想做的事是什么。六个月之内你没有做到的话,他就会一枪打爆你的头。想想吧,你会做什么呢?好吧,我反正不想做现在的事情。可是没有一个人拿枪指着我,我也没魄力拿枪指着我自己。年轻的时候,就是这样,想成为任何一个人,除了我自己。
死前你最想做什么?如果此刻你即将死去,对自己的人生,你有何感想?因为从来没想过死亡这个问题,所以也就没想过死之前自己要做些什么。我的确害怕死亡,我也不知道自己在害怕些什么?死亡那一刻的痛苦肯定不及我在很多时候实际面临的痛苦,可是我一点都不想死去。是的,我还有很多事没完成,比如,没报答父母。不是故意彰显孝顺,这真是死后我唯一担心的问题。至于我自己,也真没有什么非做不可的事情。如果真的可以不考虑实际情况,做一件事的话,我想去一趟雪山或者荒漠。至于人生感想,我只能总结说自己活得很失败。毕竟一事无成的同时,心里还有那么多没有完成的欲望。说真的,乏善可陈,遗憾丛生。
想起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那段著名的话:“当你回忆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我就没能力为人类解放事业奉献了,可比这可悲的是,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我的回忆一定会充满遗憾。按埃里克森的发展观来说,就算是到了老年,我也不能实现自己的智慧。别说这么悲观是为什么?谁叫我欲望太多,努力不够,所以注定遗憾!当然你可以骂我一句,你这个没出息的,那就去努力吧。请容许我再悲观窝囊一次,很多事,与努力无关。其实我也是内控型人格,但不幸地是我不怎么成功,于是我抑郁了。
不过,没我的抑郁也就没有今天的这篇观影体悟了。
最后,说回电影本身。由于专业缘故,有意识地看过这类型电影。诸如《美丽人生》《致命ID》《禁闭岛》《记忆碎片》等。看完后,习惯性地看别人的影片或者所谓解析了。大概是与心理学有关吧,所以难免被各种解析、探究。
在我的认识里,心理电影大致分两类。一类纯粹反应精神病人的世界,让人们有一个了解。或者很多结合犯罪等题材,借由悬疑因素吸引人,目的是卖座。另一类则用精神病人的世界反应人性,用极端的精神世界来揭露人性,毕竟精神病人也是人。《搏击俱乐部》属于后者,两个极端人格,其实只是一个人的欲念。
当然,艺术到底是艺术,有欣赏的需求,所以严格意义上说来,主人公甚至算不上精神病人。的确,他有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他是精神分裂症,而且人格分裂。可是到电影最后,主人公的自知力明显存在,另外就是分裂的人格一般都是有现实基础的,可是影片并没有交代。本来的主人公正直善良,也有点懦弱。那个主持一切的分裂人格泰勒则完全相反,残忍暴躁,心狠手辣。在泰勒的主导下,主人公不顾世俗规范,几乎是犯下了弥天大罪。
创立血腥残忍的帮派,组织各种破坏活动,杀人犯罪,冲撞上司,绑架高官,违反法律,他毁灭着一切,然后洋洋得意地看着自己的破坏成果。这样的泰勒真是可恨,可是我却恨不起来。不是因为他是布拉德·皮特,而是因为在这一切的背后真正主导者,是那个分裂的原本的泰勒。(原谅我忘记他本名了)我同情那个原本的人,所以对于泰勒的罪恶,并没有太多反感。
影片的最后,本来的泰勒用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弥留之际,他牵着自己心爱的女人玛莎,眼前是一座座坍塌的经济大楼,那都是经由他一手设计的。他说,炸毁经济大楼,经济秩序就会被打破,那么经济秩序就可以恢复自由,恢复到原始状态。不知是否有影射美国经济,但经济基础果然是一切的基础,这也是泰勒终极破坏计划的目的吧------毁灭经济、创造经济,然后达成自我的自由。
故事就此结束,分裂的泰勒终究是走向了毁灭之路。这似乎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无论是作为社会健全人的泰勒还是精神病人的泰勒。
电影名为《搏击俱乐部》,但我想主人公或许根本不想用搏击来缓解自己的问题。那些肉体的搏击在青春片里是幼稚可笑的,可是在这部电影里,却代表了成熟。那些血淋淋的肉体,那些伤痕的肉体,那些燃烧的心,那些极端的生命,那才是真正的搏击意义。
看完我不禁想一个问题,泰勒有病吗?我倒是觉得他清醒地很,相反,我觉得我活得比他糊涂。我还停留在控制的阶段,所以自由于我而言,是绝对的奢侈品。
看过很多心理题材影,有过出乎意料的,但《搏击俱乐部》的确在某种程度上治愈了我。这种治愈,很刺激很极端。
不过,他的世界是一个完全个人的世界,没有父母,没有朋友。而作为正常人的我们,有着各种各样的羁绊。
一个精神健全者要依靠一个精神病人来治愈,其实挺讽刺的。可是,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有点“精神病。”
生而为人,便是一种禁锢。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