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在历史上的记载其实是没有作者的,也没办法确定清楚《山海经》这本书到底是在什么时间出来的。这本书是中国先秦重要的古籍,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在当代学者看来,并非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有学者猜测这本书可能在早期,只是某个部落氏族对于文化的记载,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传入到其他地区,慢慢的也加入了一些其他地区的文化资料,补充了这本书的不足之处,后来也让这本书越来越完整。而这一说法也被很多学者所认可的一个说法。
《山海经》讲的是什么
《山海经》的主要内容讲述的是民间传说中的一些地理知识,其中包括民族,药物,祭祀等等,同时还保存了非常多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以及一些寓言故事,比如精卫填海,女娲造人,大禹治水等,其中还记录了非常多的不明生物。《山海经》传世版本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
《山海经》的重要性
《山海经》是一部充满神奇色彩的著作,其中的内容是无奇不有的,在书中对于一些生物的描述也是非常的奇特,也只有在电视剧当中可能会看到,所以大家的印象当中会认为《山海经》是一部神话书籍。其实《山海经》是中国第1部地理志。全书记录了将近400个国家,100多位历史人物。最后《山海经》的文学价值其实是非常丰富的,是能够从历史学科学,民俗学,地理学神化学等各个角度来进行探究。
最后《山海经》 这本书在汉朝时就已经得到了校订,但是早期的版本目前已经失传,能够看到的版本是晋代学者所整理的。所以在无法得到最早期版本的情况下,也就很难确定这本书的成书时间和作者。
《山海经》的作者其实并不能确定是谁,其中较为受认同的说法之一就是这本书其实是由很多人共同创作整理出来的。
世人关于《山海经》作者的讨论主要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类,其中一类为“确指说”。在这一类说法中,《山海经》的作者虽因观点的不同而存有差异,但是都有确切的对象。这其中有一观点认为《山海经》的作者是大禹与伯益。这一观点最初是由西汉末年的刘歆提出的,而后东汉时期的赵晔也曾在其所著的《吴越春秋》中提到该观点。其内容大致为禹与益、夔共同巡视四渎期间,每到一处名山大泽便会让益将当地的鸟兽昆虫、居住民族等皆数记下,于是便有了《山海经》。
不过清朝的毕沅却认为《山海经》存在多个作者,其中大禹与伯益仅仅只是《山经》这一部分的创作者。而《海经》的《大荒经》则是由汉朝刘歆修订编著的,剩余两部分内容则是诞生于秦人之手。除此之外,也有学者认为战国时期的邹衍才是《山海经》的作者。相比起这类观点,另外有部分人认为《山海经》并不存在真正的作者,这类观点被称为“泛指说”。
就“泛指说”来说,支持该观点的学者因《山海经》中所描述的内容既有以中原为代表的北方地区,也有以巴蜀为主的南方地区,为此该观点中又存在北人说与南人说之争。除此之外,也有学者认为《山海经》是北人与南人共同创作的成果。就《山海经》的内容来看,它所涉及的地域是非常广的,而它所包含的内容也是非常丰富的。在各项条件都非常落后的先秦时期,想要创作这样一本书势必需要耗费非常大的精力。而正是基于这一点,所以很多人都比较倾向于《山海经》是由很多人共同创作出来的这一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