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边乳腺纤维瘤手术后左乳下肋骨疼痛
我25岁,是6月13日做的左乳纤维瘤手术,瘤比较大,5*4CM,伤口愈合还算好,但是这几天我发现我在抬高左手/用手触摸左乳下肋骨/向右侧腰/挺胸用力吸气时/左乳下侧肋骨十...
我25岁,是6月13日做的左乳纤维瘤手术,瘤比较大,5*4CM,伤口愈合还算好,但是这几天我发现我在抬高左手/用手触摸左乳下肋骨/向右侧腰/挺胸用力吸气时/左乳下侧肋骨十分疼痛,摸着感觉也比右边肋骨肿些,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啊?我是升懒腰时发现的,是手术时肌肉拉伤了吗?还是是手术后的恢复期或不良反应?正常吗?我好害怕啊,请哪位知道的给予解答啊!谢谢了!
展开
1个回答
2006-07-04
展开全部
乳腺良性肿瘤中较多见的有腺纤维瘤和管内或囊内乳头状瘤。
乳腺恶性肿瘤有癌、肉瘤及癌肉瘤等。而乳腺癌占大多数。
多余乳腺肿瘤:在多余乳腺上生长的肿瘤,称之为多余乳腺肿瘤。可为良性,也可为恶性,以癌瘤为多见。
男乳肿瘤:良性肿瘤有囊肿、腺纤维瘤、脂肪瘤、及乳头状瘤等。恶性者有癌及肉瘤。
乳腺良性肿瘤
乳腺腺纤维瘤:最常见于20~25岁青年妇女。一般多为单发性,也可有多个在一侧或两侧乳腺内出现者。乳腺腺纤维瘤的发生与雌激素的刺激(卵巢功能旺盛)有密切关系。因此很少发生在月经来潮前或绝经后妇女。
临床表现:乳腺纤维瘤多位于乳腺的外上象限。常呈卵圆形,小者为樱桃大或者胡桃大,但也可有较大者。一般肿瘤表面平滑、坚硬。肿瘤境界清楚,与皮肤及周围组织无粘连。可在乳腺内四周推动无阻。虽推之可移,但放手即回原位。多无自发痛及触痛。
乳腺管内或囊内乳头状瘤:此病较少见,多为40~50岁妇女。可单发或多发。肿瘤常位于乳头部扩张的乳管中,或在乳头附近与乳管通连的囊肿中。乳头状瘤一般很小,有蒂及许多绒毛,因富有薄壁血管,故极易出血。
临床表现:病人一般无疼痛,主要症状是乳头溢液和出血,有时可在乳头部摸到小的长圆形肿物 ,质软与皮肤不粘连,可推动。挤压乳腺时可自乳头中排出血性分泌物。乳腺管内或囊内乳头状瘤可有6-8%癌变率。
乳腺恶性肿瘤
乳腺恶性肿瘤有癌、肉瘤及癌肉瘤等。而乳腺癌占大多数。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资料统计,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在妇女仅次于子宫癌。它的发病常与遗传有关,以及40—60岁之间,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仅约1-2%的乳腺患者是男性。
——乳腺癌的分类:
(1)恶性程度较高者:占乳腺癌的大多数。病理形态上都属未分化腺癌。
分为:硬性癌:约占70%;
髓样癌:较少见;
急性乳腺癌:又称炎性乳腺癌,好发于年轻女子的妊娠期或哺乳期;
胶样癌:甚少见。
(2)恶性程度较低者:这类乳腺癌有乳头状癌、导管癌、腺癌、乳头湿疹样癌和小叶癌等数种。
——乳腺癌的扩展:乳腺癌的扩展通常分为乳腺内与乳腺外两种。
(1)乳腺内扩展:乳腺癌主要发源于乳管上皮细胞,仅约5%来自腺泡癌瘤初发为局限性单发或多发病灶,继则沿下述方式在乳腺内扩展:继续新生癌瘤病灶;连续或跳跃式的沿乳管蔓延;沿筋膜间隙外展;侵出乳管,先引起结缔组织反应性增生,而后向结缔组织侵犯;肿瘤沿腺泡及乳管周围和神经周围的淋巴管扩展。
(2)乳腺外扩展:皮肤受侵、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肺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肺转移后可侵及胸膜,乳腺癌晚期还可转移到肝、脑、卵巢、肋骨、盆骨或脊椎骨等处。
——临床表现:
1、肿块:为首要症状。
2、疼痛:约30%的病人有疼痛感,多为钝痛。
3、皮肤的改变:当肿瘤侵犯皮肤时,多出现不同程度的凹陷点,称为“酒窝”征。随着肿瘤继续发展,可出现皮肤变粗增厚等“桔皮样变”与皮肤粘连现象,此症多见于肿瘤位置较浅者。肥胖或悬垂乳病人,乳房下方常出现水肿,继之肿瘤周围又可出现皮下小结节,即所谓“卫星结节”,癌瘤继续发展侵蚀皮肤便可发生破溃。
4、乳房轮廓及弧度的改变
5、乳头溢液:可为纯血性、浆液血性、乳样或水样液。
6、乳头形状的改变
7、区域淋巴结肿大
8、当癌瘤发生肺、肝及骨等处转移是,则出现相应的症状。
乳腺肉瘤:虽不多见,但种类繁多,如纤维肉瘤、腺肉瘤、癌肉瘤、骨肉瘤、脂肪肉瘤、肌肉瘤、脉管肉瘤、淋巴肉瘤及黑色素瘤等。
乳腺肉瘤常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发病年龄与乳腺癌大致相似。
2、生长规律多为一小肿快,长期缓慢增长,而突然又迅速增大。
3、患者一般状况尚好。
4、局部肿瘤可表现很大,但多局限一处,境界明显,活动,呈中等硬度或似橡胶样硬,但也可有软化而柔软者。
5、乳头不回缩不溢液。
6、表皮因肿瘤迅速增大,而呈现紧张,发亮、微红色,且有静脉怒张。时常见到乳房与肿瘤一起下垂,若肿瘤过度下垂时,可使乳房皮肤水肿。但一般不发生粘连与“桔皮样变”,肿瘤晚期可破溃呈翻花状。
常见乳腺肿块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
1、 腺囊性增生病:次病为乳腺异常增殖症的一个病变阶段,多为年龄较大者,且易多发,有时呈索条状结节,边界不清,属于癌前期病变。
2、 乳痛症:亦为乳腺异常增生症的一个病变阶段,主要表现为在乳腺上可触及多数不平滑之小结节,且多有轻微自发性痛。尤其月经来潮前乳腺胀痛明显,甚至有是痛不可触,患者很是痛苦。
3、 乳头状瘤:可单发,也可多发。单发者多为老年妇女,50%有血性溢液。多发者呈弥漫性结节,无明显肿块。此瘤可恶变。
4、 腺纤维瘤:好发于内分泌旺盛而调节紊乱的年轻妇女,大多在20-30岁期间。肿块明显、边界清楚、光滑、活动、较软,并呈结节状。生长缓慢,而且很少有疼痛,但有恶变发生的可能。
5、 脂肪坏死:好发于肥胖妇女的乳房外侧部分,大多有外伤史,需行切除活检来鉴别。
6、 乳房结核:多为胸壁结核蔓延而来,可溃破,并流出干酪样脓液。注意检查时常发现有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灶同时存在。
7、 浆细胞性乳腺炎:也称非哺乳期乳腺炎。较少见,多有急性发作史,可有疼痛、发烧等,但经消炎治疗后很快消退。
8、 叶状囊肉瘤:多见于35-40岁者,发展较慢,肿瘤呈分叶状,部分坚硬如石,部分区域呈囊性感。瘤体常巨大,有时溃破,很少与胸膛固定。常误认为晚期乳腺癌,但根治术后疗效很好。转移不多见,一般以血行为主,偶有淋巴道转移。
中医与乳腺肿瘤
关于乳房疾病,早在汉代就有记载,如《中藏经》中的“乳癖”,宋《妇人大全良方》中的“乳岩”,明《外科理例》中的“乳痨”《疮疡经验全书》中的“乳疬”等。
肿瘤性乳房疾病,一般都是因忧思郁怒,肝脾受损,气滞痰凝而成“乳中结核”。
乳痨:相当于西医的乳房结核。是乳房部的结核性疾病。因其病变后期常有虚痨表现,故名乳痨。溃后脓液稀薄如痰,所以又名乳痰。
其特点是:病程进展缓慢,初起乳房内有一个或数个结块如梅李,边界不清,皮肉相连。本病临床少见,约占所有乳房疾病的1%。多发于20-40岁的已婚、生育妇女。
本病名最早见于《外科理例》,《外科大成》论症更为详细,《医宗金鉴》还指出:“形势虽小,不可轻忽,若耽延日久不消,轻成乳痨,重成乳岩。”
中医认为多因体质素虚,肺肾阴亏,阴虚则火旺,火灼津为痰,痰火凝结成核;或肝郁化火,耗损阴液,痰凝气郁所致。
乳癖:乳房部位出现形状大小不一的硬结肿快,称为乳癖。相当与现代医学的乳房纤维瘤。本病是乳房部常见的肿瘤性疾病。。
其特点是:乳中结核,形如鸡卵,表面光滑,推之移动,一般多为单发。好发于20-25岁的青年妇女,其发病率约占乳房肿快的10%。
本病名称最早见于汉《中藏经》。清《疡科心得集》对该病的症状描述较为具体。《外科真诠》指出有岩变可能,谓:“宜节饮食,息恼怒,庶免乳岩之变。”实为经验之谈。
中医认为多因情志内伤,肝郁痰凝,痰瘀互结乳房所致。如《疡医大全
乳腺恶性肿瘤有癌、肉瘤及癌肉瘤等。而乳腺癌占大多数。
多余乳腺肿瘤:在多余乳腺上生长的肿瘤,称之为多余乳腺肿瘤。可为良性,也可为恶性,以癌瘤为多见。
男乳肿瘤:良性肿瘤有囊肿、腺纤维瘤、脂肪瘤、及乳头状瘤等。恶性者有癌及肉瘤。
乳腺良性肿瘤
乳腺腺纤维瘤:最常见于20~25岁青年妇女。一般多为单发性,也可有多个在一侧或两侧乳腺内出现者。乳腺腺纤维瘤的发生与雌激素的刺激(卵巢功能旺盛)有密切关系。因此很少发生在月经来潮前或绝经后妇女。
临床表现:乳腺纤维瘤多位于乳腺的外上象限。常呈卵圆形,小者为樱桃大或者胡桃大,但也可有较大者。一般肿瘤表面平滑、坚硬。肿瘤境界清楚,与皮肤及周围组织无粘连。可在乳腺内四周推动无阻。虽推之可移,但放手即回原位。多无自发痛及触痛。
乳腺管内或囊内乳头状瘤:此病较少见,多为40~50岁妇女。可单发或多发。肿瘤常位于乳头部扩张的乳管中,或在乳头附近与乳管通连的囊肿中。乳头状瘤一般很小,有蒂及许多绒毛,因富有薄壁血管,故极易出血。
临床表现:病人一般无疼痛,主要症状是乳头溢液和出血,有时可在乳头部摸到小的长圆形肿物 ,质软与皮肤不粘连,可推动。挤压乳腺时可自乳头中排出血性分泌物。乳腺管内或囊内乳头状瘤可有6-8%癌变率。
乳腺恶性肿瘤
乳腺恶性肿瘤有癌、肉瘤及癌肉瘤等。而乳腺癌占大多数。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资料统计,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在妇女仅次于子宫癌。它的发病常与遗传有关,以及40—60岁之间,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仅约1-2%的乳腺患者是男性。
——乳腺癌的分类:
(1)恶性程度较高者:占乳腺癌的大多数。病理形态上都属未分化腺癌。
分为:硬性癌:约占70%;
髓样癌:较少见;
急性乳腺癌:又称炎性乳腺癌,好发于年轻女子的妊娠期或哺乳期;
胶样癌:甚少见。
(2)恶性程度较低者:这类乳腺癌有乳头状癌、导管癌、腺癌、乳头湿疹样癌和小叶癌等数种。
——乳腺癌的扩展:乳腺癌的扩展通常分为乳腺内与乳腺外两种。
(1)乳腺内扩展:乳腺癌主要发源于乳管上皮细胞,仅约5%来自腺泡癌瘤初发为局限性单发或多发病灶,继则沿下述方式在乳腺内扩展:继续新生癌瘤病灶;连续或跳跃式的沿乳管蔓延;沿筋膜间隙外展;侵出乳管,先引起结缔组织反应性增生,而后向结缔组织侵犯;肿瘤沿腺泡及乳管周围和神经周围的淋巴管扩展。
(2)乳腺外扩展:皮肤受侵、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肺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肺转移后可侵及胸膜,乳腺癌晚期还可转移到肝、脑、卵巢、肋骨、盆骨或脊椎骨等处。
——临床表现:
1、肿块:为首要症状。
2、疼痛:约30%的病人有疼痛感,多为钝痛。
3、皮肤的改变:当肿瘤侵犯皮肤时,多出现不同程度的凹陷点,称为“酒窝”征。随着肿瘤继续发展,可出现皮肤变粗增厚等“桔皮样变”与皮肤粘连现象,此症多见于肿瘤位置较浅者。肥胖或悬垂乳病人,乳房下方常出现水肿,继之肿瘤周围又可出现皮下小结节,即所谓“卫星结节”,癌瘤继续发展侵蚀皮肤便可发生破溃。
4、乳房轮廓及弧度的改变
5、乳头溢液:可为纯血性、浆液血性、乳样或水样液。
6、乳头形状的改变
7、区域淋巴结肿大
8、当癌瘤发生肺、肝及骨等处转移是,则出现相应的症状。
乳腺肉瘤:虽不多见,但种类繁多,如纤维肉瘤、腺肉瘤、癌肉瘤、骨肉瘤、脂肪肉瘤、肌肉瘤、脉管肉瘤、淋巴肉瘤及黑色素瘤等。
乳腺肉瘤常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发病年龄与乳腺癌大致相似。
2、生长规律多为一小肿快,长期缓慢增长,而突然又迅速增大。
3、患者一般状况尚好。
4、局部肿瘤可表现很大,但多局限一处,境界明显,活动,呈中等硬度或似橡胶样硬,但也可有软化而柔软者。
5、乳头不回缩不溢液。
6、表皮因肿瘤迅速增大,而呈现紧张,发亮、微红色,且有静脉怒张。时常见到乳房与肿瘤一起下垂,若肿瘤过度下垂时,可使乳房皮肤水肿。但一般不发生粘连与“桔皮样变”,肿瘤晚期可破溃呈翻花状。
常见乳腺肿块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
1、 腺囊性增生病:次病为乳腺异常增殖症的一个病变阶段,多为年龄较大者,且易多发,有时呈索条状结节,边界不清,属于癌前期病变。
2、 乳痛症:亦为乳腺异常增生症的一个病变阶段,主要表现为在乳腺上可触及多数不平滑之小结节,且多有轻微自发性痛。尤其月经来潮前乳腺胀痛明显,甚至有是痛不可触,患者很是痛苦。
3、 乳头状瘤:可单发,也可多发。单发者多为老年妇女,50%有血性溢液。多发者呈弥漫性结节,无明显肿块。此瘤可恶变。
4、 腺纤维瘤:好发于内分泌旺盛而调节紊乱的年轻妇女,大多在20-30岁期间。肿块明显、边界清楚、光滑、活动、较软,并呈结节状。生长缓慢,而且很少有疼痛,但有恶变发生的可能。
5、 脂肪坏死:好发于肥胖妇女的乳房外侧部分,大多有外伤史,需行切除活检来鉴别。
6、 乳房结核:多为胸壁结核蔓延而来,可溃破,并流出干酪样脓液。注意检查时常发现有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灶同时存在。
7、 浆细胞性乳腺炎:也称非哺乳期乳腺炎。较少见,多有急性发作史,可有疼痛、发烧等,但经消炎治疗后很快消退。
8、 叶状囊肉瘤:多见于35-40岁者,发展较慢,肿瘤呈分叶状,部分坚硬如石,部分区域呈囊性感。瘤体常巨大,有时溃破,很少与胸膛固定。常误认为晚期乳腺癌,但根治术后疗效很好。转移不多见,一般以血行为主,偶有淋巴道转移。
中医与乳腺肿瘤
关于乳房疾病,早在汉代就有记载,如《中藏经》中的“乳癖”,宋《妇人大全良方》中的“乳岩”,明《外科理例》中的“乳痨”《疮疡经验全书》中的“乳疬”等。
肿瘤性乳房疾病,一般都是因忧思郁怒,肝脾受损,气滞痰凝而成“乳中结核”。
乳痨:相当于西医的乳房结核。是乳房部的结核性疾病。因其病变后期常有虚痨表现,故名乳痨。溃后脓液稀薄如痰,所以又名乳痰。
其特点是:病程进展缓慢,初起乳房内有一个或数个结块如梅李,边界不清,皮肉相连。本病临床少见,约占所有乳房疾病的1%。多发于20-40岁的已婚、生育妇女。
本病名最早见于《外科理例》,《外科大成》论症更为详细,《医宗金鉴》还指出:“形势虽小,不可轻忽,若耽延日久不消,轻成乳痨,重成乳岩。”
中医认为多因体质素虚,肺肾阴亏,阴虚则火旺,火灼津为痰,痰火凝结成核;或肝郁化火,耗损阴液,痰凝气郁所致。
乳癖:乳房部位出现形状大小不一的硬结肿快,称为乳癖。相当与现代医学的乳房纤维瘤。本病是乳房部常见的肿瘤性疾病。。
其特点是:乳中结核,形如鸡卵,表面光滑,推之移动,一般多为单发。好发于20-25岁的青年妇女,其发病率约占乳房肿快的10%。
本病名称最早见于汉《中藏经》。清《疡科心得集》对该病的症状描述较为具体。《外科真诠》指出有岩变可能,谓:“宜节饮食,息恼怒,庶免乳岩之变。”实为经验之谈。
中医认为多因情志内伤,肝郁痰凝,痰瘀互结乳房所致。如《疡医大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