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遇见了吗?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你,遇见了吗?
每一个内心丰富的人,都会有一种期待,期待被真正的理解和对待,期待有人与他(她)擦出绚烂的火花,在灵魂的最深处。精神上的默契与共鸣,能够让看似平淡甚至灰暗的生活熠熠生彩。
然而,茫茫人海,人与人真正地深刻理解,在理解之上相互吸引、达成默契,并不是非常容易的事。可能也是因此,古人才会感慨“千金易得、知己难寻”、“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吧。
即使如此,当我们拨开漫长、浩繁的中国 历史 文化之幕时,总会惊喜地发现几束饱含人性的光,或挚烈或温暖地照射进心灵。
我看见一种相遇相知的痴绝
春秋时期的伯牙,因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被尊为“琴仙”。他“鼓琴而六马仰秣”(这是荀子说的,当伯牙的琴声响起,国王的御马都会停下吃草料,抬起头来,静静地欣赏),可以想见,那琴声是怎样的通灵。
虽然伯牙的名气很大,真正能透过琴声和他共鸣的人却几乎没有。当他遇到善听的钟子期时,才体验到音乐带给他的不仅是创造和演奏的乐趣,还有一种透过琴声真正被懂的惊奇:“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像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当伯牙的琴声志在登高山时,钟子期耳中就听到了峨峨,如临泰山,当伯牙志在流水时,透过琴声,钟子期则听到了“洋洋兮若江河!”无论是霖雨之操,还是崩山之音,只要曲子从伯牙的琴弦飘出崩出,曲中所寓,钟子期必能深解,辄穷其趣。
善鼓的“琴仙”伯牙断然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只为那位善听者子期——懂他的“高山”、懂他的“流水”的知音已死,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我看见一种知遇以死相报的狂颠
那位在范氏及中行氏门下均不曾被重用却甚得智伯尊宠的豫让,在智伯被赵襄子灭杀后,固执地要誓死为主报仇,只为答报智伯的知遇之恩:“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
他先是假冒服刑人入宫刺杀襄子,不幸被抓有幸被放后,又漆身为厉(癞),吞炭为哑,不惜自残以掩身份。
君待我以知己,我为君而赴死,绝无二心。
我看见一种懂你的相依相守和风雨后的不弃不离
一生际遇坎坷的苏轼,年近花甲时被贬往南蛮之地惠州,东山再起无望,侍儿姬妾陆续离去,惟有能轻轻道破其心境的王朝云,追随他长途跋涉,翻山越岭。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为给苏轼消愁解闷,朝云常吟唱这首《蝶恋花》。每唱到“枝上柳绵吹又少”时,不禁想起苏轼宦海浮沉、忠而被贬、沦落天涯,难掩惆怅和伤悲,竟哭而止声。苏问其因,答:“妾所不能竟(唱完)者,‘天涯何处无芳草句’也”。 苏轼故意笑而劝慰:“我正悲秋,而你又开始伤春了!”
二人明了对方的心意,在一举手、一投足间。
可惜朝云早逝,苏轼“终生不复听此词”。
朝云去世后,苏轼遂亲撰六如亭楹联,默默诉说对这位红颜知己的无限深情:“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我看见一种情投意合的牵恋追随和诀别托付
当才华横溢温婉多情的李清照已经颇享词名,笔下佳作在士大夫中间广为流传时,依然是太学生的赵明诚不知不觉为其才情所动。于是便有了“芝芙梦”——“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待“词女之夫”的梦词已编好,相投的志趣,匹配的才情,李清照和赵明诚只差一场初见。
那之后,于聚散离合间,深情演绎了一生的恩爱缠绵,至死不渝。
相守的日子里,互相切磋文章唱和诗词,共同研砥钟鼎碑石,感情生活有如琴瑟和鸣,融洽、浪漫而又高雅,两人乐在其中。
离乱的岁月中,二人天各一方,“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当赵明诚绝笔而终,病逝而去,李清照便将后半生深陷在对他的思念中,她殚精竭虑编纂《金石录》,以完成赵的未竟之功。
这样的相遇相知,应该是人类个体 情感 和精神追求的最高境界吧。
你,遇见了吗?
遇见,哪怕不足一生,请一定一定好好珍惜。
------徐慧英
每一个内心丰富的人,都会有一种期待,期待被真正的理解和对待,期待有人与他(她)擦出绚烂的火花,在灵魂的最深处。精神上的默契与共鸣,能够让看似平淡甚至灰暗的生活熠熠生彩。
然而,茫茫人海,人与人真正地深刻理解,在理解之上相互吸引、达成默契,并不是非常容易的事。可能也是因此,古人才会感慨“千金易得、知己难寻”、“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吧。
即使如此,当我们拨开漫长、浩繁的中国 历史 文化之幕时,总会惊喜地发现几束饱含人性的光,或挚烈或温暖地照射进心灵。
我看见一种相遇相知的痴绝
春秋时期的伯牙,因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被尊为“琴仙”。他“鼓琴而六马仰秣”(这是荀子说的,当伯牙的琴声响起,国王的御马都会停下吃草料,抬起头来,静静地欣赏),可以想见,那琴声是怎样的通灵。
虽然伯牙的名气很大,真正能透过琴声和他共鸣的人却几乎没有。当他遇到善听的钟子期时,才体验到音乐带给他的不仅是创造和演奏的乐趣,还有一种透过琴声真正被懂的惊奇:“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像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当伯牙的琴声志在登高山时,钟子期耳中就听到了峨峨,如临泰山,当伯牙志在流水时,透过琴声,钟子期则听到了“洋洋兮若江河!”无论是霖雨之操,还是崩山之音,只要曲子从伯牙的琴弦飘出崩出,曲中所寓,钟子期必能深解,辄穷其趣。
善鼓的“琴仙”伯牙断然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只为那位善听者子期——懂他的“高山”、懂他的“流水”的知音已死,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我看见一种知遇以死相报的狂颠
那位在范氏及中行氏门下均不曾被重用却甚得智伯尊宠的豫让,在智伯被赵襄子灭杀后,固执地要誓死为主报仇,只为答报智伯的知遇之恩:“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
他先是假冒服刑人入宫刺杀襄子,不幸被抓有幸被放后,又漆身为厉(癞),吞炭为哑,不惜自残以掩身份。
君待我以知己,我为君而赴死,绝无二心。
我看见一种懂你的相依相守和风雨后的不弃不离
一生际遇坎坷的苏轼,年近花甲时被贬往南蛮之地惠州,东山再起无望,侍儿姬妾陆续离去,惟有能轻轻道破其心境的王朝云,追随他长途跋涉,翻山越岭。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为给苏轼消愁解闷,朝云常吟唱这首《蝶恋花》。每唱到“枝上柳绵吹又少”时,不禁想起苏轼宦海浮沉、忠而被贬、沦落天涯,难掩惆怅和伤悲,竟哭而止声。苏问其因,答:“妾所不能竟(唱完)者,‘天涯何处无芳草句’也”。 苏轼故意笑而劝慰:“我正悲秋,而你又开始伤春了!”
二人明了对方的心意,在一举手、一投足间。
可惜朝云早逝,苏轼“终生不复听此词”。
朝云去世后,苏轼遂亲撰六如亭楹联,默默诉说对这位红颜知己的无限深情:“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我看见一种情投意合的牵恋追随和诀别托付
当才华横溢温婉多情的李清照已经颇享词名,笔下佳作在士大夫中间广为流传时,依然是太学生的赵明诚不知不觉为其才情所动。于是便有了“芝芙梦”——“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待“词女之夫”的梦词已编好,相投的志趣,匹配的才情,李清照和赵明诚只差一场初见。
那之后,于聚散离合间,深情演绎了一生的恩爱缠绵,至死不渝。
相守的日子里,互相切磋文章唱和诗词,共同研砥钟鼎碑石,感情生活有如琴瑟和鸣,融洽、浪漫而又高雅,两人乐在其中。
离乱的岁月中,二人天各一方,“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当赵明诚绝笔而终,病逝而去,李清照便将后半生深陷在对他的思念中,她殚精竭虑编纂《金石录》,以完成赵的未竟之功。
这样的相遇相知,应该是人类个体 情感 和精神追求的最高境界吧。
你,遇见了吗?
遇见,哪怕不足一生,请一定一定好好珍惜。
------徐慧英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