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提出三分天下的理论,为什么三足鼎立后,他还北伐呢?
首先,三国鼎立之初,在这三国当中的蜀国是国力最弱的国家,当时魏国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那么,无论从经济上,还是从军事上、人口上都与魏国有很大差距。要想生存,唯有吴国和蜀国联合,才能与魏国进行抗衡。因此才有了蜀吴联盟,因为蜀吴联合却各怀鬼胎,都想保存自己的实力,所以很难结成真正的盟友。
其次,蜀国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必须不断的进行扩张,不能坐以待毙,不能眼看着魏国慢慢的变大变强,再者当时的主要的文臣武将都在,是蜀国最鼎盛的时期,这个时候北伐或许能够成功,然而这个关键时候出现了关羽大意失荆州,蜀吴联盟破裂,不但损兵折将,更使蜀国失去了两路进攻的大好机会。幸有诸葛亮高瞻远瞩,知道如果不北伐的话,可能日后会面临着灭亡的可能。刘备在时,倾国伐吴之前,当时虽然刘备决策失误导致国力受损,但依然具备交强的进攻能力。
到后来,局势转变,蜀国国力一再被削弱。因此,蜀国没有抓住良好的北伐机遇,丧失了很多机会。诸葛亮深知不能等于坐以待毙,所以才有后来的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这样的局面。这时候的北伐,蜀国已经是有心无力了,文成武将都已经凋零,给北伐造成了很大的不利。
最后,诸葛亮北伐还有以下原因:一是为报先帝知遇之恩,完成遗愿。诸葛亮曾在《出师表》中说过,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诸葛亮为了报刘备的知遇之恩,完成山河统一的宏愿,所以他要北伐。第二,如果不攻打曹魏,蜀汉必亡,诸葛亮已经意识到,如果让曹魏有时间发展,那么蜀国和魏国两国之间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到最后定会被魏国所灭。为了自身的发展和长远的利益,诸葛亮必须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