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敬重的中国将领都有谁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左宝贵,丁汝昌,邓世昌都是被敌军日本人敬重的清军将领。
杨靖宇将军
张自忠将军
国民党飞行员阎海文,跳伞后落入敌阵,遭数十名日本士兵围捕,阎海文用飞行员佩戴手枪击毙五名日军,用最后一颗子弹自杀。日军深为尊重,为之安葬书碑文”支那空军勇士之墓“。
此外,台儿庄会战中的国军英雄班、狼牙山五壮士等等英勇不屈的中国士兵,都曾让日军集体脱帽鞠躬。除了这些人外,国共两军中以下还有这些让中国的国共,日本军队也非常敬佩的将领
张自忠:
第一名将。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当选第一名将首先是由战绩决定的,他曾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阳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还获得过襄东大捷,被老百姓称为活关公。同时还因为他是抗战时期牺牲的国军最高将领(李家钰牺牲得晚于张)。但最主要的,是因为人们对张自忠悲剧经历的同情,这样一位正直的、人格高尚的爱国者却曾被误认为汉*而人人喊打,简直是奇耻大辱。最后张自忠为这件耻辱主动选择了牺牲,以生命的代价表达自己的清白,真正是悲剧英雄。
李宗仁:
第二名将。国军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有点类似中共抗日名将第二名的林彪,先打出里程碑的一战,然后销声匿迹。台儿庄战役共歼敌两万余人,是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第一次战役规模的大捷,而且对手是日本的王牌师团,在国际上也被称为是日本建立现代化军队以来遭受的第一场引人注目的大惨败。台儿庄战役后,李虽然又参加了武汉、随枣、豫南等会战,但没出什么彩。后来,干脆被蒋介石高吊了起来,和冯玉祥、李济深等一样,位高权轻。不过,只凭台儿庄一战,李宗仁也可以无愧于抗日名将的称号。
杜聿明:
第三名将。第5军军长。参加过古北口长城抗战和八一三淞沪抗战。以桂南会战中取得昆仑关大捷而一举成名。虽然有人认为这次胜利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5军作为中国第一个机械化部队,火力强于日军,但对手毕竟是号称日本钢军的坂垣师团中村旅团(薛岳万家岭战役面对的则是一个二流师团)。 1942年杜聿明作为远征军副司令出征缅甸,虽然戴安澜在东瓜获胜,孙立人在仁安羌也大败日军,但最终远征军还是失败了。对于这段历史,众说纷纭,功过是非很难说清,因为有些战略决策不经过亲自实践,很难判断对错。
孙立人:
第四名将。新1军军长。抗战八年,孙立人在国内除了参加过淞沪会战外,基本上没打过仗,他的功勋主要是在缅甸建立的。尤其是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时,他在仁安羌一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日军,救出7000多英军和记者,蒋介石、罗斯福、英王乔治都给他授勋章,由此声名大振。他的得票排在第四我想也缘于此。不过,我并不认为英国人的命比中国人的命更值钱。 欣赏孙立人的是他对日本俘虏的态度,对那些曾沾满中国人鲜血的禽兽,尽管成了俘虏也照样格杀勿论,此举大快人心。
薛岳:
第五名将。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从抗战爆发到抗战胜利是连年征战,功勋累累,被称为歼敌最多的将领,仅四次长沙会战就歼灭日军十余万。但使他名声显赫、排名*前的主要还是万家岭大捷,此战全歼日军一个师团,是抗战八年绝无仅有的。叶挺盛赞此战与平型关、台儿庄三足鼎立。有人称薛岳为中国抗日第一战将,就数量而言,薛岳是受之无愧的。不过,薛岳虽军事上成就显著,但治理湖南却颇遭物议,为了谋取暴利,他把湖南大米走私广东,结果使湖南百姓在丰收之年饿死无数,百姓编民谣骂他。
卫立煌:
第六名将。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排第六基本上是合适的。抗战时他指挥的最著名的是忻口战役,该战役对日军进行了沉重打击,歼敌数万,如果不是刘峙在河北大溃退,使得娘子关门户大开,也许会取得忻口大捷也未可知。但忻口战役毕竟是个不败而败的战役。1943年卫立煌担任第二次远征军司令长官时远征缅甸,取得的才是名副其实的胜仗,该战消灭了盘踞缅甸的日军,打通了滇缅公路,成果辉煌。卫立煌是蒋介石的五虎将之一,但其他四将都是空有其名,只有卫是名副其实的虎将,但恰恰是这员虎将最不为蒋信任。
傅作义:
第七名将。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北方最著名的国军抗日将领。1933年就参加了长城抗战,1936年又大败进犯绥远的日军和蒙*德王的伪军部队,取得了百灵庙大捷。七七事变后,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太原保卫战等。1940年,傅作义又歼灭日军和王英的伪军数千人,收复五原城,取得了五原大捷,这是全国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第一次收复失地的战役,影响很大。林彪在平型关战斗后的总结中曾表示了对晋绥军的不屑,晋绥军的战斗力也的确一般,但傅作义显然是晋绥军中的一个异数。
戴安澜:
第八名将。第5军200师长。曾参加过古北口长城抗战、台儿庄大战等。在昆仑关战役中,率部与日寇浴血奋战,直至身负重伤才下战场。1942年作为远征军先头部队赴缅甸作战,在著名的东瓜保卫战中,率孤军与数倍于己之敌作战,击毙日寇5000余人,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后又率200师收复棠吉。因上级指挥失误,远征军被迫撤退回国,途中被日军伏击,戴安澜负伤不治,壮烈牺牲。戴安澜与杜聿明的关系颇似张灵甫与王耀武的关系,两位长官的结局相同,两位同为抗日名将的下属结局却大相径庭,令人感慨不已。
张灵甫:
第九名将。第74军58师长。张灵甫曾三次闻名,一次是抗战前因杀妻而闻名,再一次是作为解放战争时被我军击毙的为数不多的国军高级将领而闻名(蒋介石曾尊张灵甫为民国第一烈士)。这都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张灵甫一生最光彩的是在抗战八年间,他跟随王耀武,几乎年年对日作战,战功赫赫。尤其是在万家岭战役中,担任团长的张灵甫率一支小部队偷袭德安张古山,随后又坚守该阵地数昼夜,身负重伤,消灭日寇数以千计,对万家岭大捷的取得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事后,郭沫若专门派田汉编剧,歌颂德安大捷,张灵甫在剧中以真名出现,一时间闻名天下。
王耀武:
第十名将。第74军长。1937年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1938年参加武汉会战中的万家岭战役。1939年参加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1941年指挥74军参加上高会战,重创日寇,被誉为抗日铁军。后参加第二次、第三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1945年指挥了国军抗战中的最后一次会战——湘西雪峰山会战。从抗战之初到抗战结束,王耀武年年对日作战,几乎是无役不予,而且战绩颇佳。王耀武精明强干、头脑清晰,被中共高级将领称为国民党内少有的几个明白人之一。
除此之外像打过长沙保卫战的薛岳等将领也受过一些日本对手的敬重
杨靖宇将军
张自忠将军
国民党飞行员阎海文,跳伞后落入敌阵,遭数十名日本士兵围捕,阎海文用飞行员佩戴手枪击毙五名日军,用最后一颗子弹自杀。日军深为尊重,为之安葬书碑文”支那空军勇士之墓“。
此外,台儿庄会战中的国军英雄班、狼牙山五壮士等等英勇不屈的中国士兵,都曾让日军集体脱帽鞠躬。除了这些人外,国共两军中以下还有这些让中国的国共,日本军队也非常敬佩的将领
张自忠:
第一名将。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当选第一名将首先是由战绩决定的,他曾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阳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还获得过襄东大捷,被老百姓称为活关公。同时还因为他是抗战时期牺牲的国军最高将领(李家钰牺牲得晚于张)。但最主要的,是因为人们对张自忠悲剧经历的同情,这样一位正直的、人格高尚的爱国者却曾被误认为汉*而人人喊打,简直是奇耻大辱。最后张自忠为这件耻辱主动选择了牺牲,以生命的代价表达自己的清白,真正是悲剧英雄。
李宗仁:
第二名将。国军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有点类似中共抗日名将第二名的林彪,先打出里程碑的一战,然后销声匿迹。台儿庄战役共歼敌两万余人,是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第一次战役规模的大捷,而且对手是日本的王牌师团,在国际上也被称为是日本建立现代化军队以来遭受的第一场引人注目的大惨败。台儿庄战役后,李虽然又参加了武汉、随枣、豫南等会战,但没出什么彩。后来,干脆被蒋介石高吊了起来,和冯玉祥、李济深等一样,位高权轻。不过,只凭台儿庄一战,李宗仁也可以无愧于抗日名将的称号。
杜聿明:
第三名将。第5军军长。参加过古北口长城抗战和八一三淞沪抗战。以桂南会战中取得昆仑关大捷而一举成名。虽然有人认为这次胜利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5军作为中国第一个机械化部队,火力强于日军,但对手毕竟是号称日本钢军的坂垣师团中村旅团(薛岳万家岭战役面对的则是一个二流师团)。 1942年杜聿明作为远征军副司令出征缅甸,虽然戴安澜在东瓜获胜,孙立人在仁安羌也大败日军,但最终远征军还是失败了。对于这段历史,众说纷纭,功过是非很难说清,因为有些战略决策不经过亲自实践,很难判断对错。
孙立人:
第四名将。新1军军长。抗战八年,孙立人在国内除了参加过淞沪会战外,基本上没打过仗,他的功勋主要是在缅甸建立的。尤其是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时,他在仁安羌一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日军,救出7000多英军和记者,蒋介石、罗斯福、英王乔治都给他授勋章,由此声名大振。他的得票排在第四我想也缘于此。不过,我并不认为英国人的命比中国人的命更值钱。 欣赏孙立人的是他对日本俘虏的态度,对那些曾沾满中国人鲜血的禽兽,尽管成了俘虏也照样格杀勿论,此举大快人心。
薛岳:
第五名将。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从抗战爆发到抗战胜利是连年征战,功勋累累,被称为歼敌最多的将领,仅四次长沙会战就歼灭日军十余万。但使他名声显赫、排名*前的主要还是万家岭大捷,此战全歼日军一个师团,是抗战八年绝无仅有的。叶挺盛赞此战与平型关、台儿庄三足鼎立。有人称薛岳为中国抗日第一战将,就数量而言,薛岳是受之无愧的。不过,薛岳虽军事上成就显著,但治理湖南却颇遭物议,为了谋取暴利,他把湖南大米走私广东,结果使湖南百姓在丰收之年饿死无数,百姓编民谣骂他。
卫立煌:
第六名将。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排第六基本上是合适的。抗战时他指挥的最著名的是忻口战役,该战役对日军进行了沉重打击,歼敌数万,如果不是刘峙在河北大溃退,使得娘子关门户大开,也许会取得忻口大捷也未可知。但忻口战役毕竟是个不败而败的战役。1943年卫立煌担任第二次远征军司令长官时远征缅甸,取得的才是名副其实的胜仗,该战消灭了盘踞缅甸的日军,打通了滇缅公路,成果辉煌。卫立煌是蒋介石的五虎将之一,但其他四将都是空有其名,只有卫是名副其实的虎将,但恰恰是这员虎将最不为蒋信任。
傅作义:
第七名将。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北方最著名的国军抗日将领。1933年就参加了长城抗战,1936年又大败进犯绥远的日军和蒙*德王的伪军部队,取得了百灵庙大捷。七七事变后,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太原保卫战等。1940年,傅作义又歼灭日军和王英的伪军数千人,收复五原城,取得了五原大捷,这是全国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第一次收复失地的战役,影响很大。林彪在平型关战斗后的总结中曾表示了对晋绥军的不屑,晋绥军的战斗力也的确一般,但傅作义显然是晋绥军中的一个异数。
戴安澜:
第八名将。第5军200师长。曾参加过古北口长城抗战、台儿庄大战等。在昆仑关战役中,率部与日寇浴血奋战,直至身负重伤才下战场。1942年作为远征军先头部队赴缅甸作战,在著名的东瓜保卫战中,率孤军与数倍于己之敌作战,击毙日寇5000余人,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后又率200师收复棠吉。因上级指挥失误,远征军被迫撤退回国,途中被日军伏击,戴安澜负伤不治,壮烈牺牲。戴安澜与杜聿明的关系颇似张灵甫与王耀武的关系,两位长官的结局相同,两位同为抗日名将的下属结局却大相径庭,令人感慨不已。
张灵甫:
第九名将。第74军58师长。张灵甫曾三次闻名,一次是抗战前因杀妻而闻名,再一次是作为解放战争时被我军击毙的为数不多的国军高级将领而闻名(蒋介石曾尊张灵甫为民国第一烈士)。这都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张灵甫一生最光彩的是在抗战八年间,他跟随王耀武,几乎年年对日作战,战功赫赫。尤其是在万家岭战役中,担任团长的张灵甫率一支小部队偷袭德安张古山,随后又坚守该阵地数昼夜,身负重伤,消灭日寇数以千计,对万家岭大捷的取得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事后,郭沫若专门派田汉编剧,歌颂德安大捷,张灵甫在剧中以真名出现,一时间闻名天下。
王耀武:
第十名将。第74军长。1937年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1938年参加武汉会战中的万家岭战役。1939年参加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1941年指挥74军参加上高会战,重创日寇,被誉为抗日铁军。后参加第二次、第三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1945年指挥了国军抗战中的最后一次会战——湘西雪峰山会战。从抗战之初到抗战结束,王耀武年年对日作战,几乎是无役不予,而且战绩颇佳。王耀武精明强干、头脑清晰,被中共高级将领称为国民党内少有的几个明白人之一。
除此之外像打过长沙保卫战的薛岳等将领也受过一些日本对手的敬重
展开全部
甲午战争清朝惨败,总体来说,清军将士的忠勇度、战斗意志和战斗能力,完全被日军压制。时至今日翻看那段战史,每个中国人都依然觉得耻辱,但在令人窒息的惨淡里,还是有为数不多的将领,因其顽强不屈的人格、以死殉国的气节,永远闪耀在历史的天空。
“陆军皆遁,宝贵独死平壤;海军皆降,世昌独死东沟。”——《清史稿》。
1、左宝贵,日军为之立碑的唯一一人
左宝贵,丁汝昌,两个被敌军日本人敬重的清军将领。
左宝贵在平壤战死后,因为战乱遗体不知所终,日本人钦佩他死守玄武门的忠勇之举,在他战死的附近,用木栅立了一块碑,上面写“奉天师团总司令官左宝贵战死于此”。
此木碑后世散落,在英国著名女旅行家伊莎贝拉·伯德的《朝鲜纪行》里,也专门提及这块碑。
给敌国名将立碑,这是无比藐视清军的日本人在甲午战争中的唯一一次。相比之下,叶志超、宋庆、聂士成、戴宗骞等等其他清军陆军将领,都被日本人丑化得无以复加,看看当时大量的日本新闻、版画、浮世绘作品就可见一斑。
下面,重点说说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
2、丁汝昌被清廷箍棺涂漆,不准下葬
“两军雨泣咸惊疑,已降复死死为谁?可怜将军归骨时,白幡飘飘丹旐重。”这两句诗出自清代外交家、诗人黄遵宪的《降将军歌》,黄遵宪对丁汝昌之死发出感慨:已降复死死为谁?
关于丁汝昌是死前写好降书,还是死后被手下假借名义投降,史料纷纭,到今天还争论不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身为一国海军司令,丁汝昌用自己的生命为失败殉职,就算不是英雄,也无愧于军人之称。
丁汝昌是个标准的军人,他是安徽庐江人,早年家里贫穷,参加了太平军程学启部,后随程归降湘军,凭借战功,从哨官、千总至总兵。因为深受李鸿章器重,被任命北洋水师提督。
出身陆军而统帅海军,丁汝昌未尝不受到别人冷嘲热讽,黄海海战失利后,丁汝昌遵照李鸿章指示“避战保船”,更成了朝野千夫所指的对象。如果说李鸿章是甲午战争的替罪羊,丁汝昌就是李鸿章的替罪羊。
威海卫之战,丁汝昌是被摘了顶带、罢了官职的“戴罪之身”。自杀并没有换取朝廷的同情,丁的灵柩运到烟台后,刑部用三道铜箍把棺材捆上,并涂上黑漆以示棺主戴罪。棺材运回丁氏原籍后,不准进村,不准下葬,等待朝廷最后判决。丁夫人忍受不了侮辱,吞金自杀。
直到宣统二年(1910年),经丁汝昌当年手下萨镇冰等人的力争,清廷才以“力竭捐躯,情节可怜”作为台阶,恢复丁汝昌官衔,恩准其遗骸与夫人合葬。
对丁汝昌的敬重,居然来自他的敌人。
3、日军鸣炮,为丁提督送行
威海卫之围,丁汝昌自杀后,降书送到日本旗舰。日军诸将都建议除了缴获军舰外,把清将也全部擒获。联合舰队司令官伊东祐亨却力排众议说:“丁提督,清国海军名将也。自居北洋水师职以来,辛苦经营,十年如一日,而今日之战术又有所可观。其技俩决非可侮也。”出自对丁汝昌自尽的敬重,伊东答应了遣送中国官兵返国的要求。
当载着丁汝昌灵柩的康济舰驶离威海卫军港时,日本联合舰队一片肃然,鸣炮致哀。
在“高千穗”舰服役,参加过黄海大东沟海战的日本海军大尉、子爵小笠原长生,在战后一次演说中,评价了“日清战争”中的丁汝昌:
他和其他中国将帅略有不同,我觉得他是一位具有古代豪杰风度的人物。
日清和平破裂之后,在许多战斗中没有像威海卫那样的义战。为何称其为义战呢?因为敌人极尽忠义。其他无论旅顺还是平壤,皇军所到之处立即陷落。然而据守在威海卫内刘公岛的丁汝昌,对日本陆海军的进攻则进行了英勇的抵抗。竭尽全力之后,最终自杀以救部下,这实在是战则以义战,降则以义降。对此,日本则以义而攻之,以义而受其降。这样,于敌于我皆表现出日本固有的武士精神,我想这是绝无仅有的。另外,刘公岛上的士兵也和其他中国士兵不同,虽说善于防御,但主要还是由于丁汝昌平素重义爱兵所致。
(中间记述丁汝昌的生平与战争经过,略)
据敌人报道,丁汝昌死后,他的投降书据说是别人写的。按照丁汝昌的想法,到最后不能再战时,先捣毁炮台,破坏军舰,然后投降。但丁汝昌死后有些西洋人说,如若那样,日本人脾气暴躁,不知会遭到什么样的虐待。因此,据说才写了丁汝昌的名字,送上投降书。有的西洋人对此非常愤慨,把这件事向报馆投稿,指出这实在是万不应该的做法,太可怜了。他既然是那样的铮铮勇士,到死后名字却受到如此玷污,丁汝昌决不会作那种投降。他是抱着炸毁全部军舰,破坏所有炮台,拼自己一死以挽救士兵生命的想法而进行殊死防御的。
丁汝昌对敌人也非常重义的,如所周知,二月五日晚,我鱼雷艇击沉了敌军旗舰“定远”号,当时丁汝昌正坐乘该舰,我鱼雷艇在离八百米的距离,不断遭到炮击,鱼雷艇的蒸汽机被击中,舵手全部战死。由于炮火越来越激烈,于是其他船员便把尸体扔掉,自己逃走。以后打捞尸体时,丁汝昌说:“这虽是敌人,但系忠义之士,应该以礼相葬。”因此特派海军士兵随同守卫,如果若是其他中国人,不知会对这些击沉“定远”号的最可恨的敌军士兵如何残忍对待。我想这些事实正是重义的做法。对敌人竭尽防御之策,危急关头身先士卒,最后从容就义。(后文略)
小笠原长生这篇演讲里自称的“义战”,当然是为侵略行为抹粉,但对于丁汝昌的尊重溢于文字,令人感慨。
4、他们才是我们的民族之魂
崇尚武士道精神的日本人,非常尊重忠臣、勇士、殉难者,蔑视叛徒、懦夫。甲午战争之后,在抗日战争期间,让侵华日军衷心敬佩的中国军人大有人在:
杨靖宇将军被包围血战战死后,日军将其割去头颅请功,并剖开肚子查看他为何那么能打?肠子里全是草。日本警佐西谷竟当场呜呜哭了出来,凶残的日军头目岸谷隆一郎也“默然无语,一天之内,苍老了许多”;
张自忠将军孤军奋战壮烈牺牲后,日军为之安葬立碑,集体鞠躬,广播电台称其为“壮烈战死的绝代勇将“;
国民党飞行员阎海文,跳伞后落入敌阵,遭数十名日本士兵围捕,阎海文用飞行员佩戴手枪击毙五名日军,用最后一颗子弹自杀。日军深为尊重,为之安葬书碑文”支那空军勇士之墓“。《每日新闻》日本记者撰文“我将士本拟生擒,但对此悲壮之最后,不能不深表敬意而厚加葬殓……虽为敌军,亦不能不令我全军将士一掬同情之泪也。”
此外,台儿庄会战中的国军英雄班、狼牙山五壮士等等英勇不屈的中国士兵,都曾让日军集体脱帽鞠躬。
凶悍的日军只尊重奋战到底的军人,只尊重比他们更强的人,来自敌人的尊重让我们更加警醒!作为近现代历史惨遭欺辱蹂躏的中国人,祖先伟大的荣耀在日趋黯淡,但正因为有这些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英雄,以及更多不知名奋战牺牲的勇士存在,我们才不至于丧失自己的民族之魂,丧失自己向前的勇气。
谨以此文,代以清明上祭——致那些忠魂不泯、英名不灭的中国军人!
“陆军皆遁,宝贵独死平壤;海军皆降,世昌独死东沟。”——《清史稿》。
1、左宝贵,日军为之立碑的唯一一人
左宝贵,丁汝昌,两个被敌军日本人敬重的清军将领。
左宝贵在平壤战死后,因为战乱遗体不知所终,日本人钦佩他死守玄武门的忠勇之举,在他战死的附近,用木栅立了一块碑,上面写“奉天师团总司令官左宝贵战死于此”。
此木碑后世散落,在英国著名女旅行家伊莎贝拉·伯德的《朝鲜纪行》里,也专门提及这块碑。
给敌国名将立碑,这是无比藐视清军的日本人在甲午战争中的唯一一次。相比之下,叶志超、宋庆、聂士成、戴宗骞等等其他清军陆军将领,都被日本人丑化得无以复加,看看当时大量的日本新闻、版画、浮世绘作品就可见一斑。
下面,重点说说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
2、丁汝昌被清廷箍棺涂漆,不准下葬
“两军雨泣咸惊疑,已降复死死为谁?可怜将军归骨时,白幡飘飘丹旐重。”这两句诗出自清代外交家、诗人黄遵宪的《降将军歌》,黄遵宪对丁汝昌之死发出感慨:已降复死死为谁?
关于丁汝昌是死前写好降书,还是死后被手下假借名义投降,史料纷纭,到今天还争论不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身为一国海军司令,丁汝昌用自己的生命为失败殉职,就算不是英雄,也无愧于军人之称。
丁汝昌是个标准的军人,他是安徽庐江人,早年家里贫穷,参加了太平军程学启部,后随程归降湘军,凭借战功,从哨官、千总至总兵。因为深受李鸿章器重,被任命北洋水师提督。
出身陆军而统帅海军,丁汝昌未尝不受到别人冷嘲热讽,黄海海战失利后,丁汝昌遵照李鸿章指示“避战保船”,更成了朝野千夫所指的对象。如果说李鸿章是甲午战争的替罪羊,丁汝昌就是李鸿章的替罪羊。
威海卫之战,丁汝昌是被摘了顶带、罢了官职的“戴罪之身”。自杀并没有换取朝廷的同情,丁的灵柩运到烟台后,刑部用三道铜箍把棺材捆上,并涂上黑漆以示棺主戴罪。棺材运回丁氏原籍后,不准进村,不准下葬,等待朝廷最后判决。丁夫人忍受不了侮辱,吞金自杀。
直到宣统二年(1910年),经丁汝昌当年手下萨镇冰等人的力争,清廷才以“力竭捐躯,情节可怜”作为台阶,恢复丁汝昌官衔,恩准其遗骸与夫人合葬。
对丁汝昌的敬重,居然来自他的敌人。
3、日军鸣炮,为丁提督送行
威海卫之围,丁汝昌自杀后,降书送到日本旗舰。日军诸将都建议除了缴获军舰外,把清将也全部擒获。联合舰队司令官伊东祐亨却力排众议说:“丁提督,清国海军名将也。自居北洋水师职以来,辛苦经营,十年如一日,而今日之战术又有所可观。其技俩决非可侮也。”出自对丁汝昌自尽的敬重,伊东答应了遣送中国官兵返国的要求。
当载着丁汝昌灵柩的康济舰驶离威海卫军港时,日本联合舰队一片肃然,鸣炮致哀。
在“高千穗”舰服役,参加过黄海大东沟海战的日本海军大尉、子爵小笠原长生,在战后一次演说中,评价了“日清战争”中的丁汝昌:
他和其他中国将帅略有不同,我觉得他是一位具有古代豪杰风度的人物。
日清和平破裂之后,在许多战斗中没有像威海卫那样的义战。为何称其为义战呢?因为敌人极尽忠义。其他无论旅顺还是平壤,皇军所到之处立即陷落。然而据守在威海卫内刘公岛的丁汝昌,对日本陆海军的进攻则进行了英勇的抵抗。竭尽全力之后,最终自杀以救部下,这实在是战则以义战,降则以义降。对此,日本则以义而攻之,以义而受其降。这样,于敌于我皆表现出日本固有的武士精神,我想这是绝无仅有的。另外,刘公岛上的士兵也和其他中国士兵不同,虽说善于防御,但主要还是由于丁汝昌平素重义爱兵所致。
(中间记述丁汝昌的生平与战争经过,略)
据敌人报道,丁汝昌死后,他的投降书据说是别人写的。按照丁汝昌的想法,到最后不能再战时,先捣毁炮台,破坏军舰,然后投降。但丁汝昌死后有些西洋人说,如若那样,日本人脾气暴躁,不知会遭到什么样的虐待。因此,据说才写了丁汝昌的名字,送上投降书。有的西洋人对此非常愤慨,把这件事向报馆投稿,指出这实在是万不应该的做法,太可怜了。他既然是那样的铮铮勇士,到死后名字却受到如此玷污,丁汝昌决不会作那种投降。他是抱着炸毁全部军舰,破坏所有炮台,拼自己一死以挽救士兵生命的想法而进行殊死防御的。
丁汝昌对敌人也非常重义的,如所周知,二月五日晚,我鱼雷艇击沉了敌军旗舰“定远”号,当时丁汝昌正坐乘该舰,我鱼雷艇在离八百米的距离,不断遭到炮击,鱼雷艇的蒸汽机被击中,舵手全部战死。由于炮火越来越激烈,于是其他船员便把尸体扔掉,自己逃走。以后打捞尸体时,丁汝昌说:“这虽是敌人,但系忠义之士,应该以礼相葬。”因此特派海军士兵随同守卫,如果若是其他中国人,不知会对这些击沉“定远”号的最可恨的敌军士兵如何残忍对待。我想这些事实正是重义的做法。对敌人竭尽防御之策,危急关头身先士卒,最后从容就义。(后文略)
小笠原长生这篇演讲里自称的“义战”,当然是为侵略行为抹粉,但对于丁汝昌的尊重溢于文字,令人感慨。
4、他们才是我们的民族之魂
崇尚武士道精神的日本人,非常尊重忠臣、勇士、殉难者,蔑视叛徒、懦夫。甲午战争之后,在抗日战争期间,让侵华日军衷心敬佩的中国军人大有人在:
杨靖宇将军被包围血战战死后,日军将其割去头颅请功,并剖开肚子查看他为何那么能打?肠子里全是草。日本警佐西谷竟当场呜呜哭了出来,凶残的日军头目岸谷隆一郎也“默然无语,一天之内,苍老了许多”;
张自忠将军孤军奋战壮烈牺牲后,日军为之安葬立碑,集体鞠躬,广播电台称其为“壮烈战死的绝代勇将“;
国民党飞行员阎海文,跳伞后落入敌阵,遭数十名日本士兵围捕,阎海文用飞行员佩戴手枪击毙五名日军,用最后一颗子弹自杀。日军深为尊重,为之安葬书碑文”支那空军勇士之墓“。《每日新闻》日本记者撰文“我将士本拟生擒,但对此悲壮之最后,不能不深表敬意而厚加葬殓……虽为敌军,亦不能不令我全军将士一掬同情之泪也。”
此外,台儿庄会战中的国军英雄班、狼牙山五壮士等等英勇不屈的中国士兵,都曾让日军集体脱帽鞠躬。
凶悍的日军只尊重奋战到底的军人,只尊重比他们更强的人,来自敌人的尊重让我们更加警醒!作为近现代历史惨遭欺辱蹂躏的中国人,祖先伟大的荣耀在日趋黯淡,但正因为有这些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英雄,以及更多不知名奋战牺牲的勇士存在,我们才不至于丧失自己的民族之魂,丧失自己向前的勇气。
谨以此文,代以清明上祭——致那些忠魂不泯、英名不灭的中国军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