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逻辑学
展开全部
1.全神贯注
许多错误的产生源于我们注意力不够集中,尤其是在面对相似的情景时,世上没有绝对两片相同的叶子,需要我们去发现其中的不同之处。不要对周边的事物漠然处之,要用心去看,用心去听。学会关注细节,不因事小而疏忽。
2.确认事实
事实的客观存在有两种基本形式:事物和事件。事物是比事件更基础的存在形式。
事物和事件都是客观的,它们都存在于公共领域,原则上每个人都可以获得。主观事实是指自己,由个人亲身经历或者间接通过别人的经历确认的事实。
确认事实有两种方法:某个事物是可以亲身体验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亲自参与其中,获得第一手资料,如果无法第一资料的情况,就必须检查所获得的间接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然后去确认事实。
3.观念与其对象
每个观念最终都源自于对事物的描摹,而真实存在的事物却对利于观念之外。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
4.留意观念的本源
观念能感知的来源是独立于人脑意识的客观事物。与事物接触得越多,对它的理解就越深刻;对它的理解越深刻,观念就越清晰。大脑中的观念,是主观的范畴,我们所确定的事实是客观的范畴。
5.观念联系事实
认知由三部分组成:1.客观存在的事物;2.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3.我们为其创造的语言 。先有事物再有观念最后才创造语言。
简单观念是观念与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直接明了,复杂观念是观念与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并非一一对应,这样的观念通常在客观世界中具有多个来源,需要一一排查。
6.将观念付诸语言
观念必须和语言紧密切合,人们才能顺畅交流。语言要忠实表达出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从而使我们的沟通有坚实的事实基础。
7.有效沟通
在逻辑学中,陈述有其特定的含义,它是语言上的特定表达方式,只针对可以做出真假判断的命题。词语是语言的基石,命题是逻辑的基石。只有在命题的层面上才会涉及真假问题,逻辑的本身就是发现真相并将其谬误中分离出来的学问。
有效沟通的基本原则: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你的听众会领悟你没有直接表达的意思。说完整的句子,不要将主观看法当作客观事实,避免使用双重否定,根据对象选择合适的语言。
8.避免使用模糊和多义的语言
避免使用产生歧义的方法,所运用的词语尽可能有针对性地反映出你的本意,以便读者或者听众不用费心去猜测你所说的到底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不要含糊带过。
9.避免闪避式语言
闪避式语言会让听众理解错表达者的真实想法;也会对表达着产生影响,扭曲他们对现实世界的感受。使用者塑造语言,语言也会塑造使用者,长期使用扭曲的语言,会逐渐相信自己编造出来的世界,这就是语言的力量。
10.真相
逻辑推理的目的只有一个找出真相。
真相有两种形态:
1.本体真相:指真正存在的事物
2.逻辑真相:命题内容与客观事实之间的关系
决定命题真假的依据是现实情况,而逻辑真相是建立在本体真相的基础之上的。
1.基本原理
逻辑学的基本原理与人类理性原理是一致的。
人类理性基本原理有四个:
1)同一律:事物只能是其本身
2)排中律:任何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判断都要有明确的”是”或“非”,不存在中间状态
3)充足理由律: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充足理由
4)矛盾律:在同一时刻某个事物不可能在同一方面既是这样又不是这样。
2.灰色地带及人为灰色地带
灰色地带:指真相不能被清晰确认出来的情况。
人为灰色地带:陷入灰色地带,认为周围一切都是灰色地带,从而深陷其中。
负面只有在正面已知的情况下才可以被确认为负面。
3.万物终有其根源
找到事物的根源就可以控制事物的发展,控制事物所带来的影响。
探寻事物根源的原则:每一个原因与其结果之间必然存在根本的相似之处。
4.对原因的探寻不要半途而废
原因都是一系列的,一环扣一环,不要被自己的偷懒打败
5.区分原因
原因有四个:
1)目的因:对于行动来说,就是行动的目的;对于客观事物来说,就是它的作用。
2)质料因:组成事物的具体材料。
3)形式因:决定一个事物是此非比的特殊性质。
4)动力因:可以决定某个事物存在与否或者改变其存在状态。
针对某一个事物,可以确认的原因类型越多,对事物的理解也就越深。
动力因有主要原因和工具原因,工具原因从属于主要原因,但大多数情况下它是不可或缺的。好的工具握在不合格的人手中,也不会出现最好的结果。
6.定义术语
定义术语:在逻辑论述中,避免语意不清河模棱两可。定义的术语所代表的是客观事物。
逻辑上定义术语的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将要定义的术语放入最相近的类别当中;第二步,确定其与同类中其他事物的不同特性。
逻辑定义的独特价值在于它揭示了所定义事物的本质。
7.直言命题
对他人说明这个或那个事物是真的,并通过论证让其相信它。
最有效的论证,其结论都是直言命题,清楚明确地告诉我们事物的真相是什么。
8.普遍命题
普遍命题要满足两个条件:
1)所陈述的事实都是真实的
2)适用于整个类别
普遍命题有两种形式:1)全称命题:某个类别的全部
2)特称命题:某个类别的部分
1.建立一个论证
论证是由命题组成,推理所关注的观点由命题来表达,论证的核心是推理的过程。
每个论证都有两个要素组成,两个不同类型的命题:一个“前提”和一个“结论”
一个正确的支持性命题是得出正确结论的必要条件
最有效的论证总是试着得出最简单明了的结论
2.从全称到特称
从全称到特称的特点是必然性,推理过程中某个结论针对整个类别是成立的,它必然对这个类别中的任何部分都成立。
3.从特称到全称
从特称到全称则不是必然的,避免以偏概全。
4.断言
命题包括一个主项和谓项,主项是要说的对象,谓项是对此对象所说的一切。
断言是将谓项附着于主项的观念联结过程。
5.否定命题
肯定命题在观念之间搭建桥梁,将不同的观念联结起来,否定命题则是完全组织观念之间的联系。“不是”是否定命题的指示词。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肯定命题和否定命题都能同样清晰地说明同一个事物,最好是选择肯定结构的命题。
否定命题也可以用在需要婉转表达的时候
6.比较
没有比较,观念就不可能产生,通过比较才能辨别事物的异同。
比较两个事物时就会发现它们或者完全相同,或者截然不同,或者部分相似。
比较两个事物,一定要找到其主要特性比较,如若不然得不出比较可靠的结论。
7比较和论证
以比较为基础,一个最普遍的论证形式是类比论证。
两个事物有大量相同的特性之处,其中一个有另外的特性,另外一个很有可能也有这个特性
8.正确论证
为了使论证正确有力,必须关注其事实(内容)和形式(结构)
三种简单的论证形式:联言论证、选言论证和条件论证
联言论证:A·B 二者同对同错
选言论证:AvB 二者只能选其一
条件论证:假言论证,如何……那么……条件论证是具有前瞻性的,可靠的预言来自于对过去事实的积累。在条件论证中,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越紧密,结论成立的可能性越大。
9.三段论
三段论:通过观点的联系推导出结论。
三段论推理的根据,首先确定某一部分是属于整体的,然后得出某一部分的组成成员也是属于整体的。
每一个M都是P
每一个S都是M
所以,是每一个S都是P
第一个是大前提,第二个是小前提,第三个是结论
S代表小项 P代表大项 M代表中项,中项最为重要,连接着大项和小项
10.前提的真实性和相关性
正确的结论必须两个基本要求:1,它必须要有正确的内容(真实性);2.它必须有合理的结构(相关性)。缺一不可。
11.事实命题,价值命题。
事实命题有确定的评判标准,价值命题评判的标准不稳定,价值命题所依附的的客观事物越是广阔坚固,它本身也更加可靠。
12.论证结构
论证的理想结构是根据真实的前提可以保证得出正确的结论。
13.结论必须反映前提的量
命题的量指的是它是全称还是特称,命题的量取决于它的主项。
14.结论必须反映前提的质
命题的质指的是它肯定还是否定。
15.归纳论证
演绎论证得出的是必然性结论(前面的论证都是演绎论证),归纳论证只能得出可能性论证。
演绎论证的基本原理是:从一个知道为真的命题(大前提)开始,经过抽丝剥茧的分析(通过小前提到结论)得出原始命题后隐含的是什么。
归纳论证:以整体中的一部分为样本来做研究,以此来代表整体。科学家们都是在收集一些零碎的信息,举一反三推导出结论。
16.评定论证
论证展现的是推理的核心,推理的过程:在最简单的形式里,从一个观点出发并接受另一个观点。
评定论证正确性的过程:1.确定需要评定的论证是否一个真正的论证;2.检查前提与所要得出结论的相关性,确认结构是否合理;3.论证的力量取决于它对客观规律的反映程度。
17.构造一个论证
构造一个论证需要前提和论证,前提必须符合两个标注:真实,有力。
前提的真实性:单个命题中包含的几个主张必须都是真实,不能仅仅是部分真实。
前提的有力:给予结论最大限度的直接支持的前提才是相关前提。
了解听众:逻辑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一个论证有双重的目的:得出正确的结论,说服听众接受。为了说服听众,必须选择适合于听众的方式。逻辑艺术性的由来。
1.怀疑论
推理过程中,怀疑的存在是合理的。
怀疑论的两种态度:1.永久性怀疑;2.特定的情况下,将怀疑作为一种适当的、必要的态度。
永久的怀疑在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是极度危险的,在推理前就已经设下障碍,扭曲推理的正确推理。
2.避免性不可知论
不可知论者既不否定真相的存在也不认为它可望而不可即。他们仅仅声称人们对任何确定的事物的真相所知甚少。
不可知论的人,哪怕自己知道少许的情况下也会承认自己什么都不知道,这样的无知更像借口而非理由,是懒惰和漠视的结果。
3.玩世不恭和盲目乐观主义
玩世不恭对事情都存在悲观的预计,盲目乐观主义却刚好相反。
这两种情况都不合逻辑,在未深入了解事物并对其作认真分析之前,就已经作出自己的判断。
4.眼界狭窄
在推理事物真相时,一定要预先解放自己的思想,探寻真相存在各种可能性。眼界狭窄就是把自己的思考范围限定在一个圈内。
合理的开放并不意味着在任何事情上都无原则地接受。
推卸应该承担的责任是道德沦丧,而忍受一切则会使一切都变得没有意义。
5.情感和论证
情绪越紧张,清晰思维、冷静行动的难度就越大。
永远不要直接调动人们的情感,要努力使人们自己发现真相。
6.推理的原因
除了推理真相,任何其他目的的推理都是对逻辑的滥用。
合乎逻辑是要合乎真相
7.论证不是争吵
论证是理性的探讨,论证的目的是发现真相,争吵的目的是击败自己的对手。
8.真诚的局限性
真诚是正确推理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自己对自己的观点都不曾信服,那就是在滥用推理。
9.常识
逻辑生于常识又高于常识。
常识是对日常生活中显而易见的事物的敏锐洞悉。
常识更接近本源,服务于推理的基本原则。
错误的推理有着双重意义:1.它是我们对正确推理有更深入的了解,敏锐我们的神经,从而使我们更加坚定地遵循正确的路径;2.在我们面对错误推理的时,它将保护我们不受误导。
错误推理通常以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的方式来战胜正确推理。
1.条件论证时
有效的形式是:肯定前件和否定后件;
无效的形式是:否定前件和肯定后件。
2.中项不周延
三段论时中项必须至少有一次全程的(周延),在适当的范围链接大前提和小前提,如若不然会出现中项不周延谬论。
3.偷换概念
三段论,必须只能是三段,如果在其中加入很多多种意思的词,三段论未必真的只有三段,错误就变得难以发现。
一个建立在多义词基础上的前提,结论一定是不成立的。
4.窃取论题
窃取论题:把有待证明的观点当作不证自明的前提条件。
窃取论题也被称为恶性循环,把前提变为结论。
5.虚假假设
为了推理过程的进行,必须假设一些事情是真的。
评判假设的一个基本标准,命题不能违反矛盾律,也就不能自相矛盾。
虚假假设是假设对方有自己所认为的一种能力,而是事实上对方并没有,从而接受自己所表达的事物时,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尽可能的少用虚假假设。
6.稻草人谬论
与人辩论时,为了削弱对方的论点而故意扭曲其论证的过程,就是犯了稻草人谬论。“稻草人”意味着容易对付的事物。稻草人谬论不是无心之过,而是有意扭曲别人的论点。
7.误用传统
习惯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如果不分析实际上是否值得就遵循习惯做事,就会成为习惯的奴隶。
将历史悠久作为接受传统或者拒绝传统都是不正确的,时间在变,所有的事物都在变,只有变化才是唯一永恒的。
8.以暴易暴
直观上,两个错误的命题可以得到一个正确的结论,事实上两个错误得到的仍旧是错误而已。
因为 什么已经完成,所以现在应该做 。
这样的推理,先例独立决定未来的行为,明显是错误的。先例不能为未来的行为提供有效的支持,已经完成的行为只有历史意义。
9.民主谬论
民主谬论,大部分的人说是对的,那自己也认为是对的,随波逐流。
10.对人不对事
在论证的过程中,关注的是论证本身,而不是作出论证的人。
11.压制理性
人们只有在自由思考的时候才能接受什么是真,只有在独立判断的时候才能确定什么是真。
12.滥用专家意见
在论证过程中,专家的话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并不是绝对正确的。
13.质的量化
质量和数量之间有着界限,我们在纵容一种关于精度的假象,似乎只要质量被量化了,那我们就会很好地了解它。
很多重要的事物都不能定量衡量,哪怕是最重要的事物也不能。
14.以出生论英雄
知道一个来源是坏的,于是认定出自于这个来源的所有都是坏的。
15.止于分析
分析的目的,并不仅仅是知道事物由哪些部分组成,更是要弄清楚这些组成部分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最终再组成一个整体的。
16.简化主义
把了解整体的一部分看成了解一个整体。
17.分类错误
将事物归入错误的类别是因为最开始的时候没有正确认识它们,造成这一原因是懒散的态度。
18.混淆视听
混淆视听通常是转移他人的注意力发生作用力,其特点1.直接诉诸感情,而不是推理;2.所提供的信息与所要进行的论证毫不相关。
19.以笑掩非
当问题无法解决时,做出一副满不在乎的状态以掩饰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无力感。
20.以泪掩过
以博得情感上的支持来赢得对论点的支持。
21.无力反驳不算证明
没有强有力的证据进行反对论证,并不能因此证明其为真。
22.两难陷阱
必须在两个自己都不愿选择的选择中选其一。
23.以先后论因果
先后顺序并不能证明某件事的因果关系,只能表现出一个先后状态。
24.情感误导
为了向大众展现别人,会把他的缺点抹除只展现他的优点。
25.功利误导
为了成功,不在乎以怎样的方式获得成功。
26.避免结论
前提必须符合论证,由无效的前提直接跳到结论,论证将是不必然的。
27.简化推理
过分的简化往往会扭曲现实。
许多错误的产生源于我们注意力不够集中,尤其是在面对相似的情景时,世上没有绝对两片相同的叶子,需要我们去发现其中的不同之处。不要对周边的事物漠然处之,要用心去看,用心去听。学会关注细节,不因事小而疏忽。
2.确认事实
事实的客观存在有两种基本形式:事物和事件。事物是比事件更基础的存在形式。
事物和事件都是客观的,它们都存在于公共领域,原则上每个人都可以获得。主观事实是指自己,由个人亲身经历或者间接通过别人的经历确认的事实。
确认事实有两种方法:某个事物是可以亲身体验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亲自参与其中,获得第一手资料,如果无法第一资料的情况,就必须检查所获得的间接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然后去确认事实。
3.观念与其对象
每个观念最终都源自于对事物的描摹,而真实存在的事物却对利于观念之外。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
4.留意观念的本源
观念能感知的来源是独立于人脑意识的客观事物。与事物接触得越多,对它的理解就越深刻;对它的理解越深刻,观念就越清晰。大脑中的观念,是主观的范畴,我们所确定的事实是客观的范畴。
5.观念联系事实
认知由三部分组成:1.客观存在的事物;2.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3.我们为其创造的语言 。先有事物再有观念最后才创造语言。
简单观念是观念与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直接明了,复杂观念是观念与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并非一一对应,这样的观念通常在客观世界中具有多个来源,需要一一排查。
6.将观念付诸语言
观念必须和语言紧密切合,人们才能顺畅交流。语言要忠实表达出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从而使我们的沟通有坚实的事实基础。
7.有效沟通
在逻辑学中,陈述有其特定的含义,它是语言上的特定表达方式,只针对可以做出真假判断的命题。词语是语言的基石,命题是逻辑的基石。只有在命题的层面上才会涉及真假问题,逻辑的本身就是发现真相并将其谬误中分离出来的学问。
有效沟通的基本原则: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你的听众会领悟你没有直接表达的意思。说完整的句子,不要将主观看法当作客观事实,避免使用双重否定,根据对象选择合适的语言。
8.避免使用模糊和多义的语言
避免使用产生歧义的方法,所运用的词语尽可能有针对性地反映出你的本意,以便读者或者听众不用费心去猜测你所说的到底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不要含糊带过。
9.避免闪避式语言
闪避式语言会让听众理解错表达者的真实想法;也会对表达着产生影响,扭曲他们对现实世界的感受。使用者塑造语言,语言也会塑造使用者,长期使用扭曲的语言,会逐渐相信自己编造出来的世界,这就是语言的力量。
10.真相
逻辑推理的目的只有一个找出真相。
真相有两种形态:
1.本体真相:指真正存在的事物
2.逻辑真相:命题内容与客观事实之间的关系
决定命题真假的依据是现实情况,而逻辑真相是建立在本体真相的基础之上的。
1.基本原理
逻辑学的基本原理与人类理性原理是一致的。
人类理性基本原理有四个:
1)同一律:事物只能是其本身
2)排中律:任何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判断都要有明确的”是”或“非”,不存在中间状态
3)充足理由律: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充足理由
4)矛盾律:在同一时刻某个事物不可能在同一方面既是这样又不是这样。
2.灰色地带及人为灰色地带
灰色地带:指真相不能被清晰确认出来的情况。
人为灰色地带:陷入灰色地带,认为周围一切都是灰色地带,从而深陷其中。
负面只有在正面已知的情况下才可以被确认为负面。
3.万物终有其根源
找到事物的根源就可以控制事物的发展,控制事物所带来的影响。
探寻事物根源的原则:每一个原因与其结果之间必然存在根本的相似之处。
4.对原因的探寻不要半途而废
原因都是一系列的,一环扣一环,不要被自己的偷懒打败
5.区分原因
原因有四个:
1)目的因:对于行动来说,就是行动的目的;对于客观事物来说,就是它的作用。
2)质料因:组成事物的具体材料。
3)形式因:决定一个事物是此非比的特殊性质。
4)动力因:可以决定某个事物存在与否或者改变其存在状态。
针对某一个事物,可以确认的原因类型越多,对事物的理解也就越深。
动力因有主要原因和工具原因,工具原因从属于主要原因,但大多数情况下它是不可或缺的。好的工具握在不合格的人手中,也不会出现最好的结果。
6.定义术语
定义术语:在逻辑论述中,避免语意不清河模棱两可。定义的术语所代表的是客观事物。
逻辑上定义术语的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将要定义的术语放入最相近的类别当中;第二步,确定其与同类中其他事物的不同特性。
逻辑定义的独特价值在于它揭示了所定义事物的本质。
7.直言命题
对他人说明这个或那个事物是真的,并通过论证让其相信它。
最有效的论证,其结论都是直言命题,清楚明确地告诉我们事物的真相是什么。
8.普遍命题
普遍命题要满足两个条件:
1)所陈述的事实都是真实的
2)适用于整个类别
普遍命题有两种形式:1)全称命题:某个类别的全部
2)特称命题:某个类别的部分
1.建立一个论证
论证是由命题组成,推理所关注的观点由命题来表达,论证的核心是推理的过程。
每个论证都有两个要素组成,两个不同类型的命题:一个“前提”和一个“结论”
一个正确的支持性命题是得出正确结论的必要条件
最有效的论证总是试着得出最简单明了的结论
2.从全称到特称
从全称到特称的特点是必然性,推理过程中某个结论针对整个类别是成立的,它必然对这个类别中的任何部分都成立。
3.从特称到全称
从特称到全称则不是必然的,避免以偏概全。
4.断言
命题包括一个主项和谓项,主项是要说的对象,谓项是对此对象所说的一切。
断言是将谓项附着于主项的观念联结过程。
5.否定命题
肯定命题在观念之间搭建桥梁,将不同的观念联结起来,否定命题则是完全组织观念之间的联系。“不是”是否定命题的指示词。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肯定命题和否定命题都能同样清晰地说明同一个事物,最好是选择肯定结构的命题。
否定命题也可以用在需要婉转表达的时候
6.比较
没有比较,观念就不可能产生,通过比较才能辨别事物的异同。
比较两个事物时就会发现它们或者完全相同,或者截然不同,或者部分相似。
比较两个事物,一定要找到其主要特性比较,如若不然得不出比较可靠的结论。
7比较和论证
以比较为基础,一个最普遍的论证形式是类比论证。
两个事物有大量相同的特性之处,其中一个有另外的特性,另外一个很有可能也有这个特性
8.正确论证
为了使论证正确有力,必须关注其事实(内容)和形式(结构)
三种简单的论证形式:联言论证、选言论证和条件论证
联言论证:A·B 二者同对同错
选言论证:AvB 二者只能选其一
条件论证:假言论证,如何……那么……条件论证是具有前瞻性的,可靠的预言来自于对过去事实的积累。在条件论证中,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越紧密,结论成立的可能性越大。
9.三段论
三段论:通过观点的联系推导出结论。
三段论推理的根据,首先确定某一部分是属于整体的,然后得出某一部分的组成成员也是属于整体的。
每一个M都是P
每一个S都是M
所以,是每一个S都是P
第一个是大前提,第二个是小前提,第三个是结论
S代表小项 P代表大项 M代表中项,中项最为重要,连接着大项和小项
10.前提的真实性和相关性
正确的结论必须两个基本要求:1,它必须要有正确的内容(真实性);2.它必须有合理的结构(相关性)。缺一不可。
11.事实命题,价值命题。
事实命题有确定的评判标准,价值命题评判的标准不稳定,价值命题所依附的的客观事物越是广阔坚固,它本身也更加可靠。
12.论证结构
论证的理想结构是根据真实的前提可以保证得出正确的结论。
13.结论必须反映前提的量
命题的量指的是它是全称还是特称,命题的量取决于它的主项。
14.结论必须反映前提的质
命题的质指的是它肯定还是否定。
15.归纳论证
演绎论证得出的是必然性结论(前面的论证都是演绎论证),归纳论证只能得出可能性论证。
演绎论证的基本原理是:从一个知道为真的命题(大前提)开始,经过抽丝剥茧的分析(通过小前提到结论)得出原始命题后隐含的是什么。
归纳论证:以整体中的一部分为样本来做研究,以此来代表整体。科学家们都是在收集一些零碎的信息,举一反三推导出结论。
16.评定论证
论证展现的是推理的核心,推理的过程:在最简单的形式里,从一个观点出发并接受另一个观点。
评定论证正确性的过程:1.确定需要评定的论证是否一个真正的论证;2.检查前提与所要得出结论的相关性,确认结构是否合理;3.论证的力量取决于它对客观规律的反映程度。
17.构造一个论证
构造一个论证需要前提和论证,前提必须符合两个标注:真实,有力。
前提的真实性:单个命题中包含的几个主张必须都是真实,不能仅仅是部分真实。
前提的有力:给予结论最大限度的直接支持的前提才是相关前提。
了解听众:逻辑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一个论证有双重的目的:得出正确的结论,说服听众接受。为了说服听众,必须选择适合于听众的方式。逻辑艺术性的由来。
1.怀疑论
推理过程中,怀疑的存在是合理的。
怀疑论的两种态度:1.永久性怀疑;2.特定的情况下,将怀疑作为一种适当的、必要的态度。
永久的怀疑在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是极度危险的,在推理前就已经设下障碍,扭曲推理的正确推理。
2.避免性不可知论
不可知论者既不否定真相的存在也不认为它可望而不可即。他们仅仅声称人们对任何确定的事物的真相所知甚少。
不可知论的人,哪怕自己知道少许的情况下也会承认自己什么都不知道,这样的无知更像借口而非理由,是懒惰和漠视的结果。
3.玩世不恭和盲目乐观主义
玩世不恭对事情都存在悲观的预计,盲目乐观主义却刚好相反。
这两种情况都不合逻辑,在未深入了解事物并对其作认真分析之前,就已经作出自己的判断。
4.眼界狭窄
在推理事物真相时,一定要预先解放自己的思想,探寻真相存在各种可能性。眼界狭窄就是把自己的思考范围限定在一个圈内。
合理的开放并不意味着在任何事情上都无原则地接受。
推卸应该承担的责任是道德沦丧,而忍受一切则会使一切都变得没有意义。
5.情感和论证
情绪越紧张,清晰思维、冷静行动的难度就越大。
永远不要直接调动人们的情感,要努力使人们自己发现真相。
6.推理的原因
除了推理真相,任何其他目的的推理都是对逻辑的滥用。
合乎逻辑是要合乎真相
7.论证不是争吵
论证是理性的探讨,论证的目的是发现真相,争吵的目的是击败自己的对手。
8.真诚的局限性
真诚是正确推理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自己对自己的观点都不曾信服,那就是在滥用推理。
9.常识
逻辑生于常识又高于常识。
常识是对日常生活中显而易见的事物的敏锐洞悉。
常识更接近本源,服务于推理的基本原则。
错误的推理有着双重意义:1.它是我们对正确推理有更深入的了解,敏锐我们的神经,从而使我们更加坚定地遵循正确的路径;2.在我们面对错误推理的时,它将保护我们不受误导。
错误推理通常以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的方式来战胜正确推理。
1.条件论证时
有效的形式是:肯定前件和否定后件;
无效的形式是:否定前件和肯定后件。
2.中项不周延
三段论时中项必须至少有一次全程的(周延),在适当的范围链接大前提和小前提,如若不然会出现中项不周延谬论。
3.偷换概念
三段论,必须只能是三段,如果在其中加入很多多种意思的词,三段论未必真的只有三段,错误就变得难以发现。
一个建立在多义词基础上的前提,结论一定是不成立的。
4.窃取论题
窃取论题:把有待证明的观点当作不证自明的前提条件。
窃取论题也被称为恶性循环,把前提变为结论。
5.虚假假设
为了推理过程的进行,必须假设一些事情是真的。
评判假设的一个基本标准,命题不能违反矛盾律,也就不能自相矛盾。
虚假假设是假设对方有自己所认为的一种能力,而是事实上对方并没有,从而接受自己所表达的事物时,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尽可能的少用虚假假设。
6.稻草人谬论
与人辩论时,为了削弱对方的论点而故意扭曲其论证的过程,就是犯了稻草人谬论。“稻草人”意味着容易对付的事物。稻草人谬论不是无心之过,而是有意扭曲别人的论点。
7.误用传统
习惯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如果不分析实际上是否值得就遵循习惯做事,就会成为习惯的奴隶。
将历史悠久作为接受传统或者拒绝传统都是不正确的,时间在变,所有的事物都在变,只有变化才是唯一永恒的。
8.以暴易暴
直观上,两个错误的命题可以得到一个正确的结论,事实上两个错误得到的仍旧是错误而已。
因为 什么已经完成,所以现在应该做 。
这样的推理,先例独立决定未来的行为,明显是错误的。先例不能为未来的行为提供有效的支持,已经完成的行为只有历史意义。
9.民主谬论
民主谬论,大部分的人说是对的,那自己也认为是对的,随波逐流。
10.对人不对事
在论证的过程中,关注的是论证本身,而不是作出论证的人。
11.压制理性
人们只有在自由思考的时候才能接受什么是真,只有在独立判断的时候才能确定什么是真。
12.滥用专家意见
在论证过程中,专家的话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并不是绝对正确的。
13.质的量化
质量和数量之间有着界限,我们在纵容一种关于精度的假象,似乎只要质量被量化了,那我们就会很好地了解它。
很多重要的事物都不能定量衡量,哪怕是最重要的事物也不能。
14.以出生论英雄
知道一个来源是坏的,于是认定出自于这个来源的所有都是坏的。
15.止于分析
分析的目的,并不仅仅是知道事物由哪些部分组成,更是要弄清楚这些组成部分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最终再组成一个整体的。
16.简化主义
把了解整体的一部分看成了解一个整体。
17.分类错误
将事物归入错误的类别是因为最开始的时候没有正确认识它们,造成这一原因是懒散的态度。
18.混淆视听
混淆视听通常是转移他人的注意力发生作用力,其特点1.直接诉诸感情,而不是推理;2.所提供的信息与所要进行的论证毫不相关。
19.以笑掩非
当问题无法解决时,做出一副满不在乎的状态以掩饰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无力感。
20.以泪掩过
以博得情感上的支持来赢得对论点的支持。
21.无力反驳不算证明
没有强有力的证据进行反对论证,并不能因此证明其为真。
22.两难陷阱
必须在两个自己都不愿选择的选择中选其一。
23.以先后论因果
先后顺序并不能证明某件事的因果关系,只能表现出一个先后状态。
24.情感误导
为了向大众展现别人,会把他的缺点抹除只展现他的优点。
25.功利误导
为了成功,不在乎以怎样的方式获得成功。
26.避免结论
前提必须符合论证,由无效的前提直接跳到结论,论证将是不必然的。
27.简化推理
过分的简化往往会扭曲现实。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