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116回~120回内容概括
1、第116回钟会分兵汉中道武侯显圣定军山
姜维的九伐中原成了困兽犹斗,司马昭派出了两路大军。钟会连续的进攻已经让蜀军无力抵抗。尽管兵锋正盛,但定军山的诸葛显灵,傅佥的死战,姜维的坚守,也让钟会选择了从长计议,步步为营。姜维与邓艾交战节节败退,是姜维选择了退守剑阁的唯一办法。
2、第117回邓士载偷度阴平诸葛瞻战死绵竹
钟会死攻剑阁不下,一时间也乱了方寸。姜维本以为自己可以高枕无忧了,但怎么也没想到邓艾会去偷渡阴平,直捣成都。
3、第118回哭祖庙一王死孝入西川二士争功
邓艾绕过了姜维的剑阁,奇袭成都。兵临城下,成都乱作一团,刘禅到底是无能之辈,没有办法,只得听从建议,选择了投降。虽然夺下了成都,但邓艾却也骄横起来,司马昭灵机一动,借钟会之手,二虎相争
4、第119回假投降巧计成虚话再受禅依样画葫芦
姜维不甘心蜀国灭亡,他投降钟会,企图谋反来东山再起。司马昭早派卫瓘星夜逮捕邓艾,并以此来震慑钟会。
5、第120回荐杜预老将献新谋降孙皓三分归一统
三国统一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称帝后的司马炎,再起三路大军,借着吴主孙皓暴政,希望一统天下。朝廷奸臣当道,吴军已经士气甚衰。人民渴望统一。吴国军队节节败退,但是丞相张悌等人仍作垂死挣扎,怎奈寡不敌众。最终孙皓投降。三国的割据就此画上了句号。
扩展资料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时代背景: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
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子思考,并希望结束动荡造成的悲惨局面。由此就东汉末年的历史创作了《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
三国故事的写定本,约八万字,分上中下三卷,每卷都分上下两栏,上栏图相,下栏正文。全书以司马仲相断狱故事为人话.正话从刘关张桃园结义开始,结束于诸葛亮病死。
从平话的内容和结构看,已粗具《三国演义》的规模,但整体描写粗枝大叶,文词鄙陋不通,故事情节离奇,多不符合正史记载,人名地名也多谬误,似乎还是未经文人润色的民间艺人作品。从上述的记载和残留的作品看,从晚唐到元末,在民间流行的三国故事愈来愈丰富,这为《三国演义》的创作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参考资料: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