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八大行星
太阳系的八个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一、行星的定义:
一是必须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二是质量足够大,能依靠自身引力使天体呈圆球状;三是这个轨道附近应该没有其他物体(清理其轨道上的其它物体)。按这样的划分,太阳系的行星就只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这八颗。
二、太阳系的定义:
太阳系是一个受太阳引力约束在一起的行星系统,包括太阳以及直接或间接围绕太阳运动的天体。在直接围绕太阳运动的天体中,最大的八颗被称为行星,其余的天体要比行星小很多,比如矮行星、太阳系小行星和彗星。轨道间接围绕太阳运动的天体是卫星,其中有两颗比最小的行星水星还要大。太阳系的形成大约始于46亿年前一个巨型星际分子云的引力坍缩。
三、八大行星:
1、水星
(1)定义:
英文名:Mercury。
水星最接近太阳 ,是太阳系中体积和质量最小的行星。常和太阳同时出没,中国古代称之它为“辰星”。水星在直径上小于两个卫星——木卫三和土卫六。
(2)基本参数:
半长轴:5791万千米(0.38天文单位);
公转周期:87.70天;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旋转;
平均轨道运行速度:47.89km/s;
轨道偏心率:0.206;
轨道倾角:7.0°;
行星半径:2440km(赤道);
质量(地球质量=1):0.0553;
密度:5.43g/cm³;
自转周期:58.653485d;
卫星数:无(现依旧没发现);
逃逸速度:4.3km/s;
公转轨道:距太阳57,910,000km(0.38天文单位)。
(3)名称来源:
在古罗马神话中Mercury是商业、旅行和偷窃之神,即古希腊神话中的赫耳墨斯,为众神传信的神,或许由于水星在空中移动得快,才使它得到这个名字。
(4)探测历史:
发现: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苏美尔时代,人们便发现了水星,古希腊人赋于它两个名字:当它初现于清晨时称为阿波罗,当它闪烁于夜空时称为赫耳墨斯。不过,古希腊天文学家们知道这两个名字实际上指的是同一颗星星,赫拉克赖脱(公元前5世纪之希腊哲学家)甚至认为水星与金星并非环绕地球,而是环绕着太阳在运行。
访问:现仅有水手10号探测器于1973年和1974年三次造访水星。它仅仅勘测了水星表面的45%(并且很不幸运,由于水星太靠近太阳,以致于哈勃望远镜无法对它进行安全的摄像)。
在1962年前,人们一直认为水星自转一周与公转一周的时间是相同的,从而使面对太阳的那一面恒定不变。这与月球总是以相同的半面朝向地球很相似。但在1965年,通过多普勒雷达的观察发现这种理论是错误的。我们已得知水星在公转二周的同时自转三周,只有金星是太阳系中仅有已知的公转周期与自转周期共动比率小于1:1的天体,水星并不是。
由于上述情况及水星轨道极度偏离正圆,将使得水星上的观察者看到非常奇特的景像,处于某些经度的观察者会看到当太阳升起后,随着它朝向天顶缓慢移动,将逐渐明显地增大尺寸。太阳将在天顶停顿下来,经过短暂的倒退过程,再次停顿,然后继续它通往地平线的旅程,同时明显地缩小。在此期间,星星们将以三倍快的速度划过天空。在水星表面另一些地点的观察者将看到不同的但一样是异乎寻常的天体运动。
(5)大气表面地貌:
事实上水星的大气很稀薄,由太阳风带来的被破坏的原子构成。水星温度如此之高,使得这些原子迅速地散逸至太空中,这样与地球和金星稳定的大气相比,水星的大气频繁地被补充更换。
水星的表面表现出巨大的急斜面,有些达到几百千米长,三千米高。有些横处于环形山的外环处,而另一些急斜面的面貌表明他们是受压缩而形成的。据估计,水星表面收缩了大约0.1%(或在星球半径上递减了大约1千米)。
水星上最大的地貌特征之一是Caloris盆地,直径约为1300千米,人们认为它与月球上最大的盆地Maria相似。如同月球的盆地,Caloris盆地很有可能形成于太阳系早期的大碰撞中,那次碰撞大概同时造成了星球另一面正对盆地处奇特的地形。
除了布满陨石坑的地形,水星也有相对平坦的平原,有些也许是古代火山运动的结果,但另一些大概是陨石所形成的喷出物沉积的结果。
水手号探测器的数据提供了一些水星上火山活动的初步迹象,但我们需要更多的资料来确认。令人惊讶的是,水星北极点的雷达扫描(一处未被水手10号勘测的区域)显示出在一些陨石坑的被完好保护的隐蔽处存在冰的迹象。
(6)其他性质:
水星在许多方面与月球相似,它的表面有许多陨石坑而且十分古老;它也没有板块运动。另一方面,水星的密度比月球大得多(水星为5.43克/立方厘米,月球为3.34克/立方厘米)。水星是太阳系中仅次于地球,密度第二大的天体。事实上地球的密度高部分源于万有引力的压缩;若非如此,水星的密度将大于地球,这表明水星的铁质核心比地球的相对要大些,很有可能构成了行星的大部分。因此,相对而言,水星仅有一圈薄薄的硅酸盐地幔和地壳。巨大的铁质核心半径为1800到1900千米,是水星内部的支配者。而硅酸盐外壳仅有500到600千米厚,至少有一部分核心大概成熔融状。水星有一个小型磁场,磁场强度约为地球的1%。现未发现水星有卫星。
通常通过双筒望远镜甚至直接用肉眼便可观察到水星,但它总是十分靠近太阳,在曙暮光中难以看到。Mike Harvey的行星寻找图表指出此时水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及其他行星的位置),再由“星光灿烂”这个天象程序作更多更细致的定制。
2、金星
(1)定义:
英文名:Venus
太阳系中第六大行星,太阳系中温度最高的行星,中国古代称之为太白或太白金星。它有时是晨星,黎明出现于东方天空,被称为“启明”;有时又是昏星,黄昏后出现西方天空,被称为“长庚”。
(2)基本参数:
自转方向:自东向西;
自转时间:243.02天;
公转周期:224.701天;
平均轨道运行速度:35.03km/s;
轨道偏心率:0.001945315807;
轨道倾角:3.4°;
直径:12104km;
质量(地球质量=1):0.8150;
密度:5.24g/cm3;
卫星数量:0;
公转半径:108,208,930km(0.72个天文单位);
表面面积:4.6亿平方千米;
逃逸速度:10.4km/s。
(3)名称来源:
金星(希腊语:Ἀφροδίτη,音译“阿佛洛狄忒”;巴比伦语:Ishtar)是美和爱的女神,之所以会如此命名,也许是对古代人来说,它是已知行星中最亮的一颗。(也有一些异议,认为金星的命名是因为金星的表面如同女性的外貌。)
(4)探测历史:
发现:金星在史前就已被人所知晓。除了太阳、月亮外,它是最亮的一颗。
金星是一颗近日行星,从地球用望远镜观察它的话,会发现它有位相变化。伽利略对此现象的观察是赞成哥白尼的有关太阳系的太阳中心说的重要证据。
访问:第一艘访问金星的飞行器是1962年的水手2号。随后,它又陆续被其他飞行器:金星先锋号,苏联尊严7号、尊严9号访问。
(5)大气及表面:
金星的大气压力为93个标准大气压(相当于地球海洋深1千米处的压力),大气大多由二氧化碳组成,也有几层由硫酸组成的厚数千米的云层。这些云层挡住了我们对金星表面的观察,使得它的表面与目视结果截然不同。这稠密的大气也产生温室效应,使金星表面温度上升400度,超过了740K(足以使铅熔化)。金星表面自然比水星表面热,虽然金星比水星离太阳要远两倍。云层顶端有强风,大约每小时350千米,但表面风速却很慢,每小时几千米不到。
(6)其他性质:
金星有时被誉为地球的姐妹星,原因:金星比地球略小一些(95%的地球直径,80%的地球质量);在相对年轻的表面都有一些环形山口;它们的密度与化学组成都十分类似。
由于这些相似点,有时认为在它厚厚的云层下面金星可能与地球非常相像,可能有生命的存在。但是不幸的是,许多有关金星的深层次研究表明,在许多方面金星与地球有本质的不同。
3、地球
(1)定义:
英文:Earth
地球是距太阳第三颗,也是太阳系第五大行星,地球是太阳系中密度最大的行星。地球,当然不需要飞行器即可被观测,然而我们直到二十世纪才有了整个行星的地图。由空间拍到的图片应具有合理的重要性;举例来说,它们大大帮助了气象预报及暴风雨跟踪预报。
(2)基本参数
半长轴:149,597,870km(这样的距日距离记作1天文单位,简称:AU);
赤道半径:6,378.1km;
平均轨道运行速度:29.79km/s;
轨道偏心率:0.0167;
轨道倾角:0°;
质量:5.9736×1024kg;
赤道引力(地球=1):1.00;
逃逸速度(km/s):11.2;
自转周期(日):0.9973(24h被定义为一天);
卫星数:1(月球);
公转周期(日):365.2422(365d被定义为一年,闰年4年一届);
黄赤交角(°):23.5;
反照率:0.3;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3)名称来源:
地球是并不是从希腊或罗马神话中得到的名字。Earth一词来自于古英语及日耳曼语。这里当然有许多其他语言的命名。在罗马神话中,地球女神叫Tellus-肥沃的土地(希腊语:Gaia,大地母亲)。
(4)卫星:
地球的天然卫星是月球,也是地球仅有的天然卫星。月球是最明显的天然卫星的例子。在太阳系里,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有天然卫星。月球的年龄大约有46亿年。月球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月球直径约3474公里,是地球的3/11。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的重力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地球与月球的交互作用使地球的自转每世纪减缓了2毫秒。
4、火星
(1)定义:
英文名:Mars
为距太阳第四远,也是太阳系中第七大行星,在中国古代又称荧火,因为火星呈红色,荧荧像火,亮度常有变化;而且在天空中运动,有时从西向东,有时又从东向西,情况复杂,令人迷惑,所以中国古代叫它“荧惑”,有“荧荧火光,离离乱惑。”之意。
(2)基本参数:
轨道半径:22794万km(1.52天文单位);
公转周期:686.98日;
平均轨道运行速度:24.13km/s;
轨道偏心率:0.093;
轨道倾角:1.8°;
行星半径:3398千米(赤道);
质量(地球质量=1):0.1074;
密度:3.94克/立方厘米;
自转周期:1.026日;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卫星数:2(火卫一、火卫二);
公转轨道:离太阳227,940,000千米(1.52天文单位)。
(3)名称来源:
火星(希腊语:Ἄρης,音译“阿瑞斯”)被称为战神。这或许是由于它鲜红的颜色而得来的;火星有时被称为“红色行星”。(趣记:在希腊人之前,古罗马人曾把火星作为农耕之神来供奉。而好侵略扩张的希腊人却把火星作为战争的象征)而三月份的名字也是得自于火星。
(4)探测历史:
发现:火星在史前时代就已经为人类所知。由于它被认为是太阳系中人类最好的住所(除地球外),它受到科幻小说家们的喜爱。但可惜的是那条著名的被Lowell“看见”的“运河”以及其他一些什么的,都只是如Barsoomian公主们一样是虚构的。
访问:第一次对火星的探测是由水手4号飞行器在1965年进行的。人们接连又作了几次尝试,包括1976年的两艘海盗号飞行器。此后,经过长达20年的间隙,在1997年的7月4日,火星探路者号终于成功地登上火星。
火星的那层薄薄的大气主要是由余留下的二氧化碳(95.3%)加上氮气(2.7%)、氩气(1.6%)和微量的氧气(0.15%)和水汽(0.03%)组成的。火星表面的平均大气压强仅为大约7毫巴(比地球上的1%还小),但它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在盆地的最深处可高达9毫巴,而在奥林匹斯山的顶端却只有1毫巴。但是它也足以支持偶尔整月席卷整颗行星的飓风和大风暴。火星那层薄薄的大气层虽然也能制造温室效应,但那些仅能提高其表面5K的温度,比我们所知道的金星和地球的少得多。
(5)内部情况:
火星的内部情况只是依靠它的表面情况资料和有关的大量数据来推断的。一般认为它的核心是半径为1700千米的高密度物质组成;外包一层熔岩,它比地球的地幔更稠些;最外层是一层薄薄的外壳。相对于其他固态行星而言,火星的密度较低,这表明,火星核中的铁(镁和硫化铁)可能含带较多的硫。
如同水星和月球,火星也缺乏活跃的板块运动;没有迹象表明火星发生过能造成像地球般如此多褶皱山系的地壳平移活动。由于没有横向的移动,在地壳下的巨热地带相对于地面处于静止状态。再加之地面的轻微引力,造成了Tharis凸起和巨大的火山。但是,人们却未发现火山有过活动的迹象。虽然,火星可能曾发生过很多火山运动,可它看来从未有过任何板块运动。
(7)其他性质:
在火星的热带地区有很大一片引力微弱的地方。这是由火星全球勘测员在它进入火星轨道时所获得的意外发现。它们可能是早期外壳消失时所遣留下的。这或许对研究火星的内部结构、过去的气压情况,甚至是古生命存在的可能都十分有用。
在夜空中,用肉眼很容易看见火星。由于它离地球十分近,所以显得很明亮。迈克·哈卫的行星寻找图表显示了火星以及其它行星在天空中的位置。越来越多的细节,越来越好的图表将被如星光灿烂这样的天文程序来发现和完成。
火星的轨道是显著的椭圆形。因此,在接受太阳照射的地方,近日点和远日点之间的温差将近30摄氏度。这对火星的气候产生巨大的影响。火星上的平均温度大约为218K(-55℃,-67华氏度),但却具有从冬天的140K(-133℃,-207华氏度)到夏日白天的将近300K(27℃,80华氏度)的跨度。尽管火星比地球小得多,但它的表面积却相当于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
5、木星
(1)定义:
英文名:Jupiter。
木星是离太阳第五颗行星,中国古代称为岁星,因为他公转一周正好是12年,也就是一地支,木星是太阳系行星中质量最大的一颗,它的质量是所有其他的7颗行星的总和的2.5倍,或是地球的318倍,体积为地球的1316倍,由于它巨大的体积,人们不用望远镜就可以看到它,木星被称为“太阳系行星之王”。它拥有着全太阳系中最快的自转速度。
(2)基本参数:
公转轨道:距太阳778,330,000千米(5.20天文单位);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行星半径:71,492km(赤道,相当于地球半径的11倍);
质量:1.900×10^27kg;
表面重力加速度:23.12m/s2;
逃逸速度:60.2km/s;
表面温度:表面有效温度值为-168℃(地球观测值为-139℃);
卫星数:79颗(新加了12颗,最大的是木卫三)。
(3)名称来源:
木星(希腊人称之为宙斯)是神界之王,奥林匹斯山的统治者和罗马国的保护人,它是Cronus(土星)的儿子。
(4)探测历史:
发现:木星是天空中第四亮的物体(次于太阳,月球和金星;有时候火星更亮一些),早在史前木星就已被人类所知晓。根据伽利略1610年对木星四颗卫星: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现常被称作伽利略卫星)的观察,它们是不以地球为中心运转的第一个发现,也是赞同哥白尼的日心说的有关行星运动的主要依据;由于伽利略直言不讳地支持哥白尼的理论而被宗教裁判所逮捕,并被强迫放弃自己的信仰,关在监狱中度过了余生。
访问:木星在1973年被先锋10号首次拜访,后来又陆续被先锋11号,旅行者1号,旅行者2号、尤里西斯号和伽利略号探访。“朱诺号”探测器2016年7月进入木星轨道。
(5)成分:
木星由90%的氢和10%的氦(原子数之比,75/25%的质量比)及微量的甲烷、水、氨水和“石头”组成。这与形成整个太阳系的原始的太阳系星云的组成十分相似。土星有一个类似的组成,但天王星与海王星的组成中,氢和氦的量就少一些了。
内核上则是大部分的行星物质集结地,以液态金属氢的形式存在。这些木星上最普通的形式基础可能只在40亿帕压强下才存在,木星内部就是这种环境(土星也是)。液态金属氢由离子化的质子与电子组成(类似于太阳的内部,不过温度低多了)。在木星内部的温度压强下,氢气是液态的,而非气态,这使它成为了木星磁场的电子指挥者与根源。同样在这一层也可能含有一些氦和微量的“冰”。
最外层主要由普通的氢气与氦气分子组成,它们在内部是液体,而在较外部则气体化了,我们所能看到的就是这深邃的一层的较高处。水、二氧化碳、甲烷及其他一些简单气体分子在此处也有一点儿。
(6)木星的卫星:
木星有66颗已知卫星,4颗大伽利略发现的卫星,还有62颗较小的。由于伽利略卫星产生的引潮力,木星运动正逐渐地变缓。同样,相同的引潮力也改变了卫星的轨道,使它们慢慢地逐渐远离木星。
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由引潮力影响而使公转共动关系固定为1:2:4,并共同变化。木卫四也是这其中一个部分。在未来的数亿年里,木卫四也将被锁定,以木卫三的两倍公转周期,木卫一的八倍来运行。
6、土星
(1)定义:
英文名:Saturn
土星是离太阳第六远的行星,也是八大行星中第二大的行星,中国古代称为“镇星”,是太阳系密度最小的行星,可以浮在水上。
(2)基本参数:
公转轨道:距太阳1,429,400,000km(9.54天文单位);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行星半径:60,268km(赤道);
质量:5.68×1026kg;
卫星数:83颗(超越木星成为卫星最多的行星)。
(3)名称来源:
在罗马神话中,土星(Saturn)“萨图尔努斯”是农神的名称。希腊神话中的农神Cronus是Uranus(天王星)和盖亚的儿子,也是宙斯(木星)的父亲。土星也是英语中“星期六”(Saturday)的词根。
(4)探测历史:
发现:土星在史前就被发现了。伽利略在1610年第一次通过望远镜观察到它,并记录下它的奇怪运行轨迹,但也被它给搞糊涂了。早期对于土星的观察十分复杂,这是由于当土星在它的轨道上时每过几年,地球就要穿过土星光环所在的平面(低分辨率的土星图片所以经常有彻底性的变化),直到1659年惠更斯正确地推断出光环的几何形状。在1977年以前,土星的光环一直被认为是太阳系中独有存在的;但在1977年,在天王星周围发现了暗淡的光环,在这以后不久木星和海王星周围也发现了光环。
访问:先锋11号在1979年首先去过土星周围,同年又被旅行家1号和2号访问。卡西尼飞行器也在2004年到达土星。
(5)组成:
通过小型的望远镜观察也能明显地发现土星是一个扁球体。它赤道的直径比两极的直径大大约10%(赤道为120,536千米,两极为108,728千米),这是它快速的自转和流质地表的结果。其他的气态行星也是扁球体,不过没有这样明显。土星是最疏松的一颗行星,它的比重(0.7)比水还要小。
与木星一样,土星是由大约75%的氢气和25%的氦气以及少量的水,甲烷,氨气和一些类似岩石的物质组成。这些组成类似形成太阳系时,太阳星云物质的组成。
土星内部和木星一样,由一个岩石核心,一个具有金属性的液态氢层和一个氢分子层,同时还存在少量的各式各样的冰。
木星上的明显的带状物在土星上则模糊许多,在赤道附近变得更宽。由地球无法看清它的顶层云,所以直到旅行者飞船偶然观测到,人们才开始对土星的大气循环情况开始研究。土星与木星一样,有长周期的椭圆轨道以及其他的大致特征。
(6)土星的卫星:
土星有18颗被命名的卫星,比其他任何行星都多。还有一些小卫星还将被发现。
在那些旋转速度已知的卫星中,除了土卫九和土卫七以外都是同步旋转的。一共已发现60颗卫星。有三对卫星,土卫一-土卫三,土卫二-土卫四和土卫六-土卫七有万有引力的互相作用来维持它们轨道间的固定关系。土卫一公转周期恰巧是土卫三的一半,它们可以说是在1:2共动关系中,土卫二-土卫四的也是1:2;
土卫六-土卫七的则是3:4关系。
7、天王星
(1)定义:
英文名:Uranus
天王星是太阳系中离太阳第七远行星,也是太阳系中最冷的行星,从直径来看,是太阳系中第三大行星。天王星的体积比海王星大,质量却比其小。
(2)基本参数:
公转轨道:距太阳2,870,990,000千米(19.218天文单位);
自转方向:自东向西;
行星半径:25,559千米(赤道);
质量:8.683×1025千克;
卫星数:29颗。
(3)名称来源:
乌拉诺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宇宙之神,是最早的至高无上的神。他是盖亚的儿子兼配偶,是Cronus(农神土星)、独眼巨人和泰坦(奥林匹斯山神的前辈)的父亲。
(4)探测历史:
发现:天王星是由威廉·赫歇耳通过望远镜系统地搜寻,在1781年3月13日发现的,它是现代发现的第一颗行星。事实上,它曾经被观测到许多次,只不过当时被误认为是另一颗恒星(早在1690年John
Flamsteed便已观测到它的存在,但当时却把它编为34 Tauri)。赫歇耳把它命名为"the Georgium
Sidus"(天竺葵,又名“乔治亚行星”)来纪念他的资助者,那个对美国人而言臭名昭著的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其他人却称天王星为“赫歇耳”。由于其他行星的名字都取自希腊神话,因此为保持一致,由波德首先提出把它称为“乌拉诺斯(Uranus)”,但直到1850年才开始广泛使用。
访问:只有一艘星际探测器曾到过天王星,那是在1986年1月24日由旅行者2号完成的。
(5)组成:
天王星基本上是由岩石和各种各样的冰组成的,它仅含有15%的氢和一些氦(与大都由氢组成的木星和土星相比是较少的)。天王星和海王星在许多方面与木星和土星在去掉巨大液态金属氢外壳后的内核很相象。虽然天王星的内核不像木星和土星那样是由岩石组成的,但它们的物质分布却几乎是相同的。
(6)天王星的卫星:
天王星有25颗已命名的卫星,以及2颗已发现但暂未命名的卫星。
与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不同,天王星的卫星并不是以古代神话中的人物而命名的,而是用莎士比亚和罗马教皇的作品中人物的名字。它们自然分成两组:由旅行者2号发现的靠近天王星的很暗的10颗小卫星和5颗在外层的大卫星。它们都有一个圆形轨道围绕着天王星的赤道(因此相对于赤道面有一个较大的角度)。
8、海王星
(1)定义:
英文名:Neptune
海王星是环绕太阳运行的第八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第四大天体(直径上)。海王星在直径上小于天王星,但质量比它大。
(2)基本参数:
公转轨道:距太阳4,504,000,000km(30.06天文单位);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行星半径:24,718km(赤道);
质量:1.0247×1026kg;
卫星数:14颗。
(3)名称来源:
在古罗马神话中海王星(古希腊神话:波塞冬,Poseidon)代表海神。
(4)探测历史:
发现:海王星是一个人们通过公式推算发现的行星,而并非有目的的观测。在天王星被发现后,人们注意到它的轨道与根据牛顿理论所推知的并不一致。因此科学家们预测存在着另一颗遥远的行星从而影响了天王星的轨道。Galle和d'Arrest在1846年9月23日首次观察到海王星,它出现的地点非常靠近于亚当斯和勒威耶根据所观察到的木星、土星和天王星的位置经过计算独立预测出的地点。一场关于谁先发现海王星和谁享有对此命名的权利的国际性争论产生于英国与法国之间(然而,亚当斯和勒威耶个人之间并未有明显的争论);将海王星的发现共同归功于他们两人。后来的观察显示亚当斯和勒威耶计算出的轨道与海王星真实的轨道偏差相当大。如果对海王星的搜寻早几年或晚几年进行的话,人们将无法在他们预测的位置或其附近找到它。
访问:仅有一艘宇宙飞船旅行者2号于1989年8月25日造访过海王星。几乎我们所知的全部关于海王星的信息来自这次短暂的会面。
(5)轨道及成分:
由于冥王星的轨道极其怪异,因此有时它会穿过海王星轨道,自1979年以来海王星成为实际上距太阳最远的行星,在1999年冥王星才会再次成为最遥远的行星。
海王星的组成成份与天王星的很相似:各种各样的“冰”和含有15%的氢和少量氦的岩石。海王星相似于天王星但不同于土星和木星,它或许有明显的内部地质分层,但在组成成份上有着或多或少的一致性。但海王星很有可能拥有一个岩石质的小型地核(质量与地球相仿)。它的大气多半由氢气和氦气组成。还有少量的甲烷。
(6)其他性质:
海王星的蓝色是大气中甲烷吸收了日光中的红光造成的。作为典型的气体行星,海王星上呼啸着按带状分布的大风暴或旋风,海王星上的风暴是太阳系中最快的,时速达到2000千米。
海王星的磁场和天王星的一样,位置十分古怪,这很可能是由于行星地壳中层传导性的物质(大概是水)的运动而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