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不回复别人的消息?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许多社交软件都具备一个令人又爱又恨的功能: 已读回执。由此也就出现了一个容易被吐槽的现象: 已读不回。其类似于媒介传播中的 “回复延迟”,相关研究表明,“回复延迟”会给所在组织的用户带来愤怒与不耐烦的情绪,产生破灭感或伤害。微博#已读不回#话题。图片来源:微博截图“已读不回”一直是个热门话题,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只要存在人际交往,人们就有可能高频遭遇这种经历。要么是被人已读不回,要么是已读不回别人。“你已经一秒钟没有回复我了,太有趣了,这天气就需要你的冷暴力”。微博热门话题里的高赞留言,对“已读不回”的讨论充满了调侃意味。今天我们将通过读者朋友反馈的数据,与大家聊一聊 “已读不回”这个网络传播现象。0 1已读不回,你能接受吗?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已读回执”?“已读回执”是指信息接收者查看到信息后,依托于后台技术给予信息发送者的已读反馈。9月初,我们以 “已读回执”为主题向读者发起调研,共回收190份结果:图片来源:全媒派从数据来看,大部分的受访者还是很看重,他人对自己的信息是否有积极反馈的。图片来源:全媒派其次,从能够接受多长时间的已读不回来看:虽然大家都不想遭遇已读不回,但对于已读不回时间的忍耐度没有想象中那么低。图片来源:全媒派最后,其实我们很多人也有过对他人已读不回的经历。通过上面的调查数据可见,当下“已读不回”的行为已经较为普遍,甚至可以说:人人都讨厌已读不回,但人人都会已读不回。另外,针对“已读回执”的问题,我们还收到了许多不同的回复,比如大家很想了解:平台为什么会设置该功能?已读不回的行为对社交关系会有什么影响?已读不回的心理和原因有哪些?有留言说到, “已读不回”就像被人遗忘一样,不过被人遗忘了也不全是焦虑,也有它独有的意义。0 2已读回执,怎么来的?社交媒体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功能的设置也是围绕着 “用户需求”展开。目前,应用市场上存在的开设 “已读回执”功能的社交软件,主要有办公类、恋爱交友类、电子商务类、公开化社交类等等。那对于产品开发者来说,设计“已读不回”的初衷是什么呢?图片来源:聊天截图果壳之前的文章中曾提到,“ 已读回执”的“幕后黑手”是黑莓公司。2005年,黑莓正式推出了BlackBerry Messenger (BBM), 支持消息状态的更新,可以显示用户何时传递和阅读了消息,具有一种实时存在感。在社交软件还不是特别发达的时候,这种功能带来了显著的正面价值。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愈发觉得这类即时反馈消息状态的功能有点烦人,甚至会产生 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果壳的文章引用了东伦敦大学研究数字媒体文化与交流的托尼·桑普森(Tony D.Sampson)教授的观点: 社交媒体设计“已读回执”,是为了让用户触发与强迫行为相关的负面情绪从而对APP上瘾。再加上大数据时代的算法加持,用户使用的心理和情绪逐渐变得可以琢磨和了解,所以很多社交软件会通过设置该功能来试图提升影响力。0 3已读回执有什么价值?当然,换个角度来看, “已读回执”功能的设置也是有许多合理价值的。比如对于某办公软件来说,“标记为已读”会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信息扎堆,后台还可以看到未读人数,同时可以设置提醒功能。对于一些大型组织来说,当管理者发布一些重要的公告和消息时,若每个人都回复“收到”会极大降低工作效率,还会影响后来者的阅读体验,所以此时的“已读”反而更显高效。此外,对于一些恋爱交友类型的社交软件来说,“已读不回”则可以让双方通过聊天的形式了解对方的想法。比如,当对方一直已读不回的时候,可能是表示对你没兴趣,那么这时候“沉默是金”的意义就凸显出来了,沉默就是对你“不来电”。再有,购物类软件的“已读”可以用来衡量消费者的潜在价值。已读与回复之间的时间间隔越短,购买意向越强烈。鉴于此,面对互联网时代纷繁复杂的信息堆积和“停不下来”的社交行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愈来愈注重效率, 已读回执这项功能之所以在最近十年发扬光大,自然有其独特价值。至于因为“已读不回”而衍生的其他社交困扰,就是另一件事情了。0 4为什么会已读不回?人们常说“已读不回必有苦衷”,当被问到为什么会已读不回别人时,有27.94%的受访者表示是无意识地忘记回了,24.28%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会意念回复,因为太忙而没时间回的也有22.98%。不过,也有很大一部分人选择的是有意识地不回。图片来源:全媒派“我不回”有我的考虑,“被不回”有我的情绪。所以,对于 “已读不回”其实可以从 “我已读不回”和 “被已读不回”两个层次来探讨原因和用户的心理感受。1、我已读不回我已读不回的原因较多,但主要集中在上述四个方面。1)无意识地忘记回了。2)用意念回复了(以为自己回复了)。3)太忙了没时间回。4)有意识的不想回。不过,也有受访者表示,如果因为无意识或者太忙忘记回复他人,内心会有一种负罪感。2、我被别人已读不回“我被已读不回”在心理上的负面表现更为明显。比如, 心理学上认为,人们的自尊心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外界给予的回应和评价。当我们看到别人对我们的消息已读不回后内心会产生怀疑:是不是我哪句话说错了?是不是我什么事得罪他了?是不是他很讨厌我?是不是他对我发的这个内容有其他看法?......当人们的问题得不到回应时,往往会从自身找问题,进而陷入一种焦虑的情绪中,如果对方一直不回,最后甚至会产生愤怒和埋怨情绪。长时间的“已读不回别人”会影响自己的社交形象,降低在他人心中的好感度。反之亦然,长时间的“被已读不回”会让自己内心产生挫败感,影响自己的社交行为。0 5争议背后的社交困惑其实“已读不回”争议背后反应出了以下两个社交困惑:1、社交中“选择性回避”和“永久在线”之间的矛盾。人本身就时刻处在信息环境当中,对于信息的回复有权选择是否回复以及如何回复,但社交的复杂性总是让人左右为难。比如 “选择性回避”的好处是减少无用社交,坏处则是折损个人形象;如果选择 “永久在线”秒回的话,好处是超高效率对话、提升在他人心中的好感,坏处则是耗费个人精力。2、网络与人际交往的过度关联,是否会让人产生异化?社交媒体以媒介的形式存在,已经逐渐深入到各个群体当中,就像上述所说,如果我们耗费过多的时间在网络社交当中,就更容易被关系网所束缚。“已读不回”也好,“秒回”也罢,与之相关的探讨之所以受到诸多关注,主要是因为目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过于依赖网络媒介。 人们离不开它们,所以才愿意花更多时间讨论它们。“互联网+”的大背景之下,社会以“2倍速”速度运行,法兰克福学派第四代人物哈特穆特·罗萨指出:“在数字化的全球化时代当中,社会亲近性和物理邻近性之间越来越脱节了。 ”在很多场景下,人与人的数字交往甚至超越了现实中的物理交往,承载了更多使命与期待,这带来了新的社交压力。已读不回带来的争议,是人们无法妥善处理这种社交压力的表现之一。既不想被人已读不回,某些情况下又不得不选择已读不回,当代人面对社交网络时的矛盾与纠结在这件事情上体现得分外明显。小编说:不管是 “我们已读不回”,还是“我们被已读不回”,其实都反应了我们当下的生命景况。经常 “已读不回”,说明我们很缺乏换位思考,生命的状态是很自私和骄傲的;“什么信息都马上回”,说明我们太过度关注他人对我们的看法,生命里有很强烈的虚荣和骄傲;看到了不刻意不回他人信息,如果忘记回了也不耿耿于怀拼命自责,坦诚的说明原因,这才是我们应该有的态度。而当我们遇到 “被已读不回”时,多 些理解、少些抱怨;如果事情很紧急换种沟通方式,比如打电话等。不要因为别人没有及时回你信息,就觉得是自己的问题一直自我怀疑忧虑,或者觉得是别人的问题一直抱怨和埋怨。当你的生命足够自由和坦诚,没有太多骄傲、埋怨、自私、虚荣时,你会不自觉的对他人多了很多理解、包容、和爱,和他人关系的建立也会比别人更有质量和深度。你的日子如何,你的力量也必如何。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