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不过三代”这个说法的起源是什么?为何财富很难维持?
“富不过三代”是从孟子的一句话演变过来的,他的原话是“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之后演变为“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所以才会出现了现代的俗语”富不过三代“,至于为什么财富很能维持,主要是因为财产的不断瓜分以及人性的懒惰造成的。其实这句话也就是一种象征性的意义的,并不一定人家就真的是富裕不过三代,这里的“三”有可能是“多”的意思么也就是说富裕不了太多代,但是没有特别指出是多少代,因此还是有一定的道理,一个富贵的人家,一边再厉害也是不可能祖祖辈辈都是很富裕的,况且如果遇上了战乱年代,变得贫穷也是非常容易的事情的,毕竟在战争年代,生意是很难做的。
首先,这句俗语”富不过三代“,从字面上去看,说的就是一个富有的家庭,是没办法向后传到三代的,也可以说是财富是没有向后传到很多代之后的,也就是说这里的”三“可以是多的意思,并不一定指的就是数字”三“。
那么为什么财富不能够向后不断的传下去呢,为什么在后世就会断了呢。其实主要有两个人原因,一个是家庭的不断拆分,比如第一代人拥有了财富,那么他的财富必然是分配给他的所有子女,这样一来财富就被拆分了,然后第二代人再拆分给第三代人,这样慢慢的拆分下去,财富自然是越拆越少了。还有一个就是说人性的懒惰,比如第一代人是属于奋斗一代,拥有一定的财富,那么他的孩子跟在他身边也学习到了一定的能力,但是因为分有巨额的家产,并不像第一代人那么奋斗,然后到了第三代人,从出生就是在富裕家庭中,从小就是有钱人,这样的人想要向他们的祖辈一样艰苦奋斗,基本上是很困难的,更别说是之后的第四代,第五代了。
所以才会有这句“富不过三代”的俗话的产生,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