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剩余定理是什么的别称?
是孙子定理的别称。
孙子定理是中国古代求解一次同余式组(见同余)的方法。是数论中一个重要定理。又称中国余数定理。一元线性同余方程组问题最早可见于中国南北朝时期(公元5世纪)的数学著作《孙子算经》卷下第二十六题,叫做“物不知数”问题,原文如下:
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即,一个整数除以三余二,除以五余三,除以七余二,求这个整数。《孙子算经》中首次提到了同余方程组问题,以及以上具体问题的解法,因此在中文数学文献中也会将中国剩余定理称为孙子定理。
扩展资料:
孙子问题出现在公元四世纪的中国算书中,这并不是偶然的。我国古代天文历法资料表明,一次同余问题的研究,明显地受到天文、历法需要的推动,特别是和古代历法中所谓“上元积年”的计算密切相关。
大家知道,一部历法,需要规定一个起算时间,我国古代历算家把这个起点叫做“历元”或“上元”,并且把从历元到编历年所累积的时间叫做“上元积年”。
上元积年的推算需要求解一组一次同余式。以公元三世纪三国时期魏国施行的《景初历》做例,这部历法规定以冬至、朔旦(朔日子夜)和甲子日零时会合的时刻作为历元。
设a是一回归年日数,b是一朔望月日数,当年冬至距甲子日零时是R1日,离平朔时刻是R2日,那么《景初历》上元积元数N就是同余组的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剩余定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子算经
我来答 分享 举报
11个回答 #热议# 鹿晗发文告别赵彬彬,赵彬彬人设怎么样?
ss22433
TA获得超过14.4万个认可 2018-10-28
关注
中国的别2113称有华夏,九州,中华,5261神州,海内。
1、华夏。也称“4102夏”、“1653诸夏”。是古代居住于中原地区的原住民的自称,以区别四夷。
2、九州。也叫做神州,十二州,是中国汉族先民在先秦时期典籍《尚书·禹贡》中所记载的地域区划。
3、中华。古代华夏族多建都于黄河南北,以其在四方之中,因称之为中华,是汉族最初兴起的地方。
4、神州。俗称“神州大地”,又名“赤县神州”、“九州”,是属于黄种人汉民族的民族共同地域。
5、海内。是指国境之内,也就是指全国。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