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艺术化是什么意思
人生艺术化的含义:
美的产生需要人的参与,没有人的参与就无从谈美。同样,人的生存也离不开美,离不开艺术。艺术与美是在人生土壤中滋生出来的,没有它们人生也将了然无趣。
另外,艺术和美最重要的功能就在于弥补人生的缺陷,
使人超越自然的限制和实际人生的牵绊, 从而获得心灵的自由和解放, 实现生存的艺术化。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不是艺术的,正犹如同是一种顽石,这个人能把它雕成一团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人却不能使它“成器”,分别全在性分与修养。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
扩展资料:
朱光潜先生提出“人生艺术化”这个命题是在《谈美》一书的最后一章里。其中提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
这是为了告诉游人们,不要忙于奔波,而忘记生活的意义在哪里。在这个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里,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的疾驰而过,无暇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
朱光潜先生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人生艺术化”理念贯穿其美学思想,也贯穿在他的人生中。首先,这一观念的形成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莫大的关系。
“五四”运动后,中国知识界弥漫着一种苦闷的味道。在那个内忧外患的年代,老一辈的哲学家、美学家都毫无例外地把自己的学术研究视野投向了人生。
而朱光潜在经受了“五四”洗礼后,在对传统文化去粗取精后,既保留了独特的韵味又得到现代科学精神的滋润,这为他为学为人优良品性形成有着重大影响。在朱光潜看来,只有超脱到艺术等精神世界中去才能“养精蓄锐,为征服环境做预备”,这是理想与现实不可调和的结果。
另外,在朱光潜留学欧美时,西方美学和文艺批评的思想使他有了更深的见解,他多多少少受了康德、叔本华、尼采、克罗齐等人的影响。尼采的酒神艺术和日神艺术都是逃避现实的手段,而他的“从形象中得救”思想更让朱光潜坚定自己的想法:艺术是“超脱”现实苦难的鹄。
这一观点在康德的“无所为而为的关照”和克罗齐的“直觉说”等处得到了印证。本着“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的态度,朱先生在为人处世和做学问方面始终严格要求自已。
以非功利之心做功利之事,既保有道家的超然出世、隐逸趣味、无所为而为的处世观和审美观的影响又有着儒家宽容调和的文化心态和认真严谨的为学态度。他真正亲躬实践了“人生艺术化”的理想。
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与人文环境下,“人生的艺术化”这一美学命题有着伟大的现实意义。商品经济形成的金钱至上下人们对财富的欲望膨胀,在科技理性至上的片面偏见下人们的情感道德缺失迷失、只顾个人不顾集体的个人主义之风使人情寒凉、悲观颓丧失去趣味的百无聊赖使生活意义全无。
追逐物欲、道德脆弱、自私自利、悲观颓丧等消极态度使人心蒙上了层层灰尘,纯净仁爱变得不值钱。不仅“过去”不及挽回,“现在”也正在被失去。这时候,就需要“人生艺术化”这样的美学思想去照亮蒙蔽的人心和漆黑的未来。
“人生艺术化”理念主张“自然本性的生活”,这对于当下被物欲填埋、精神空虚的人们来说是一剂良药。不掩饰、不矫情,态度真诚、言行一致是人的最可贵的态度与品质。它可净化那些蒙垢已久的心灵,平抚愤世嫉俗的心态。
当深厚的底蕴彰显为外在的言行,人就成了一个艺术化的人。由艺术化的人而艺术化的人生,就显得理所当然、水到渠成。另一方面,随着科技进步与社会飞速发展,世界贫富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一些人在风花雪月中挥霍无度,另一些人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
前者习惯于物质享受造成精神贫瘠,后者生活在自我与社会的双重压力下而不堪重负。“人生艺术化”理念在这里给出了指路的明灯:于彷徨苦闷之际,于生存压力之下,寻找一点乐趣、培养一些可以承担的小爱好,在精神领域慢慢提升自我、淡看生活中的贫富。
但这并不代表可以安于贫困,而是要人们端正心态以待厚积薄发,将诗意的憧憬变为具象的现实。
参考资料来源:光明网-中国现代“人生艺术化”探究
2018-06-11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