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调研报告

 我来答
野半下独0y
2022-07-09 · 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36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38万
展开全部

教育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区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城区学校建设滞后与学生不断增加的矛盾日益凸显,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所引发的“择校”和“大班额”问题,成为广大市民关注的焦点,接下来是我为大家精心搜集的教育发展调研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

  城市教育发展调研报告范文(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和愿望愈来愈强烈。xxxx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区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通过加大城区学校布局调整,改善城区学校办学条件,整合优化城区教育资源,推进城区学校素质教育和新课堂改革,在提升城区教育对县域教育的引领作用方面作出了极大努力。目前,我们对我县城区教育发展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发展现状

  (一)县城学校现有规模和布局

  我县人口73万,有各级各类公办学校80余所,教师近5000人,在校学生80000余人。目前,我县城区有普通高完中3所(其中省级重点中学一所,市级重点中学一所,由原师范改制高完中一所),普高在校生12000余人;有初中校2所,在校生5800余人;小学6所,在校生10000余人;公办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1500余人;民办学校1所,在校生500余人;民办幼儿园5所,在园幼儿1300余人。在城区就读学生占全县学生的40%,同时每年进城就读学生增长达5%以上。

  (二)县城教育发展举措和成效

  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后,我县作出了进一步推进课堂改革,努力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决定;全市城市教育工作会后,我县将调整城区学校布局,加大城区学校硬件投入,化解城区学校大班额等作为突破口,制订《城区教育五年发展规划》,就我县加快推进城区教育发展作出了一些努力和探索。

  1.扩大规模,调整布局。为适应需要,我县在城东新区规划新建一批学校,解决新城区家庭子女就近读书的需求。一是实验中学迁建。该校按标准化学校的要求建设,建成后可招收100个教学班,预计xxxx年秋季开始招生,这将大大缓解我县城区学生和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就读初中的入学压力。二是桑梓小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两所学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合校办学。目前土石方开挖即将完成,预计11月主体工程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新增一所上档次的小学,同时告别我县无特殊教育学校的历史。三是城东幼儿园建设。该园按省级示范幼儿园标准建设,建成后可招收12个幼儿班。同时,城区其余学校也在原来规模上,尽可能扩容,提升档次和办学质量。

  2.集中优势,整合资源。我县每年都为城区学校考调50名以上的农村学校优秀教师,考聘近100名的优秀大学毕业生。近几年,已为城区中小学配备优质师资500余人。同时,我县还将重大项目和上级拨付的专项经费向城区学校倾斜。xxxx中学澳门灾后援建项目3000万元,新建的学校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大楼已全部投入使用。实验小学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也已经开始实施。通过加大投入,城区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3.实施课改,提升质量。近年来,通过不懈努力,我县教育面貌呈现出良性发展势头,但现实教学质量与愿望仍有较大差距。通过调研分析和论证认为,教师的惰性、僵化的观念、单调的课堂、被动的学习是制约我县教育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于是,我县把变革教育、提升质量的突破口瞄准了课堂。

  2009年,县教育局从全国课改名校引进高效课堂教学,经过三年多的试点试验、本土培育和提炼成长,目前,全县已建成课改基地学校20所,其余各校也有一定数量的班级和师生积极参与试验。在实践探索中,采取“四主推动”策略推进课改: 一是行政主推。我县先后派出了千余名教师外出取经,邀请十几位课改专家 “授课”,掀起了课堂改革风暴。二是校长主管。通过县教育局与校长签订课改目标责任书,举办教学管理人员课改理论考试和校长竞教,促使校长在课改中担当起了“课改思想的引领者、课改决策的执行者、后勤服务的保障者”角色。三是教师主导。通过践行“234”(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两种能力;实现“解放学校,解放教师,解放学生”三大目标;遵循课堂“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展示点评、检测反馈”四个环节)高效课堂模式,推行“看课堂氛围、看师生状态、看学生能力、看教学成绩”的评课标准,强力促使教师从“教”到“导”的转变。四是学生主动。为实现让每一位学生快乐成长的课改终极目标,县教育局以导学案为载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各学校成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学校和班级事务。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里,各学校力求让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展示出了不一样的精气神,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与其享受快乐成长的幸福得到了有机统一。

  去年4月,我县三名课改教师走进“全国课博会”献课,受到一致好评;12月,南充市高效课堂推进会在我县成功召开;今年5月,《中国教师报》区域课改样本观摩会及第二届全国教育局长峰会在郑州召开,我县被评为“2011年全国十大最具发展潜力区域”,县教育局局长姚勇同志荣获“2011年全国十大课改推动人物”称号。课堂教学改革,关系重大,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今秋开学后,立即组织人大代表对课改进行视察,广泛听取老师、学生、家长等各方意见,提出了注重内涵,注重效果,坚持示范,分批推进的课改原则,务求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人民群众满意。

  4.强化管理,树立形象。一是完善体制机制,促进常规管理精细化。我县城区各校建立了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并发挥作用;推门听课、随机暗访得到落实,教学常规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以改换黑板和课桌,修建城区学校教师周转房为主要内容的“师生幸福工程”启动并逐步推进实施。二是提升“三园”水平,促进校园文化内涵化。围绕“洁净校园、秩序校园、优美校园”的目标,深入治理城区学校校园内外环境,巩固和继续加强“文明寝室、示范食堂、卫生厕所”创建活动,争创县级“绿色学校”举措被纳入各校的日常工作。围绕高效课堂建设,打造育人功能较强的校园文化,凸显文化的内涵。三是深化特色兴校,促进特色建设品牌化。城区各校加大特色建设力度,纷纷做精做强特色项目。城东路小学的童声合唱、相如一小的读写文化、锦屏小学的师生版《相如长歌》、实验小学的象棋文化等得到提升并成长为学校对外宣传的名片。四是狠抓安全稳定,促进教育环境和谐化。在做好城区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的同时,xxxx年度重点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县委、县人大、县政府组织召开了“xxxx县校园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大会”,集中一个月时间,对城区学校校园周边的网吧、经营摊点、社会治安等进行了彻查和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发展困惑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剧,我县城区学校在规划和建设上逐渐暴露出与之不相适应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一是城区学校布局不够合理,无一所职业教育学校;二是学校数量相对不足,大班额难以彻底化解;三是学校校园面积较小,功能区严重不足;四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随意性使得学校周边环境较差;五是农村留守儿童大量进入城区学校,家校共育的社会合力尚未形成。

  调研中,我们还收集到了城区学校反映的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有:急需落实新的教育投入政策,依法实现“三个增长”;急需实施教育“五年”规划,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急需启动职教中心建设,缩小我县职教差距;急需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投入,完成“三年行动计划”目标;急需配套工程项目资金,确保工程顺利实施;急需恢复县财政教育专项资金,保障教育工作正常运转;急需实施内涵提升战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急需保障教师基本待遇,切实稳定师资队伍;急需成立会计核算中心,规范教育经费管理。

  三、对策建议

  (一)统筹城区教育规划,优化学校布局。根据我县城市发展趋势及人口分布状况,完善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统筹协调好城区建设与城区教育的关系,制订近期、中期、远期实施方案。强化城区规划学校建设用地保障,城区现代化建设应该为教育预留发展的空间,学校周边建设要充分考虑协调因素,切实保障学校周边环境的育人性、秩序性和发展性。

  (二)促进教育均衡,激发竞争活力。城区内,要通过政府引导、合理配备和机制规范,让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职业教育各阶段都拥有实力相当的学校,从而让各类教育在良性竞争中得到发展。

  (三)实施名校战略,打造品牌教育。名校是优质教育的代名词,而优质教育又是家长和社会的热切期盼。在促进教育均衡的同时,在各类学校中确定1-2所重点学校,打造成在市内有一定影响的名校,留住县内优质师资和生源,把城市教育做成品牌。

  (四)坚持开放办学,提升教育质量。开放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方法。城市教育要实现新的突破,一方面要克服盲目自大的`因素,即城市教育长期以来在县域乃至更广的范围内都名列前茅的自满态度。另一方面,无论是师资还是管理方式方法,都要不断地通过“走出去、引进来”,从而更新观念,弥补不足。建立和完善教师服务期制度和定期交流轮换制度。建立城区教师定期交流制度,鼓励吸引优秀毕业生和外地优秀教师到我县城区学校任教。推进教师人事制度管理科学化。

  (五)兴办民办教育,扩充教育资源。要解决城区教育资源不足问题,必须大力促进民办教育发展。一是加强民办学前教育,建设一批规模较大,办学条件较好,教育质量较高的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民办学前教育总量要达60%以上。二是进一步招商引资,新办一批优质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建设一批规模较大的基础教育学校,打造民办基础教育优质品牌,以满足未来城市扩容需求。推进城市教育快速发展。

  城区教育发展调研报告范文(二)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xxxx县城区建设日新月异,城市人口迅猛增长的新形势下,我县城区教育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狠抓学校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呈现出高中教育、义务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的良好势头。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区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城区学校建设滞后与学生不断增加的矛盾日益凸显,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所引发的“择校”和“大班额”问题,成为广大市民关注的焦点。为逐步解决这些发展中的矛盾和客观中存在的问题,让更多的农民工子女进城“有书读、读好书、安全读书”,根据人大常委会年初工作安排,社事工委在县人大分管领导的带领下,与县教育局从3月下旬到4月上旬对县城高完中、初级中学、小学、幼儿园和民办教育,共13所学校进行了调研。

  一、城区学校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城区共有中小学、幼儿园33所,其中:高中学校3所、初级中学1所、纯小学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民办学校1所、成建制公办幼儿园2所、附设及民办幼儿园18所;现有在校学生(含幼儿)44317人,其中:高中12789人、初中8054人、小学14420人、幼儿9384人(含民办2515人);专任教师1731人,其中:高中476人、初中524人、小学486人、幼儿教师245人(含民办137人)。县城中小学、幼儿园占地总面积537.8亩,建筑面积22.64万平方米。目前,城区学校共有省级示范高中1所,省艺术特色学校1所,市级示范学校7所。

  二、城区教育发展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城区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县委、县政府实施“两河工程”以来,城区学校建设发生了质的飞跃,学校硬件建设完全改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设施设备提高,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学校管理水平提升,办学效益凸显,群众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教育投入大,学校面貌新。县委、县政府将教育投入列入财政支出重点。近三年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31.74%;全面化解“普九”债务9489.51万元;在城区,无偿划拨土地80亩,扩建了化育中学、云凤实验小学、城北实验学校,新建了特殊教育学校;争取澳门政府援建xxxx中学。xxxx二中,城关中学、城南一小,城守二小、城守三小等城区学校共新增校舍56640平方米,新增教室203个(高中学校125个)。今年又将新建两所公办幼儿园分园。近五年,我县教育投入是过去10年的3.4倍,城区学校育人条件不断优化。

  (二)师资配置强,教师队伍优。在努力改善城区学校办学条件的同时,坚持以均衡配置师资为手段,努力缩小校际间的差异,最大限度地维护和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公益性和普惠性。2008年以来,我县建立了高校选聘,社会考聘,有退有进,年年补编的教师补充机制,先后从高校选聘、向社会考聘教师977人,多途径补充城区学校教师481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区学校专任教师紧缺和学科不配套的压力。

  (三)管理水平高,教育特色显。一是学校实施“管•教•学”三个常规达标工程,全面提升学校常规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制定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基本技能培训和检测标准,实施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工程,城区教师人人通过达标验收,教师教学方式和手段进一步提高。二是实施特色学校创建工程,如化育中学的“责任教育”,云凤实验小学的“美丽教育”,城守一小的“模范教育”,行知小学的“行知文化”,城关中学的“自信教育”,城南一小的“书香校园”和实验幼儿园的“多彩教学”等已初显特色。

  (四)教育改革好,办学效益高。近年来,县城学校充分发挥区域办学优势和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校办学目标明确,办学思路明晰,办学特色突出,拉动了从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到高中教育的发展,影响和推动了全县教育整体水平和竞争力的提升。2009—2012年我县教育工作综合考评、高中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均获全市一等奖。

  城区教育的快速优质发展,有力地助推了城镇化进程,增强了县城的承载能力,提升了县城的文化内涵,同时带动了土地、房产增值,推动了经济发展,为建设“两宜”城市和成渝经济区北部经济强县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县城区建设的步伐加快,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城市扩张人口倍增,带来了适龄儿童少年在城区入学需求同步快速增长。但城区中小学校布局与数量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格局,城区学生人数已由1999年的1.8万人增加到现在的4.43万人,特别是2004年至2013年10年间城区学生人数净增长1.81万人,平均每年增长1810人。城区中小学校的教育资源不足、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资源总量不足。最明显的表现是城区所有学校的班额都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大班额问题非常严重。目前,我县城区幼儿平均班额55.38人,小学平均班额76.45人,初中平均班额76.85人,高中平均班额81.28人,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小学每班45人、初中、高中每班50人、幼儿最大班额35人的标准。一是学校占地面积不足。按《城市普通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和《城市幼儿园建筑面积定额标准(试行)》,生均校园占地面积小学最低14平方米,实际为2.9平方米;初中最低16平方米,实际为7.76平方米;九年一贯制学校最低15平方米,实际为4.5平方米。幼儿最低13平方米,实际为1.9平方米;高中最低18平方米,实际为17.36平方米。目前,城区14所公办学校(其中:两所幼儿园)占地总面积512亩,比国家规定标准尚差474亩,学校占地面积的不足直接导致了学生活动场地严重紧缺。我县城区公办学校现有学生活动场地94067平方米,生均活动场地面积为2.23平方米。由于受历史原因的影响,城市发展规划未按需求留足教育用地,以致造成城区现有学校(除xxxx中学外)规划用地严重不足,对学校新建、扩建带来诸多问题;加上旧城改造、商品房开发未考虑人口增加带来的教育需求,给城区学校带来不堪重负的就学压力。二是校舍建筑面积不够。根据《城市普通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和《城市幼儿园建筑面积定额(试行)》规定,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小学生均最低要求5.2平方米,九年一贯制学校生均最低要求5.5平方米,初中生均最低要求6.4平方米,高完中生均最低要求6.3平方米,幼儿最低要求8.8平方米。我县城区公办学校现有校舍建筑总面积21.2万平方米,生均使用面积为5.04平方米。尤其突出的是希望学校生均使用校舍面积仅为1.86平方米,城守一小生均使用校舍面积为1.94平方米,实验幼儿园生均使用校舍面积为1.52平方米。义务教育教育阶段大部分学校生均使用校舍面积不足3平方米,学校教室及功能用房非常紧缺。行知小学一幢教学楼上有24个教学班,由于当初设计无厕所,只有一个楼道口,为保证安全,学生课间上下楼道、上厕所等只有安排值班教师排队错时进行。三是专任教师缺编严重。按照县编委办核定到校的专任教师编制数,我县城区公办学校应配备专任教师1821人,现有专任教师1594人,缺227人。伴随着义务教育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课改的全面实施,中小学语、数、外、音、体、美、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学科专任教师严重不足,结构性缺乏尤为突出,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四是教学配套设施滞后。教辅用房和公共教学设施不配套。国家规定完全小学除配备上课用的教室以外,还必须配备一定面积的自然、音乐、美术、书法、语音、计算机、劳动等专用教室以及多功能教室、图书室、科技活动室、心理咨询室、体育活动室等公共教学教室。我县除极个别学校,配备了部分的专用和公共教学教室外,绝大部分学校几乎没有配备任何辅助性的专用和公共教学教室,高中学校没有一间通用教室。设备设施品种不齐,数量不足,教学设施设备及实验装备匮乏直接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素质教育十分不利。五是优质资源严重不足。表现为择校火热,优质资源学校“大班额”问题非常突出。城区高中学校中xxxx中学、xxxx二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中化育中学、云凤小学、希望学校、城守一小,幼儿园中实验幼儿园、机关幼儿园是群众公认的优质资源学校,是大家争先选择的学校,班额很大。其中xxxx中学平均班额82.3人,最大班额117人;xxxx二中平均班额73.5人,最大班额95人;化育中学平均班额80.2人,最大班额93人;云凤实验小学平均班额82.7人,最大班额99人;城守一小平均班额75.2人,最大班额91人;幼儿园平均班额55.38人,最大班额65人。 “大班额”带来的教学过程管理难、教学质量提升难、安全工作管理难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影响学生的生命安全和我县的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学校负债沉重。近年来虽然县委、县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持续加大,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教育过去投入的不足,历史上欠帐太多,加上实施的免费义务教育政策,许多学校举债扩建教学楼,改善办学条件,现无力偿还债务,债务负担沉重,影响了学校的后续发展。目前城区学校共负债15100多万元,沉重的债务负担使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受到制约。

  (三)校园周边环境亟待整治。一些学校周边的无证摊点、占道摊点、流动摊点屡禁不止,兜售的各种食品,安全卫生得不到保障;校园附近的麻将馆繁多,麻将声不绝于耳,赌博风气在校园周边盛行;城区网吧、游戏厅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玩游戏的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学习和青少年健康成长。同时,上放学时,校门口各种车辆无序,人车混杂现象突出,特别是二中、城守一小、城守二小、城关中学等校门口狭窄,摊贩较多,在学生上学放学时候,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四)学校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均衡。一是校点分布不合理。目前,东城区校点密集,有高中2所、初中1所、小学1所,且均为办学历史悠久、优质教育资源相对集中的直属学校,这4所学校学生总数达21000多人,集中了县城47.4%的学生。二是学校发展不平衡。目前城区直属学校无论是规模、条件,还是质量、水平,整体上明显好于城区其他学校,择校问题由此而生,直属学校除招收划定区域内的学生外,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招收其他学校的生源,招生造成直属学校生源爆满。城区非直属学校由于划定区域内的学生择校外流,只好招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及其他转学生。学校的不均衡导致“择校热”“大班额”高烧不减,加剧了城区学校办学规模的非均衡化发展。

  四、对策及建议

  (一)建立与城市发展同步的建校机制,真正贯彻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建设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要求,在制定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时,应优先考虑教育发展需求,把中小学校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既因地制宜,又适度超前,改造老学校与创建新学校相结合,对城区中小学校布局进行调整,使中小学校网点布局日趋科学合理。将学校建设纳入城市建设土地出让条件,确保城市小区房地产开发与城市规划建设中确定的教育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

  (二)建立满足教育发展需要的常态化教师补充、调配机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一是要建立常态化的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根据学校教师编制空缺数和教学需要,坚持每年公开招聘和考调中小学教师,解决学校专任教师缺编、学科不配套和年龄结构断层的问题。二是要建立区域内教师流动机制。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构建区域内学校优秀教师合理流动机制,着力解决校际之间师资不均衡的问题。

  (三)建立有利于城区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投入机制,加大城区教育投入。加大城区内学校的标准化建设。按照重点扶持薄弱学校的原则,政策上给予倾斜,财政上优先投入,帮助一批相对薄弱学校发展起来,缓解城区教育的压力。建立教师培训投入机制。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中共南充市委、南充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南委发[2011]8号)要求,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四)尽快启动城区教育扩容工作,科学规划学校布局。根据《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的规定,当前我县城区至少增加小学3所、初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高中1所、幼儿园2所。随着城市新区建设的加快,学校需求量将不断增加。按照《xxxx县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两届县长在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规划的在县城西边建立一所九年制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的计划,以适应“两宜”城市建设需要。

  加大对现有学校的结构性调整,充分发挥集中办学的规模效应,建立以“单设小学、初中为主”的城区教育办学模式,可以逐步将金华希望学校办成初级中学,城守三小、城南一小办成纯小学,均衡分配现有教育资源,降低学校管理难度,减小校际生源竞争,减少家长“择校”现象,逐步推进城区教育均衡发展。

  (五)建立相关部门联动长效机制,营造良好育人环境。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各有关部门协作联动的长效工作机制,专门成立由政府牵头,公安、交通、教育、文广、卫生、工商、食药、城管等部门参与的校园周边环境治理领导小组,依法履行部门管理职责。要进一步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定期对学校周边的摊点、商店、麻将馆等进行清查整顿;不定期对城区网吧、游戏厅等进行突击检查;采取定点和巡逻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对校园周边交通和治安环境的综合管控力度。对发现的问题,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发证、谁收费、谁整治”的原则,及时整改到位,努力创设和谐有序的城区教育环境。

;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