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为什么不立豪格?

 我来答
阿肆聊生活
高粉答主

2021-11-01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1万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72万
展开全部

一、是为了稳固清朝当时的统治。

虽说皇太极已经彻底统一了天下,可刚刚成立的大清王朝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根深蒂固。于是为了稳定王朝和蒙古各旗,当时的皇太极在蒙古娶了几位妃子。其中顺治的母亲地位最高,也就是后来闻明的孝庄文皇后。皇太极深知,只有立顺治为太子,才能彻底稳定朝内与外族的矛盾。从而稳定大清政权。

二、是豪格妥协于多尔衮。

其实在早年,皇太极是非常欣赏自己的儿子豪格的。甚至连他的旧部,也极力推崇立豪格为太子。但当时的大清政权并不是只有皇太极一路,多尔衮势力也非常强大。所以,皇太极如若强立豪格为太子,就一定会发生一场暴乱。

而多尔衮的势力虽势均力敌,但朝廷内乱一定会导致百姓生活动荡不安。所以为了稳固大清内部的长久之安,皇太极只能做出此举,而多尔衮虽未登临皇位,却也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辅政大臣。

战略思想

皇太极在国力较弱之时,曾采取对明暂时议和,以争取时间的战略。但大臣们都知悉入关夺取明政权是皇太极的夙愿;即所谓“皇上志在中原”。天聪元年(明天启七年,1627年),后金与明的宁锦之战,大小数十次,后金以失败告终。

是年,因朝鲜李倧政权采取敌视后金之策,刚刚继位的皇太极,即命阿敏等攻打皮岛的毛文龙,顺击李氏政权;直至李倧请和。但此时与努尔哈赤之时已不同,后金势力已经壮大,并不惧怕李氏政权从后方对其攻击。故皇太极要采取的是进攻战略。

但却遭到贝勒们的反对;故后金统治集团内部战略思想出现争议。皇太极是通过盛京君臣大讨论,对明、蒙、朝三大敌方势力进行战略判断,并及时地对原有判断作出调整。

皇太极最终战略目标是明朝,攻明战略是指导战争全局的原则性、纲领性任务。但贝勒们的“共识”中有一个“隐患”,就是太过轻松地估计了对明作战;没有深刻地考虑到对明作战的旷日持久;这一点只有皇太极有思想准备。在总的战略之中,根据战局发展,突然派兵征伐李倧,解决后顾之忧。

而从天聪年间起,四次入关征明,也证实了要灭明是需要一些时间的。这正如皇太极的伐大木理论所言:取燕京如伐大树,需要从两旁斫削,则大树自仆。明朝虽已腐朽不堪,但作为一株百年大树,尚未达到自仆的程度。而先解决李氏政权这个后顾之忧,无疑会为后金增加新的人。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