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185亿公里,旅行者号发现奇异怪事,星际空间物质越来越密集
展开全部
天文学家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古时候的人们就知道地球之外有一个更加神秘的世界,只不过由于缺乏科学的辅助,古人并不知道地球之外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在古人看来,夜晚的星星是地球之外世界的东西,而这个世界也是非常美丽繁荣的,有着大量的神仙居住。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数百年前走上了 科技 发展的道路。有了科学力量的帮助,我们发明了天文望远镜,初步看到了地球之外那个令人向望的世界,只不过在望远镜的眼里,地球之个的空间是黑暗的,并没有我们想象的美丽景象。
到了上个世纪中叶,在 科技 的帮助下,人类终于实现了飞天的梦想,走出了地球。当我们走出地球之后,终于真切看到了这个令无数人们向望的地外空间,我们称之为宇宙。
通过肉眼观察,整个宇宙浩瀚广阔,一片黑暗,除了一些恒星能够发出光亮之处,整个宇宙背景是漆黑一片。那么宇宙真的非常黑吗?当然不是,我们通过天文望远镜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那就是宇宙中到处都明亮的光芒,那是一个个恒星发出的光亮。
天文望远镜能够看得很远,可是我们要 探索 宇宙的奥秘,还是需要探测器来进行。对于刚刚走出地球的人类来说,首先是要 探索 整个太阳系的奥秘,而太阳系最神秘复杂的区域则是在太阳系边缘。
为了 探索 太阳系边缘的情况,美国宇航局在1977年先后发射了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它们的目标就是太阳系外不断前进,不仅是 探索 太阳系边缘的奥秘,而且还要走出太阳系进入星际空间 探索 。
在科学家看来,宇宙空间的物质分布是不一样的,有的地方物质分布多,密度就大,而有的地方物质分布较小,密度就小。理论上来说,恒星系内越靠近恒星太阳的区域,物质密度应该越大,而远离太阳系的边缘地区,物质密度则非常小。
而星系之外的星际空间,物质更是非常少,所以我们才说宇宙是一个真空的空间。可是这个真空并不是绝对的空,这一点相信朋友们还是非常清楚的。在我们看似非常空的宇宙中,总是会有一些粒子存在,即使是天文望远镜观测到的宇宙空洞中,也不是完全没有天体和物质,只是特别小,我们无法观测到。
理论上来讲,星际空间应该更空旷,物质密度远低于太阳系内部,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这个答案可能就要依靠旅行者号来完成了。经过数十年的飞行,旅行者1号率先到达太阳系边缘,于2012年穿越了日球顶层。而旅行者2号则迟早了6年时间,于2018年穿越日球顶层,进入星际空间。
旅行者号飞船到达太阳系边缘后,也将一系列探测的重要数据传回了地球,这些数据对于科学家了解太阳系边缘物质的情况非常重要,也是我们初步了解星际空间的重要参考。
前面我们说了一个日球层顶的概念,可能不少朋友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这里简单说明一下。所谓的日球层顶,就是指太阳风和星际介质交汇的地方,我们都知道,太阳风是太阳发出的强烈辐射,它向太阳系四周扩散延伸。
太阳风能够到达的区域,都属于狭义上的太阳系范围。而太阳系随着向边缘不断扩散,它的强度也在不断减弱,到了最弱的地方就会跟来自于星际空间的星际介质发生交汇。那么太阳风跟星际介质发生不交汇的时候,会是一个什么样子?这一点是科学家非常想搞明白的事情。
再回到有关宇宙物质密度这个话题上,在太阳系中,太阳风的质子和电子密度平均为3-10个每立方厘米,离太阳越远,其密度就越低。而根据此前的计算,银河系中星际介质的平均电子密度约为0.037个每立方厘米,日球层顶以外的等离子体密度约为0.002个电子每立方厘米。
以上数据是科学家理论上计算出的一个结果,要验证这个结果,我们就需要旅行者号探测到的真实数据了。旅行者号两个飞船在穿越日球顶层的时候,上面携带的探测器成功探测到了等离子体的电子密度。
,旅行者1号在183亿公里处探测到0.055个电子/立方厘米,旅行者2号在179亿公里处探测到0.039个电子/立方厘米,两者数值基本一致。可是当旅行者号在星际空间中继续飞行了一段时间后,探测回来的数据却让科学家大吃一惊。
理论上来说,一旦旅行者号穿越日球层顶进入星际空间之后,探测到的物质密度应该会非常小,毕竟那是星际空间,物质密度是无法跟太阳系内相比的。可是旅行者1号在星际空间中飞行了29亿公里后,探测到的星际介质密度为0.13个电子/立方厘米,这个数值可是比穿越日球层顶的时候大了很多。
而旅行者2号在星际空间中飞行了6亿公里后,在185亿公里处,同样探测发现星际介质密度增加到了0.12个电子/立方厘米。两艘探测飞船的数值基本一致,这说明旅行者号飞船探测的数据是真实可靠的,太阳系外星际空间的物质密度的确非常高,这是怎么回事?
对于这个结果,科学家们也是百思不得其解,星际空间物质密度小于星系内的物质密度,这应该是一个正确的结论。可为什么太阳系外星际空间的情况却如此特殊?有科学家提出了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当星际磁场线覆盖在日球层顶时,磁场线会变得更强,可能会形成一种电磁离子回旋不稳定性,耗尽覆盖区域的等离子体。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是星际风吹来的物质在日球层顶受到阻碍减速,从而导致了某种程度的物质无法扩散出去,聚集在了一个有限的范围内。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只要旅行者号再向前飞行一些距离,或许就能够探测到真实的星际空间物质密度情况。
其实,在这里我们还要想到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日球层顶之外的空间有可能并不是真正的星际空间,它们还属于太阳系的范围,也就是广义上的太阳系。过去科学家认为,走出日球层顶就是出了太阳系进入了星际空间。可是后来科学家观测到了奥尔特云的存在,认为只有走出奥尔特云才算是真正走出了太阳系。
奥尔特云是一个厚度达到了一光年的星云团,它将狭义上的太阳系包围其中。在这个星云团中,不仅有大量的彗星,小行星等天体存在,而且物质密度也要比星际空间高很多。所以,旅行者号飞船走出了日球层顶,反而探测到了更高密度的星际介质,或许也是能够理解的。
如果旅行者号在后面的飞行过程中,探测发现的物质密度一直都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平,那么它们还停留在太阳系就是大概率事件。而这样的结果对于我们了解太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至少可以让我们明白,太阳系的范围远比过去想象的要大。
当然,如果奥尔特云的外面才算是星际空间,那同样会让科学家失望,因为旅行者号还肩负着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寻找外星文明。它们都携带着一张金色的光盘,记载着地球的坐标和人类的信息。
科学家期望旅行者号能够走出太阳系,非常幸运地被外星文明捕获,然后外星文明通过光盘上面留下的信息来到太阳系跟人类接触交流。如今看来,这个愿望基本上是没有希望了,以它们的速度要穿越奥尔特云,恐怕至少需要一万年的时间。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古时候的人们就知道地球之外有一个更加神秘的世界,只不过由于缺乏科学的辅助,古人并不知道地球之外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在古人看来,夜晚的星星是地球之外世界的东西,而这个世界也是非常美丽繁荣的,有着大量的神仙居住。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数百年前走上了 科技 发展的道路。有了科学力量的帮助,我们发明了天文望远镜,初步看到了地球之外那个令人向望的世界,只不过在望远镜的眼里,地球之个的空间是黑暗的,并没有我们想象的美丽景象。
到了上个世纪中叶,在 科技 的帮助下,人类终于实现了飞天的梦想,走出了地球。当我们走出地球之后,终于真切看到了这个令无数人们向望的地外空间,我们称之为宇宙。
通过肉眼观察,整个宇宙浩瀚广阔,一片黑暗,除了一些恒星能够发出光亮之处,整个宇宙背景是漆黑一片。那么宇宙真的非常黑吗?当然不是,我们通过天文望远镜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那就是宇宙中到处都明亮的光芒,那是一个个恒星发出的光亮。
天文望远镜能够看得很远,可是我们要 探索 宇宙的奥秘,还是需要探测器来进行。对于刚刚走出地球的人类来说,首先是要 探索 整个太阳系的奥秘,而太阳系最神秘复杂的区域则是在太阳系边缘。
为了 探索 太阳系边缘的情况,美国宇航局在1977年先后发射了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它们的目标就是太阳系外不断前进,不仅是 探索 太阳系边缘的奥秘,而且还要走出太阳系进入星际空间 探索 。
在科学家看来,宇宙空间的物质分布是不一样的,有的地方物质分布多,密度就大,而有的地方物质分布较小,密度就小。理论上来说,恒星系内越靠近恒星太阳的区域,物质密度应该越大,而远离太阳系的边缘地区,物质密度则非常小。
而星系之外的星际空间,物质更是非常少,所以我们才说宇宙是一个真空的空间。可是这个真空并不是绝对的空,这一点相信朋友们还是非常清楚的。在我们看似非常空的宇宙中,总是会有一些粒子存在,即使是天文望远镜观测到的宇宙空洞中,也不是完全没有天体和物质,只是特别小,我们无法观测到。
理论上来讲,星际空间应该更空旷,物质密度远低于太阳系内部,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这个答案可能就要依靠旅行者号来完成了。经过数十年的飞行,旅行者1号率先到达太阳系边缘,于2012年穿越了日球顶层。而旅行者2号则迟早了6年时间,于2018年穿越日球顶层,进入星际空间。
旅行者号飞船到达太阳系边缘后,也将一系列探测的重要数据传回了地球,这些数据对于科学家了解太阳系边缘物质的情况非常重要,也是我们初步了解星际空间的重要参考。
前面我们说了一个日球层顶的概念,可能不少朋友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这里简单说明一下。所谓的日球层顶,就是指太阳风和星际介质交汇的地方,我们都知道,太阳风是太阳发出的强烈辐射,它向太阳系四周扩散延伸。
太阳风能够到达的区域,都属于狭义上的太阳系范围。而太阳系随着向边缘不断扩散,它的强度也在不断减弱,到了最弱的地方就会跟来自于星际空间的星际介质发生交汇。那么太阳风跟星际介质发生不交汇的时候,会是一个什么样子?这一点是科学家非常想搞明白的事情。
再回到有关宇宙物质密度这个话题上,在太阳系中,太阳风的质子和电子密度平均为3-10个每立方厘米,离太阳越远,其密度就越低。而根据此前的计算,银河系中星际介质的平均电子密度约为0.037个每立方厘米,日球层顶以外的等离子体密度约为0.002个电子每立方厘米。
以上数据是科学家理论上计算出的一个结果,要验证这个结果,我们就需要旅行者号探测到的真实数据了。旅行者号两个飞船在穿越日球顶层的时候,上面携带的探测器成功探测到了等离子体的电子密度。
,旅行者1号在183亿公里处探测到0.055个电子/立方厘米,旅行者2号在179亿公里处探测到0.039个电子/立方厘米,两者数值基本一致。可是当旅行者号在星际空间中继续飞行了一段时间后,探测回来的数据却让科学家大吃一惊。
理论上来说,一旦旅行者号穿越日球层顶进入星际空间之后,探测到的物质密度应该会非常小,毕竟那是星际空间,物质密度是无法跟太阳系内相比的。可是旅行者1号在星际空间中飞行了29亿公里后,探测到的星际介质密度为0.13个电子/立方厘米,这个数值可是比穿越日球层顶的时候大了很多。
而旅行者2号在星际空间中飞行了6亿公里后,在185亿公里处,同样探测发现星际介质密度增加到了0.12个电子/立方厘米。两艘探测飞船的数值基本一致,这说明旅行者号飞船探测的数据是真实可靠的,太阳系外星际空间的物质密度的确非常高,这是怎么回事?
对于这个结果,科学家们也是百思不得其解,星际空间物质密度小于星系内的物质密度,这应该是一个正确的结论。可为什么太阳系外星际空间的情况却如此特殊?有科学家提出了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当星际磁场线覆盖在日球层顶时,磁场线会变得更强,可能会形成一种电磁离子回旋不稳定性,耗尽覆盖区域的等离子体。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是星际风吹来的物质在日球层顶受到阻碍减速,从而导致了某种程度的物质无法扩散出去,聚集在了一个有限的范围内。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只要旅行者号再向前飞行一些距离,或许就能够探测到真实的星际空间物质密度情况。
其实,在这里我们还要想到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日球层顶之外的空间有可能并不是真正的星际空间,它们还属于太阳系的范围,也就是广义上的太阳系。过去科学家认为,走出日球层顶就是出了太阳系进入了星际空间。可是后来科学家观测到了奥尔特云的存在,认为只有走出奥尔特云才算是真正走出了太阳系。
奥尔特云是一个厚度达到了一光年的星云团,它将狭义上的太阳系包围其中。在这个星云团中,不仅有大量的彗星,小行星等天体存在,而且物质密度也要比星际空间高很多。所以,旅行者号飞船走出了日球层顶,反而探测到了更高密度的星际介质,或许也是能够理解的。
如果旅行者号在后面的飞行过程中,探测发现的物质密度一直都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平,那么它们还停留在太阳系就是大概率事件。而这样的结果对于我们了解太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至少可以让我们明白,太阳系的范围远比过去想象的要大。
当然,如果奥尔特云的外面才算是星际空间,那同样会让科学家失望,因为旅行者号还肩负着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寻找外星文明。它们都携带着一张金色的光盘,记载着地球的坐标和人类的信息。
科学家期望旅行者号能够走出太阳系,非常幸运地被外星文明捕获,然后外星文明通过光盘上面留下的信息来到太阳系跟人类接触交流。如今看来,这个愿望基本上是没有希望了,以它们的速度要穿越奥尔特云,恐怕至少需要一万年的时间。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