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仁者能爱人,能恶人翻译
意思: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理解:儒家在讲“仁”的时候,不仅是说要“爱人”,而且还有“恨人”一方面。孔子在这里没有说到要爱什么人,恨什么人,但有爱则必然有恨,二者是相对立而存在的。只要做到了“仁”,就早租必然会有正确的爱和恨。
出自:《论语·里仁篇》
节选: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翻译:
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孔子说:“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扩展资料
《论语·里仁篇》是《论语》的第四篇,包括26章,主要内容涉及到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孝敬父母的问题以及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这一陆厅兆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范畴、原则和理论,对后世都产生过较大影响。
作品从几个方面说明仁、德的修养:每个人的道德修养既是个人自身的事,又必然与所处的外界环境有关。重视居住的环境,重视对朋友的选择,这是儒家一贯注重的问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有仁德的伏橡人住在一起,耳濡目染,都会受到仁德者的影响;反之,就不大可能养成仁的情操。
在这章中,孔子认为,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否则,他们就会为非作乱或者骄奢淫逸。只有仁者安于仁,智者也会行仁。这种思想是希望人们注意个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矢志不渝,保持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