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的途径——读《哲学导论》第四章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两者的关联
旧形而上学按照纵深方向( 纵向 超越),追求抽象的永恒的本体世界或自在世界,并以之为当前事物之底,所以它所崇尚的把握事物的途径是 “思维” 。
而哲学的“ 横向 ”转向之后,它所追求的是隐蔽于在场的当前事物背后之不在场的、然而又是具体的事物,它所要求 把在场的东西与不在场的东西、显现的东西与隐蔽的东西结合在一起 。这时候,单靠思维行不通,要靠 “想象” 。
(二)思维
单纯的感性认识或感性直观只能把握多样性、个别性,不可能达到同一性、普遍性,因而不可能达到永恒的本质概念或理念。只有通过 思维 的功能,对感性材料进行由表及里、由深入浅的 分析和综合的加工制作 ,从多样性中抽取出同一性,以至最高、最大的同一性,这才是抓到了事物之底。
(三)想象
1. 想象的定义
现当代,对想象有两种理解: (1)“原本—影像”式。 把外在对象看成是原本,而意识中对原本的摹仿或影像就是想象的东西。这是旧形而上学的观点。 (2)“一种综合能力”。 康德初步提出,想象是在直观中再现一个本身并未出场的对象的能力。后胡塞尔、海德格尔等人进行了发展。这种意义下的想象,不是对事物原本的摹仿或影像,而是把不同的东西综合为一个整体的能力。也就是, 把出场的东西和未出场的东西综合为一个整体的综合能力。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骰子这么小小点的东西的整体是如此,世界万物的整体亦是如此。
从存在论上来讲, 世界万物无穷无尽,它们是一个无穷无尽的相互关联的网。 从认识论上来讲, 我们不可能同时知觉到无穷多的万事万物,不可能让万事万物同时出场。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想象,把任何一个在场的,和无穷多未出场的东西,甚至实际经验中从未出场的东西,综合为一体。 换而言之,我们在想象中让无穷多未出场的万事万物与在场的有限物综合为一体。
2. 想象的重要意义
(1)想象使人回到现实。 西方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界近半个世纪以来,总认为生活不过是在我和物之间,主体和客体之间,建筑起思维之桥,以达到对事物本质(常在)的认识。然而,这种关系,认为思维至上,感知觉次之,而想象不过是感知觉的影像,从而把生活弄得脱离感性,枯燥乏味。其实,通过想象,才能达到最真实而又最现实、最具体、最生动的生活境界。想象为我们拓展一切可能的东西的疆界,它让我们伸展到自身之外,甚至伸展到一切存在的东西以外。
(2)想象赋予“物”以意义。 任何一个现实存在物,都是天地神人的“集合”。它表现为在场的东西,而它的内涵和意蕴则寓于无穷无尽的不在场的东西之中。而要领略这些不在场的、隐蔽的意蕴,就要靠想象。
(3)想象让隐蔽的东西得以敞亮而显示事物的意义。 首先,万事万物是没有底的,不可穷尽的。任何一个存在物的出场或显示,都是以不可穷尽的不在场的东西为根底的,而这个根底是不可穷尽的。其次,我们如果要说明一个存在物,要显示一个存在物的内涵和意蕴,其实,就是要让一个存在物得到“敞亮”(去蔽)、“澄明”,就必须把它放回它所隐蔽于其中的不可穷尽性之中,正式这不可穷尽的东西的集合才使得一个存在物得到说明,得到“敞亮”。而敞亮和隐蔽之所以可能同时发生,关键在于想象。
(4)想象与科学。 许多伟大的科学发现和发明是在丰富的、惊人的想象力中首先获得的。但科学总是还要割去想象中许许多多不在场者的联系,才能形成科学规律。
(一)重思维轻想象的传统观点
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哲学界在讲到把握世界的方式时,似乎只谈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而最终推崇的只是理性认识,只是思维;至于想象,则根本不谈,即便谈到了,也把它当作一种低级的认识能力。这种哲学观点主要源于西方自柏拉图以来的旧形而上学。
(二)重想象的现当代转向
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终结,意味着几千年来受压制的想象得到解放。从此,人们的注意力不再集中于普遍性的本质概念的追求,而是聚焦于现实事物间的结合与融通。
旧形而上学按照纵深方向( 纵向 超越),追求抽象的永恒的本体世界或自在世界,并以之为当前事物之底,所以它所崇尚的把握事物的途径是 “思维” 。
而哲学的“ 横向 ”转向之后,它所追求的是隐蔽于在场的当前事物背后之不在场的、然而又是具体的事物,它所要求 把在场的东西与不在场的东西、显现的东西与隐蔽的东西结合在一起 。这时候,单靠思维行不通,要靠 “想象” 。
(二)思维
单纯的感性认识或感性直观只能把握多样性、个别性,不可能达到同一性、普遍性,因而不可能达到永恒的本质概念或理念。只有通过 思维 的功能,对感性材料进行由表及里、由深入浅的 分析和综合的加工制作 ,从多样性中抽取出同一性,以至最高、最大的同一性,这才是抓到了事物之底。
(三)想象
1. 想象的定义
现当代,对想象有两种理解: (1)“原本—影像”式。 把外在对象看成是原本,而意识中对原本的摹仿或影像就是想象的东西。这是旧形而上学的观点。 (2)“一种综合能力”。 康德初步提出,想象是在直观中再现一个本身并未出场的对象的能力。后胡塞尔、海德格尔等人进行了发展。这种意义下的想象,不是对事物原本的摹仿或影像,而是把不同的东西综合为一个整体的能力。也就是, 把出场的东西和未出场的东西综合为一个整体的综合能力。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骰子这么小小点的东西的整体是如此,世界万物的整体亦是如此。
从存在论上来讲, 世界万物无穷无尽,它们是一个无穷无尽的相互关联的网。 从认识论上来讲, 我们不可能同时知觉到无穷多的万事万物,不可能让万事万物同时出场。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想象,把任何一个在场的,和无穷多未出场的东西,甚至实际经验中从未出场的东西,综合为一体。 换而言之,我们在想象中让无穷多未出场的万事万物与在场的有限物综合为一体。
2. 想象的重要意义
(1)想象使人回到现实。 西方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界近半个世纪以来,总认为生活不过是在我和物之间,主体和客体之间,建筑起思维之桥,以达到对事物本质(常在)的认识。然而,这种关系,认为思维至上,感知觉次之,而想象不过是感知觉的影像,从而把生活弄得脱离感性,枯燥乏味。其实,通过想象,才能达到最真实而又最现实、最具体、最生动的生活境界。想象为我们拓展一切可能的东西的疆界,它让我们伸展到自身之外,甚至伸展到一切存在的东西以外。
(2)想象赋予“物”以意义。 任何一个现实存在物,都是天地神人的“集合”。它表现为在场的东西,而它的内涵和意蕴则寓于无穷无尽的不在场的东西之中。而要领略这些不在场的、隐蔽的意蕴,就要靠想象。
(3)想象让隐蔽的东西得以敞亮而显示事物的意义。 首先,万事万物是没有底的,不可穷尽的。任何一个存在物的出场或显示,都是以不可穷尽的不在场的东西为根底的,而这个根底是不可穷尽的。其次,我们如果要说明一个存在物,要显示一个存在物的内涵和意蕴,其实,就是要让一个存在物得到“敞亮”(去蔽)、“澄明”,就必须把它放回它所隐蔽于其中的不可穷尽性之中,正式这不可穷尽的东西的集合才使得一个存在物得到说明,得到“敞亮”。而敞亮和隐蔽之所以可能同时发生,关键在于想象。
(4)想象与科学。 许多伟大的科学发现和发明是在丰富的、惊人的想象力中首先获得的。但科学总是还要割去想象中许许多多不在场者的联系,才能形成科学规律。
(一)重思维轻想象的传统观点
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哲学界在讲到把握世界的方式时,似乎只谈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而最终推崇的只是理性认识,只是思维;至于想象,则根本不谈,即便谈到了,也把它当作一种低级的认识能力。这种哲学观点主要源于西方自柏拉图以来的旧形而上学。
(二)重想象的现当代转向
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终结,意味着几千年来受压制的想象得到解放。从此,人们的注意力不再集中于普遍性的本质概念的追求,而是聚焦于现实事物间的结合与融通。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