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水稻现在还不抽穗是什么原因?

 我来答
海和威水溶肥
2021-08-11 · 农,天下之大业也,珍惜我所热爱
海和威水溶肥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水稻现在还不抽穗原因可能是品种、施药不当、温度不良、营养缺乏、病虫害等原因,具体解决方法如下:

一、品种

抽穗困难一般是出现包颈现象,稻粒不能及时抽出授粉授精,易形成空秕粒,对产量影响大。这种原因可能是品种的问题,品种本身空秕粒,对产量影响大,遇到种植环境不利就表现更为严重。

二、施药不当

施药不当主要是在抽穗前,过量的施用三唑酮等药剂,这样极易导致水稻出现包颈现象,另外不正当的施用除草剂也会影响到水稻的生长,严重时也会影响水稻抽穗困难的现象。

三、病虫

在种植环境不良的情况下,尤其是在阴雨天气时,病虫害较严重,轻则减产,重则直接绝收。影响水稻抽穗困难的病虫害有稻瘟病、螟类、稻飞虱以及稻螟蛉等。

四、营养缺乏

长期的阴雨天气,会导致土壤的营养流失严重,或者土壤的肥力本身不足,从而导致水稻因为缺乏营养而正常生长,所以出现不抽穗的现象。

五、温度不宜

水稻抽穗时对于温度较为敏感,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也会导致水稻出现包颈的现象,也会造成水稻不抽穗的现象。

水稻现在不抽穗的解决方法:

对于抽穗困难的水稻,建议先喷洒赤霉素,喷洒赤霉素后的水稻会在2-3天内及时抽穗,造成的杨花授粉,这样能及时减少空秕率,避免产量严重下降。一般每亩使用1-2克的赤霉素加50-60公斤的水稀释后喷雾。

如果只是局部的水稻出现抽穗困难现象,喷洒药剂时只需对它们即可,切勿喷洒到正常的植株。,以免导致这些植株后期拔节过长。另外在抽穗期可喷洒海餐沃粉剂磷酸二氢钾,能够增强光合作用,提高结实率,提高产量。

你最初的纯真CA

2022-06-29 · 超过14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359
采纳率:20%
帮助的人:39.4万
展开全部
1、种子处理。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晾晒、风选、水漂选,并用石灰水或三环唑或甲基硫菌灵等对种子进行消毒,消毒后的种子才能进行催芽播种。
2、育秧。我市南北气候差异较大,3月份气温回升不一致,播种前后差距15天左右,偏南地方在3月中旬左右播种,偏北地方3月下旬播种。冬水田、冷浸下浸田可采用旱育秧方式,两季田可采用两段育秧方式,科学育壮苗,适时早育早栽,促使水稻早生快发,提高低位分蘖,增加抗性,增加稻粒数和结实率。
旱育秧技术:旱育秧具有省工、节本节水、增产增收特点。育秧前用“旱育保姆”对种子进行处理,在秧床里可以不调酸度,可以解决常规的旱育秧难以解决苗床病害死苗多和栽后损伤重、抛秧立苗难的问题。具体操作技术是:①种子包衣。种子通过处理后,按每公斤种衣剂(旱育保姆)包衣3-3.5公斤稻种的比例,将种衣剂置于园底容器中,然后将浸湿的稻种慢慢加入容器内进行滚动包衣,边加边搅拌,直到将种衣剂全部包裹在种子上为止。②选苗床。苗床应选择向阳、土壤肥沃的地块,以便培育壮苗和苗床管理方便。③播种。日平均温度稳定在12℃时(我市一般在3月15日后)就可以播种,具体播种期,各地应根据茬口、品种、秧龄等确定,一般亩苗床地播20公斤。苗床地施足底肥、挖细、整平、底水浇足,均匀撒播(注意:包衣种子不催芽),再均匀覆盖1cm厚备好的细土,播种后盖好薄膜。④苗床管理。秧苗1叶1心期及时揭膜,揭膜喷洒一次透水。4叶期前保持床土湿润,4叶期后实行旱育管理,秧田里秧苗要及时防止病虫害。
3、移栽:坚持适时早栽,力争在4月底前栽完冬水田,5月下旬栽完两季田。秧苗移栽前应在本田施足底肥,一般除泥脚浅和保肥保水力差的田块外,都应大力推广底、追肥一道清,底肥应以农家肥为主,氮、磷、钾配合增施。移栽密度:大穗型品种每亩1.2万窝,穗数型品种密度应适当加大,每亩1.5万窝,每亩基本苗不低于9-10万苗。
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多年的试验、示范和生产应用表明,该技术顺应了当前农业发展的主方向(即优质、高效、高产、生态、安全、省工),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要点为:种小麦(油菜)时平整田块,小麦(油菜)收割后不翻耕土壤,将脱粒后的秸秆均匀撒播全田,然后放水泡田24小时以上。待田面为花花水后,施足底肥,抛栽水稻秧苗。秧苗可以抛栽,也可以一窝一窝的丢。采用两段育秧或水育秧的秧苗,要控制秧龄在45天内,并在育苗期喷施两次多效唑控制苗高,以利抛栽后及早扎根返青。
杂糯间栽技术:该技术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水稻病害(主要是稻瘟病)和倒伏,增加粮食产量,并降低了用药成本。具体技术为:①选用高产品种,合理搭配主栽杂交稻、间栽糯稻品种。主栽杂交稻品种选择中迟熟组合,间栽糯稻品种应选择比主栽品种生育期短、植株高的,如沱江糯、本地黄壳糯等。②适时同步播种,同时育秧,同期移栽。主栽品种与间栽品种播期相同,育秧方式相同。③规范化栽培,合理密植。宽窄行牵线移栽。主栽杂交稻品种规格(30+16.6)×13.3cm。间栽糯稻品种,移栽田每间隔2-3个宽行栽一行糯稻,窝距33-50cm,亩大约1500窝左右,每窝4-5苗。④田间管理与一般稻田相同。

小麦管理技术:

一、良种准备
科技兴农,良种先行。良种是获取增产的内因,是农业科技的载体,具有高产、稳产、优质、低耗的作用。
1、选用良种的原则:一是要选用与当地气候、栽培等条件相适应的品种:二是要选用与生产发展、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品种。选用时应积极听取小麦生产专家以及市场分析专家的推荐指导意见,降低生产的盲目性。
2、种子的处理:经过一定时间储藏、加工以后的种子,发芽率、水分指标等是否符合要求,要进一步测试鉴定,同时注意播种前的晒种、选种等其它准备工作,确保种子质量。
二、整地准备
整地是小麦生产的基本环节,施底肥与整地结合进行
1、增施有机肥,平街施肥,增强地力
肥沃的土壤是小麦优质高产的基本保障,要保证小麦在获得高产的基础上,品质达到优质强筋小麦标准,对土壤肥力的要求比较高。整地时,一是要求亩施优质有机肥3000公斤以上,农家肥缺乏时,实行小麦、玉米秸杆还田是十分有效的措施。二是测土配方,科学施肥。中高肥力地块,一般基肥亩施尿素10-15公斤,磷酸二铵20公斤,磷酸钾15-20公斤,硫酸锌1-2公斤等。
2、深耕细耙、精细整地
整地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是保证全苗和培育壮苗的基本措施。整地的标准是:一平、二匀、三松。一平是土地平整,深耕25厘米以上,耕前粗平,耕后复平,避免出现墒沟伏脊等,做到浇水时畦内“寸水棵棵到”;二匀是墒情均匀,肥力均匀;三松是要松紧适度,没有明暗坷垃,要细耙,做到上松下实,无漏耕漏耙,无架空暗垄等。
三、运用精播技术,建立最佳群体结构
不同播种期、播种量、播种深度等不仅能调控小麦的群体结构,还会影响小麦的生育进程、产量和品质。
1、适时播种
在影响小麦形成壮苗的诸因素中,温度是最主要的因素。因此,播种期早晚是能否形成壮苗的关键,必须适期播种。若播期过早,麦苗易涉长,冬前群体发展难以控制;土壤养分早期消耗过度,易形成先旺后弱的“老弱苗”:易受病虫害、冻害等。播期过晚的缺点是:①温度低,出苗慢,出苗率低,苗龄小,冬前营养生长量不够而形不成壮苗:②根系不发达,分蘖少,体内有机养分积累少,抗逆性差;③发育延迟,穗分化开始晚,穗头小;④成熟延迟,种子形成和灌浆过程处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千粒重降低,显著减产,影响品质。不同地区条件不同,播期有所不同。一般的小麦在10月5-10日播种,到12月10日,日平均气温下降到0℃进入越冬期,冬前大于0℃,积温600-650℃,能满足小麦形成壮苗的要求。
2、适量播种
播量的多少,要因地因条件因品种制宜。中产田因地力不是太好,适当增加播量,可较多地依靠主茎穗争取高产。高产田若播量过大,易引起群体过大,通风透光不好,个体生长弱,易倒伏,若适当降低播量,群体不会过大,个体促壮,抗倒,穗大,产量较高。播量的多少是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的关键,不同的品种要掌握一定的播种量。
3、播种深度
播深一般以3-4厘米为宜,深浅一致,可使出苗迅速,苗齐,苗壮。播种过浅,易落干,缺苗断垄,易受冻害;过深出苗率低,出苗时间长,苗弱,分蘖晚,分蘖少,次生根少,难以形成适宜的群体结构。
四、配套田间管理技术
实现小麦优质高产,种好是基础,管理是关键,在提高种植基础前提下,应根据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管理措施。
1、抓好冬前冬季麦田管理
冬前冬季小麦的生育特点可概括为:三长一完成,即长叶、长根、长蘖、完成春化阶段发育。这个时期管理的任务是:促苗齐,苗匀,苗足,培育壮苗,实现合理群体,为麦苗安全越冬和春季生育良好打好基础。主要管理措施是:
(1)及早查苗,补种补栽
小麦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采用于缺苗处浇底水或浸种催芽的方法。小麦3-4叶期进一步疏密补稀,将疙瘩苗疏开,栽苗后普浇一水,确保早发赶齐。
(2)合理施用冬前肥水
合理施用冬前肥水是进一步培育壮苗、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的关键措施。冬前肥水的施用要根据地力、苗情、墒情、气候条件等来决定
①浇冬水
浇冬水的作用:一是可以改善土壤水分状况,满足小麦越冬期间及返青期的需水;二是可以平抑地温;三是可以沉实土壤,可冬水春用,延迟春灌,利于地温回升,麦苗返青早:四是可以减轻病虫害等。
为充分发挥冬水的作用,浇冬水要掌握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把握好浇水时间。一般在11月底至12月初浇水,这个时候日平均气温通常在3-5℃之间,夜冻昼消。浇水过晚,水渗不下,遇到寒流时地面易结冰,麦苗窒息会死亡;二是浇冬水后,一定要在墒情适宜时及时划锄,破除板结,保持墒情。
②追冬肥
俗话说:施肥“年外不如年里”、“冬追金,春追银”,深刻的说明了追冬肥的增产作用。冬前追肥基本上冬施春用。
追冬肥一般结合浇水进行,一是冬肥不应过量,对土壤肥力高、群体量大、壮苗、旺苗,应少施或不施冬肥,以免倒伏或贪青:二是不需浇冬水的麦田一般可不施冬肥:三是底肥中未施足磷肥的地块,要注意氮磷配合施用。
(3)深耘断根,镇压划锄
深耘10厘米以上,可以断老根,喷新根,深扎根,对小麦根系有促控作用,对于群体过大的麦田能明显地控制群体的发展。对于过旺、群体过大的麦田,可以在立冬前后采用镇压措施。镇压在午后进行,以免早晨有霜冻压伤麦苗。划锄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措施,可以灭草、松土、弥补裂缝、防早保墒、减轻或防止冻害等。
2、加强春季麦田管理
主要管理措施是:
(1)返青、起身期主攻旱返青,稳健生长
肥水管理:对群体适宜的高产麦田,小麦返青起身期可以不施肥水,以控制麦苗过旺生长。对个别群体不足的麦田,在起身前后适当施肥浇水。
适当化控、除草:3月上、中旬小麦起身期,对群体偏大、有倒伏危险的麦田,每亩采用20%壮丰安乳油40毫升+75%巨星干燥悬浮剂1克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起到化控防倒、化学除草的目的。
(2)重施拔节肥水
具体的追肥时间应根据墒情和苗情而定,一般群体适宜的高产田,宜在拔节初期至中期,对于群体偏大的麦田,宜在拔节中、后期追肥水。
(3)浇透孕穗水
孕穗期是小麦一生中需水临界期,此期一定要保证有充足的水分,减少小花退化,提高结实率,增加穗粒数。
3、注重后期管理
后期管理的主要任务目标是:防早衰,防倒伏,促进粒重,改善品质,提高产量。主要措施是:
(1)浇好灌浆水
抽穗灌浆期是小麦需水最多的时期。小麦在扬花后10-15天及时浇灌浆水,以保证生理用水,同时可改善田间小气候,减轻干热风,延缓叶片和根系衰老,增加粒重,提高蛋白质、面筋含量。
(2)叶面追肥
小麦扬花后灌浆期间,选择晴天下午4点以后,叶面喷施2%尿素+0.3%磷酸二氢钾,间隔7-10天连喷2遍,不但能增产,还可提高蛋白质含量,延长面团稳定时间。
五、适时收获,防杂保纯
俗话说“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二成丢”,小麦适时收获的最佳时期是蜡熟末期。蜡熟末期的长相是:麦穗、穗下节和叶片全部变黄,茎杆尚有弹性,籽粒含水量约22%左右,籽粒较坚硬,已呈现光泽。
优质小麦要注意的是商品优势,所以不论种子还是商品粮都应到田间去杂,单收单打,分场单晒,确保种子的纯度。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聪晨杰9515

2022-06-28 · 贡献了超过653个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65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0万
展开全部
1、种子处理。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晾晒、风选、水漂选,并用石灰水或三环唑或甲基硫菌灵等对种子进行消毒,消毒后的种子才能进行催芽播种。
2、育秧。我市南北气候差异较大,3月份气温回升不一致,播种前后差距15天左右,偏南地方在3月中旬左右播种,偏北地方3月下旬播种。冬水田、冷浸下浸田可采用旱育秧方式,两季田可采用两段育秧方式,科学育壮苗,适时早育早栽,促使水稻早生快发,提高低位分蘖,增加抗性,增加稻粒数和结实率。
旱育秧技术:旱育秧具有省工、节本节水、增产增收特点。育秧前用“旱育保姆”对种子进行处理,在秧床里可以不调酸度,可以解决常规的旱育秧难以解决苗床病害死苗多和栽后损伤重、抛秧立苗难的问题。具体操作技术是:①种子包衣。种子通过处理后,按每公斤种衣剂(旱育保姆)包衣3-3.5公斤稻种的比例,将种衣剂置于园底容器中,然后将浸湿的稻种慢慢加入容器内进行滚动包衣,边加边搅拌,直到将种衣剂全部包裹在种子上为止。②选苗床。苗床应选择向阳、土壤肥沃的地块,以便培育壮苗和苗床管理方便。③播种。日平均温度稳定在12℃时(我市一般在3月15日后)就可以播种,具体播种期,各地应根据茬口、品种、秧龄等确定,一般亩苗床地播20公斤。苗床地施足底肥、挖细、整平、底水浇足,均匀撒播(注意:包衣种子不催芽),再均匀覆盖1cm厚备好的细土,播种后盖好薄膜。④苗床管理。秧苗1叶1心期及时揭膜,揭膜喷洒一次透水。4叶期前保持床土湿润,4叶期后实行旱育管理,秧田里秧苗要及时防止病虫害。
3、移栽:坚持适时早栽,力争在4月底前栽完冬水田,5月下旬栽完两季田。秧苗移栽前应在本田施足底肥,一般除泥脚浅和保肥保水力差的田块外,都应大力推广底、追肥一道清,底肥应以农家肥为主,氮、磷、钾配合增施。移栽密度:大穗型品种每亩1.2万窝,穗数型品种密度应适当加大,每亩1.5万窝,每亩基本苗不低于9-10万苗。
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多年的试验、示范和生产应用表明,该技术顺应了当前农业发展的主方向(即优质、高效、高产、生态、安全、省工),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要点为:种小麦(油菜)时平整田块,小麦(油菜)收割后不翻耕土壤,将脱粒后的秸秆均匀撒播全田,然后放水泡田24小时以上。待田面为花花水后,施足底肥,抛栽水稻秧苗。秧苗可以抛栽,也可以一窝一窝的丢。采用两段育秧或水育秧的秧苗,要控制秧龄在45天内,并在育苗期喷施两次多效唑控制苗高,以利抛栽后及早扎根返青。
杂糯间栽技术:该技术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水稻病害(主要是稻瘟病)和倒伏,增加粮食产量,并降低了用药成本。具体技术为:①选用高产品种,合理搭配主栽杂交稻、间栽糯稻品种。主栽杂交稻品种选择中迟熟组合,间栽糯稻品种应选择比主栽品种生育期短、植株高的,如沱江糯、本地黄壳糯等。②适时同步播种,同时育秧,同期移栽。主栽品种与间栽品种播期相同,育秧方式相同。③规范化栽培,合理密植。宽窄行牵线移栽。主栽杂交稻品种规格(30+16.6)×13.3cm。间栽糯稻品种,移栽田每间隔2-3个宽行栽一行糯稻,窝距33-50cm,亩大约1500窝左右,每窝4-5苗。④田间管理与一般稻田相同。

小麦管理技术:

一、良种准备
科技兴农,良种先行。良种是获取增产的内因,是农业科技的载体,具有高产、稳产、优质、低耗的作用。
1、选用良种的原则:一是要选用与当地气候、栽培等条件相适应的品种:二是要选用与生产发展、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品种。选用时应积极听取小麦生产专家以及市场分析专家的推荐指导意见,降低生产的盲目性。
2、种子的处理:经过一定时间储藏、加工以后的种子,发芽率、水分指标等是否符合要求,要进一步测试鉴定,同时注意播种前的晒种、选种等其它准备工作,确保种子质量。
二、整地准备
整地是小麦生产的基本环节,施底肥与整地结合进行
1、增施有机肥,平街施肥,增强地力
肥沃的土壤是小麦优质高产的基本保障,要保证小麦在获得高产的基础上,品质达到优质强筋小麦标准,对土壤肥力的要求比较高。整地时,一是要求亩施优质有机肥3000公斤以上,农家肥缺乏时,实行小麦、玉米秸杆还田是十分有效的措施。二是测土配方,科学施肥。中高肥力地块,一般基肥亩施尿素10-15公斤,磷酸二铵20公斤,磷酸钾15-20公斤,硫酸锌1-2公斤等。
2、深耕细耙、精细整地
整地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是保证全苗和培育壮苗的基本措施。整地的标准是:一平、二匀、三松。一平是土地平整,深耕25厘米以上,耕前粗平,耕后复平,避免出现墒沟伏脊等,做到浇水时畦内“寸水棵棵到”;二匀是墒情均匀,肥力均匀;三松是要松紧适度,没有明暗坷垃,要细耙,做到上松下实,无漏耕漏耙,无架空暗垄等。
三、运用精播技术,建立最佳群体结构
不同播种期、播种量、播种深度等不仅能调控小麦的群体结构,还会影响小麦的生育进程、产量和品质。
1、适时播种
在影响小麦形成壮苗的诸因素中,温度是最主要的因素。因此,播种期早晚是能否形成壮苗的关键,必须适期播种。若播期过早,麦苗易涉长,冬前群体发展难以控制;土壤养分早期消耗过度,易形成先旺后弱的“老弱苗”:易受病虫害、冻害等。播期过晚的缺点是:①温度低,出苗慢,出苗率低,苗龄小,冬前营养生长量不够而形不成壮苗:②根系不发达,分蘖少,体内有机养分积累少,抗逆性差;③发育延迟,穗分化开始晚,穗头小;④成熟延迟,种子形成和灌浆过程处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千粒重降低,显著减产,影响品质。不同地区条件不同,播期有所不同。一般的小麦在10月5-10日播种,到12月10日,日平均气温下降到0℃进入越冬期,冬前大于0℃,积温600-650℃,能满足小麦形成壮苗的要求。
2、适量播种
播量的多少,要因地因条件因品种制宜。中产田因地力不是太好,适当增加播量,可较多地依靠主茎穗争取高产。高产田若播量过大,易引起群体过大,通风透光不好,个体生长弱,易倒伏,若适当降低播量,群体不会过大,个体促壮,抗倒,穗大,产量较高。播量的多少是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的关键,不同的品种要掌握一定的播种量。
3、播种深度
播深一般以3-4厘米为宜,深浅一致,可使出苗迅速,苗齐,苗壮。播种过浅,易落干,缺苗断垄,易受冻害;过深出苗率低,出苗时间长,苗弱,分蘖晚,分蘖少,次生根少,难以形成适宜的群体结构。
四、配套田间管理技术
实现小麦优质高产,种好是基础,管理是关键,在提高种植基础前提下,应根据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管理措施。
1、抓好冬前冬季麦田管理
冬前冬季小麦的生育特点可概括为:三长一完成,即长叶、长根、长蘖、完成春化阶段发育。这个时期管理的任务是:促苗齐,苗匀,苗足,培育壮苗,实现合理群体,为麦苗安全越冬和春季生育良好打好基础。主要管理措施是:
(1)及早查苗,补种补栽
小麦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采用于缺苗处浇底水或浸种催芽的方法。小麦3-4叶期进一步疏密补稀,将疙瘩苗疏开,栽苗后普浇一水,确保早发赶齐。
(2)合理施用冬前肥水
合理施用冬前肥水是进一步培育壮苗、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的关键措施。冬前肥水的施用要根据地力、苗情、墒情、气候条件等来决定
①浇冬水
浇冬水的作用:一是可以改善土壤水分状况,满足小麦越冬期间及返青期的需水;二是可以平抑地温;三是可以沉实土壤,可冬水春用,延迟春灌,利于地温回升,麦苗返青早:四是可以减轻病虫害等。
为充分发挥冬水的作用,浇冬水要掌握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把握好浇水时间。一般在11月底至12月初浇水,这个时候日平均气温通常在3-5℃之间,夜冻昼消。浇水过晚,水渗不下,遇到寒流时地面易结冰,麦苗窒息会死亡;二是浇冬水后,一定要在墒情适宜时及时划锄,破除板结,保持墒情。
②追冬肥
俗话说:施肥“年外不如年里”、“冬追金,春追银”,深刻的说明了追冬肥的增产作用。冬前追肥基本上冬施春用。
追冬肥一般结合浇水进行,一是冬肥不应过量,对土壤肥力高、群体量大、壮苗、旺苗,应少施或不施冬肥,以免倒伏或贪青:二是不需浇冬水的麦田一般可不施冬肥:三是底肥中未施足磷肥的地块,要注意氮磷配合施用。
(3)深耘断根,镇压划锄
深耘10厘米以上,可以断老根,喷新根,深扎根,对小麦根系有促控作用,对于群体过大的麦田能明显地控制群体的发展。对于过旺、群体过大的麦田,可以在立冬前后采用镇压措施。镇压在午后进行,以免早晨有霜冻压伤麦苗。划锄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措施,可以灭草、松土、弥补裂缝、防早保墒、减轻或防止冻害等。
2、加强春季麦田管理
主要管理措施是:
(1)返青、起身期主攻旱返青,稳健生长
肥水管理:对群体适宜的高产麦田,小麦返青起身期可以不施肥水,以控制麦苗过旺生长。对个别群体不足的麦田,在起身前后适当施肥浇水。
适当化控、除草:3月上、中旬小麦起身期,对群体偏大、有倒伏危险的麦田,每亩采用20%壮丰安乳油40毫升+75%巨星干燥悬浮剂1克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起到化控防倒、化学除草的目的。
(2)重施拔节肥水
具体的追肥时间应根据墒情和苗情而定,一般群体适宜的高产田,宜在拔节初期至中期,对于群体偏大的麦田,宜在拔节中、后期追肥水。
(3)浇透孕穗水
孕穗期是小麦一生中需水临界期,此期一定要保证有充足的水分,减少小花退化,提高结实率,增加穗粒数。
3、注重后期管理
后期管理的主要任务目标是:防早衰,防倒伏,促进粒重,改善品质,提高产量。主要措施是:
(1)浇好灌浆水
抽穗灌浆期是小麦需水最多的时期。小麦在扬花后10-15天及时浇灌浆水,以保证生理用水,同时可改善田间小气候,减轻干热风,延缓叶片和根系衰老,增加粒重,提高蛋白质、面筋含量。
(2)叶面追肥
小麦扬花后灌浆期间,选择晴天下午4点以后,叶面喷施2%尿素+0.3%磷酸二氢钾,间隔7-10天连喷2遍,不但能增产,还可提高蛋白质含量,延长面团稳定时间。
五、适时收获,防杂保纯
俗话说“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二成丢”,小麦适时收获的最佳时期是蜡熟末期。蜡熟末期的长相是:麦穗、穗下节和叶片全部变黄,茎杆尚有弹性,籽粒含水量约22%左右,籽粒较坚硬,已呈现光泽。
优质小麦要注意的是商品优势,所以不论种子还是商品粮都应到田间去杂,单收单打,分场单晒,确保种子的纯度。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明快又敏捷丶夜鹰O

2022-06-29 · 贡献了超过794个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79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4.3万
展开全部
1、种子处理。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晾晒、风选、水漂选,并用石灰水或三环唑或甲基硫菌灵等对种子进行消毒,消毒后的种子才能进行催芽播种。
2、育秧。我市南北气候差异较大,3月份气温回升不一致,播种前后差距15天左右,偏南地方在3月中旬左右播种,偏北地方3月下旬播种。冬水田、冷浸下浸田可采用旱育秧方式,两季田可采用两段育秧方式,科学育壮苗,适时早育早栽,促使水稻早生快发,提高低位分蘖,增加抗性,增加稻粒数和结实率。
旱育秧技术:旱育秧具有省工、节本节水、增产增收特点。育秧前用“旱育保姆”对种子进行处理,在秧床里可以不调酸度,可以解决常规的旱育秧难以解决苗床病害死苗多和栽后损伤重、抛秧立苗难的问题。具体操作技术是:①种子包衣。种子通过处理后,按每公斤种衣剂(旱育保姆)包衣3-3.5公斤稻种的比例,将种衣剂置于园底容器中,然后将浸湿的稻种慢慢加入容器内进行滚动包衣,边加边搅拌,直到将种衣剂全部包裹在种子上为止。②选苗床。苗床应选择向阳、土壤肥沃的地块,以便培育壮苗和苗床管理方便。③播种。日平均温度稳定在12℃时(我市一般在3月15日后)就可以播种,具体播种期,各地应根据茬口、品种、秧龄等确定,一般亩苗床地播20公斤。苗床地施足底肥、挖细、整平、底水浇足,均匀撒播(注意:包衣种子不催芽),再均匀覆盖1cm厚备好的细土,播种后盖好薄膜。④苗床管理。秧苗1叶1心期及时揭膜,揭膜喷洒一次透水。4叶期前保持床土湿润,4叶期后实行旱育管理,秧田里秧苗要及时防止病虫害。
3、移栽:坚持适时早栽,力争在4月底前栽完冬水田,5月下旬栽完两季田。秧苗移栽前应在本田施足底肥,一般除泥脚浅和保肥保水力差的田块外,都应大力推广底、追肥一道清,底肥应以农家肥为主,氮、磷、钾配合增施。移栽密度:大穗型品种每亩1.2万窝,穗数型品种密度应适当加大,每亩1.5万窝,每亩基本苗不低于9-10万苗。
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多年的试验、示范和生产应用表明,该技术顺应了当前农业发展的主方向(即优质、高效、高产、生态、安全、省工),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要点为:种小麦(油菜)时平整田块,小麦(油菜)收割后不翻耕土壤,将脱粒后的秸秆均匀撒播全田,然后放水泡田24小时以上。待田面为花花水后,施足底肥,抛栽水稻秧苗。秧苗可以抛栽,也可以一窝一窝的丢。采用两段育秧或水育秧的秧苗,要控制秧龄在45天内,并在育苗期喷施两次多效唑控制苗高,以利抛栽后及早扎根返青。
杂糯间栽技术:该技术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水稻病害(主要是稻瘟病)和倒伏,增加粮食产量,并降低了用药成本。具体技术为:①选用高产品种,合理搭配主栽杂交稻、间栽糯稻品种。主栽杂交稻品种选择中迟熟组合,间栽糯稻品种应选择比主栽品种生育期短、植株高的,如沱江糯、本地黄壳糯等。②适时同步播种,同时育秧,同期移栽。主栽品种与间栽品种播期相同,育秧方式相同。③规范化栽培,合理密植。宽窄行牵线移栽。主栽杂交稻品种规格(30+16.6)×13.3cm。间栽糯稻品种,移栽田每间隔2-3个宽行栽一行糯稻,窝距33-50cm,亩大约1500窝左右,每窝4-5苗。④田间管理与一般稻田相同。

小麦管理技术:

一、良种准备
科技兴农,良种先行。良种是获取增产的内因,是农业科技的载体,具有高产、稳产、优质、低耗的作用。
1、选用良种的原则:一是要选用与当地气候、栽培等条件相适应的品种:二是要选用与生产发展、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品种。选用时应积极听取小麦生产专家以及市场分析专家的推荐指导意见,降低生产的盲目性。
2、种子的处理:经过一定时间储藏、加工以后的种子,发芽率、水分指标等是否符合要求,要进一步测试鉴定,同时注意播种前的晒种、选种等其它准备工作,确保种子质量。
二、整地准备
整地是小麦生产的基本环节,施底肥与整地结合进行
1、增施有机肥,平街施肥,增强地力
肥沃的土壤是小麦优质高产的基本保障,要保证小麦在获得高产的基础上,品质达到优质强筋小麦标准,对土壤肥力的要求比较高。整地时,一是要求亩施优质有机肥3000公斤以上,农家肥缺乏时,实行小麦、玉米秸杆还田是十分有效的措施。二是测土配方,科学施肥。中高肥力地块,一般基肥亩施尿素10-15公斤,磷酸二铵20公斤,磷酸钾15-20公斤,硫酸锌1-2公斤等。
2、深耕细耙、精细整地
整地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是保证全苗和培育壮苗的基本措施。整地的标准是:一平、二匀、三松。一平是土地平整,深耕25厘米以上,耕前粗平,耕后复平,避免出现墒沟伏脊等,做到浇水时畦内“寸水棵棵到”;二匀是墒情均匀,肥力均匀;三松是要松紧适度,没有明暗坷垃,要细耙,做到上松下实,无漏耕漏耙,无架空暗垄等。
三、运用精播技术,建立最佳群体结构
不同播种期、播种量、播种深度等不仅能调控小麦的群体结构,还会影响小麦的生育进程、产量和品质。
1、适时播种
在影响小麦形成壮苗的诸因素中,温度是最主要的因素。因此,播种期早晚是能否形成壮苗的关键,必须适期播种。若播期过早,麦苗易涉长,冬前群体发展难以控制;土壤养分早期消耗过度,易形成先旺后弱的“老弱苗”:易受病虫害、冻害等。播期过晚的缺点是:①温度低,出苗慢,出苗率低,苗龄小,冬前营养生长量不够而形不成壮苗:②根系不发达,分蘖少,体内有机养分积累少,抗逆性差;③发育延迟,穗分化开始晚,穗头小;④成熟延迟,种子形成和灌浆过程处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千粒重降低,显著减产,影响品质。不同地区条件不同,播期有所不同。一般的小麦在10月5-10日播种,到12月10日,日平均气温下降到0℃进入越冬期,冬前大于0℃,积温600-650℃,能满足小麦形成壮苗的要求。
2、适量播种
播量的多少,要因地因条件因品种制宜。中产田因地力不是太好,适当增加播量,可较多地依靠主茎穗争取高产。高产田若播量过大,易引起群体过大,通风透光不好,个体生长弱,易倒伏,若适当降低播量,群体不会过大,个体促壮,抗倒,穗大,产量较高。播量的多少是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的关键,不同的品种要掌握一定的播种量。
3、播种深度
播深一般以3-4厘米为宜,深浅一致,可使出苗迅速,苗齐,苗壮。播种过浅,易落干,缺苗断垄,易受冻害;过深出苗率低,出苗时间长,苗弱,分蘖晚,分蘖少,次生根少,难以形成适宜的群体结构。
四、配套田间管理技术
实现小麦优质高产,种好是基础,管理是关键,在提高种植基础前提下,应根据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管理措施。
1、抓好冬前冬季麦田管理
冬前冬季小麦的生育特点可概括为:三长一完成,即长叶、长根、长蘖、完成春化阶段发育。这个时期管理的任务是:促苗齐,苗匀,苗足,培育壮苗,实现合理群体,为麦苗安全越冬和春季生育良好打好基础。主要管理措施是:
(1)及早查苗,补种补栽
小麦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采用于缺苗处浇底水或浸种催芽的方法。小麦3-4叶期进一步疏密补稀,将疙瘩苗疏开,栽苗后普浇一水,确保早发赶齐。
(2)合理施用冬前肥水
合理施用冬前肥水是进一步培育壮苗、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的关键措施。冬前肥水的施用要根据地力、苗情、墒情、气候条件等来决定
①浇冬水
浇冬水的作用:一是可以改善土壤水分状况,满足小麦越冬期间及返青期的需水;二是可以平抑地温;三是可以沉实土壤,可冬水春用,延迟春灌,利于地温回升,麦苗返青早:四是可以减轻病虫害等。
为充分发挥冬水的作用,浇冬水要掌握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把握好浇水时间。一般在11月底至12月初浇水,这个时候日平均气温通常在3-5℃之间,夜冻昼消。浇水过晚,水渗不下,遇到寒流时地面易结冰,麦苗窒息会死亡;二是浇冬水后,一定要在墒情适宜时及时划锄,破除板结,保持墒情。
②追冬肥
俗话说:施肥“年外不如年里”、“冬追金,春追银”,深刻的说明了追冬肥的增产作用。冬前追肥基本上冬施春用。
追冬肥一般结合浇水进行,一是冬肥不应过量,对土壤肥力高、群体量大、壮苗、旺苗,应少施或不施冬肥,以免倒伏或贪青:二是不需浇冬水的麦田一般可不施冬肥:三是底肥中未施足磷肥的地块,要注意氮磷配合施用。
(3)深耘断根,镇压划锄
深耘10厘米以上,可以断老根,喷新根,深扎根,对小麦根系有促控作用,对于群体过大的麦田能明显地控制群体的发展。对于过旺、群体过大的麦田,可以在立冬前后采用镇压措施。镇压在午后进行,以免早晨有霜冻压伤麦苗。划锄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措施,可以灭草、松土、弥补裂缝、防早保墒、减轻或防止冻害等。
2、加强春季麦田管理
主要管理措施是:
(1)返青、起身期主攻旱返青,稳健生长
肥水管理:对群体适宜的高产麦田,小麦返青起身期可以不施肥水,以控制麦苗过旺生长。对个别群体不足的麦田,在起身前后适当施肥浇水。
适当化控、除草:3月上、中旬小麦起身期,对群体偏大、有倒伏危险的麦田,每亩采用20%壮丰安乳油40毫升+75%巨星干燥悬浮剂1克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起到化控防倒、化学除草的目的。
(2)重施拔节肥水
具体的追肥时间应根据墒情和苗情而定,一般群体适宜的高产田,宜在拔节初期至中期,对于群体偏大的麦田,宜在拔节中、后期追肥水。
(3)浇透孕穗水
孕穗期是小麦一生中需水临界期,此期一定要保证有充足的水分,减少小花退化,提高结实率,增加穗粒数。
3、注重后期管理
后期管理的主要任务目标是:防早衰,防倒伏,促进粒重,改善品质,提高产量。主要措施是:
(1)浇好灌浆水
抽穗灌浆期是小麦需水最多的时期。小麦在扬花后10-15天及时浇灌浆水,以保证生理用水,同时可改善田间小气候,减轻干热风,延缓叶片和根系衰老,增加粒重,提高蛋白质、面筋含量。
(2)叶面追肥
小麦扬花后灌浆期间,选择晴天下午4点以后,叶面喷施2%尿素+0.3%磷酸二氢钾,间隔7-10天连喷2遍,不但能增产,还可提高蛋白质含量,延长面团稳定时间。
五、适时收获,防杂保纯
俗话说“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二成丢”,小麦适时收获的最佳时期是蜡熟末期。蜡熟末期的长相是:麦穗、穗下节和叶片全部变黄,茎杆尚有弹性,籽粒含水量约22%左右,籽粒较坚硬,已呈现光泽。
优质小麦要注意的是商品优势,所以不论种子还是商品粮都应到田间去杂,单收单打,分场单晒,确保种子的纯度。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失身的八只9z

2022-06-29 · 贡献了超过695个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69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0.2万
展开全部
1、种子处理。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晾晒、风选、水漂选,并用石灰水或三环唑或甲基硫菌灵等对种子进行消毒,消毒后的种子才能进行催芽播种。
2、育秧。我市南北气候差异较大,3月份气温回升不一致,播种前后差距15天左右,偏南地方在3月中旬左右播种,偏北地方3月下旬播种。冬水田、冷浸下浸田可采用旱育秧方式,两季田可采用两段育秧方式,科学育壮苗,适时早育早栽,促使水稻早生快发,提高低位分蘖,增加抗性,增加稻粒数和结实率。
旱育秧技术:旱育秧具有省工、节本节水、增产增收特点。育秧前用“旱育保姆”对种子进行处理,在秧床里可以不调酸度,可以解决常规的旱育秧难以解决苗床病害死苗多和栽后损伤重、抛秧立苗难的问题。具体操作技术是:①种子包衣。种子通过处理后,按每公斤种衣剂(旱育保姆)包衣3-3.5公斤稻种的比例,将种衣剂置于园底容器中,然后将浸湿的稻种慢慢加入容器内进行滚动包衣,边加边搅拌,直到将种衣剂全部包裹在种子上为止。②选苗床。苗床应选择向阳、土壤肥沃的地块,以便培育壮苗和苗床管理方便。③播种。日平均温度稳定在12℃时(我市一般在3月15日后)就可以播种,具体播种期,各地应根据茬口、品种、秧龄等确定,一般亩苗床地播20公斤。苗床地施足底肥、挖细、整平、底水浇足,均匀撒播(注意:包衣种子不催芽),再均匀覆盖1cm厚备好的细土,播种后盖好薄膜。④苗床管理。秧苗1叶1心期及时揭膜,揭膜喷洒一次透水。4叶期前保持床土湿润,4叶期后实行旱育管理,秧田里秧苗要及时防止病虫害。
3、移栽:坚持适时早栽,力争在4月底前栽完冬水田,5月下旬栽完两季田。秧苗移栽前应在本田施足底肥,一般除泥脚浅和保肥保水力差的田块外,都应大力推广底、追肥一道清,底肥应以农家肥为主,氮、磷、钾配合增施。移栽密度:大穗型品种每亩1.2万窝,穗数型品种密度应适当加大,每亩1.5万窝,每亩基本苗不低于9-10万苗。
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多年的试验、示范和生产应用表明,该技术顺应了当前农业发展的主方向(即优质、高效、高产、生态、安全、省工),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要点为:种小麦(油菜)时平整田块,小麦(油菜)收割后不翻耕土壤,将脱粒后的秸秆均匀撒播全田,然后放水泡田24小时以上。待田面为花花水后,施足底肥,抛栽水稻秧苗。秧苗可以抛栽,也可以一窝一窝的丢。采用两段育秧或水育秧的秧苗,要控制秧龄在45天内,并在育苗期喷施两次多效唑控制苗高,以利抛栽后及早扎根返青。
杂糯间栽技术:该技术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水稻病害(主要是稻瘟病)和倒伏,增加粮食产量,并降低了用药成本。具体技术为:①选用高产品种,合理搭配主栽杂交稻、间栽糯稻品种。主栽杂交稻品种选择中迟熟组合,间栽糯稻品种应选择比主栽品种生育期短、植株高的,如沱江糯、本地黄壳糯等。②适时同步播种,同时育秧,同期移栽。主栽品种与间栽品种播期相同,育秧方式相同。③规范化栽培,合理密植。宽窄行牵线移栽。主栽杂交稻品种规格(30+16.6)×13.3cm。间栽糯稻品种,移栽田每间隔2-3个宽行栽一行糯稻,窝距33-50cm,亩大约1500窝左右,每窝4-5苗。④田间管理与一般稻田相同。

小麦管理技术:

一、良种准备
科技兴农,良种先行。良种是获取增产的内因,是农业科技的载体,具有高产、稳产、优质、低耗的作用。
1、选用良种的原则:一是要选用与当地气候、栽培等条件相适应的品种:二是要选用与生产发展、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品种。选用时应积极听取小麦生产专家以及市场分析专家的推荐指导意见,降低生产的盲目性。
2、种子的处理:经过一定时间储藏、加工以后的种子,发芽率、水分指标等是否符合要求,要进一步测试鉴定,同时注意播种前的晒种、选种等其它准备工作,确保种子质量。
二、整地准备
整地是小麦生产的基本环节,施底肥与整地结合进行
1、增施有机肥,平街施肥,增强地力
肥沃的土壤是小麦优质高产的基本保障,要保证小麦在获得高产的基础上,品质达到优质强筋小麦标准,对土壤肥力的要求比较高。整地时,一是要求亩施优质有机肥3000公斤以上,农家肥缺乏时,实行小麦、玉米秸杆还田是十分有效的措施。二是测土配方,科学施肥。中高肥力地块,一般基肥亩施尿素10-15公斤,磷酸二铵20公斤,磷酸钾15-20公斤,硫酸锌1-2公斤等。
2、深耕细耙、精细整地
整地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是保证全苗和培育壮苗的基本措施。整地的标准是:一平、二匀、三松。一平是土地平整,深耕25厘米以上,耕前粗平,耕后复平,避免出现墒沟伏脊等,做到浇水时畦内“寸水棵棵到”;二匀是墒情均匀,肥力均匀;三松是要松紧适度,没有明暗坷垃,要细耙,做到上松下实,无漏耕漏耙,无架空暗垄等。
三、运用精播技术,建立最佳群体结构
不同播种期、播种量、播种深度等不仅能调控小麦的群体结构,还会影响小麦的生育进程、产量和品质。
1、适时播种
在影响小麦形成壮苗的诸因素中,温度是最主要的因素。因此,播种期早晚是能否形成壮苗的关键,必须适期播种。若播期过早,麦苗易涉长,冬前群体发展难以控制;土壤养分早期消耗过度,易形成先旺后弱的“老弱苗”:易受病虫害、冻害等。播期过晚的缺点是:①温度低,出苗慢,出苗率低,苗龄小,冬前营养生长量不够而形不成壮苗:②根系不发达,分蘖少,体内有机养分积累少,抗逆性差;③发育延迟,穗分化开始晚,穗头小;④成熟延迟,种子形成和灌浆过程处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千粒重降低,显著减产,影响品质。不同地区条件不同,播期有所不同。一般的小麦在10月5-10日播种,到12月10日,日平均气温下降到0℃进入越冬期,冬前大于0℃,积温600-650℃,能满足小麦形成壮苗的要求。
2、适量播种
播量的多少,要因地因条件因品种制宜。中产田因地力不是太好,适当增加播量,可较多地依靠主茎穗争取高产。高产田若播量过大,易引起群体过大,通风透光不好,个体生长弱,易倒伏,若适当降低播量,群体不会过大,个体促壮,抗倒,穗大,产量较高。播量的多少是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的关键,不同的品种要掌握一定的播种量。
3、播种深度
播深一般以3-4厘米为宜,深浅一致,可使出苗迅速,苗齐,苗壮。播种过浅,易落干,缺苗断垄,易受冻害;过深出苗率低,出苗时间长,苗弱,分蘖晚,分蘖少,次生根少,难以形成适宜的群体结构。
四、配套田间管理技术
实现小麦优质高产,种好是基础,管理是关键,在提高种植基础前提下,应根据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管理措施。
1、抓好冬前冬季麦田管理
冬前冬季小麦的生育特点可概括为:三长一完成,即长叶、长根、长蘖、完成春化阶段发育。这个时期管理的任务是:促苗齐,苗匀,苗足,培育壮苗,实现合理群体,为麦苗安全越冬和春季生育良好打好基础。主要管理措施是:
(1)及早查苗,补种补栽
小麦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采用于缺苗处浇底水或浸种催芽的方法。小麦3-4叶期进一步疏密补稀,将疙瘩苗疏开,栽苗后普浇一水,确保早发赶齐。
(2)合理施用冬前肥水
合理施用冬前肥水是进一步培育壮苗、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的关键措施。冬前肥水的施用要根据地力、苗情、墒情、气候条件等来决定
①浇冬水
浇冬水的作用:一是可以改善土壤水分状况,满足小麦越冬期间及返青期的需水;二是可以平抑地温;三是可以沉实土壤,可冬水春用,延迟春灌,利于地温回升,麦苗返青早:四是可以减轻病虫害等。
为充分发挥冬水的作用,浇冬水要掌握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把握好浇水时间。一般在11月底至12月初浇水,这个时候日平均气温通常在3-5℃之间,夜冻昼消。浇水过晚,水渗不下,遇到寒流时地面易结冰,麦苗窒息会死亡;二是浇冬水后,一定要在墒情适宜时及时划锄,破除板结,保持墒情。
②追冬肥
俗话说:施肥“年外不如年里”、“冬追金,春追银”,深刻的说明了追冬肥的增产作用。冬前追肥基本上冬施春用。
追冬肥一般结合浇水进行,一是冬肥不应过量,对土壤肥力高、群体量大、壮苗、旺苗,应少施或不施冬肥,以免倒伏或贪青:二是不需浇冬水的麦田一般可不施冬肥:三是底肥中未施足磷肥的地块,要注意氮磷配合施用。
(3)深耘断根,镇压划锄
深耘10厘米以上,可以断老根,喷新根,深扎根,对小麦根系有促控作用,对于群体过大的麦田能明显地控制群体的发展。对于过旺、群体过大的麦田,可以在立冬前后采用镇压措施。镇压在午后进行,以免早晨有霜冻压伤麦苗。划锄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措施,可以灭草、松土、弥补裂缝、防早保墒、减轻或防止冻害等。
2、加强春季麦田管理
主要管理措施是:
(1)返青、起身期主攻旱返青,稳健生长
肥水管理:对群体适宜的高产麦田,小麦返青起身期可以不施肥水,以控制麦苗过旺生长。对个别群体不足的麦田,在起身前后适当施肥浇水。
适当化控、除草:3月上、中旬小麦起身期,对群体偏大、有倒伏危险的麦田,每亩采用20%壮丰安乳油40毫升+75%巨星干燥悬浮剂1克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起到化控防倒、化学除草的目的。
(2)重施拔节肥水
具体的追肥时间应根据墒情和苗情而定,一般群体适宜的高产田,宜在拔节初期至中期,对于群体偏大的麦田,宜在拔节中、后期追肥水。
(3)浇透孕穗水
孕穗期是小麦一生中需水临界期,此期一定要保证有充足的水分,减少小花退化,提高结实率,增加穗粒数。
3、注重后期管理
后期管理的主要任务目标是:防早衰,防倒伏,促进粒重,改善品质,提高产量。主要措施是:
(1)浇好灌浆水
抽穗灌浆期是小麦需水最多的时期。小麦在扬花后10-15天及时浇灌浆水,以保证生理用水,同时可改善田间小气候,减轻干热风,延缓叶片和根系衰老,增加粒重,提高蛋白质、面筋含量。
(2)叶面追肥
小麦扬花后灌浆期间,选择晴天下午4点以后,叶面喷施2%尿素+0.3%磷酸二氢钾,间隔7-10天连喷2遍,不但能增产,还可提高蛋白质含量,延长面团稳定时间。
五、适时收获,防杂保纯
俗话说“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二成丢”,小麦适时收获的最佳时期是蜡熟末期。蜡熟末期的长相是:麦穗、穗下节和叶片全部变黄,茎杆尚有弹性,籽粒含水量约22%左右,籽粒较坚硬,已呈现光泽。
优质小麦要注意的是商品优势,所以不论种子还是商品粮都应到田间去杂,单收单打,分场单晒,确保种子的纯度。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56)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