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国际化视野
如何培养孩子的国际化视野
温斯顿·丘吉尔,政治家、画家、演说家、作家以及记者,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获奖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曾于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间两度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带领英国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据传为历史上掌握英语单词词汇量最多的人之一(十二万多)。被美国杂志《展示》列为近百年来世界最有说服力的八大演说家之一。2002年,BBC举行了一个名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调查,结果丘吉尔获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
以上内容是对丘吉尔的介绍,给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牛!有人说他高瞻远瞩,有人说他知识渊博,有人说他性格坚毅,有人说他敏而好学……对他的赞美数不胜数,然而我却看出他身上的一个综合素质与潜质——国际化视野。
就在上周,我接受网络访谈,他们邀请我来谈一谈“80后父母如何培养国际化视野的孩子”。这是一个很新的话题,但是非常有意义。现如今,全球一体化,甚至被称作地球村。作为村民,我们应该互相交流与学习,为世界美好做出共同的努力。
我们会经常听到孩子互相伤害或者轻声的新闻,一方面是我们社会教育的缺失,另一方面孩子们甚至我们大人过于将个人得失放在首位,烦恼在心中死缠烂打,挥之不去。有些专家认为我们缺乏的是信仰,其实就是西方重视信仰的国度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人为什么会烦恼呢?因为不知道眼前的事情怎么办!或者说“没办法”。“没办法”怎么办?有两条路可以不烦恼,其一,没办法就不办,这是情商高的人。但如果一味不办,也就一事无成。其二,没办法就想办法。这个想办法的能力不是临阵磨枪而得来的,是从小培养的,属于亲子教育的范畴。
回到开头我们提到的丘吉尔,从小有一个好习惯,这个习惯让他受益终生。当他遇到一个问题,头脑中要首先想出十几种解决办法。然后,他在这些方法中选择出最好的一个,用于解决眼前的问题。貌似比人家迟钝而缓慢,实际上是对思考力的刻苦训练。所以在家人中、朋友中、战友中他总是最有办法的一个人。他为什么在希特勒发起空战的时候,没有选择跳楼?他为什么在争取支持时发现法国宣布投降,也没有选择跳楼?因为他相信一定还会有比选择跳楼更好的办法。他的梦想是战胜希特勒法西斯,他知道如果跳楼就一点儿机会都没有了。他最终选择了联合他最最讨厌的势力——苏联,最后留给了我们一句话——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说他,就是因为他具有国际化视野,这种视野让他心胸宽广,遇事不慌,成就伟业。国际化视野有以下几个元素。
其一,国际合作与学习的意识。中国的孩子比较缺乏这方面的培养,我们更多的尊重本国的悠久历史文明,而不太习惯吸收借鉴别人的经验。君子和而不同,我们应该感谢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在这个地球上生存着各种各样的人类,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文明,让我们从不同角度了解这个地球,也为我们自己创造福祉。举一个例子,国际会诊现在比较流行,一些疑难杂症通过互联网可以汇集全球医生的智慧。这种行为就是基于国际合作意识,基于国际化视野。将来必然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国际间合作来解决。
其二,沟通能力。培养国际化视野要依托语言这个工具,但语言学习绝非是全部。我对语言学习者的忠告是,一开始就要想明白语言学习的意义,一开始就要边学习语言边通过语言解决问题。前者,语言就是为了培养国际化视野,用于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后者,创设语言环境,方便学习语言。家长可以模拟各种场景与儿童对话、可以带孩子去英语角,最好是能让孩子用外语解决外国朋友的难题,这样可以让孩子对学习语言产生浓厚的成就感与自信心。
其三,知识结构。如果我们说国际化视野只是一种愿望或一种交流,其实是偏废了。国家化视野的核心内容是知识结构。这个知识结构既是综合的,也是专业的。我们正是带着问题思考才出现了“国际化视野”这个词。人可不可以做到既渊博又专业?很多人表示否定,认为人应该建立专业的知识结构而非渊博的知识结构,把这种做法称之为“术业有专攻”。我在《孩子独立“靠”父母》一书中,我提出了“托盘原理”——菜肴做得再好,托盘过于劣质,也是失败的大餐。这里菜肴就是专业知识,而托盘就是综合知识。缺少好的托盘,就无法向世人展现你的菜肴。在拿日常交流为例,一个只会讲某个领域知识的人,会把朋友们吓走;而兴趣爱好的人,会广交不同类型的朋友,听取不同的经验,最终会丰富自己专业,学问也会做得更加深刻。国际化视野代表了更广阔的视野与舞台,对完善个人的知识结构,知道个人发展路线更加有益。
有些网友问,什么样的人称得上具有“国际化视野”呢?我觉得具备以上三点,就可以称为具有国际化视野。关键我们如何能达到这三点呢?如何能够引导我们的孩子努力做到这三点呢?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行为,而是一个慢工。重复做到CASH,就可以拥有国际化视野,这些是不需要孩子出国就可以完成的。
Communication。沟通的目的是什么?达成同一个目标!错!沟通的目的是为了增进情感,拉近人际距离。国际化视野的获得,需要与国外友人进行沟通,同样是为了增进情感,拉近人际距离。我最近看了一本新书,叫做《不喊“哎哟”,喊“ouch”》,作者是一位思维敏锐、言谈风趣且朴实的人,她在书中一针见血的指出自己与外国人沟通时犯得低级错误,揭开真实的“伤疤”,让英语初学者们看得一清二楚。他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勇敢,他不怕别人说他笨,他同时也告诉学习者与交流者,勇敢是第一位的,勇敢表现出了真诚。其实我们与外国人之间存在的不是知识上的差异,恰恰是沟通方式的差异。沟通方式的差异来源于文化的差异。所以,我给英语学习者的忠告是,边学习西方的文化,边学习西方的语言。当你知道西方人喜欢谈论天气,而不是喜欢谈论吃饭时,你说出的话就会更容易被对方听进耳朵里。当然,接下来,你也就可以更容易的了解对方真的在想什么。
Activities。我们之前谈到过亲子活动,这是为了亲子关系的建立,增进亲子彼此的了解与信任。实际上,国际化视野的培养,同样需要我们多参与“国际活动”。有些“国际活动”是与亲子活动是重合的,比如观看国外大师美术展、听国外音乐演奏会、游览国外名胜古迹。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让孩子多去参加一些国际比赛,比赛第二,国际化视野培养第一。孩子可以在国家大赛的过程中,认识很多外国的小朋友,建立长期的友谊。当然,一些本国的大赛,如我曾经主持过的新概念英语大赛,组织方会请到一些外国的专家,他们对于孩子的点评与对话,相信一定能打开孩子们的视野。
Studies。学习,指的是有目的的学习。如果说沟通、活动能够直接接触外国人,那么学习就可以直接接触外国文化。国际化视野就是为了对中外文化进行对比,从中选择出适合个人学习与发展的问题解决模式。那么这种模式的直接经验来源于沟通与活动,间接来源则是学习。我们可以通过系统阅读外国的图书进行学习,当然要从国外知名的绘本读起,如《宝贝熊玩转数学》、《咕噜牛与小妞妞》、《不一样的卡梅拉》、《小兔汤姆》等,(关于亲子阅读的方法详见《孩子独立“靠”父母》)。六岁之后,培养孩子独立阅读外国儿童文学,如《小王子》、《汤姆索亚历险记》、《床边的小豆豆》等,小学阶段对于国外名著的阅读是建立国际化视野一生的基石。
Help。了解我的朋友就会发现,我的教育文章中,出现最多的,除了亲子,独立,就是助人。这一方面可能与我是社会学与社会工作专业出身有关,这个专业的核心精神便是助人自助。另一方面,我也在工作生活中,总结出了经验,助人确实是扩大交际面,个体发展最捷径的道路了。相对于国际化视野,助人有着更为深刻的意义。我们对于国际问题的关心,对于国际困难的思考,对于国际友人的帮助,往往可以让我们具备更多的经验,建设更广阔的四维空间。助人是中华的美德,同时也是中国人传播中华文化,结交中外友谊的桥梁。最近几年国家汉办一直推动孔子学院的项目,让国外的朋友了解中国文化,学习汉语,就是对他们进行帮助的一种方式。当然,对于我们孩子而言,我们可以从最基本的做起,为外国小朋友指路,为外国小朋友讲解中国文化等,这需要我们家长积极找机会。我一直想为孩子们建设一个“国际小朋友互助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小朋友们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增进各国人民的情谊,同时培养孩子们的国际化视野。
盗用柏杨先生说得一句话,“崇洋”但不“媚外”。文化本来就是无国界,我们应该让孩子们多吸收外面的空气,当然也不能放弃本土的,否则又变成了“有菜没有盘子”了。最好的学习视角是国际化视野,最好的教育视角是对比教育。
一个孩子,站得有多高,看得就有多远,走得就有多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