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县制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是由谁提出来的?
郡县制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但在建立之初,郡县之间的关系并不从属,早期的郡县多设置在各诸侯国的边境,具有军事防御的性质。
"《左传》曾载春秋时期赵简子的誓言。"败敌者,上大夫由县,下大夫由县。这就是说,郡比县富,县比郡重要。到了战国时期,秦、楚、燕、赵等国都设置了郡县,而且郡县多设置在各国交界处。例如,战国初期,魏国设置了西河郡(今运城与渭南之间)、上郡(今榆林附近),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保卫西部的秦国。另据记载,赵国也设置了郡县。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在边境地区如代、雁门、云中等地设置了县。
郡县制起源于春秋时期,在战国时期由商鞅正式提出。郡县制的主要特点是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最高统治者是皇帝。他手下有太尉、丞相和御史大夫等中央政府官员,他们主要对皇帝负责。中央政府之下有地方政府,主要由县组成,向县汇报,县向中央政府汇报。但所有的中央政府官员,如司令、总理和御史,以及所有的地方政府官员,如总司令和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县是指中央政府管理下的最高级别的地方行政机构。县下设主管行政事务的县,主管军营事务的县,主管监察事务的朝廷官员。各县的县长称为县令,其职务类似于现在的县长;郡指县的下级行政机关。县的首长称为县令,其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县长。县长负责调解人民之间的纠纷,处理所辖地区的经济、法律和军事事务,并将上级的命令传达给人民。县政府和中央政府与皇帝有一个等级结构。除非在特殊情况下,他们不能越级向上级官员报告自己的事务。
县制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国,楚武王熊通;郡制起源于秦国,秦穆公嬴任好;经过历代法家代表的改革,最终成型于秦汉时期。
秦国历经商鞅变法再经过秦始皇的改革,郡县制正式成为秦国全国的地方政治体制。
详细介绍:
春秋时代,随着世卿世禄制被官僚制的取代,地方组织也逐渐由采邑制转为县制~郡制。县与郡的出现,同春秋时的政治形势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一些国家在所占有的领地的地方推行由国君直接管理的县郡管理体制。最初的郡大多建于边境地区,区域虽大,地位却比县底。晋国的赵简子曾于公元前493年宣布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左传》哀公二年这是我国历史上推行县郡两级制的开端。这个时候县的建制高于郡。开始时,县和郡都是有国君派官驻守,后来为了扩大兼并和抵御外敌的需要,就成了固定的地方政权组织,有权应变边境的突发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