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秦汉时期颁布的有利于大一统国家的措施?

 我来答
冬夏328
2020-10-18 · TA获得超过4.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6万
采纳率:98%
帮助的人:518万
展开全部
一、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2)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别管理行政、军政和监察。(3)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2、经济上:

(1)统一货币: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2)统一度量衡

3、思想文化上:

(1)统一文字(小篆-隶书)(2)实行“焚书坑儒”。

4、军事上:

(1)北击匈奴,修筑长城。(2)统一东南、岭南地区,兴修灵渠

二、秦朝巩固统一加强统治的措施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1)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3)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4)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巩固祖国的边疆。
南溪687955
高粉答主

2020-10-18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万
采纳率:64%
帮助的人:271万
展开全部
论秦汉时期文化的大一统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多年的沧桑,中华民族,以创造了灿烂的古代物质文明著称于世,同时又是一个有高度精神文明的伟大民族。在源流深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族人民的祖先不但善于创造、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特有经济、文化,而且善于吸收和融合外来的先进文明。翻阅我国历史,其实更像是一部战争史,但每一次经历了战争的更替、聚散分合、迁徙与融汇,却始终不曾割断共同的文化传统,民族认同始终如一,而且越是历经磨难、遭遇坎坷,越是增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自我意识和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中华民族高于一切的理想追求和道德情感。造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干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大一统"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秦汉文化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大一统"的文化。

一、文化大一统的基本要求和标志

个人认为本要求和标志表现为:社会制度的创建;价值系统的奠定。

社会制度的创建,标志着政治统的完成和思想统一的进行,标志着社会秩序的稳定,是统治者自觉进行文化建设的反映;社会制度的创建,确立了该文化的政治主题和价值主题,在客观上起到了思想导向的作用,对处于文化深层的人们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也起着引导方向的作用;社会制度的创建,使该国属于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不同类别的文化要素(子系统),整合于一个统一的制度之内,从而在新的基础上,形成新的统一类型的文化。同时原来的不同文化的要素(子系统),又可以在整合后发挥更大的功能。

秦汉(主要是汉代)时期创建的封建国家、地主和自耕农三位一体的土地所有制度;以中央集权为核心和特征的、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以儒为主,以法为辅,以阴阳五行为理论骨架而统合诸家的思想文化制度;以太学为主导的官方学校教育制度,等等。都从不同的层面,对大一统的、多民族的、趋善求治的中国古代文化类型及其特点的形成,起了文化整合的作用。从整体结构和功能而言,中国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很大程度来自秦汉时期所创建并为后世所承袭的各项制度,以及这些制度在功能上的整合。没有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文化制度的建立和健全,便没有后世所谓中华民族文化的产生。

价值系统的奠定,是文化类型确立的前提。一种文化类型之所以区别于其他文化类型,其关键即在于该文化的价值系统的特质。价值意识的自觉,价值系统的建立是特定文化系统的凝聚力、向心力之所在,是该文化之所以如此的内在根据;值系统的奠定,对于特定类型的文化,起着巨大的整合作用和价值观方面的导向作用。文化价值系统的奠定,形成了一个主导型的价值观念。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社会制度特别是文化价值的整合作用,使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区域、不同学派的文化,逐渐渗透、融合,趋于一体。一体化的价值系统一旦确立,无论它是一元化的,还是多元化的,也无论它是封闭型的,还是开放型的,都在客观上起着价值导向的作用。

二、秦汉"大一统" 文化的由来

"大一统"的本义是以"一统"为"大"。"大"在这里是推崇或尊尚的意思。"一统",即以"一""统"之,所谓"总持其本,以统万物" [1]。因此,"大一统"就是高度推崇国家的统一、民族的融合,即对"一统" 所持的基本立场和态度。也有人将"大一统"的"大"理解为形容词,认为"大一统"就是"大的统一"、"高度的统一",即描绘、形容统一的程度"统者,始也,抱系之辞。夫王者始受命改制,布政施教于天下,自公侯至于庶人,自山川至于草木昆虫,莫不一一系于正月,故云政教之始"[2]。

"大一统"所包含的具体内涵随着历史的前进而有所发展。在秦汉时期,分为地理概念、政治概念和时间概念。地理概念是指国土统一;政治概念是指全国上下高度一致,听命于最高统治者。时间概念是长久统一,千秋万代江山永固,即所谓"至尊休德,传之亡穷,而施之罔极"[3]。到了宋代欧阳修、朱熹等人那里,又将"正统"说纳入"大一统"理论体系之中,强调"大一统"要以"正统"或"有德"者为中心,以弥补早期"大一统"说之不足。

早在先秦时期,中华民族已经初步形成了"大一统"的观念,《诗经?小雅?北山》中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就表达了这种思想倾向。这之后,儒、墨、法等各家学派对此均大力倡导和弘扬。如,孔子强调"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荀子热情讴歌和向往"四海之内若一家";墨家提倡"尚同","天子唯能壹同夭下之义,是以天下治也"等等。经过各家学派关于"大一统"的宣扬和倡导,使得"大一统"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到了战国末年,终于在统一条件基本成熟的基础上,由秦国通过战争的手段,横扫六合,鲸吞六国,使"大一统"的政治理想变成现实,建立起多民族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国虽然短暂,但继起的汉王朝仍为高度统一的强盛封建帝国。秦汉大一统帝国的先后形成,遂使"大一统"的理念转化成了客观的政治实际。尤其是汉王朝作出"罢默百家,独尊儒术"战略抉择之后,更使儒家的"大一统"思想在政治操作的层面上获得了切实推行的基础。现实的需要,促进了"大一统"思想的丰富和深化,这就是《公羊传》作为儒家思想的主流占据了汉代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在当时,"《公羊》学"是儒家"大一统"理论的主要载体,它所主张的"王者无外"的"大一统"理想境界,为传统的"一统"观增添了新的内涵,使之发展到新的水平,使得"大一统"理论更加系统化、精致化,成为适合当时封建统治需要的最高政治思想纲领。

毫无疑义,秦汉时期的一切文化现象,都笼罩着"大一统"的时代精神。首先是学术文化上的统一。秦汉时期的最高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为了维系"大一统"的政治局面,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这在秦代是"法为教"、"以吏为师",在西汉初年是尊崇黄老"新道家",自汉武帝时代起是"罢默百家,独尊儒术"。这种思想上的整齐统一直接影响着文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规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其次是制度文化上的统一。这在秦代是实行"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地方行政机制等举措,在两汉也是制定和实施统一的赋税摇役制度、统一的军事制度、统一的法律制度、统一的中央与地方行政体制、统一的选官制度、统一的学校教育制度,即如汉武帝在"泰山刻石文"中所描绘的国家"大一统"的理想图画:"四海之内,莫不为郡县,四夷八蛮,咸来贡职。与天无极,人民蕃息,天禄永得。"再次是民族观念上对"大一统"理想的追求。在何休的《春秋公羊传解估》一书中表现为:"至所见之世,著治太平,夷狄进至于爵,天下远近小大若一,用心尤深而详。故崇仁义,讥二名。"[2]即四夷与诸夏地位平等,彼此和睦相处,互助互补,天下为一家。这是极其卓越的民族思想,也是秦汉民族文化观念的主流。这奠定了秦汉时期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的理论前提是中国历史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还有在各种文化著作中对"大一统"精神的讴歌与弘扬。如,汉代司马相如、东方朔、王褒等人在各自的文章中,以宏伟的气势、丰富的词汇、华美灿丽的文采,反映了疆域辽阔、经济繁荣、物产丰足、都市繁华、宫室壮美、统一强盛的大汉王朝的声威,美化皇帝的功业,歌颂国势的昌盛兴旺,从而热情地宣扬了"大一统"的时代主题,在文学创作中突出体现了汉帝国的文化精神。又如,司马迁撰著《史记》,其初衷也是为了弘扬振奋"大一统"的时代精神。这一点,在其《太史公自序》文中有充分的反映:"汉兴以来,至明天子,获符瑞,建封禅,改正朔,易服色,受命于穆清,泽流罔极,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臣下百官,力诵圣德,犹不能宣尽其意。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有司之过也。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可见,司马迁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实际上就是为了"明圣盛德",对"大一统"政治局面进行赞扬。

即使到了东汉后期,现实中政治上大一统的局面渐趋瓦解,天子不尊、法令不一、豪强崛起、诸侯割据的形势正在形成,儒家的"大一统"理想面临严峻的挑战之时,"大一统"思想依然作为一种顽强不息的文化精神,仍就受到很多学者的肯定和提倡。如,"《公羊》学"大师何休就认为,"大一统""乃天人之大本,万物之所系",为此,他汲汲于提倡"弱臣势"、"一法度,尊天子"、"重本尊统",把维护中央权威、摆正君臣关系、稳定封建等级秩序与纲常伦理、巩固集权统治机制作为在当时再造"大一统"格局的中心内容[4]。由此可见,"大一统"文化精神对秦汉社会生活的指导与规范是贯穿于始终的。

秦汉时期的思想家之所以普遍怀有"大一统"文化情结,既是因为他们致力于与现实中的"大一统"格局保持高度的一致,服务于具体的政治需要,也是由于他们在观念深处完全肯定"大一统"为"天地之常经",所以必须当仁不让、全力以赴进行弘扬: "《春秋》大一统者,夭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3],"《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3]。从这个意义上说,"大一统"理念宛如一条红线,统辖着整个秦汉文化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堪称为秦汉文化的灵魂。所以我们要在继承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时,更要超越传统。只有这样,才能开创现代文化的新局面。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帐号已注销
2020-10-18 · TA获得超过299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98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83.8万
展开全部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秦朝和汉朝两个大一统朝代的合称,秦汉是中国社会转型期,中国文化整合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盛的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国家治理体系,不仅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进程,形成了汉族、汉语、汉字、汉服等基础,也决定了以后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1]

中文名
秦汉时期
简称
秦汉
所属洲
亚洲
主要城市
咸阳、长安、洛阳等
官方语言
汉语
中国古代历史时期。其含义有二:
1.指秦朝与汉朝之间的西楚王朝时期,即公元前206年四月—公元前202年十二月。
2.秦汉时期是中国秦汉两朝大一统时期的合称。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首次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统一,秦王嬴政改号称皇帝,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秦朝。秦始皇嬴政废封建,立郡县,开始实行全面的统一。然而由于缺乏历史经验,秦朝二世而亡。在经过短暂的分裂之后,汉朝继之而起,并基本延续秦的制度,史称“汉承秦制”。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时期。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秦朝和汉朝两个大一统朝代的合称,秦汉是中国社会转型期,中国文化整合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盛的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国家治理体系,不仅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进程,形成了汉族、汉语、汉字、汉服等基础,也决定了以后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1]

中文名
秦汉时期
简称
秦汉
所属洲
亚洲
主要城市
咸阳、长安、洛阳等
官方语言
汉语
中国古代历史时期。其含义有二:
1.指秦朝与汉朝之间的西楚王朝时期,即公元前206年四月—公元前202年十二月。
2.秦汉时期是中国秦汉两朝大一统时期的合称。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首次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统一,秦王嬴政改号称皇帝,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秦朝。秦始皇嬴政废封建,立郡县,开始实行全面的统一。然而由于缺乏历史经验,秦朝二世而亡。在经过短暂的分裂之后,汉朝继之而起,并基本延续秦的制度,史称“汉承秦制”。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时期。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春风春又回

2020-10-18 · TA获得超过3305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947
采纳率:88%
帮助的人:212万
展开全部
1,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2,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